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科室相关科普
樟木的功效与作用
朱建秀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樟木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和观赏植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多种功效,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可以起到一定提神醒脑、祛风散寒等多种功效与作用。 1、提神醒脑: 樟木中含有的天然芳香类物质,能够散发出宜人的香气,这种香气能刺激大脑神经,提高人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若感到精神不振或疲劳困倦,可以适量接触樟木,以提神醒脑,恢复精力。 2、祛风散寒: 樟木性温,归心、脾经,具有祛风散寒的功效,含有大量天然的芳香类物质,这些物质能散寒止痛、化瘀消肿,常用于治辅助疗风寒感冒、胃寒胀痛等病症。对于因寒邪入侵或体内阳气不足所致的病痛,樟木能有效驱散体内寒气,缓解疼痛。 3、行气活血: 樟木还具有温中理气、活血通络的作用,它能够深入肌肤,帮助散寒止痛、化瘀消肿,对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问题,樟木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遵医嘱将樟木与酒浸泡后内服或外敷,可迅速缓解疼痛症状。 4、麻醉止痛: 樟木是樟科樟属植物樟的木材,含有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樟脑、茨烯、柠檬烯等。这些成分具有刺激冷觉感受器、轻度局部麻醉的作用,能有效缓解疼痛,在治疗牙痛、跌打伤痛等疼痛问题时,樟木可作为辅助药物,帮助患者减轻疼痛。 5、清热解毒: 樟木中含有的天然樟脑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对人体内的炎症有抑制作用,遵医嘱将樟木加清水煮制后泡澡,可达到辅助清热解毒、消炎止痒的效果。 樟木虽然具有多种功效,但并非人人适用,孕妇应避免使用樟木,因其具有活血作用,易导致流产或早产,樟木中的樟脑成分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引起中毒症状,如头晕、食欲减退、咳嗽等,严重时可造成肝肾损伤。 在日常使用樟木时的注意事项 遵医嘱适量使用: 在使用樟木之前,务必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以及樟木的药理特性,给出合理的用药建议。切勿自行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方式,以免引发不良反应或影响治疗效果。 避免长期大量使用: 虽然樟木具有多种功效,但长期大量使用可能会对身体造成负担。樟木中的某些成分,如樟脑,具有一定的刺激性,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导致皮肤发红、瘙痒等不适症状。 注意过敏反应: 部分人群可能对樟木存在过敏反应,在使用樟木之前,建议先进行皮肤测试,观察是否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1002
2025-01-10
熬中药用什么锅最好
朱建秀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熬中药时锅具选择很重要,砂锅为首选,其陶土材质性质稳,不与药物反应,瓦罐与之类似,也可以使用不锈钢锅等,但用时需避免长时间或特殊成分熬煮。 1、砂锅: 砂锅是熬中药的首选,材质主要是陶土,性质稳定,在熬药过程中,砂锅不会与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能够很好地保证药物的原有成分和药效。而且砂锅受热均匀,能够使药物在水中均匀受热,让有效成分充分溶出,保温性能也比较好,有利于药物持续地释放有效成分,熬出的药汁质量较高。 2、瓦罐: 瓦罐和砂锅类似,也是由陶土制成,优点是透气性好,在熬药时可以让药物的气味自然散发,有助于一些挥发性成分的保留。瓦罐对于一些传统中药方剂的熬制,更符合中医药的传统理念,能够使药物在比较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熬煮。 3、不锈钢锅: 在没有砂锅和瓦罐的情况下,不锈钢锅可以作为替代,有坚固耐用、容易清洗的特点,但不锈钢的化学性质虽然相对稳定,但还是有可能和部分中药成分发生轻微反应,使用不锈钢锅熬药时,要避免长时间熬煮或者熬煮含有大量酸性、碱性成分的中药。 中药储存药材应置于干燥、阴凉、通风处,防霉变虫蛀,熬药用水宜选洁净的自来水或蒸馏水。遵循医嘱确定服药时间与剂量,服药后密切观察身体反应,保障用药安全与疗效,定期清理熬药器具,保持清洁卫生。 熬中药时的注意事项 熬中药前,需先将药材洗净,但部分药材如茯苓、滑石粉等不宜水洗,应遵循医嘱。浸泡药材也很关键,一般用冷水浸泡30分钟-1小时,使药材充分湿润,利于有效成分溶出,浸泡水需适量,以高出药材表面2-3厘米为宜。 熬药时要注意火候与时间控制,通常先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熬,解表药等质地较轻、气味芳香的药物,熬煮时间较短,一般15-20分钟,滋补药等质地厚重的药物,需小火久煎,时间可达30分钟至1小时甚至更久。 熬药过程中要适时搅拌,防止药材粘锅或糊底,一旦糊锅,整锅药不可再用。熬药的容器应加盖,减少药物有效成分散失,要注意熬药场所通风良好,避免中药气味过浓影响呼吸。
763
2025-01-10
寒湿心脏病症状
江东向
