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科室相关科普
儿童流感的主要症状
李建
主任医师
儿科
儿童流感的主要症状包括鼻塞、咽痛、咳嗽、发热、肌肉酸痛等。家长应及时带其到医院儿科就诊,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发热: 发热是儿童流感较为突出的症状之一,体温往往会迅速升高,可达到38℃甚至更高,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高热惊厥。这种发热通常会持续数天,且体温波动较大,即使使用退热药后,体温可能也会在一段时间后再次回升。 2、鼻塞: 流感病毒感染会导致鼻腔黏膜充血、肿胀,从而引起鼻塞,感觉鼻子不通气,呼吸不畅,只能用嘴巴呼吸。这不仅会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导致其在睡觉时容易惊醒、哭闹,还可能会影响食欲。 3、咽痛: 感到喉咙疼痛,吞咽时疼痛加剧,所以可能会抗拒进食固体食物,甚至连喝水都会觉得疼。检查时可以看到咽部发红、肿胀,还可能伴有扁桃体肿大。 4、咳嗽: 初期可能是干咳,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出现有痰的咳嗽。咳嗽的程度因人而异,有的只是偶尔咳嗽几声,而有的则会咳嗽得比较剧烈,尤其是在夜间,咳嗽可能会加重,影响睡眠。长时间的咳嗽还可能会导致胸部疼痛或不适。 5、肌肉酸痛: 流感病毒感染后,还可能会出现肌肉酸痛的症状。这种酸痛可以累及全身多个部位,如四肢肌肉、腰背肌肉等。感到身体乏力,活动时肌肉疼痛加剧,不愿意走动或玩耍,只想躺在床上休息。 除了需要积极治疗外,还需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去人多密集的地方,加强保暖。
1116
2024-10-18
手足口病可以吃冰的吗
李建
主任医师
儿科
手足口病患儿一般不可以吃冰的。主要是因为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患儿在患病期间身体处于较为虚弱的状态,消化系统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吃冰的食物可能会给患儿带来多方面的不利影响。 手足口病患儿口腔内通常会有疱疹或溃疡,这些病变部位本身就已经疼痛敏感,冰的食物会进一步刺激口腔黏膜,导致疼痛加剧,使患儿更加痛苦,从而影响进食和营养摄入。从胃肠道的角度来看,冰的食物会引起胃肠道血管收缩,影响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和消化功能。患儿在患病期间,消化功能本就可能减弱,食用冰的食物后,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症状。这不仅会影响患儿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还可能因为胃肠道的不适而加重患儿的整体不适症状,不利于身体的恢复。 手足口病可能会引起一些全身性的症状,如发热等,此时身体的代谢需要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来支持恢复。吃冰的食物会干扰身体的正常代谢调节,对病情的好转产生不利影响。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来说,其胃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冰的食物更为敏感,食用后可能引发更严重的不良反应。即使是病情较轻的患儿,也应该尽量避免食用冰的食物,选择温和、易消化的食物,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促进身体的康复。 在患病期间,家长应注意为患儿提供适宜的饮食,鼓励患儿多喝温水,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且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粥、水果泥等。同时注意口腔卫生,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帮助患儿尽快恢复健康。
1242
2024-10-18
婴儿乳糖不耐受能吃母乳吗
李建
主任医师
儿科
婴儿乳糖不耐受一般可以适量吃母乳。乳糖不耐受是指人体肠道内缺乏分解乳糖的乳糖酶,导致摄入的乳糖不能被完全消化吸收,从而引起腹胀、腹泻、腹痛等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 母乳中含有一定量的乳糖,对于乳糖不耐受的婴儿来说,确实可能会引发一些不适。但是母乳对于婴儿来说通常是比较理想的食物,其中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免疫物质,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对于轻度乳糖不耐受的婴儿,通常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在这种情况下,妈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宝宝的症状。可以采用少量多次的喂养方式,减少每次摄入的乳糖量,减轻宝宝肠道的负担。同时,妈妈的饮食也可以适当调整,尽量减少食用高乳糖的食物,这样可能会使母乳中的乳糖含量有所降低。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添加乳糖酶制剂。在宝宝吃母乳前,先给宝宝服用乳糖酶,帮助分解母乳中的乳糖,从而减少乳糖不耐受的症状。这种方法可以在不改变母乳喂养的前提下,较好地解决乳糖不耐受的问题。 但对于重度乳糖不耐受的婴儿,可能单纯的母乳喂养会导致严重的腹泻等症状,影响宝宝的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这时可能需要暂时停止母乳喂养,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待宝宝的肠道功能逐渐恢复,乳糖不耐受症状减轻后,可以再尝试逐渐恢复母乳喂养,同时密切观察宝宝的反应。 在宝宝乳糖不耐受期间,家长要密切关注宝宝的体重增长、精神状态等情况。如果宝宝虽然有乳糖不耐受的症状,但体重增长正常,精神状态良好,一般说明宝宝的营养摄入基本能够满足生长需求,可以继续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但如果宝宝出现体重不增、频繁哭闹、脱水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制定合适的喂养方案。
