血液科科室相关科普
低血糖贫血吃什么好
蒋铁斌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低血糖、贫血的患者可以吃含铁元素丰富的食物,也可以通过药物改善。如果吃食物和药物后并未见明显好转,可以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治疗。 1、食物: 通常低血糖是由于血液内含糖量较低引发,可以多吃含糖量较高的食物,如西瓜、橘子、果糖、奶糖等,能有效地缓解低血糖的现象,同时保证三餐正常、规律进食。贫血可以通过饮食调整,平时可以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猪血、鸭血、猪肝、瘦肉等,辅助促进红细胞合成,达到缓解贫血的目的。 2、药物: 低血糖多数可以通过直接饮用葡萄糖注射液缓解,如果情况较为严重,已经出现休克或者昏迷,可以在医生建议下输注葡萄糖注射液缓解。贫血患者建议及时到医院或血液内科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明确贫血病因。若为缺铁性贫血,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复方硫酸亚铁颗粒等进行治疗。若为巨幼细胞贫血和地中海贫血,可以遵医嘱服用叶酸片、维生素B12片进行治疗。 存在低血糖和贫血,除了吃食物和使用药物进行调节,如果贫血症状较为严重,或者存在慢性失血,可能需要进行输血治疗。同时日常应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适量进行运动,促进机体恢复。
3540
52
2024-06-17
血小板减少用什么补最好最快
蒋铁斌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时,一般用食物和药物补充会比较快。但是不建议患者盲目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建议在医生帮助下明确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然后谨遵医嘱用药。 1、食物: 轻度的血小板减少患者出血风险比较低,一般没有明显的出血表现,此时可以采用食疗的方法,将血小板数量恢复到正常范围,例如多进食牛奶、鸡蛋、鱼虾、鸡肉、牛羊肉,及各种绿色蔬菜,比如白菜、菠菜等,也可以进食核桃、花生、红枣等食物。患者通过为身体补充营养物质,可为血小板生成提供原料,可使血小板生成增多。 2、药物: 若患者的血小板减少是由再生障碍性贫血所致,可以遵医嘱使用司坦唑醇片、十一酸睾酮软胶囊等促进造血的药物,也可使用环孢素胶囊、酚磺乙胺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药物治疗。若血小板减少是由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所引起,这时可使用注射用人白介素-11、免疫球蛋白、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等药物,还可以使用艾曲泊帕乙醇胺片、海曲泊帕乙醇胺片,或者使用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等药物缓解。脾功能亢进引起的血小板变少,患者可服用利可君片、阿胶颗粒等药物治疗。 若患者出现自发性出血,比如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甚至是胃肠道出血、颅内出血等现象,这时最快最好的方法是输注新鲜血小板,迅速将血小板数量升至安全水平以上,防止再出血。但输注健康人的血小板属于输血范畴,不到危急时刻一般不采用。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可及时到医院血液内科就诊,完善血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骨髓活检等,遵医嘱积极治疗。
3494
101
2024-06-17
得了紫癜能活多少年会死
蒋铁斌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得了紫癜能活多少年不能完全确定,临床上并没有统一的数据。由于每个患者病情严重情况不一样,出现的临床症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对生命造成的威胁程度也不同。 得了紫癜能活多少年并没有准确的数据,可能不影响生命,可能能活十几年,但也可能会引起死亡。紫癜包括的种类非常多,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有过敏性紫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过敏性紫癜主要是人在接触到过敏原后出现相应疾病,患者会出现紫红色丘疹,关节也会有疼痛的情况,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比较大的危害,也不会影响到正常寿命。 如果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是自身免疫系统紊乱之后所造成的一种疾病,可能会对身体的各项系统或者是器官、组织造成损伤,可能会导致消化道、泌尿道出血,还可能会导致颅内出血,最终可能会死亡。 紫癜患者需要及时去医院血液科就诊,可以进行血常规等检查。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如醋酸地塞米松片、醋酸氢化可的松片等。
4670
156
2024-06-17
常年血色素只有7克是地中海贫血吗
蒋铁斌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常年血色素只有7g/dL不一定是地中海贫血引起,血色素正常值在临床上男性为12-16g/dL,女性为11-15g/dL,血色素只有7g/dL提示是中度贫血,引起的原因很多,可能有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 如果患者血色素只有7g/dL,而且从小就有贫血,此时的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会导致血红蛋白数量以及质量异常,红细胞寿命缩短,此时在临床上便高度怀疑为地中海贫血。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缺陷病,需要通过基因检测进行诊断,如果患者经过基因测试可以诊断为地中海性贫血,则需要长期输血,以及使用注射用甲磺酸去铁胺治疗,同时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检查,可以避免地中海贫血的患儿出生。 如果患者血色素只有7g/dL,也有可能是缺铁性贫血,常由于铁元素缺乏而引起,另外,血色素只有7g/dL也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电离辐射、药物引起造血干细胞受到损害,无法生成红细胞而引起。血色素只有7g/dL也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比如患者缺乏叶酸、维生素B12,而引起红细胞体积变大。 如果患者常年血色素只有7g/dL,需要及时去医院血液内科进行全面检查,完善血常规检查、外周血涂片检查,明确贫血类型并给予对症治疗。
