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一般没有带状疱疹四个阶段的说法,带状疱疹发病过程大致可分为前驱阶段、发疹阶段、消退阶段,可见皮损、神经痛等症状。
带状疱疹发病过程大致可分为前驱阶段、发疹阶段、消退阶段,各阶段临床表现存在差异,具体如下:
带状疱疹前驱阶段,即发疹前,患者可自觉轻微乏力、低热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出现潮红斑,自觉灼热或灼痛,触碰有明显痛觉,症状通常持续1-5天,也可无前驱症状直接发疹。
发疹阶段,可见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之后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此外,皮损沿着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通常不超过正中线;皮损发生时可能会出现神经痛,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
带状疱疹的病程通常为2-3周,老年人为3-4周。随着病情的进展,水疱干涸,并逐渐脱落、消退,会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带状疱疹是由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所致。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同时病毒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
如果创伤、疲劳、恶性肿瘤、病后虚弱、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因素导致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
带状疱疹具有自限性,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治并发症,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或者物理治疗缓解症状。早期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片、溴夫定片进行抗病毒治疗。发疹后,可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镇静止痛,也可使用阿昔洛韦乳膏、喷昔洛韦乳膏治疗。患者还可遵医嘱采用紫外线、红外线等局部照射的物理治疗方法,可促进水疱干涸、结痂、消退。
[1]朴永君.皮肤性病学.高级医师进阶.第1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150-152.
[2]陈谦明.口腔黏膜病学.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23-24.
[3]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