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解剖图

本文由有来医生原创,经专业医师审核校对

概述

  • 踝关节由胫骨、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可以围绕其运动轴做背伸和跖屈运动。

  • 踝关节的解剖结构包括胫骨下端、腓骨下端、距骨这些骨性结构,以及关节囊、韧带等。

解剖结构

踝关节的解剖结构主要包括胫骨下端、腓骨下端、距骨这些骨性结构,以及关节囊、韧带等,维持踝关节的稳定性。

骨性结构

  • 胫骨下端:胫骨下端关节面呈凹形,内侧有内踝向下突出,覆盖距骨内侧的1/4面积。后唇较长,形成后踝,防止胫骨向前脱位;

  • 腓骨下端:腓骨下端的外踝参与组成踝关节,外踝较内踝长,它将整个距骨体的外侧遮盖。韧带将腓骨下端与胫骨下端紧紧连接,外踝的外侧有数条韧带附着,内侧为关节软骨面;

  • 距骨:距骨体的垂直切面为楔形,上方的滑车呈鞍状,与胫骨下端的骨嵴相对应。从水平面看,距骨上方关节面的内侧缘,前后都有一弧度,前方的弧度较后方的小,而外侧缘又有一弧度,因此,踝关节背屈时,距骨可在踝穴中有轻微的旋转活动。

踝关节骨骼解剖图

关节囊

踝关节由一关节囊所包裹,关节周围的韧带与关节囊无明显分界,关节的韧带均由关节囊的纤维增厚所形成。关节囊的前后较松弛,两侧较紧张,关节囊前方由胫骨前缘至距骨颈,两侧附于关节软骨周围,后方由胫骨后缘至距骨后突,距骨颈被包在关节囊内。关节囊的外侧面是韧带,内侧面由滑膜所衬托,滑膜在胫腓骨之间向上方凸出的一小段距离上,呈两层重叠。

韧带

  • 胫侧副韧带:又称三角韧带,是踝关节内侧唯一的韧带,又是踝关节诸韧带中最坚强的韧带,对防止踝关节外翻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起自内踝,呈扇形向下,止于舟骨、距骨和跟骨。根据其纤维走向及止点的不同,可以分为舟胫韧带、距胫前韧带、跟胫韧带、距胫后韧带4束韧带;

  • 腓侧副韧带:该韧带起自外踝,分为3股纤维止于距骨前外侧、距骨外侧和距骨后方。因这3束纤维较为明显,故分别命名为距腓后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前韧带;

  • 前韧带:是一薄而宽的膜状层,由关节囊前部增厚而形成。上端附于胫骨下端前方,下端附于距骨关节面的前缘;

  • 后韧带:十分菲薄,纤维横向走行,亦为关节囊后部增厚而形成。上缘附于胫骨的关节软骨缘,下缘附于距骨关节面的后方。

踝关节韧带解剖图

运动方式

踝关节属于屈戍关节,其运动轴在横贯距骨体的横轴上。踝关节可以围绕其运动轴做背伸和跖屈运动,这是由距骨体滑车关节面的形状所决定的。

背伸

正常成人足背伸角度为10°-20°。背伸动力是由小腿前部肌收缩提供的。这些肌包括胫骨前肌、长伸肌、趾长伸肌和第三腓骨肌。

跖屈

跖屈时,距骨体的窄部进入踝穴的宽部,向前活动的范围亦较大,正常人跖屈的角度为40°-45°。踝关节跖屈的动力是腓肠肌、比目鱼肌、跖肌、胫后肌、腓骨长短肌、趾长屈肌、踇长屈肌。

参考文献

[1]靳安民,汪华桥.骨科临床解剖学[M].青岛.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1:433-436.

[2]周定军,张阳普主编.关节强直针刀整体松解治疗与康复[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9.46.

展开

相关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