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占龙医生
网站导航
申占龙
申占龙 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 北京综合医院第5名
  • |
  • 全国综合医院第21名
专业擅长

结肠癌、直肠癌、胃癌、胃肠道间质瘤等的诊断与外科治疗,尤其是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直肠癌超低位保肛手术、直肠早期癌或巨大息肉经肛门微创手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医生简介 申占龙,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临床擅长结肠癌、直肠癌、胃癌、胃肠道间质瘤等的诊断与外科治疗,尤其是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镜直肠癌根治术、直肠癌超低位保肛手术、直肠早期癌或巨大息肉经肛门微创手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和国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86篇,其中SCI论文46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北大医学青年科技创新发展平台基金2项,国家专利10项,国际会议受邀发言10余次。先后荣获“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进展”、“Cell期刊2020年度最佳文章”、2020年度“敬佑生命,荣耀医者”青年创新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科研创新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学术新星一等奖、韩国胃癌学会最佳报告奖等奖项。
  • 关注
  • /
  • 昨日浏览
  • /
  • 总浏览

申占龙的出诊信息

更多

申占龙的科普

申占龙医生共发布了
43
篇科普内容

我需要做结直肠癌筛查吗?

2021.11.11
我需要做结直肠癌筛查吗?1、为什么要做结直肠癌筛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20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2位和第5位,城市高于农村,且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肿瘤筛查是提高结直肠癌早诊率的有效途径,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又是提升结直肠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键。随着医学的发展,结直肠癌的癌变过程逐渐被人们认识。结直肠癌可以起源于腺瘤性息肉,然后进展到癌症,而这个过程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国内外研究表明,切除腺瘤性息肉可预防癌症,但肠息肉的发生往往不会伴随任何症状,不容易发现。通过结肠镜等肿瘤筛查手段,可以发现结直肠息肉并进行活检,从而在息肉恶变之前将其切除,能够达到预防结直肠癌的目的,对于不能肠镜下切除的癌变,也可以尽早发现,接受外科手术等治疗。哪些人群需要做结直肠癌的筛查呢?什么样的筛查手段和策略是科学的呢?我们将会在下文进行介绍。2、哪些人要做结直肠癌筛查?结直肠癌在40~65岁人群发病率较高,且有年轻化的趋势,通常建议至少从50岁开始就应该进行结直肠癌的筛查。但是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与诸多危险因素相关,比如:本人有结直肠恶性肿瘤史、一级亲属有结直肠恶性肿瘤家族史、肠道腺瘤史或患有长期不愈的炎症性肠病的患者,其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高。针对以上人群,我们建议从40岁开始及进行结直肠癌的筛查,或者比一级亲属中最年轻患者提前10岁开始进行筛查。另外某些遗传性疾病可能在青年时期即发生结直肠癌变,如林奇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色素沉着消化道息肉病综合征等,这些患者或者高危人群往往从青年时期甚至少年时期就应当进行结肠镜的筛查,从而早期发现、早期干预。3、结直肠癌筛查的常用方法(1)直肠指检:我把直肠之指检放在第一位是想强调它的重要性,然而往往会被患者所忽视。直肠癌在我国所有结直肠癌中占到30%~40%,但是单位每年体检,总有的人觉得难堪或麻烦,而故意逃避该项检查。对于有大便习惯改变、便血等症状的,一定要进行这个基本的检查,通过该检查可以触及肠壁有无结节、指套有无暗红色血便等,从而发现直肠病变,由于手指长度的限制,只能检查距离肛门7~8cm的直肠,但70%的直肠癌会发生在这个区域。(2)大便潜血检查:又称便潜血,简称OBT。便血是结直肠癌比较常见而且有特异性的症状,但是在疾病则早期往往出血量微小,不容易肉眼发现,此时就需要借助大便潜血来发现。传统的便潜血检查方法由于易受食物的影响,且不容易提示肠息肉等癌前病变,现在往往使用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来特异性检测人体血红蛋白,准确率更高。大便潜血如果提示阳性,则建议进一步行结肠镜进行筛查。(3)结肠镜检查:在现有的检查方法中,结肠镜联合病理检查是结直肠癌确诊的金标准。内镜医生可以完整的查看整个结直肠的情况,对于发现的可疑病变可以取组织活检进一步明确病理诊断,对于发现的息肉等癌前病变以及早期癌可以在结肠镜下直接进行根治性治疗。(4)血肿瘤标记物检查:结直肠癌常用的血肿瘤标记物包括: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9-9(CA19-9)等,但是肿瘤标记物特异度并不高,很多肿瘤病人肿瘤标记物并不升高,也有很多良性疾病肿瘤标记物升高。所以我们不能完全靠肿瘤标记物高或低来判断患者有无肿瘤,更不能用于早期筛查,需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来判断患者有无肿瘤的可能,对于可疑肠癌的患者,积极进行便潜血、结肠镜等检查。(5)粪便DNA检测:是一种检测粪便样本中,细胞DNA改变的非侵入性方法,是筛查结肠癌的一种新方法,有些单位已经开始采用。该方法通过寻找来自癌症或息肉细胞的DNA的某些异常部分。结肠直肠癌或息肉细胞通常在某些基因中具有DNA突变,具有这些突变的细胞经常进入粪便,对粪便化验能检测出它们,但目前该检测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价格昂贵、癌前病变检出率低和特异性有待提高等。4、结直肠癌筛查的频率由于大便潜血试验属于无创性检查,检测无痛苦、方便且花费低,一般建议符合筛查年龄的人群每年进行一次,如果出现阳性,建议进行结肠镜检查。便潜血正常的人群,也建议根据自身的情况每5~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并且是肠道准备良好的高质量结肠镜检查。结直肠息肉电切后还会有一定复发率,对于单个或2个良性息肉电切术后,刚开始每年需复查一次肠镜,连续2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以改为每3~5年复查一次肠镜;多个腺瘤(大于3个)、直径大于2cm、伴有重度非典型增生、大于1cm的广基息肉或侧方生长息肉采用分块切除的,应当在息肉切除术后3~6个月复查一次肠镜,若连续两次复查无复发,可延长至2年复查一次。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我们不仅不应再“谈癌色变”,还需要重视肿瘤的筛查,通过筛查可以尽早发现疾病的苗头,早期干预,从而获得更好的预后。
申占龙 主任医师
4057 85