956
2024-10-18
手足口病会高烧吗
李建
主任医师
儿科
手足口病患者有可能出现高烧(高热),所以在患病期间要做好体温监测和相应的护理措施,保障患者的健康和舒适,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在患病过程中,发热是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且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情况。手足口病的发热程度因人而异,一般来说,体温可能在37.5-38.5℃波动,属于低热或中度发热。但是有些患者,特别是病情相对较重或自身免疫力较弱的儿童,体温可能会上升到39℃甚至更高,达到高热状态。 手足口病患者出现高热,主要与病毒感染后引发的身体免疫反应有关。当肠道病毒侵入人体后,身体的免疫系统会启动防御机制来对抗病毒。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如白细胞介素等多种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会调节体温中枢,使体温升高。高热的出现也可能提示病毒在体内的活跃程度较高,或者身体对病毒的反应较为强烈。 高热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些不适和潜在的风险。对于儿童患者来说,高热可能会导致其烦躁不安、哭闹不止,影响睡眠质量。持续的高热还可能引起脱水,因为在发热过程中,人体通过出汗等方式散热,会导致水分流失。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可能会出现口干、尿量减少等脱水症状。高热还可能对身体的一些器官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如加重心脏负担等。 手足口病患者在出现高热症状时,可以先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温水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的蒸发带走热量,帮助降低体温。同时要让患者多喝水,以补充水分和促进新陈代谢。如有必要,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退热药物。 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和其他症状,如发热持续不退或伴有头痛、呕吐、抽搐等严重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便进一步诊断和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743
2024-10-18
手足口胳膊上也会长吗
李建
主任医师
儿科
手足口(手足口病)胳膊上不一定会长皮疹或疱疹等。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其典型的症状特征通常是在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 手足口病的皮疹特点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特殊性。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而手部的皮疹多发生在手掌、手背,表现为散在的或成簇的小水疱,疱疹内液体较少,疱壁周围有红晕。足部的皮疹则主要出现在足底,也可分布于足背、脚趾间等部位,形态与手部皮疹相似。 虽然胳膊等部位并非手足口病皮疹的典型好发部位,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出现,比如当病毒感染较为严重,或者个体的免疫反应较为特殊时,可能会在胳膊等其他非典型部位出现少量的皮疹。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胳膊上出现的皮疹也需要与其他疾病引起的皮疹相鉴别,例如蚊虫叮咬、过敏反应、水痘等。蚊虫叮咬的皮疹通常形态较为单一,多为局部红肿伴瘙痒,中央可见叮咬痕迹。过敏反应的皮疹形态多样,可伴有剧烈瘙痒,常伴有其他过敏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等;水痘的皮疹则一般先发于躯干部位,呈向心性分布,皮疹形态多样,包括丘疹、水疱、结痂等同时存在。 对于手足口病的诊断,不能仅仅依据皮疹的分布部位来判断,而是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流行病学史、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因素。如果孩子出现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等疑似手足口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详细的问诊、体格检查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来明确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建议。 同时,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要注意做好孩子的防护措施,如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等,以降低感染的风险。即使孩子胳膊上没有出现皮疹,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密切关注其整体健康状况,确保疾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
631
2024-10-18
手足口病可以玩水吗
李建
主任医师
儿科