副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寒湿心脏病是因寒湿之邪侵袭心脏与经络而致的病症,其症状表现多样,涉及心脏功能、身体症状及舌脉等多方面变化,建议患者及时察觉异常并采取应对举措。 1、心脏不适: 心脏在寒湿之邪的影响下,功能易出现紊乱,心悸怔忡表现为心脏跳动节奏失调,时而快速搏动,时而缓慢跳动,异常节律致使患者内心时常感到慌乱不安,胸闷气短现象较为突出,在身体活动时这种不畅感会愈发明显。 心痛症状也颇为常见,心前区会突发疼痛,其疼痛性质丰富多样,刺痛犹如针尖锐利之感,隐痛是隐隐作痛且持续不断,绞痛则较为剧烈难忍,疼痛还可沿着经络向肩背等部位放射蔓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与生活质量。 2、乏力畏寒: 身体整体呈现出困重乏力的状态,四肢仿佛被重物拖拽,沉重无比,肢体关节在寒湿的侵袭下,气血运行受阻,从而引发疼痛,每逢寒湿天气,外界寒湿之邪加重,关节疼痛便会加剧。 畏寒怕冷成为常态,特别是四肢末端,由于寒湿之邪郁遏阳气,阳气无法顺畅地到达肢体末端以发挥温煦作用,使得四肢时常处于寒冷状态,即便在温暖环境中,寒冷感觉也难以迅速缓解。 3、舌脉异常: 舌苔方面,多呈现白腻或白滑之象,脉象上,多表现为弦滑或沉紧。弦脉的出现,意味着体内有疼痛症状或痰饮停滞;滑脉主痰湿之证,表明体内痰湿之邪较重。沉紧脉则深刻提示里寒之证,意味着寒邪在体内深处积聚。 寒湿心脏病症状复杂多样,患者若察觉自身有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日常要注重防寒保暖,避免久居寒湿之地,饮食宜清淡温热,适当运动以促进气血流通,还可通过中医理疗等方法辅助调理身体,改善心脏功能。 寒湿心脏病处理措施 居住环境应保持干燥温暖,避免潮湿寒冷,室内可适当使用除湿设备,常通风换气。注意增添衣物,尤其是寒冷天气,护住胸背等重要部位,保证充足睡眠,每晚7-8小时,利于身体恢复与阳气潜藏。 选择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运动时间可选择在上午阳光充足时,每次30-60分钟,运动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 运动过程中若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休息,长期坚持运动锻炼,有助于改善寒湿心脏病的症状与身体状态。
715
2025-01-10
泡脚对高血压的好处
江东向
副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高血压是常见心血管疾病,泡脚作为一种养生方式,对高血压患者有诸多益处,能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身心,且操作简便,为高血压的日常护理提供有益途径。 1、促进血液循环: 泡脚时,适宜的水温会使脚部血管扩张,血液流速加快,能有效改善末梢血液循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从而利于血压的平稳控制。一般水温保持在38-40℃较为适宜,泡脚时长控制在15-20分钟,需严格遵医嘱进行,避免水温过高或时间过长引发不适。 2、帮助神经功能调节: 热水对脚部神经产生刺激,可促使人体神经系统产生一系列反应,使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副交感神经相对活跃,进而舒缓身心紧张状态,减少因情绪波动导致的血压急剧上升。患者在泡脚时应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全身心放松,更有利于神经功能的良性调节。 3、协同药物治疗作用: 泡脚并非高血压的独立治疗手段,但能与药物治疗相辅相成,可以改善身体的血液循环与神经调节状态,增强药物的吸收与作用效果,提升整体治疗功效。然而,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控制的核心,绝不能因泡脚有一定辅助作用而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一切用药行为均需遵循医嘱。 泡脚对高血压患者而言是一种有益的辅助手段,但患者仍需定期监测血压,遵循健康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若血压波动异常,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以保障身体健康。 高血压处理措施 高血压患者需定期测量血压,可使用电子血压计在家自行测量,每天固定时间测量,如早晨起床后或晚上睡觉前。记录测量结果,以便观察血压变化趋势。若发现血压异常波动,及时向医生反馈,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控制体重,避免肥胖。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每周至少150分钟,戒烟限酒,避免精神紧张,保持心理平衡。 患者应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诊,检查血压控制情况,评估身体有无并发症,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如更换药物种类或调整药物剂量。患者要如实告知医生自身症状及生活方式改变情况,以便医生做出准确判断,确保高血压得到有效管理。
901
2025-01-10
脉搏微弱是怎么回事
江东向