4662
479
2024-06-17
红细胞多是怎么回事
蒋玲
副主任医师
血液科
红细胞增多可分成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通常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的量高于参考值。 一、相对性红细胞增多: 通常见于良性红细胞增多或者假性红细胞增多,如患者持续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等,导致机体严重脱水,从而外周血红细胞一过性增多,吸烟、肥胖患者也可能导致相对性红细胞增多。 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1、肾积水: 通常与尿路堵塞等因素有关,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并且肾脏会分泌促红素,因此在局部有积水后就会导致促红素增多,有可能会导致体内红细胞增多,一般需要通过肾造口术等方式治疗。 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通常是急性感染等因素而引起的,也有可能是饮食不当等因素而导致的,会使患者出现体重减轻、全身乏力、过度疲劳等症状,并且也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脱水以及血液浓缩等现象,此时一般需要通过补液等方式进行医治,患者可以遵医嘱静脉滴注氯化钠注射液。 3、尿崩症: 通常是脑炎或者脑膜炎等因素而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转移性肿瘤等因素而导致的,会使患者出现尿液明显增多以及尿色清淡等症状,并且尿崩症的患者很有可能会因为血量大量降低而导致血液浓缩,一旦血液浓缩就很有可能会引发红细胞增多,一般需要遵医嘱使用氢氯噻嗪片、氯磺丙脲片等药物治疗。 三、真性红细胞增多: 多是恶性疾病导致,属于髓系肿瘤的一种,是指没有任何原因地出现红细胞增多的情况,可能会导致自身出现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等不适症状,此时可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 红细胞增多时可到血液内科就诊,进行血常规等检查,判断具体情况,平时患者要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也要多吃新鲜的蔬菜以及水果,如猕猴桃、苹果、胡萝卜等。
3954
151
2024-06-17
吃饭吃的多为什么还贫血
蒋铁斌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吃饭吃得多还贫血,考虑是非疾病因素导致,也可能是吸收不良、造血功能下降、红细胞破坏过多、失血等疾病因素引起,可根据具体的原因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 一、非疾病因素: 吃饭吃得多还贫血可能是由于偏食导致,如果出现了偏食,即使吃得多也可能会使铁元素的摄入量过少,导致出现红细胞生成不足或减少,从而引起贫血。平时应避免挑食的不良习惯,保证营养均衡,有利于缓解症状。 二、疾病因素: 1、吸收不良: 可能是消化吸收系统出现了问题,导致吸收不良,因此即使吃饭吃得多,铁元素等人体所需营养物质也不能够被吸收,从而出现贫血。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复方消化酶胶囊等药物促消化。 2、造血功能下降: 如果自身存在肿瘤或者骨转移等情况,可能会导致骨髓的造血功能下降,从而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或不足,引起贫血。可以考虑做手术根治性切除肿瘤,可以延缓和控制病情发展。 3、红细胞破坏过多: 如果自身患有肿瘤,在经过放射和化学治疗后,均会对造血细胞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出现红细胞破坏过多的现象,可引起贫血,患者可以遵医嘱口服硫酸亚铁片、富马酸亚铁片等补充体内铁元素,有助于化疗后贫血的改善。若患有急性肝炎,会使肝脏功能出现下降,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使患者出现脾大以及脾功能亢进,使红细胞在脾脏内破坏过多,从而引起贫血。急性肝炎患者可遵医嘱服用维生素C片缓解贫血症状。 4、失血: 如果有胃肠道出血以及消化性溃疡等疾病,或者受到外伤,可能会导致机体大量失血,如果失血500mL以上,会导致贫血现象,建议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输血治疗。 吃饭吃得多还贫血的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血液内科就诊,完善骨髓检查、血常规检查等了解自身贫血情况,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3056
381
2024-06-17
白血病遗传几率有多大
蒋铁斌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白血病遗传几率不大,家族性白血病约占白血病的0.7%。虽然白血病的遗传概率较低,但是同卵双胞胎中,如果一个人患有白血病,另一个人的发病率约为1/5,比异卵双胞胎高12倍。 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是指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异常增多的疾病,恶性程度极高,与遗传因素有较小的相关性,但是目前人类白血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研究表明,其病因可能与生物因素即病毒感染和免疫功能异常,物理因素即X射线等电离辐射,化学因素即长期接触苯或含有苯的有机溶剂,遗传因素即家族性白血病和其他血液病,如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有关。 当家庭成员发现白血病时,需避免恐慌,因为生物、物理和化学因素引起的白血病很难遗传给后代,家族性白血病在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中可以起一定的作用,但仅约占白血病的0.7%,极少数白血病会有家族聚集,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唐氏综合征在21号染色体上有三体性改变,白血病的发病率为50/10万,是正常人的20倍。 此外,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如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和先天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患者,白血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并且这些疾病都是具有遗传性的。因此如果下一代患上述疾病,发生白血病的几率也比正常人高。 白血病症状通常不典型,早期症状类似于流感和其他常见疾病,常被忽略。随病情发展,患者出现发热、贫血、出血、骨痛、肝脾淋巴结肿大、体重减轻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血液内科就诊,通过血常规、骨髓活检等检查明确是否为白血病。
