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分享至
  • 复制链接
取消
点击这里 让更多人看到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诱因

路永刚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甲全国第19
主页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损害周围神经系统,导致肌肉无力和感觉异常,其诱因包括感染、疫苗接种、自身免疫异常等。

1、感染:多种病原体感染后,人体免疫系统在对抗病原体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紊乱,误将自身周围神经组织当作外来入侵物进行攻击,进而引发格林巴利综合征。其中,空肠弯曲菌感染较为常见,能产生与人体神经组织相似的抗原成分,致使免疫系统产生交叉反应。此外,巨细胞病毒感染也与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发生相关,病毒感染可能改变神经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触发免疫反应。还有EB病毒,感染后可能影响淋巴细胞功能,干扰免疫调节机制,增加格林巴利综合征发病风险。

2、疫苗接种:部分疫苗接种后可能诱发格林巴利综合征,疫苗作为一种外来抗原,进入人体后激发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在极少数情况下,这种免疫反应会出现偏差,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周围神经。虽然疫苗接种引发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概率极低,但某些特定疫苗,如流感疫苗、狂犬疫苗等,在接种后有一定几率与该综合征的发生存在关联。这可能是由于疫苗成分中的某些物质与人体神经组织有相似性,或者疫苗接种激活了潜在的免疫异常。

3、自身免疫异常:自身免疫异常是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核心发病机制之一,人体免疫系统本应保护身体免受外界病原体侵害,但当免疫系统出现故障时,会产生针对自身周围神经髓鞘或轴突的抗体。这些自身抗体与神经组织结合,激活补体系统,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神经损伤。一些遗传因素可能使个体更容易出现自身免疫异常,家族中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患格林巴利综合征的风险相对较高。同时,环境因素如长期处于压力状态、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等,也可能干扰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促使自身免疫异常的发生。

除了上述明确的诱因外,还有一些潜在因素可能与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发生相关。营养状况对免疫系统功能有重要影响,长期营养不良,尤其是缺乏维生素B族等关键营养素,可能削弱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使机体更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增加发病风险。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注意事项

  •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尤其是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以维持免疫系统正常功能。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感染空肠弯曲菌等病原体。
  • 在疫苗接种方面,若有格林巴利综合征病史或家族史,接种疫苗前应咨询医生,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接种。接种后要密切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要注意避免接触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有害物质,如某些化学试剂、农药等。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卫生,减少感染机会。
  • 对于患者,在疾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医嘱,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重视心理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025-03-29浏览527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

