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吉兰巴雷综合征是什么病引起
王树华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引发原因涉及多方面,感染因素可激活免疫,免疫自身异常会错误攻击神经等,这些因素单一或共同作用导致该病发生。
1、感染因素
空肠弯曲菌感染最为常见,细菌产生的毒素可能与周围神经成分发生交叉免疫反应,例如在夏季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后感染该菌,数周后可能诱发吉兰巴雷综合征,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病毒感染,以及肺炎支原体感染也可引发,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攻击神经。
2、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异常是关键机制,机体错误地将周围神经髓鞘识别为外来抗原,产生自身抗体如抗神经节苷脂抗体等,启动免疫应答,导致神经髓鞘被破坏,神经传导受损,这种免疫紊乱可能在感染、疫苗接种等诱发因素作用下被触发,使原本处于免疫耐受的机体对自身神经组织发起攻击。
3、疫苗接种
部分患者在接种疫苗后发病,如流感疫苗、狂犬疫苗等,疫苗中的某些成分可能改变机体免疫状态,使免疫系统对周围神经产生错误攻击,不过疫苗诱发的病例相对较少,且疫苗接种总体对预防疾病的益处远大于其引发吉兰巴雷综合征的风险,但仍需关注个体差异。
患者应坚持规律康复训练,早期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被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与关节挛缩,随着恢复,逐渐开展主动运动,像简单的肢体伸展、握拳等动作,逐步提高肌肉力量与协调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与身体功能重建。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预后
轻度患者预后:
症状较轻,经及时治疗,一般在数周或数月内可显著恢复,多数能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约80%-90%可在1年内基本痊愈,残留轻微感觉障碍,但对整体功能影响极小。
中度患者预后:
经积极治疗,恢复时间可能延长至6个月-2年,部分患者会遗留一定程度的肢体无力、肌肉萎缩,需长期康复训练以改善功能,约60%-80%可恢复独立生活能力。
重度患者预后:
虽经全力救治,仍有较高死亡率,可达20%左右,存活者恢复缓慢,常需2-3年甚至更久,且多遗留严重残疾,如四肢瘫痪、需长期依赖呼吸机等。
827
左大腿神经痛一阵一阵
王树华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大腿神经痛可由多种原因引发,包括受凉导致的肌肉痉挛、肌肉拉伤、坐骨神经痛等,针对不同原因,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缓解疼痛,促进康复。
1、受凉:
寒冷空气刺激大腿,使肌肉痉挛。可通过推拿、按摩等方式治疗,平时可用热水袋热敷腿部,辅助缓解疼痛。
2、肌肉拉伤:
过度使用肌肉或突然的剧烈运动导致肌肉纤维撕裂。可用凉毛巾冷敷,48小时后用热毛巾热敷缓解,也可口服萘普生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止痛。
3、坐骨神经痛:
多由受凉、糖尿病、髋关节炎等引起,表现为从下背部一直延伸到腿部的放射性疼痛。可遵医嘱应用卡马西平片、地塞米松片等药物,平时应避免劳累,注意自我保护。
4、缺钙:
体内钙离子吸收少,代谢较多,导致抽筋现象,引起神经痛。可遵医嘱服用碳酸钙D3咀嚼片、复方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药物,促进钙吸收,平时应多食用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大豆等。
5、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部结构变化,导致椎间盘突出压迫腿部神经。可遵医嘱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洛索洛芬钠片等药物,平时应卧床静养,睡硬板床,减少局部神经压迫。
大腿神经痛的预后后果因个体差异和病因不同而异,一般来说,若能及时明确病因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疼痛加剧、肌肉无力、肌肉萎缩等严重后果,甚至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左大腿神经痛日常注意事项
保暖防寒:
避免寒冷空气直接刺激大腿,尤其是在冬季或气温骤降时,应适当增添衣物或使用热水袋等保暖工具,防止肌肉痉挛。
合理运动:
在疼痛缓解后,可适量进行低强度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以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但避免过度使用肌肉或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症状。
饮食调理:
多食用富含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食物,如牛奶、大豆、绿叶蔬菜等,有助于促进钙吸收和肌肉健康,同时避免摄入过多咖啡因和酒精等刺激性物质。
正确坐姿与睡姿: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睡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或压迫疼痛部位,以减少对神经的压迫和刺激。
1098
上睑下垂
王树华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上睑下垂成因多样,先天性源于发育不良,后天性可因神经等所致,针对不同病因,分别采用手术矫正、病因治疗结合手术、药物治疗及原发病处理与修复等方式应对。
1、先天性因素:
主要因动眼神经核或提上睑肌发育不良所致,出生时便有上睑下垂表现,可为单侧或双侧。治疗多采用手术矫正,如提上睑肌缩短术等,通过调整肌肉力量以改善眼睑位置。
2、后天性神经源性:
常由动眼神经麻痹引发,可能是颅脑外伤、肿瘤压迫等导致,除上睑下垂外,还伴有眼球运动障碍等症状。需先针对病因治疗,如解除肿瘤压迫等,待病情稳定后,再评估是否需手术修复上睑。
3、肌源性因素:
常见于重症肌无力,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肌肉无力呈波动性,表现为晨轻暮重,疲劳时加重。治疗主要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等药物,增强肌肉力量,改善上睑下垂症状,同时需对原发病进行长期规范治疗与监测。
4、机械性因素:
多因眼睑本身病变,如眼睑肿瘤、严重沙眼等导致,这些病变使眼睑重量增加或机械性阻碍眼睑上抬。治疗需先处理原发病变,之后根据上睑情况决定是否进一步手术修复,以恢复眼睑正常形态与功能。
