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分享至
  • 复制链接
取消
点击这里 让更多人看到

总是担心未来的事焦虑害怕是怎么回事

刘强精神科主任医师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三甲全国第90
挂号

面对生活中、工作中的激烈竞争,有些人总是对未来的事感到担心,甚至焦虑害怕,这种心理的产生多与压力过大,或者本身患有焦虑症有关。

总是担心未来的事焦虑害怕是怎么回事.jpg

压力过大
在面临考试、面试、运动员步入赛场、演讲等一些情况,都会让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当过于在乎结果,担心事情脱离掌控时,一般会产生较大的压力,并且不由自主的担心事情的发展,产生焦虑、害怕的情绪。
但此时一般不会伴随身体上的不适,如胸闷、心慌、窒息感等,这种情况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适当放松即可缓解情绪。
如当工作任务很重,压得你喘不过气时,不妨先停下手上的工作,做做深呼吸,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这样有助于放松神经,舒缓焦虑情绪,消除疲劳。
焦虑症
如果自身所处环境,并不存在现实危险,也未处在特殊的场合,却经常性的担心会出现某种不幸,惶惶不可终日,整日提心吊胆、焦虑、紧张、害怕、坐卧不安、搓手顿足,不能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甚至导致换气过度,这属于病态,医学上称之为焦虑症。
这类病人还常伴有多种躯体异常表现,如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腹痛、腹泻、尿频等。这时就需要积极就医治疗。
焦虑症的治疗措施主要是心理治疗。可对焦虑心理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既不设法压制,也不要对抗,而是任其存在,并带着这种焦虑心情去进行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以逐渐克服和清除症状;若单纯的心理治疗无效,可配合药物治疗,首选抗焦虑药,如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地西泮等,但这些药物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
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加关注自身情绪,在发觉有不舒服时,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治疗,以避免对自身造成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蔡向红编著.自己是最好的医生中国家庭必备自我保健全书彩图典藏版[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307-309.
[2]宋圭武.目前国人焦虑原因分析[J].社科纵横,2018,33(1):106-108.