警惕,出现这四种情况可能提示结直肠癌

2021.08.02
结直肠癌目前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随着目前结肠镜检查的普及,一些结直肠癌在早期无症状时即被发现,但是多数患者仍是在症状出现后才被确诊。那么哪些症状提示可能患有结直肠癌呢?以下几点需要注意:一、排便习惯改变排便习惯改变主要表现为便意频繁、便不尽感,还有部分患者表现为腹泻、便秘、腹泻和便秘交替、大便变细等。具体发生什么症状,主要与、肿瘤的部位有关,右半结肠(包括:盲肠、升结肠、部分横结肠),肠腔比较宽,可表现为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而左半结肠(包括部分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肠腔相对较窄,而且由于水分的吸收,大便较干,加有肿瘤的阻挡,常表现为便秘;对于肿瘤位置较低的直肠癌,肿瘤破溃感染会刺激直肠,可以表现直肠刺激症状,如:便意频繁、便不尽感、里急后重并伴有肛门坠胀感等。二、便血便血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症状。结直肠癌由于肿瘤血供丰富,粪便摩擦肿瘤可导致表面小血管出血,通常较为缓慢并混在大便中。右半结肠癌,由于肿瘤距离肛门较远,难以发现肉眼可见的血,通常表现为大便化验潜血阳性。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由于肿瘤距离肛门相对较近,可表现为肉眼可见的粘液暗红色血便。结直肠癌的出血与内痔出血截然不同,内痔由肛门曲张的血管团构成,大便时会挤压痔血管破裂而出血,由于其离肛门口较近,且出血量相对较大,可表现为大便排出后滴沥或者是喷射出鲜血。三、腹胀、腹痛腹胀在结直肠癌的表现中不算典型,往往是由于肿瘤生长导致肠腔狭窄,粪便逐渐积聚所致。早期的腹胀比较轻微,不易察觉,通常还会伴有轻微的腹痛,一般是间歇性的胀痛。但是当肿瘤发展到比较晚期的时候,尤其是左半结肠癌可导致肿瘤堵塞肠腔,引起肠梗阻征象,表现为持续性的腹痛、腹胀,并且逐渐加重,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四、腹部包块如果发现此症状,往往提示肿瘤发展较晚,腹部出现肿块可能是肿瘤本身,也可能是肿瘤与周围组织,如大网膜等粘连而形成。结直肠癌的肿物通常质地较硬,按压时有轻微的压痛感。相对左半结肠癌而言,右半结肠癌常表现为腹部肿块,而且在腹部平坦或凹陷的患者更容易触摸到。除了上述较为常见的症状之外,还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状,比如:乏力、贫血、长期低热、食欲不振等。在发生上述症状时,一定要在内心敲响警钟,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从而获得专业的检查和及时的诊治。
申占龙 主任医师
5499 73