副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脉搏微弱反映人体气血状态异常,中医认为其成因与多方面相关,包括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亏虚等,相互影响,致使脉搏动力不足、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呈现出微弱脉象。 1、气血不足: 长期劳累或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气血生化无源。气血不足则无力鼓动血脉,脉搏自然微弱,常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者,多伴有此脉象。可通过适当休息、合理饮食调养脾胃,如进食山药、红枣等食物,促进气血生成。 2、阳气亏虚: 肾阳为诸阳之本,肾阳不足则温煦推动无力,心阳亦受影响,心主血脉功能失常,导致脉搏微弱,常伴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症状。可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温补肾阳,配合适当运动,提升阳气。 3、痰湿阻滞: 过食肥甘厚腻,脾胃运化失常,聚湿生痰,痰湿阻于脉道,气血运行受阻,脉搏显微弱且常感重按不畅,身体多肥胖,胸闷脘痞。需清淡饮食,可服用茯苓、薏苡仁等健脾利湿之品,化痰湿以通脉道。 4、气滞血瘀: 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则血瘀,瘀血阻于脉中,气血难以畅行,脉搏微弱且涩滞,常伴有胁肋胀痛、舌质紫暗。可按摩太冲、血海等穴位理气活血,保持心情舒畅,改善气血瘀滞状况。 中医对脉搏微弱的判断需综合多方面因素,除上述原因外,年龄、体质等也有影响,若脉搏微弱持续不改善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应及时就医,借助现代医学检查手段,进一步明确病因,以便制定更精准的调理或治疗方案。 脉搏微弱的需要注意什么 保证充足睡眠,每晚睡眠时长应在7-8小时,睡眠过程中人体可自我修复与调养,利于气血恢复。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可促进气血流通,但避免过度劳累与剧烈运动,以防消耗过多气血,居住环境保持温暖舒适,避免受寒,尤其是阳虚体质者,寒冷易加重气血凝滞。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补充身体所需能量与营养物质,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刺激食物,减少脾胃负担。常食具有健脾益气、活血化瘀功效的食物,如山楂、桂圆等,有助于改善气血运行,但食用量需适宜,防止过食伤脾。
573
2025-01-10
中医降血压最好的方法
江东向
副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高血压是常见心血管疾病,中医降血压注重整体调理,通过饮食、运动、情志等多方面综合干预,改善机体气血阴阳平衡,从而稳定血压,减少高血压对身体的不良影响,促进健康。 1、饮食调理: 减少盐摄入,高盐易致水钠潴留,使血压升高,每日食盐量控制在6克以下,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盐食物。多吃蔬果,蔬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与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如芹菜有平肝清热作用,香蕉可补钾排钠,利于血压控制。 2、运动锻炼: 适度有氧运动,像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能促进气血流通,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管弹性。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60分钟。运动时注意强度适宜,避免过度劳累引发血压波动,长期坚持可辅助降压。 3、情志调节: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使血压升高,可通过听音乐、阅读、与朋友交流等方式舒缓情绪,避免情绪大起大落,维持血压稳定。中医认为情志过激伤脏腑气血,平和心态利于血压调控。 4、中药调理: 中医根据高血压患者的不同证型,如肝阳上亢、阴虚阳亢、痰湿中阻等,选用相应中药方剂或草药调理,如天麻钩藤饮可平肝潜阳,镇肝熄风汤能滋阴潜阳等,但务必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服用。 中医降血压从多方面入手,综合调理机体功能,规律作息、戒烟限酒等也对血压控制有重要意义,长期坚持中医养生保健理念与方法,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减少高血压并发症发生,提升生活质量。 高血压的预后怎么样 若高血压患者能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将血压长期稳定控制在正常范围,其预后相对较好,可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如冠心病、脑卒中等。 若血压控制不佳,持续处于较高水平,会对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导致器官功能减退,增加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与寿命。 高血压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可致心力衰竭,脑血管病变可能引发脑出血、脑梗死,肾脏病变可发展为肾衰竭。出现并发症后,预后较差,治疗难度增大,且易复发。但若能在并发症早期及时发现并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进展,改善预后。
