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辉胜医生
艾辉胜主任医师血液病移植科
三甲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
  1. 教授
  2. 博导
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微移植、急性及慢性放射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疾病诊断、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有深入研究。
艾辉胜,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血液病移植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急性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微移植 、急性及慢性放射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疾病诊断、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有深入研究。获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医学科学之星荣誉称号,1999年被总后勤部命名为“军中名医”。获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署名第一)1项、获科技进步二等奖(署名第一)1项、科技进步三等奖多项。目前主持国家863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6项等。主编《白血病治疗学》、《现代血液病学》等专著。发表论文六十余篇。
医生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和互联网搜索结果
纠错

艾辉胜医生的问诊服务

预约挂号
暂未开通挂号服务
挂号指引
极速问诊
根据病情智能推荐医生
去问诊
全国医生随机分配
艾辉胜的预约挂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
第一执业
艾辉胜医生最新的出诊信息请参照医院官网
艾辉胜的挂号方式
1.
微信:关注“北京114预约挂号”或“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公众号预约;
2.
电话:拨打010-114,按提示预约;
3.
现场:人工窗口或医院内自助机。
艾辉胜医生未在本平台开通挂号服务 向您推荐所在医院官方挂号方式
挂号方式可能会存在更新不及时 具体以医院官方渠道为准
艾辉胜同科室医生

血液病移植科相关科普

医生本人未创作科普,推荐医生同科室相关内容
血证知多少?带你认识血液异常!
2024.06.07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血症呢?其实它的正确写法是血证哦。这个是中医上的一种说法,只要是非生理性的出血性疾病都算在这一大类,比如牙龈出血、鼻出血、耳出血、眼出血等等。但大家要注意,月经并不是这种情况哦~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有很多,比如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等等。正因为它这么宽泛,所以大家还是要来医院查查具体原因(PS:想查明原因得依靠检查,具体有哪些可以看图哦)! ❓那出现血证要怎么办呢? 👉调整饮食结构:这时候得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比如瘦肉、动物肝脏、豆类等等。但在烹饪这些食物的时候要注意,烹饪方式尽量选一些清淡的,比如清蒸、水煮等等。另外,也建议大家适当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柑橘、猕猴桃等等,这有助于铁元素吸收哦~ 👉生活方式要调整:不要熬夜,避免过度劳累,建议在22点之前睡觉,并且要保证8-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也建议大家在睡前可以用40℃的温水泡泡脚,或者是喝杯热牛奶,这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PS:对于血证,光靠生活上的护理也是不行的,还得在我们医生的指导下用一些药物,具体有哪些可以看图~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者有任何疑问和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和经历。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也请点赞和收藏支持一下吧!
郑永江主任医师
694
低密度蛋白低是好是坏
2024.06.07
低密度蛋白临床上是指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低,一般是比较好的情况,但也不是越低越好,如果出现异常偏低的情况,还应及时就医明确具体原因。 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主要是负责将胆固醇从肝脏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然而,当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过高时,过多的胆固醇会被输送到血管中,不仅增加血液黏稠度,还可能导致胆固醇在动脉壁上沉积,形成粥样斑块。 这些斑块会逐渐增大阻塞血管,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引发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等。因此,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角度来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低是有一定益处的。 但是,过低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也可能带来一些潜在的健康风险。例如,长期过低的低密度脂蛋白,可能与营养不良、肝脏功能异常、慢性贫血以及骨髓瘤等问题有关,对人体健康反而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在评估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表现。平时还需要多注意饮食,避免长期进食高脂肪的食物,比如肥肉、动物肝脏等。
刘尚勤主任医师
3778
D-二聚体高说明什么
2024.06.07
D-二聚体高,可能是女性处于妊娠状态的表现,也可能是提示体内有血栓形成,或者出血性疾病、感染、肿瘤等因素导致。患者需要注意排查具体原因,结合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1、妊娠: 妊娠期女性血液含量会大量增加,并且伴随凝血因子的增加,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可激发纤溶系统导致D-二聚体升高。此时孕妇无需特殊药物治疗,建议适当下床活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2、血栓形成: D-二聚体是血栓降解过程中的产物,如果体内出现血栓,纤溶系统会被激活去溶解体内的血栓,在血栓溶解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代谢产物,比如D-二聚体。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梗死、心肌梗死等相关疾病,都可以引起D-二聚体的升高。如果是上述疾病引起,可能需要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利伐沙班片等抗凝的药物,还可能需要使用注射用尿激酶等溶栓的药物进行治疗。 3、出血性疾病: 人体内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同时存在,当体内出血的时候会伴随有凝血机制的激活,导致血栓形成,达到止血的作用。血栓形成后同样会启动纤溶系统,去溶解体内的血栓,此时也会出现D-二聚体的升高,一般包括白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过敏性紫癜等疾病。患者若存在出血性疾病,可以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4、感染: 比如肺炎、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等感染性疾病。炎症可刺激各组织充血、水肿,也可能会诱发出血倾向,导致凝血系统激活,引起D-二聚体升高。若是由于感染引起的D-二聚体升高,患者需要积极抗感染治疗,比如遵医嘱使用盐酸莫西沙星片、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等药物。 5、肿瘤: 比如肺癌、肝癌等患者可能在化疗中导致释放促凝物质,进一步激发了纤维蛋白原系统,导致D-二聚体升高。一般可以使用抗凝药物治疗,如华法林钠片等预防出血,同时患者应针对肿瘤进行治疗,比如进行手术切除以及相应的放疗、化疗等。 D-二聚体的升高可能见于多种原因,需要患者和医生仔细评估后进行处理。D-二聚体高的患者建议及时就诊于血液内科,通过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综合判断引起升高的原因。
蒋铁斌主任医师
4702
16
如果您的问题未能解决,您还可以选择:
三甲医生

极速问诊

3万名三甲名医
7*24小时极速响应
1对1

找专家

血液内科专家
对症找医专科专治

全国血液内科可咨询医生

更多
  • 0~50元
  • 50~100元
  • 100~200元
  • 大于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