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头骨结构图

本文由有来医生原创,经专业医师审核校对

概述

  • 头骨即颅骨,指参与围成颅腔的骨,共8块,包括额骨、筛骨、蝶骨、枕骨、顶骨和颞骨。

  • 颅骨有保护颅内组织、维持颅内腔压力、保持面部形态等作用。

结构

颅骨由8块骨组成,其中不成对的有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成对的有颞骨和顶骨,参与构成腔。颅腔的顶为穹窿形的颅盖,由额骨、顶骨和枕骨构成。颅腔的底由中部的蝶骨、后方的枕骨、两侧的颞骨、前方的额骨和筛骨构成。筛骨仅有一小部分参与脑颅的构成,其余构成面颅。

额骨

    位于颅的前上方,分三部:

  • 额鳞:是贝壳状的扁骨中央隆起称额结节,内含空腔称额窦,开口于鼻腔。

  • 眶部:为后伸的水平薄骨板,构成眶上壁。

  • 鼻部:位于两侧眶部之间,呈马蹄铁形,与筛骨和鼻骨连结,缺口处为筛切迹。

筛骨

    为脆弱的含气骨,位于两眶之间,额骨与蝶骨之间,参与构成鼻腔上部、鼻腔外侧壁和鼻中隔。筛骨在冠状切面上。呈“巾”字形,分三部:

  • 筛板:是多孔的水平骨板,构成鼻腔的顶,板的前份有向上伸出的骨嵴称鸡冠,其两侧有多个筛孔。

  • 垂直板:自筛板中线下垂,居正中矢状位,构成骨性鼻中隔上部。

  • 筛骨迷路:位于垂直板两侧,由菲薄骨片围成许多小腔,称筛窦。迷路内侧壁附有两个卷曲小骨片,称上鼻甲和中鼻甲。迷路外侧壁骨质极薄,构成眶的内侧壁,称眶板。

蝶骨

    形似展翅的蝴蝶,居颅底中央,分体、大翼、小翼和翼突四部:

  • 体:为中间部的立方形骨块内含蝶窦,窦分隔为左右两半,分别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体上面呈马鞍状,称蝶鞍,中央的凹陷为垂体窝体两侧有由后向前穿行的浅沟,称颈动脉沟,颈内动脉经颈动脉管入颅后行于此沟内。

  • 大翼:自蝶骨体两侧伸向上方,分为凹陷的大脑面、前内侧的眶面和外下方的颞面。颞面借颞下嵴分上下两部,上部为窝的一部分,下部构成下窝的顶。大翼根部自前内向后外可见圆孔、卵圆孔和棘孔,分别通过重要的神经和血管。

  • 小翼:为三角形薄板,从体的前上份发出。其上面为颅前窝的后部,下面构成眶上壁的后部。小翼与体的交界处可见视神经管。两视神经管内口之间有交叉前沟连通。小翼与大翼间的裂隙为眶上裂。

  • 翼突:自体与大翼连接处下垂,向后敞开形成内侧板和外侧板。翼突根部呈矢状贯通的细管,称翼管部,向前通入翼腭窝。

颞骨

    位于颅两侧,并延至颅底,参与构成颅底和颅腔侧壁,形状不规则,以外耳门为中心分三部:

  • 鳞部:位于外耳门前上方,呈鳞片状。内面有脑回的压迹和脑膜中动脉沟;外面光滑,前下部有前伸的颧突,与颧骨的颞突构成颧弓。颧突根部下面的深窝称下颌窝,窝前缘的横行突起,称关节结节。

  • 鼓部:位于下颌窝后方,为弯曲的骨片。从前、下后三面围绕外耳道。

  • 岩部:呈三棱锥形,尖指向前内,紧临蝶骨体,底与颞鳞、乳突部相接。岩部前面朝向颅中窝,中央有弓状隆起,隆起外侧较薄的部分,称鼓室盖,近尖端处有光滑的三叉神经压迹。后面中央部可见内耳门,通入内耳道。下面凹凸不平,中央有颈动脉管外口,向前内通入颈动脉管。此管先垂直上行继而折向前内,开口于岩部尖端,称颈动脉管内口颈动脉管外口后方的深窝为颈静脉窝,后外侧的细长骨突称茎突。岩部后份肥厚的突起,位于外耳门后方,称乳突,其的含气小腔隙称乳突小房,茎突根部后方的孔为茎乳孔。骨岩部因含有多个孔隙、管道与气房。

枕骨

    位于颅的后下部,呈勺状。前下部有枕骨大孔。枕骨借此孔分为四部,前为基底部,后为枕鳞,两侧为侧部。侧部的下方有椭圆形关节面,称枕髁。枕骨大孔后方有枕外嵴延伸至枕外隆凸,隆凸向两侧延伸为上项线,其下方有与之平行的下项线。

    顶骨

    外隆内凹,呈四边形,居颅顶中部,左右各一。两块顶骨间以矢状缝相连。前方经冠状缝同额骨相连,后方经人字缝与枕骨相连。

    颅骨结构图

功能

颅骨是人体重要的骨,有保护颅内组织、维持颅内压力、沟通内外结构、保持面部形态的作用。

  • 保护颅内组织

  • 颅骨由8块骨骼组成,相互链接,包围大脑,对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在颅顶区,颅骨外板较厚,为骨密质,有一定的弹性。当受到外力时,外板可以缓冲外力,然后依靠自身弹性恢复原状。

  • 维持颅内腔压力

  • 颅骨围成颅腔容纳脑,帮助大脑维持内部压力稳定。

  • 沟通内外结构

  • 颅底有许多重要神经,并伴有血管通过,可以沟通颅骨内外结构。

  • 保持面部形态

  • 颅骨对维持面部形态有着重要作用,和面颅参与形成五官,若是颅骨缺失或出现骨折,可伴有面部形态改变。

参考文献

[1]丁文龙,刘学政.系统解剖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7-20.

[2]徐克,龚启勇,韩萍.医学影像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7.

[3]邵水金.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创新教材躯体解剖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5.

相关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