刘月姮副主任医师
大庆市中医医院三甲
格林巴利综合征怎么引起的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因在目前临床上并没有完全明确,考虑是由于身体的免疫系统攻击周围神经导致,一般病人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或者腹泻等病史,所以考虑是由于身体免疫系统介导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先可以出现肌肉力量的减弱,一般以四肢末端开始,而且还可以出现手套、袜套样的感觉障碍。\n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上主要是免疫机制介导的,所以对于治疗主要是给予患者一些丙种球蛋白或者激素的冲击治疗。如果患者的病情严重,也可以进行血浆置换等治疗办法。临床上的一部分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症状可以得到明显改善,也有部分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会转成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
赖光辉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甲全国第37
什么是格林巴利综合征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急性自身免疫性多发性神经疾病,表现为迅速发展的上行乏力、轻度感觉减退和反射变弱或消失。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最早确定的,也是欧洲最常见的GBS表型,伴有不同程度的继发性轴索损伤,急性运动性轴索神经病和急性运动感觉轴索性神经病为GBS亚型,前者呈现原发性轴索障碍,仅累及运动神经。 在中国的发病率为0.66/100000,发病率随年龄线性增长且男性更易患病,但在婴幼儿、儿童的自然进程呈现更多良态,约 1%-6%GBS 患者罹患复发性 GBS ,极少见儿童患RGBS的情况。 其诊断主要是以腱反射减弱,数天至一个月内恶化,症状相对对称,轻度感觉症状或体征,颅神经受累,尤其是双侧面部肌肉无力、自主神经失调、疼痛、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和典型的电生理诊断特征。 此外,急性对称的肢体疼痛和腱反射消失,相关的步态障碍是儿童GBS的重要表现。
刘月姮副主任医师
大庆市中医医院三甲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怎么引起的
"  格林-巴利,临床上又称为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对于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因,临床上并不是完全清楚,目前考虑格林-巴利和自身的免疫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是由于病原体,比如病毒、细菌,或者是病毒、细菌的某些成分,与周围神经髓鞘的成分相似,导致机体免疫发生错误的识别,而产生自身免疫性的反应。  病人可以出现周围神经的髓鞘被破坏、脱失,病人表现为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比如肢体的无力、感觉的异常,以及自主神经出现异常的表现。对于格林-巴利的患者,多数患者在发病前的1-3周会有呼吸道,或者是胃肠道感染的症状,所以也初步证实是由一些病原体而诱发机体的免疫反应。"
王俊岭副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三甲全国第15
什么叫格林-巴利综合征
格林-巴利综合征又叫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发病原因、起病形式、临床表现以及受损部位具体如下:1、格林-巴利综合征发病相对较急,在数天或几小时、几天内突然起病;2、格林-巴利综合征由感染引起,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的病毒感染,感染后因炎症而产生后面的作用;3、格林-巴利综合征病理表现是周围神经髓鞘的脱失,因前期感染使体内产生错误的免疫应答,破坏周围神经的髓鞘,产生临床症状;4、格林-巴利综合征累及多个神经,周围神经病表明此疾病大多累及周围神经,通常累及到四肢周围神经及颅神经,如面神经或舌咽神经等。
薛岚平主任医师
山西白求恩医院三甲
什么是格林巴利综合征
格林-巴利综合征又称吉兰-巴雷综合征,是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周围神经损害的疾病,多数以脊神经还有、周围神经,甚至包括脑神经受损的一类疾病。多数患者在病前有感染史,尤其是肠道的感染病史,临床表现会出现四肢的无力,多从下肢开始出现渐进性的无力加重。部分患者还可以伴随有感觉的障碍,出现四肢的麻木,甚至有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的表现,如出现体位性的低血压、心率的改变等伴随的症状。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呼吸肌的无力,意味着病情的加重,需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临床诊断时,结合临床表现与腰椎穿刺时脑脊液表现出蛋白细胞分离的现象,以及肌电图提示周围神经损害,如神经传导速度减慢、F波的减低,要高度怀疑是格林巴利综合征。格林巴利综合征同时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不意味着不需要就诊。因为严重的患者可以引起呼吸肌的麻痹,导致呼吸无力,如就诊不及时会危及生命。所以出现这些临床症状或临床表现时,要及时就医,经过合理的治疗,通常可以痊愈。
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三甲全国第43
什么是格林-巴利综合征
"格林-巴利是一种急性或慢性的神经根神经炎,往往是由于自身免疫病所造成,多数是因为自身免疫炎症导致的周围神经脱髓鞘,少部分是因为自身免疫导致的轴索病变所引起。\n格林-巴利最常见的症状是四肢比较对称的无力,可以是双上肢,也可以双下肢,或者四肢同时出现进行性从近到远的肌肉瘫痪或者感觉障碍,严重的可以影响到躯干肌和呼吸肌,造成呼吸衰竭,突然引起病人的死亡。\n它的并发症有哪些,第一、肢体无力,是最常见的。第二、肢体的感觉障碍,多数是麻木,个别人身上会有疼痛的现象。第三、泌尿系感染,因为神经系统病变之后会造成膀胱无力、排尿困难,引起泌尿系感染、尿潴留。第四、呼吸肌麻痹引起呼吸衰竭或者肺部感染,最严重的累及到植物神经,可以引起剧烈的血压波动,甚至心脏骤停。因此,格林-巴利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
孙庆利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三甲全国第14
什么是格林巴利综合征?
"格林巴利综合征又叫急林巴利综合征,简称GBS,它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主要损害是多数的脊神经根和周围神经,也常累及面神经,最常累及的脑神经就是面神经。临床特点是一般起病急,之前有感冒史或者腹泻史,症状都在四周左右达到高峰,表现为四肢对称性的迟缓性瘫,就是四肢对称性的无力。腰穿的时候可以表现为脑脊液的蛋白细胞分离的现象,也就是蛋白数增高,细胞数正常。这种疾病一般呈自限性的单向病程,就是它可以慢慢的自愈,或者用药可以加速它好转,一般很少复发,临床上治疗主要是用丙种球蛋白治疗。"
刘建丰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三甲
格林-巴利综合征怎么引起的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主要的发病机制是分子模拟机制。分子模拟学说认为病原体某些组分与周围神经某些成分的结构相同,使机体免疫系统发生识别错误,自身免疫性细胞和自身的抗体对正常的周围神经组分进行免疫攻击,导致周围神经脱髓鞘病变。\n不同类型的格林-巴利综合征可识别不同部位的神经组织靶位,临床表现也不相同。目前认为可能与格林-巴利综合征相关的病原体,包括空肠弯曲菌以及巨细胞病毒、EB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肺炎支原体、乙型肝炎病毒、HIV感染等相关。另外有一些报告指出白血病、淋巴瘤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或者患者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桥本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病经常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
黄睿主治医师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三甲全国第38
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表现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几大类:1、肢体乏力:较多患者可能最初出现手无法上抬或者走不动等,症状进展较迅速;2、感觉缺失:大部分格林巴利患者可能存在手足长袜套样的感觉,或者短袜套样的痛觉减退,以及温度觉减退等;3、颅神经损害:出现双侧面瘫,如患者在吃饭时发现双侧咀嚼乏力,或者出现闭眼困难,吞咽、饮水呛咳等,均由格林巴利所导致的颅神经损害引起;4、腱反射消失:临床上对格林巴利患者进行查体时,会发现绝大部分格林巴利患者四肢腱反射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或者消失;5、自主神经功能症状:尿潴留、心慌等情况均由格林巴利综合征所导致。
孙庆利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三甲全国第14
什么是小儿格林巴利综合征?
"格林巴利综合征又叫急性炎性脱髓鞘性神经根神经病,发生在小儿就叫小儿格林巴利综合征。主要表现是患者有前期的感染史,一般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或者腹泻的病史,出现四肢的无力、麻木,无力基本是对称性的软瘫。一般可以做腰穿,可看到脑脊液的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同时可做肌电图,发现神经有损害。一般治疗是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连续输注5天,一般效果比较好,患者可以完全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