手足口病是否可以玩水,需根据疱疹是否破裂而定。手足口病患者在患病期间,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其中疱疹是较为典型的表现之一。 当手足口病患者身上的疱疹未破裂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适当接触水,比如用温水轻轻擦拭身体,保持皮肤清洁,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患者的舒适感,也能减少细菌在皮肤表面的滋生。适当清洁还可以缓解因患病可能带来的不适感,让患者感觉相对清爽。 在水温适宜、环境安全的情况下,短时间的手脚接触水,例如在洗手、洗脚时稍微让水没过患病部位,一般不会对病情造成严重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接触水的时间不宜过长,频率也不宜过高,并且要确保水质清洁,避免污水接触到疱疹部位,引发感染。 如果疱疹已经破裂,则不建议玩水。因为破裂的疱疹会形成创面,此时皮肤的屏障功能受损,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更容易侵入人体,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一旦发生感染,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延长病程,甚至引发其他并发症,如局部皮肤感染加重、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破裂的疱疹在接触水后,可能会因为水分的刺激而引起疼痛加剧,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所以当疱疹破裂时,应尽量保持疱疹部位的干燥和清洁,可以使用碘伏等温和的消毒剂轻轻擦拭消毒,然后用干净的纱布进行适当的包扎,以保护创面,促进其愈合。 在手足口病患病期间,家长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同时要做好其他方面的护理工作,如合理饮食,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让患儿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身体恢复;注意隔离,避免患儿将病毒传播给他人等。
1464
2024-10-18
手足口好了还会传染给其他小朋友吗
李建
主任医师
儿科
手足口(手足口病)好了一般不会传染给其他小朋友。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 当患者感染手足口病后,病毒在体内大量繁殖,引发一系列症状,如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还可能伴有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在患病期间,患者具有传染性,可通过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等方式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人群。 经过治疗和恢复过程,患者体内的病毒会逐渐被免疫系统清除。一般来说,当手足口病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身体恢复健康后,就不再携带具有传染性的病毒。此时即使与其他小朋友密切接触,也不太可能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 但是,也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考虑。虽然大多数患者痊愈后不再具有传染性,但极个别情况下,可能存在病毒在体内持续低水平复制但未引起明显症状的情况,或者患者在恢复初期,虽然症状已消失,但体内仍可能有少量病毒残留,尚未被完全清除干净。但是这种情况相对较为罕见,且随着时间推移,病毒也会逐渐被清除。 为了确保安全,建议手足口病患者在痊愈后,再观察一段时间,比如1-2周。在此期间尽量避免与其他小朋友密切接触,尤其是在集体环境中。同时,家长也应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避免共用毛巾等,以降低手足口病及其他传染病的传播风险。这样既能保护已康复的孩子不被误解为仍具有传染性,也能更好地保障其他小朋友的健康。
756
2024-10-18
刚得过手足口病还会被传染吗
李建
主任医师
儿科
刚得过手足口病的孩子还可能会被传染,需要家长引起充分的重视,并注意做好防护措施。如果发现孩子再次出现手足口病的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保障孩子的健康。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如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等,而且不同类型之间不存在交叉免疫。这意味着孩子此次感染了一种类型的肠道病毒导致手足口病后,对该类型病毒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对其他类型的肠道病毒依然没有抵抗力。 即使是同一类型的肠道病毒,其病毒株也可能存在差异,人体对不同株的病毒免疫力也不完全相同。而且孩子患病后产生的免疫力强弱和持续时间也因人而异,有些孩子的免疫力可能相对较弱,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内的抗体水平逐渐下降,在面对病毒再次侵袭时,就无法有效抵御。 手足口病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较强,传播途径多样,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再次接触到病毒。而且,由于刚得过手足口病的孩子身体可能还处于恢复阶段,抵抗力相对较弱,此时如果再次感染病毒,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负担。病情可能会比第一次更为严重,或者恢复时间更长。 家长在孩子得过手足口病后,要继续加强对孩子的护理和卫生管理,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吃生冷食物等。在疾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孩子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减少感染的机会。