2023-02-20浏览6694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精神科医生推荐

相关推荐

罗彬彬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有来心理诊室民营医院
总是担心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怎么办?
你是不是经常有以下类似的症状?1、常常很难放下消极的想法和情绪。2、当一天中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经常会感到身体上的症状(例如压力或头痛)。3、经常有影响饮食和/或睡眠习惯的不健康的日子,例如吃或睡太多或太少。4、经常经历紧张或焦虑。5、当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往往会“打败自己”。6、害怕被拒绝,即使是在相对较小的情况下?7、将自己与他人比较(在物理、关系、社会、工作、财务或其他情境中),并从负面的社会比较中体验不愉快的感觉。8、在生活中或在社会中,常常会感到愤怒或怨恨,这似乎是不公平的,令人恼火的,或者只是令人讨厌的。9、经常思考/担心别人的想法。10、倾向于把事情个人化。11、发现它很困难,当被相对较小的不愉快所触发时,只是“让它过去”12、感觉伤害很容易。13、经常隐藏负面情绪,认为自己过于强大、动荡、尴尬或脆弱;里面有很多负面情绪。14、经常与他人讨论负面情绪,因为在你的生活中有很多“戏剧”。15、即使是在合理和建设性的情况下,也很难接受批评的反馈。16、即使没有强有力的证据,人们也常常觉得自己很主观。17、经常对真实的或被认为的怠慢和挑衅反应过度。18、经常在集体场合感到尴尬,觉得自己不能做自己。19、在浪漫的亲密环境中感到自我意识;过分担心合作伙伴的批准;不合理地害怕被伴侣评判或拒绝?如果有,那你可能是“高度敏感”。高度敏感(HSP)是一种生理特征,主要体现在具备这种特征的人群常常能感受到别人忽略的微妙事物;会自然而然地处于一种激发状态,,往往受到激发的速度往往比别人要快,从而会让他们自己感到不舒服。在社会重要性方面,具备高度敏感人格者是天生的谋臣和思想家,社会中的精神领袖和道德领袖(例如:卡尔荣格)具备这种人格的人常常表现出非凡的创造力、洞察力、激情和爱心,并需要更多时间来独处。然而无论是否高度敏感,每个人在既不过分无聊也不受刺激过度的时候,感觉最好。在同样的情形和刺激下,每个人的神经系统的受刺激程度各有差异。这种接受刺激程度的差异意味着具备高度敏感人格者能观察到的刺激程度的等级,别人无法注意到。美国太平洋研究生院临床心理学博士、心理咨询师伊莱恩·N·阿伦曾写过一本书:《敏感的人:如何面对外界压力》,作者本身就是一位高度敏感的人。在此书中,她告诉读者,高度敏感不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而是一份难得的资产。她希望让读者了解如何从自己身上看出敏感的特性,并学会将敏感特性运用到日常的人际关系和工作中,创造更丰富更美好的生活。研究表明,高度敏感者(HSP)的大脑与常人是不同的。HSP的大脑有不同的连接方式,神经系统高度敏感,而动作的阈值较低。这种超兴奋性有助于增加情绪反应,降低感知信息的阈值(例如,被噪声干扰,或者光线太弱),并增强了对微妙关系的认识(例如,快速注意气味)。另外,在宏观大脑层面也有变化。与此特质相关的区域与支持同理心的大脑区域有很大的重叠!此外,他们还有一种极度活跃的脑岛,这解释了他们对内在情绪状态和身体感觉的高度关注。这种亢奋解释了他们对疼痛、饥饿和咖啡因的敏感。那么,如何充分利用你的高灵敏度?1、减少环境中强烈刺激的数量。(如选择独处,一次只关注一件东西,如玩的时候尽情玩,工作的时候完全投入。)2、在多任务的时候限制任务的数量。(当必须同时完成很多任务时,可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一件一件地完成。)3、注意早期的警告信号,例如感到不知所措和焦虑,避免过度疲劳。(当感觉到自己的焦虑和担心的时候,选择停下自己的思考,去休息,如闭眼或听音乐来转移注意力)4、把你的想法和情感写在纸上,这样它们就不会影响你的大脑。(把你对未来的担心,一点一点清晰的写出来,如你到底在害怕发生什么?为什么你会觉得这些事情可能发生?如果真的发生了,又会怎样?)5、尝试正念冥想,尤其是对疼痛的高度敏感。这会让你意识到疼痛是由疼痛的标签引起的。(即,关注当下,如你的疼痛和担心是怎样的?如果让你向别人描述你现在的感觉,你要怎么样叙述?像被针刺?像心被被人抓着?那么,你现在身体的其他部位有什么感觉呢?仔细说出自己此时此刻的感觉,如听、看、闻到了什么)6、利用你的创造力:画画、着色或写作。(虽然你会担心很多事情,那就带着这样的感情去画画,上色或写作,把你的感觉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别人感受到你的感受。)7、诚实地对待你的倾向,尤其是在亲密的关系中。但是,别忘了强调积极的方面,比如更多的同理心,更深刻的思考,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欣赏艺术和音乐,以及欣赏他人的积极品质。(你的担心可能是有理由的,比如你真的可以发现环境中的威胁,但是过度的担心是没有用的。担心一些事情,那就现在去做好一些防范的准备,或者回想一下自己以前的担心是是正确的吗?)(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罗国帅主治医师
天津市安定医院三甲
经常心慌害怕是怎么回事
"如果经常心慌、害怕,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1、可能是心理疾病,主要是焦虑症的问题,焦虑症患者很容易变得紧张、害怕,同时会伴随各种躯体症状,比如心慌、手抖、出汗、脸红、呼吸不畅,也有可能伴随动作和行为的问题,比如小动作增多,或者伴随坐立不安、不停的走来走去、睡眠比较差等问题。如果是焦虑症的问题,很容易引起心慌、害怕、颤抖之类的表现。2、可能是身体疾病引起,比如内分泌紊乱或者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这些身体原因也容易让自己变得容易紧张,尤其是有甲状腺的疾病,心脏可能就会出现问题,甚至出现心慌、心悸。3、也有可能是性格因素引起,有些人就是性格内向或者有人格缺陷,比如容易担心、紧张、总是怨天尤人,这个时候很容易因为一些小事就紧张、害怕、心慌、手抖。"
司振阳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中医院三甲
小孩害怕是怎么回事
"一般引起儿童害怕的原因,主要考虑以下几种情况。首先,由于儿童受到惊吓造成的害怕,如果儿童在生活中受到剧烈惊吓,往往会出现应激情绪,从而表现为长时间害怕及睡眠不踏实等症状。这时可以适当进行安抚,并且可以多按揉太阳穴,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镇静安神作用,太阳穴位于儿童侧头部的凹陷处。其次,给儿童进行其他治疗措施,比如可以应用天王补心丹,因为部分儿童的害怕是由于心气不足引起,天王补心丹可以起到良好的养心、补气的作用。"
刘涛副主任医师
湖北省中医院三甲
老是心慌害怕是怎么回事