上睑下垂患者应该定期检查,通过检查可监测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如先天性患者术后复查可观察眼睑恢复及有无并发症;后天性患者则能及时发现原发病进展,以便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上睑下垂的日常注意事项
眼部护理:
保持眼部清洁,用温和的眼部清洁产品和柔软的毛巾轻轻擦拭眼部周围,防止感染,因上睑下垂易导致眼表暴露,可适当使用人工泪液滋润眼睛,避免眼睛干涩、炎症等问题,尤其是在干燥环境或长时间用眼时。
用眼习惯:
避免长时间用眼,定时休息,遵循20-20-20法则,即每用眼20分钟,眺望20英尺外20秒,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和频率,可有效缓解眼疲劳,防止因用眼过度加重上睑下垂或引发其他眼部不适。
防护措施:
外出时佩戴太阳镜,阻挡紫外线和风沙对眼睛的伤害,尤其是在阳光强烈或风沙较大的环境中,能减少对暴露眼表的刺激,降低眼部疾病的发生风险,有助于维持上睑下垂眼部的稳定状态。
1338
面瘫一般几天开始恢复
王树华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周围性面瘫多由病毒感染引发,一般7-10天可见恢复迹象;中枢性面瘫则与脑卒中、脑肿瘤等脑部病变相关,恢复较慢,通常在病情稳定后2-4周开始有恢复迹象。但恢复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且并非所有患者都能完全恢复。
1、周围性面瘫:
对于周围性面瘫,大部分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比如贝尔面瘫。通常情况下,如果是病毒感染所致且病情较轻,在发病后的7-10天可能就会开始出现恢复迹象。这是因为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开始发挥作用,对抗病毒,减轻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
如果患者身体素质较好,面神经受损程度不高,在积极的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下,恢复可能会更快一些,有的患者甚至在5-7天就能感觉到面部肌肉的细微变化,比如眼睑可以闭合得更紧一点,或者嘴角有轻微的动作恢复。
如果病情较重,比如面神经受到严重的压迫或损伤,恢复时间可能会延迟,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2-3周才会开始有恢复的表现,而且后续的恢复过程也会比较漫长,需要持续的康复治疗,包括面部肌肉的训练等。
2、中枢性面瘫:
中枢性面瘫多是由于脑卒中、脑肿瘤等脑部病变引起,一般中枢性面瘫的恢复相对较慢。如果是轻微的脑卒中导致的中枢性面瘫,在病情稳定后的2-4周可能会开始有恢复的迹象,这是因为脑部的损伤需要一定时间来修复,神经功能的恢复也需要一个过程。
对于脑卒中患者,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对于面瘫的恢复有着重要作用。但如果是严重的脑肿瘤压迫等情况,在肿瘤得到有效处理之前,面瘫可能不会有明显的改善,而且即使处理了肿瘤,由于神经受损严重,可能需要数月才开始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完全恢复,少数患者的面神经损伤可能为永久性,患者在面瘫恢复期间,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焦虑、紧张情绪可能会影响恢复进度。
面瘫恢复期间的注意事项
面瘫患者在恢复期间应特别注意面部的防寒保暖,避免用冷水洗脸,减少直接吹冷风的机会,并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以防感冒。这是因为寒冷刺激可能加重面神经的损害,延缓恢复进程。
由于面瘫可能导致眼睑闭合不全,患者应特别注意保护眼睛。可以使用眼罩、眼药水等加以防护,以减少眼内感染的风险。同时,尽量减少看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屏幕的时间,避免眼睛过于劳累。
面瘫恢复期间,科学锻炼患侧肌肉的随意运动至关重要。患者可以在专业指导下,依次进行举额、皱眉、闭眼、睁眼、耸鼻、微笑、露齿、鼓腮和吹口哨等动作。这些动作有助于促进面部肌肉的血液循环,加速面神经的恢复。每日可进行2-3次,每次数分钟,但需注意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肌肉疲劳。
970
下肢静脉曲张应该挂什么科
韩宗霖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肢浅静脉的迂曲、扩张,类似于蚯蚓状。对于此类病症的就诊科室选择,通常可以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医院设置来决定,常见科室有血管外科、骨科等。
1、血管外科:
血管外科是专门负责治疗各种血管疾病的科室,包括下肢静脉曲张。该科室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针对下肢静脉曲张进行详细的诊断和治疗。在血管外科,患者可以接受超声检查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静脉曲张的程度及可能存在的并发症,进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2、骨科:
虽然下肢静脉曲张主要属于血管类疾病,但部分医院可能将其纳入骨科的诊疗范围。骨科医生对于下肢解剖结构有深入的了解,能够评估静脉曲张对下肢功能的影响,并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但随着医疗专科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将血管外科从骨科中独立出来,专注于血管疾病的诊治。
3、普通外科:
普通外科也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科室之一,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普通外科医生具备丰富的手术经验和技巧,能够完成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等传统手术方式。但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倾向于选择微创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4、皮肤科:
当下肢静脉曲张引起局部皮肤湿疹、溃疡等症状时,患者可以到皮肤科就诊。皮肤科医生能够针对皮肤病变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改善患者的皮肤症状。
5、介入科:
介入科专注于使用导管技术治疗各种血管疾病,对于复杂的下肢静脉曲张病例,尤其是合并血栓或其他并发症者,介入科医生可以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等技术评估病变位置和严重程度,并指导后续介入治疗如射频消融等。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病情及医院设置选择合适的就诊科室,在就诊时,患者应详细描述症状、病史及既往治疗情况,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532
颈动脉有斑块
