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科室相关科普
胆囊看什么科
王东
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胆囊出现问题一般可以看普外科或肝胆外科。胆囊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一个重要器官,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胆汁。当胆囊出现疾病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普外科是一个综合性的外科科室,涵盖了多个器官系统的疾病诊治,包括胆囊疾病。普外科医生对于胆囊的常见疾病如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有着丰富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医生可以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血液检查、超声、CT等,来确定胆囊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胆囊疾病,如轻度胆囊炎、胆囊结石等,普外科医生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如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等。如果病情较为严重,需要手术治疗,普外科医生也可以进行胆囊切除术等手术操作。
肝胆外科则是专门针对肝脏和胆囊疾病设立的科室。肝胆外科医生在胆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对于胆囊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以及各种胆囊疾病的发病机制有着更深入的了解。
在诊断方面,肝胆外科医生可能会运用更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如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等,来准确评估胆囊和胆管的情况。在治疗方面,对于复杂的胆囊疾病,如胆囊癌、胆囊胆管瘘等,肝胆外科医生具有更丰富的手术经验和更高的手术技术水平,可以进行各种复杂的胆囊手术,如胆囊癌根治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等,同时也可以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如介入治疗、化疗、放疗等,为患者提供综合的治疗方案。
如果胆囊疾病引起了其他系统的问题,如胆囊结石掉入胆管引起胆管炎、胰腺炎等,可能还需要联合其他科室进行诊治。例如消化内科可以参与治疗胆囊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黄疸等症状;介入科可以进行胆管引流等介入治疗。
1028
胆囊息肉怎么控制不长
王东
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胆囊息肉的控制主要依赖于综合性的管理方法,包括饮食调控、运动锻炼、病因预防、定期复 查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1、饮食调控
低脂、低胆固醇饮食:胆囊息肉与胆固醇代谢不良有关,因此应尽量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肥肉、动物内脏、蛋黄、奶油等。多选择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如鱼肉、鸡肉(去皮)、豆制品等。
多吃蔬菜和水果: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有助于促进胆汁排泄,减少胆汁淤积,从而有利于胆囊息肉的控制。
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油腻、油炸、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应尽量避免,以减少对胆囊的刺激。
戒酒:酒精可能导致胆囊息肉增大,增加癌变风险,因此应严格戒酒。
2、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助于促进身体新陈代谢,降低血脂水平,减少胆固醇在胆囊内的沉积。可以选择跑步、游泳、瑜伽等有氧运动方式。而且肥胖是胆囊息肉的一个危险因素,因此应保持适宜的体重,避免过度肥胖。
3、病因预防
如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疾病应积极治疗和控制,以减少对胆囊的不良影响。同时熬夜、过度劳累、情绪波动等都可能影响胆囊的正常功能,应尽量避免。
4、定期复查
定期B超检查:胆囊息肉患者应定期进行B超检查,以评估息肉的大小、数量及增长速度。一般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
关注病情变化:如出现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当胆囊息肉直径超过1cm时,由于癌变风险增加,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对于多发性的胆囊息肉或息肉增长速度过快的情况,也应考虑手术治疗。
701
急性胆囊炎是什么病,能治愈吗
尹玉春
副主任医师
肝胆胰外科
急性胆囊炎是一种胆道感染疾病,通常由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或胆汁淤积阻塞胆囊管,并合并有细菌感染所引起。该病以右上腹或中上腹疼痛,伴腰背部放射痛为主要特点,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畏寒发热等症状。在及时、规范的治疗下,急性胆囊炎是可以治愈的。
急性胆囊炎是胆囊管梗阻和细菌感染共同作用下的急性炎症。约95%以上的急性胆囊炎患者有胆囊结石,称为结石性胆囊炎;而另外5%左右的患者胆囊没有结石,称为非结石性胆囊炎。
致病菌多数从胆道逆行进入胆囊,或者经过血液循环以及淋巴途径进入胆囊,在胆汁流出不畅时造成感染。此外,胆道蛔虫、胆道肿瘤、外伤导致胆管壁动脉血流受阻、糖尿病患者抵抗力弱等因素,也可能引发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解痉止痛、营养支持等,以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常用的抗感染药物包括广谱抗生素,如头孢类、甲硝唑等。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可以给予患者解痉止痛药,如匹维溴铵、硫酸镁等,以缓解疼痛。
对于病情严重,胆囊出现化脓、坏疽、穿孔等并发症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也可应用传统或小切口的胆囊切除。手术后,患者需要注意饮食管理,吃一些清淡、营养、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米粥、面条等,避免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大多数急性胆囊炎患者在及时、规范的治疗下可以治愈。但是部分患者可能在治疗期间症状逐渐加重,或者由单纯的胆囊炎演变为坏疽性胆囊炎等更严重的疾病。因此对于急性胆囊炎患者而言,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626
胆结石治得好吗
王东