老是心慌、害怕,可能是处于生理性状态,也可能是疾病状态。对于疾病状态,多见于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可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以及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对于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理化因素或中毒等,也可导致心律失常。 功能性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中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可出现焦虑、抑郁的状态,出现心慌、害怕情况。必要时可服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症处理,对于合并心率加快的患者,可以给予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对症处理。
罗国帅主治医师
天津市安定医院三甲
莫名的恐惧害怕是怎么回事
"莫名的恐惧、害怕可能是以下原因引起:第一、出现焦虑症的问题,焦虑症的患者总是焦虑不安、恐惧、担心、每天忧心忡忡,而且会伴随躯体症状,比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心悸等,也可能出现行为症状,比如走来走去、坐立不安等。焦虑症的患者很容易没有任何原因的出现焦虑、恐惧,而且焦虑、恐惧没有明确的对象,也没有明确的内容。第二、可能是性格缺陷引起,有些人性格内向、敏感、多疑,从小比较胆小、害怕,这个时候很容易引起恐惧、焦虑的问题,尤其是人际关系、社交场合、日常生活及工作当中,都可能出现恐惧、害怕等情绪。第三、也有可能是身体原因引起,比如内分泌失调,尤其是甲状腺功能低下等,这些身体疾病可能会引起敏感、焦虑、莫名的恐惧等情绪。"
黄晓东副主任医师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甲
老人心慌害怕是怎么回事
"老人心慌、害怕只是一个症状,一定要找原因,具体如下:第一、有没有存在心律失常,最好去医院做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甚至是冠脉造影,看有没有存在病理性的心律失常,导致该症状。第二、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心病、肺心病等,均可导致胸闷、心慌等症状,也要进一步明确。第三、一些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亢,要查甲功等指标明确。第四、功能性疾病,比如饮酒,喝浓茶、咖啡或者紧张、焦虑的患者,也有可能出现心慌、害怕。"
魏晓冬主治医师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三甲
莫名的心慌害怕是怎么回事
"如果患者经常出现莫名的心慌、害怕,考虑跟患者存在植物神经功能调节紊乱,或者心脏神经症所导致的,也有患者可能真的存在器质性的病变,在得过比较严重的疾病后,会经常出现这种类似于疑病症,或者焦虑状态的问题,遇到事情就会心慌、害怕,尤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没有任何诱因,也会莫名的出现心慌、害怕。建议可以结合心理疏导治疗,可以去精神心理科做心理评估量表,明确目前是否真的存在精神心理疾病,建议患者要尽可能的多放松心情,多参加户外的活动,来分散个人的注意力。"
刘涛副主任医师
湖北省中医院三甲
睡醒突然心慌害怕是怎么回事
"睡醒突然心慌、害怕,需要排除器质性疾病,如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在夜间睡眠过程中,往往容易由于冠状动脉痉挛而导致急性心肌缺血事件,出现夜间睡眠状态时突然胸闷、胸痛、喘气等,需要坐起来呼吸。\n另外,夜间由于平卧位休息,静脉回心血量的增加,而导致心功能不全加剧,出现呼吸困难,如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乃至端坐呼吸等症状的发生。所以睡醒突然心慌、害怕,需要排除器质性疾病,建议行冠状动脉影像学检查,行心脏彩超、B型脑钠肽前体检查,明确心衰的状态。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往往考虑功能性疾病所导致,建议给予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
曲姗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三甲全国第21
总是担心不好的事发生很焦虑怎么办
总是担心不好的事情发生,很焦虑,应该尽快去就医,请专门的医生进行判断,是不是焦虑障碍或者焦虑症状。焦虑常见于焦虑症,核心的体验是感觉焦虑,包括紧张和害怕。病人紧张时,通常会担心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不踏实、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总感觉有不好的事情大难临头。如果经常有焦虑,通常还会伴随身体的不适,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比如心慌、出汗、头痛、头晕、手抖、无力、反酸、恶心等,病人可能是焦虑障碍。如果是焦虑障碍,病人通常需要进行抗焦虑治疗,如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通常会选择抗抑郁药,抗抑郁药有较好的抗焦虑作用,并且安全、快速起效。有可能会在治疗的初期,合并苯二氮䓬类即急性抗焦虑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缓解焦虑心境,如担心、恐惧、不安,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身体不适等。
张玉玲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三甲全国第67
孩子晚上睡觉害怕是怎么回事
"孩子晚上睡觉害怕,常见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n1、生理原因:可能是对父母的依赖性过强,或者内心深处缺乏安全感所导致,这种情况家长要在白天的时候尽量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尽量让其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同时父母要逐渐减少陪伴孩子的时间,减缓对父母过于依赖的情况。此外,在孩子晚上睡觉的时候,父母一定要进行安慰,不要过分斥责,以免在心理上产生阴影。还可能是白天的时候看了比较恐怖的动画片,或者接触了比较恐怖的事情,白天受到了意外的惊吓,这些因素会导致孩子在晚上睡觉的时候由于光线调暗,内心深处的恐怖情绪受到渲染,从而导致害怕的心理加重。\n2、病理原因:可能是本身存在脾胃虚弱,此时胆气也会变得虚弱,孩子晚上会出现害怕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