1197
2025-01-10
心气虚的表现与症状
江东向
副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心气虚是中医病症,多因禀赋不足、久病等致心气不足,主要表现于心脏及全身机能减退,其症状涵盖多个方面,对身体状况有诸多影响,如心悸怔忡等。 1、心悸怔忡: 心气虚时心脏功能受扰,易出现心悸怔忡之感。患者常自觉心中急剧跳动,或惊慌不安。日常活动时,如稍作运动、情绪稍有波动,便会引发或加重这种不适,安静状态下也可能突发,且发作无规律,严重影响生活与心理状态。 2、胸闷气短: 心气不足则无力推动气血运行,胸部气机不畅而胸闷,常伴有气短,呼吸费力。轻微劳作甚至休息时也会感觉气不够用,需频繁深呼吸。在封闭环境或情绪压抑时,症状更为显著,导致活动耐力下降,身体易疲劳。 3、神疲乏力: 心气亏虚,全身气血运行减缓,四肢百骸失于濡养。患者整日精神疲倦,无精打采,身体软弱无力。工作学习效率低下,难以集中精力,耐力持久性差,常觉肢体沉重,不愿活动,只想休息,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4、自汗多汗: 心气虚不能固摄津液,导致汗液外泄异常,患者常无故出汗,活动后汗出更甚,称为自汗。夜间睡眠时也可能出汗,即盗汗,大量出汗易致身体脱水、电解质紊乱,进一步削弱身体机能,增加患病风险。 心气虚可影响心脏及全身健康,长期存在还可能引发其他脏腑功能失调,除关注症状表现外,还应注重日常调养,必要时及时就医,通过中医综合调理来改善心气虚状况,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心气虚处理措施 日常饮食可多摄入一些具有补心气作用的食物,如桂圆、红枣等。桂圆性温味甘,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还可食用山药,其可健脾益胃,间接有助于心气的滋养。 饮食应规律,避免过饥过饱,减少生冷油腻食物摄入,以减轻脾胃负担,促进营养吸收转化,为心气补充提供物质基础。 保证充足睡眠比较重要,夜间睡眠是身体修复与气血调养的关键时段。避免过度劳累与长期熬夜,让心脏有足够时间休息恢复。 适度运动可增强体质,如散步、太极拳等,但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防加重心脏负担,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减少不良情绪对心脏的刺激,维持心脏功能稳定。
1413
2025-01-10
心肾不交失眠怎么调理
江东向
副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心肾不交引发的失眠,源于心肾阴阳失调,水火失济,常伴有心烦、心悸、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及潮热盗汗等症状,调理此症需采取多种方法,主要包括作息调整等,以达心肾和谐、睡眠改善的效果。 1、作息调整: 遵循固定的作息时间表,每日尽量在相同时间上床睡觉与起床,确保充足且规律的睡眠时长,午睡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30分钟左右为佳。避免日夜颠倒或频繁熬夜,让身体生物钟适应规律节奏,为心肾修复创造稳定环境。 2、饮食辅助: 增加具有滋阴清热、交通心肾功效食物的摄入,例如,食用适量的黑芝麻,滋补肾精,搭配银耳,滋阴润肺且能宁心,适当食用桑葚,补肝益肾。减少食用辛辣燥热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防加重体内虚火,晚餐适量进食,避免睡前加餐或饮用含咖啡因饮品。 3、运动锻炼: 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动作舒缓,能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八段锦也可,通过伸展扭转身体,促进气血循环,增强心肾功能。每周进行3-5次运动,每次30-60分钟,运动时间不宜过晚,避免睡前运动导致神经兴奋而加重失眠。 4、情绪管理: 学会自我情绪疏导,减少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可通过练习深呼吸,缓慢吸气再缓缓呼气,每次练习5-10分钟,每日多次。也可尝试瑜伽中的冥想放松,专注于当下内心感受,排除杂念,使心境趋于平静,减轻心肾负担,利于睡眠恢复。 心肾不交失眠的调理是一个长期过程,需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并持之以恒,通过调整生活各方面习惯,逐步恢复心肾平衡,从而有效改善失眠状况,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心肾不交失眠的预后怎么样 若患者在发现心肾不交失眠后,能及时积极地采取有效的调理措施,预后通常较为乐观,避免不良情绪对心肾的进一步扰动,如此综合调理,失眠症状往往能够逐步减轻,心肾不交的状态也会慢慢改善,身体机能逐步恢复正常,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若对心肾不交失眠问题不够重视,未能及时进行调理,长期的睡眠障碍会使身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可能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各种感染性疾病。 大脑长期得不到充分休息,会引起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认知功能障碍,还可能进一步加重心肾的功能失调,引发心慌、胸闷、水肿等更为严重的心肾疾病症状。