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胆结石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但其治疗方式的选择和效果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结石的类型和大小,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胆结石的形成主要与胆汁成分的改变有关,特别是胆汁酸与胆固醇溶解失平衡,导致胆固醇结晶在胆囊或胆管内积聚形成结石。这些结石可能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并发症,如胆囊炎、胆管炎等。
在治疗胆结石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无症状或轻度症状的胆结石患者,可以选择观察和保守治疗,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避免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等方式,以减缓结石病变的发展。定期复查胆囊和胆管的情况也是必要的,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问题。
对于病情较严重或症状明显的胆结石患者,可能需要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措施。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是其中的一种选择,常用的药物包括胆酸类药物等,可以促进胆固醇结石的溶解,但需要长期使用,并且对结石的溶解率有一定限制。药物治疗后结石复发的风险也较高,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药物治疗。
在大多数情况下,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结石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通过腹腔镜手术或传统开腹手术,将胆囊完全切除,可以彻底解决胆结石问题。这种手术方式的创伤相对较小,恢复时间相对较短,且能够显著降低结石复发的风险。但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需要在术前进行充分的评估和准备。
除了胆囊切除术外,内镜取石术和胆道扩张术也是治疗胆结石的可行方法。内镜取石术适用于胆管结石的治疗,通过内镜将结石取出,避免了开腹手术的创伤和痛苦。胆道扩张术则适用于胆管狭窄或梗阻引起的胆结石,通过扩张狭窄的胆管,使结石能够顺利排出。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预防结石的再次形成。
1096
排胆结石最有效的土方法
王东
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排胆结石应依靠正规治疗,而非所谓的土方法,以免因治疗方法不当而延误病情。具体包括 自然疗法、体外冲击波碎石以及手术治疗以及生活调理等方法。
1、自然疗法:
多喝水:多喝水有助于增加排尿量,增加结石排出的机会,一般建议每天至少喝2升以上的水。
适量运动:跳绳、跑步等适量运动有助于结石的松动和排出。但需注意,运动时应避免过于剧烈,以免引发疼痛或不适。
2、体外冲击波碎石:
对于直径小于2厘米且位置易碎裂的胆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是一种无创、无痛、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该方法通过体外冲击波将胆结石震碎成小块,使其更易于自行排出体外。因其并发症较多,并不做常规推荐。
3、手术治疗:
对于较大的、无法排出的胆结石,或伴有胆囊炎、胆囊息肉等并发症的患者,手术治疗是有效的选择。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胆管切开取石术。这些手术能够彻底解决胆结石问题,但术后需注意恢复和调养。
4、生活调理:
均衡饮食:保持饮食的均衡和多样性,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胆结石等潜在问题。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包括肝功能、胆囊B超等项目。
保持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建议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排胆结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患者也应注意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身体的康复和恢复。
877
胆管结石是什么症状
王东
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胆管结石是一种胆道系统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胆道梗阻、继发感染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其典型症状可概括为胆绞痛、黄疸、寒战高热及消化道不适等,这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需及时诊断与治疗。
1、胆绞痛:
胆绞痛 是胆管结石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发生于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由于结石阻塞胆管,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胆道内压力急剧升高,刺激胆管壁上的神经末梢,引起上腹部或右上腹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并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疼痛剧烈难忍,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2、黄疸:
黄疸是胆管结石的另一显著特征,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小便颜色加深呈浓茶色,大便颜色变浅甚至呈陶土色。这是由于结石完全或不完全阻塞胆管,导致胆汁无法顺利排入肠道,进而逆流入血,使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所致。
3、寒战高热:
当胆管结石合并细菌感染时,可引起胆管炎,表现为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40°C,甚至更高。这是由于细菌及其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刺激机体产生全身性炎症反应所致。患者常伴有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
4、消化道不适:
胆管结石患者还常出现消化道不适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这些症状主要是由于胆汁分泌异常、胆道压力升高以及胆道感染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胆汁是帮助消化脂肪的重要物质,其分泌受阻会直接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引发上述症状。
预防胆管结石的发生,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等。
