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颜色、透明度及气味等可反映机体健康情况,与饮食、用药、患病等因素相关。
正常人尿液颜色与尿比重相关,由淡黄色到深黄色,质地清晰透明,无刺鼻气味。
正常人尿液因含有尿色素、尿胆素、尿胆原及卟啉等物质,肉眼观察时呈淡黄色至深黄色,并且随尿量的多少、饮食、药物及病变而变化。尿液颜色的深浅一般与尿比重平行, 与单位时间的尿量成反比,尿量少,颜色偏深黄色。新鲜尿液清晰透明,可有挥发性酸气味的情况,无刺鼻性气味,久置后可能会出现浑浊现象。
尿液颜色、透明度以及气味都可因生理性因素(如饮食、药物、尿量等)或病理性因素(如泌尿系统出血、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发生异常改变。
如果摄入水量多,尿量多则颜色淡,运动、出汗时,尿量少则颜色深。食用大量胡萝卜、木瓜等可使尿液呈深黄色,使用山梨醇铁、苯等药物可使尿液呈棕色。如出现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结石、出血等症状可出现血尿症状,同时可出现浑浊、沉淀表现,出现泌尿系统淋巴管破裂可出现乳白色尿液。
如果大量饮酒尿液可出现酒精气味,食用葱、蒜等食物也可出现特殊气味,如果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液可有烂苹果味,苯丙酮尿症患者尿液可出现鼠尿味。
[1]许文荣,林东红.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10-111,114-115.
[2]刘成玉,林发全.临床检验基础.第3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201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