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即流行性腮腺炎,可表现为腮腺肿胀、疼痛,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需遵医嘱治疗。
腮腺炎即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左右。最初的症状通常是非特异性的,如头痛、倦怠和发热,随后出现腮腺肿胀和疼痛,部分患儿以此为首发症状。常先见一侧,然后另一侧也相继肿大,位于下颌骨后方和乳突之间,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表面发热,触之有弹性感并有触痛,1~3日内达高峰。面部一侧或双侧因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过敏,开口咀嚼或吃酸性食物时胀痛加剧。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逐渐消退。腮腺导管开口(位于上颌第二臼齿对面黏膜上)在早期可有红肿,有助于诊断。颈前下倾处颌下腺和舌下腺亦明显肿胀,并可触及椭圆形腺体。患者可有不同程度发热,持续时间不一,短者1~2天,多为5~7天,亦有体温始终正常者。可伴有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是该病毒的唯一宿主,腮腺炎患者和健康的带病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病毒可经飞沫传入体内,主要通过口及鼻黏膜,大量增殖后进入血循环。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流行,但以冬春季发病较多。
根据单纯颌下腺或舌下腺肿大的表现,在有明确的传染源,除外局部淋巴结炎后,即可作出诊断。确诊需要进行病原学诊断,病原学诊断方法包括病毒培养、血清免疫学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
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原则是对症和支持治疗。高热降温、减轻腺体炎症所致疼痛,可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烧,复方硼酸溶液漱口。中药是常用的药物,内服可用普济消毒饮加减,单味药用板蓝根。需注意,以上用药及治疗均需遵医嘱进行。
[1]胡亚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851-853.
[2]王卫平等.儿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