急于外科手术不是肠癌患者的理智选择

2020.12.21
得了肠癌,患者和家属会很着急,而且首先想到的要找最好的外科医生,赶紧做手术。但是,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急于外科手术并不是肠癌患者的理智选择,需要依据评估结果,来选择科学的治疗策略。一、早期肠癌可能不需要做外科大手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肠道健康越来越重视,有慢性肠道症状或肿瘤标记物异常的患者很多都会主动进行肠镜检查,因此,检查出早期肠癌或息肉癌变的患者比例逐渐增加。当然,是否为早期肠癌,还需要进行盆腔核磁、直肠超声等检查,根据诊断标准进行严格界定。如果确诊为早期肠癌或息肉癌变,可进行肠镜下切除、经肛内镜显微手术(TEM)或经肛微创手术(TAMIS),术后定期复查即可。对于部分病人术后病理提示切缘有肿瘤残瘤或高危病理类型者,可以再通过腹腔镜经腹做补救性的肠切除(具体哪些情况需要进行补救手术,请参考本人文章“大肠息肉肠镜电切后何时需补做肠切除手术?”)。二、部分局部进展期肠癌不适合直接外科手术对于没有肝、肺等远处转移的肠癌患者,外科手术是肠癌获得治愈的根本手段。但是对于一些肠癌患者,直接实施手术可能面临着较高的局部复发风险。根据目前患者肠癌临床实践指南,对术前核磁评估后,局部分期较晚的直肠癌,例如:T3c以上、壁外血管侵犯(EMVI+)、预判手术环周切缘可疑阳性等,则有必要进行术前放化疗,待肿瘤降期后,再进行手术。已有研究显示:与未进行术前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相比,术前放化疗使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降低约5%~15%。反而,对于这些病人,若冒然急于手术,患者将面临着术后很高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风险。三、晚期肠癌不建议初始外科手术,综合治疗是有效治疗手段如果肠癌发生了肝、肺、骨等远处转移,术前分期就属于晚期了,通常来讲,手术仅切除肠癌原发病灶意义不大,并不能改善病人的生存期,而且可能由于手术创伤,降低患者免疫力,造成转移灶暴发性扩散,同时,也可能因为手术并发症,导致全身化疗等有效手段不能及时实施。对于有远处转移的肿瘤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一部分对化疗和靶向治疗药物敏感的患者,通过转化治疗转移灶会缩小甚至消失,从而可能获得手术根治的机会。例如:一个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的病人,经过有效的综合治疗后,肝转移灶可能明显缩小和减少,如果通过手术可以对所有病灶做到完整切除,5年生存率可达25%左右,而不治疗的病人中位生存期不超过1年。综上所述,对于肠癌患者的治疗需要“因地制宜”,治疗前完善的评估是关键,需要依据肿瘤的分期和患者的身体状况,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申占龙 主任医师
4897 81
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医生名片
申占龙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申占龙医生名片,扫码随时随地问诊
纠错
*请问您是医生本人吗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信息纠正后给您反馈
*填写您发现的错误信息
0/2000
可在此处上传错误信息截图(最多9张)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