4494
74
2024-06-17
淋巴细胞比率偏低有什么危害
蒋铁斌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淋巴细淋巴细胞百分比是指单位容积的血液中淋巴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的比例,淋巴细胞比率偏低可能是生理因素导致,此时一般无严重危害,排除上述因素外可能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增加感染概率,患者需要完善检查,然后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 1、无严重危害: 若患者正在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等药物,上述药物直接作用于淋巴细胞或作用于调控淋巴细胞生成的基因,可使淋巴细胞生成减少或破坏增多,导致淋巴细胞比率偏低,此时停药后一般可恢复正常,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 2、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 淋巴细胞作为白细胞的一种,主要是由机体的淋巴脏器组织产生,主要功效是参与机体组织的免疫反应,如果淋巴细胞比例偏低,会造成机体免疫力低下,还可能会使患者出现免疫缺陷,从而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免疫缺陷性疾病。 3、增加感染概率: 淋巴细胞产生和运载抗体,预防细菌、病毒感染,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之后,淋巴细胞会大量地产生并运载抗体,与病原微生物抵抗,因此若淋巴细胞百分比偏低,会加大机体出现反复感染或重症感染的概率,引起发热等,严重时还可导致感染性休克等。 淋巴细胞比率偏低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可以完善血常规等检查,在医生指导下明确诊断、积极治疗,例如可以应用升白药或者升淋巴细胞药物。平时应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多吃有营养食物,可以适当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1958
293
2024-06-17
蚕豆病随年龄长大会自愈吗
刘海波
副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蚕豆病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变大而自愈,患有此类疾病后,应遵从专业医生的建议通过调整饮食习惯、输血等方式改善病情。 蚕豆病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异常缺少所致的疾病,常与遗传、大量吃蚕豆等因素有关,小于9岁者更为多见。患者吃蚕豆后容易发病,会出现身体无力、呕吐、黄疸、发热、无尿,甚至肾功能衰竭、休克等现象。 如果疾病未发作,多无需特殊处理,日常避免吃蚕豆、避免触碰蚕豆花粉即可。通过上述处理后,蚕豆病多不会发病,也不会影响日常生活,但疾病仍然存在,所以蚕豆病通常不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自愈。 但如果自身伴有上述不适症状,则应到血液内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输血、纠正酸中毒,以及注射苯巴比妥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以防未及时处理而危及生命。 蚕豆病患者应注意观察尿液和皮肤颜色,如果出现发黄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另外,还应遵医嘱按时到血液内科做血常规、红细胞酶测定等检查,关注疾病的恢复情况。日常应多休息,合理摄入蔬菜、肉类等食物,维持情绪平稳,辅助疾病好转。
3810
219
2024-06-17
怎么判断地中海型贫血
蒋铁斌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地中海型贫血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电泳检查、骨髓检查、铁代谢检查、基因检测等检查方法进行判断。地中海型贫血的患者可能有轻度黄疸、肝脾肿大、乏力等症状,但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 1、血常规检查: 地中海型贫血又被称为球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是因球蛋白肽链球合成障碍所导致的溶血性贫血。血常规检查可以对于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大小、体积进行检测,一般患有地中海型贫血后会出现小红细胞和低色素的情况,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红细胞数量异常,红细胞压积降低等现象。 2、血红蛋白电泳检查: 可以检测出红细胞、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含量,患病后会出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值下降的情况。 3、骨髓检查: 骨髓检查可以判断患者骨髓增生程度,也可明确各类细胞的总百分比,对疾病有着重要的诊断意义,通过骨髓检查后可见明显增生活跃的红细胞增生现象,也可观察出中幼和晚幼细胞增生。 4、铁代谢检查: 铁代谢检查也是比较常规的一种检查方法,如果患者病情较重会出现血清铁、铁饱和度、血清蛋白浓度出现异常增高的现象。 5、基因检测: 一般是通过抽血,然后进行DNA检测,由于地中海型贫血是由于基因决定,因此可判断是否为地中海型贫血,而且可以明确是β地中海贫血还是α地中海贫血(少见)。 怀疑患有地中海型贫血时,可以到血液内科进行上述检查,患者确诊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硫唑嘌呤片、右旋糖酐铁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4868
381
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