1234
胆囊痛的原因
王东
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胆囊痛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胆囊结石、胆囊炎、胆道感染等。对于胆囊疼痛的患者而言,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1、胆囊结石:
结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胆汁中胆固醇、胆色素等成分比例失调,导致结晶析出并逐渐增大。当结石堵塞胆囊管或胆囊颈部时,会阻碍胆汁的正常排出,引起胆囊内压力升高,引发剧烈的胆囊疼痛。
2、胆囊炎:
胆囊炎是胆囊内壁的炎症性疾病,其发生与胆囊结石密切相关。胆 囊结石的长期刺激和损伤,以及细菌的感染,均可导致胆囊炎的发生。急性胆囊炎常表现为突发的右上腹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而慢性胆囊炎则可能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右上腹不适或隐痛。胆囊炎不仅会引起胆囊疼痛,还可能影响胆汁的正常分泌和排泄,导致消化不良等症状。
3、胆道感染:
胆道感染是指细菌或其他微生物侵入胆道系统并引起的炎症性疾病。胆道感染可来源于胆囊结石、胆管狭窄等多种原因。当胆道发生感染时,患者常出现高热、寒战、腹痛等严重症状。胆道感染不仅会引起胆囊疼痛,还可能对肝脏等器官造成损害,甚至引发全身性感染。
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注意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对于存在胆囊结石等高危因素的患者而言,应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
706
胆囊炎是由什么引起的
张晓
主任医师
肝胆胰腺外科
胆囊炎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胆囊炎症,主要包括病原菌感染、胆囊结石、胆囊缺血以及胆汁排出受阻等。这些因素可单独或共同作用,导致胆囊壁发生炎症性反应,引发胆囊炎。
1、病原菌感染:
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可能通过血液、淋巴等途径侵入胆囊,引发炎症。常见的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这些病原体在胆囊内繁殖,产生毒素,对胆囊壁造成损害,诱发胆囊炎。
2、胆囊结石:
结石在胆囊内形成后,会对胆囊壁产生持续性的刺激,导致胆囊壁充血、水肿,引发炎症。结石还可能堵塞胆囊管,导致胆汁淤积,进一步加重胆囊炎的病情。
3、胆囊缺血:
由于血管痉挛、血栓形成等原因,胆囊的血液供应可能受到影响,导致胆囊局部缺血、坏死。缺血状态会破坏胆囊的正常生理功能,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引发胆囊炎。
4、胆汁排出受阻:
胆汁排出受阻也是胆囊炎的一个常见诱因。由于胆囊管狭窄、胆囊收缩功能减弱等原因,胆汁可能无 法正常排出,导致胆汁在胆囊内淤积。淤积状态会使胆汁中的胆盐浓度升高,对胆囊壁产生刺激,引发胆囊炎。
为了预防胆囊炎的发生,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和影像学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胆囊疾病。
1142
胆囊切除了会有什么影响
王东
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胆汁,胆汁在消化脂肪时起到关键作用。胆囊切除后,身体可能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主要涉及消化系统、胆汁排泄、胆石再发风险以及营养吸收等方面。
1、消化系统影响:
胆囊切除后,胆汁的储存和浓缩功能丧失,可能导致胆汁的排放不够及时和均匀,从而影响对食物的消化能力。或因胆囊切除后,胆道系统内的压力会发生变化,可能导致胆汁倒流进入胃部,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
2、胆汁排泄影响:
胆囊切除后,胆汁的排泄模式会发生变化。原本胆囊会在进食时收缩释放胆汁,帮助消化。切除后,胆汁将直接由肝脏通过胆管流入十二指肠,可能导致胆汁排放不稳定,出现排泄过多或不足的情况。
3、胆石再发风险:
胆囊切除后胆石再发的可能性较低,但并非完全消除。胆囊切除后,如果饮食习惯不佳,如高脂高胆固醇饮食,或者体重管理不当导致肥胖,都可能增加胆管结石或术后残留结石的风险。
4、营养吸收影响:
胆囊切除后,可能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这些维生素在脂肪吸收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胆囊切除后可能需要补充这些营养素以确保营养均衡。
患者需要注意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和油炸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利于消化和排便。分餐进食,避免暴饮暴食。术后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恢复和促进消化系统的功能。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定期进行胆固醇和胆汁酸的监测以及腹部超声检查等复查项目,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问题。
1441
胆囊炎体征
王东
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疾病,通常由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胆汁淤积等原因引起。胆囊炎具有多种体征表现,其中右上腹疼痛最为常见,还包括恶心和呕吐 、畏寒发热、黄疸、腹部压痛以及胆囊肿大等。
1、右上腹疼痛:
是胆囊炎最常见的体征,疼痛可表现为钝痛、绞痛或胀痛,多发生在进食高脂食物后。疼痛可向右侧肩背部放射,呈阵发性或持续性。急性胆囊炎的疼痛往往突然发作,且较为剧烈,而慢性胆囊炎则表现为隐痛或不适感。
2、恶心和呕吐:
胆囊炎患者常伴有恶心和呕吐的症状,尤其在疼痛发作时更为明显。症状一般不严重,但频繁发作可能导致脱水、虚脱和电解质紊乱。
3、畏寒、发热:
急性胆囊炎患者常有畏寒和发热的表现,体温通常在38℃左右,少数患者可达39℃以上。而慢性胆囊炎患者发热症状较少见。
4、黄疸:
部分胆囊炎患者可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眼睛黄染,尿液黄色加深。黄疸的出现通常表示感染已经蔓延到肝脏或胆总管。
5、腹部压痛:
胆囊炎患者右上腹常有压痛,尤其在墨菲斯征检查时更为明显。医生让其患者平卧,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胸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终止称墨菲斯征阳性。
6、胆囊肿大:
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由于胆囊壁充血水肿,胆囊体积可增大,有时可在腹部触诊时扪及肿大的胆囊。
胆囊炎的体征可因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及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在诊断胆囊炎时,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