855
2025-01-10
养心的食物有哪些最佳
江东向
副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养心对维护身体健康比较重要,心脏作为核心器官,其功能的良好维持需多方面支持,一些食物因富含特定营养成分,在养心方面有积极作用,可调节血脂、血压,改善心肌营养等,如坚果类食物等,但是具体效果因人而异且没有最佳的食物。 1、坚果类食物: 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可辅助降低胆固醇,如杏仁,含维生素E与镁等营养,有助于保护心脏细胞,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核桃也富含多种营养,能促进心脏健康,食用时注意适量,避免摄入过多热量。 2、鱼类食物: 有优质蛋白质与不饱和脂肪酸,如三文鱼,其欧米伽-3脂肪酸含量高,可降低血脂、减少血液黏稠度,利于心脏血液循环。沙丁鱼同样营养丰富,能辅助增强心脏功能,建议每周食用2-3次。 3、粗粮类食物: 含膳食纤维与B族维生素。例如燕麦,可降低胆固醇吸收,稳定血糖水平,减轻心脏负担。糙米也能促进新陈代谢,辅助维持心脏正常节律,可搭配其他食物食用,增加营养多样性。 4、蔬果类食物: 提供多种维生素与抗氧化物质,如蓝莓,可辅助保护心脏免受自由基损伤。香蕉含钾丰富,有助于调节血压,辅助降低心脏压力,每天应保证一定量的蔬果摄入。 养心食物虽有益,但不能替代医学治疗,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适度运动、规律作息也不可或缺。要关注身体变化,定期体检,若有心脏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断,综合多方面因素维护心脏健康。 吃养心食物的注意事项 食用养心食物时,应注重搭配均衡,不同食物所含营养成分各异,例如坚果富含油脂,若过量食用易致热量超标,搭配蔬果可平衡营养摄入。鱼类虽营养丰富,但部分深海鱼可能含汞等重金属,不宜单一大量食用,可与粗粮等搭配,减少潜在风险。 各类养心食物都有合适的食用量范围,如粗粮,过多食用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影响营养吸收,应根据个人消化能力适量摄入。 蔬果方面,虽然对心脏有益,但部分水果含糖量高,过量食用会使血糖波动,增加心脏负担,所以要遵循适度原则,避免因食用不当而影响心脏健康。
601
2025-01-10
咳有白痰是怎么回事
邢春清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咳有白痰的原因多样,包括气道受刺激,如冷空气、刺激性气体,以及过敏反应、呼吸系统感染等,需要及时查明原因,并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针对性处理。 1、气道受刺激 空气刺激:吸入冷空气后,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黏液分泌增加,导致咳嗽、咳白痰。 刺激性气体:长期吸烟或暴露于化学物质等刺激性气体中,会损害呼吸道黏膜,引起分泌物增多,产生白痰。 2、过敏反应 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引发呼吸道过敏反应,使气道产生炎症,出现咳嗽伴有白色黏液痰。 3、呼吸系统感染 病毒感染:如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毒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其分泌增多,产生白色痰液。 细菌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细菌感染性疾病,炎症刺激导致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加,形成白痰。 4、慢性呼吸道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导致长期咳嗽、咳白痰。 支气管哮喘:气道慢性炎症和高反应性,使气道分泌物增多,出现咳嗽伴白色泡沫痰。 咳有白痰者日常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维持适宜湿度,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增减衣物,饮食清淡,少吃辛辣、油腻、生冷食物,多喝温水,有助于稀释痰液,改善症状。 咳有白痰的治疗 如果是因气道受刺激,如冷空气或刺激性气体导致,要避免继续接触刺激源。可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润,缓解呼吸道黏膜的干燥和不适,对于吸烟人群,戒烟是关键,减少对呼吸道的持续损害。 若是过敏反应引起,要明确过敏原并尽量避免接触。症状较轻时,可使用抗组胺药物缓解呼吸道炎症,减轻咳嗽和痰液分泌,药物的使用需谨遵医嘱。 对于呼吸系统感染,若是病毒感染,通常以对症治疗为主,多休息、多喝水。若存在细菌感染,需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在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情况下,要长期规范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使用止咳化痰、舒张支气管的药物。支气管哮喘患者则需遵医嘱规律使用控制哮喘发作的药物,维持气道通畅,减少痰液产生。
826
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