936
2024-10-18
儿童发高烧物理降温的方法有哪些
李建
主任医师
儿科
儿童发高烧(高热)时,物理降温是一种有效的降温方法,具体方法主要包括减少衣物、多饮水、温水擦浴、头部冷敷、贴退热贴等。 1、减少衣物: 当儿童出现高热时,应适当减少其衣物,以利于散热。过多的衣物会阻碍身体热量的散发,使体温进一步升高。可以解开其领口、袖口的扣子,松开腰带等,使其身体周围的空气能够更好地流通,从而带走热量。但要注意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寒加重病情。 2、多饮水: 水在人体代谢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多喝温水可以促进机体出汗,通过汗液的蒸发带走身体的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饮水还可以补充因发热而丢失的水分,防止脱水。 3、温水擦浴: 准备一盆温度为32-34℃的温水,用柔软的毛巾浸湿后,依次擦拭儿童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手心、脚心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擦拭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用力过猛损伤皮肤。温水擦浴可以通过水分的蒸发和皮肤血管的扩张,促进热量的散发,降低体温。但要注意在擦浴过程中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着凉。 4、头部冷敷: 使用冷水浸湿的毛巾或冰袋(用毛巾包裹)敷在儿童额头部位,每次冷敷时间为15-20分钟。冷敷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儿童的皮肤颜色和反应,如出现皮肤苍白、发绀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冷敷。 5、贴退热贴: 退热贴的主要成分是高分子水凝胶,通过水分的蒸发带走热量,起到降温的作用。使用时将退热贴揭开,直接贴在儿童额头部位。退热贴具有降温效果持续时间较长、使用方便等优点,但降温效果相对较弱。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皮肤是否有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瘙痒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物理降温方法只是辅助降温措施,如果儿童体温持续高热不退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精神萎靡、抽搐等,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退热药物进行治疗。
1297
2024-10-18
缺铁的孩子有什么症状
李建
主任医师
儿科
缺铁的孩子通常有面部苍白、食欲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免疫功能下降等症状。对于这种情况,家长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面色苍白: 缺铁会导致孩子面色苍白,主要是因为体内缺乏足够的铁来合成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负责携带氧气并使血液呈现红色,当缺铁时,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血液颜色变浅,反映在皮肤上就呈现出苍白的色泽,尤其是嘴唇、眼睑、甲床等部位较为明显。 2、食欲减退: 铁元素对人体消化系统有一定的影响。缺铁可能会使孩子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从而引起食欲减退。孩子可能会对食物缺乏兴趣,食量减少,甚至出现挑食、偏食的情况。 3、注意力不集中: 缺铁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铁参与神经递质的合成和代谢,对于大脑的认知功能至关重要。缺铁的孩子可能难以集中注意力,在学习或玩耍时容易分心,表现为好动、坐不住,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度下降,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能力的发展。 4、烦躁不安: 孩子缺铁时,身体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如头晕、乏力等,会导致其在情绪上出现一些变化,如可能会比平时更容易哭闹、发脾气,难以安抚,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会下降,睡眠质量可能也会受到影响,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眠中容易惊醒。 5、免疫功能下降: 铁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起着重要作用,缺铁会使孩子的免疫细胞活性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减弱,从而更容易患上各种疾病,如感冒、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疾病,以及腹泻等肠道感染疾病。孩子可能会频繁生病,且患病后恢复时间较长,影响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确定是否缺铁,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补铁措施,以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1262
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