韩宗霖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表现,形成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包括年龄增长、不良生活习惯、慢性疾病等。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严重的脑血管事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应处理。
1、形成原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明显增加,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率明显上升。
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吸烟、肥胖、缺乏运动、饮食不健康等均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诱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小板聚集,加速斑块的形成;而肥胖、缺乏运动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则可能导致血脂异常,进一步促进斑块的形成。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人患有心脏病或中风等相关疾病,相应的遗传因素可能会增加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风险。
慢性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些疾病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进而形成斑块。
2、处理措施
饮食控制:采用低盐、低脂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膳食纤维、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避免暴饮暴食及摄入过多油腻或热量过高的食物。
适量运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血液循环,改善血管壁弹性,从而防治斑块形成。
药物治疗:对于存在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以延缓斑块的形成和发展。建议遵医嘱使用他汀类药物等降脂药物,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斑块炎症反应,增加斑块稳定性和抑制血栓形成。必要时可联合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防止血栓形成。
手术治疗:当颈动脉斑块导致血管明显狭窄或闭塞时,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而处理措施则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通过综合措施,可有效控制斑块的形成和发展,降低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1288
颈动脉斑块是怎么形成的
韩宗霖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是一个复杂且多因素作用的过程,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年龄因素、不 良生活习惯等。应积极进行治疗和控制,以降低斑块形成的风险。
1、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脂质代谢产物在血管内壁上的累积逐渐增加,从而提高了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风险。中老年人由于血管壁更易受到损伤,成为颈动脉斑块的高发人群。
2、不良生活习惯:
饮食习惯: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及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会促进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加速斑块的形成。
吸烟:吸烟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香烟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会损伤动脉内壁,影响胆固醇的正常代谢,促使血小板在受损部位堆积,最终形成斑块。
缺乏运动:缺乏体育锻炼会导致身体代谢率下降,血液循环减慢,从而增加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机会。
3、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心脏病、中风等相关疾病史的人群,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可能与遗传基因对脂质代谢、血管壁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有关。
4、慢性疾病: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使血管壁承受较大的压力,导致动脉内膜损伤,促进脂质在损伤部位的沉积,进而形成斑块。
高血脂:高血脂患者血液中的脂肪含量较高,这些脂质容易在血管内壁沉积,形成斑块。
糖尿病:高血糖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易受到氧化应激和炎症影响,从而促进斑块的形成。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相互作用的过程,为预防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另外对于存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应注意防控。
515
颈动脉斑块有什么症状表现
韩宗霖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症状表现因个体差异及病情进展阶段而异,包括头晕与眩晕、视力模糊等。
1、头晕与眩晕:
当颈动脉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影响脑部血液供应时,患者可能出现头晕、眩晕的症状。头晕可能表现为间歇性,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之后可能自行缓解。头晕的频繁发作应引起高度重视,可能是脑供血不足的警示信号。
2、视力模糊:
颈动脉斑块可能减少眼部供血,导致暂时性视力模糊或一过性黑矇。患者可能会突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但通常会在几秒钟后恢复正常。视力模糊的出现提示眼部血液供应可能受到影响,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3、肢体无力与麻木:
颈动脉斑块引发的脑部血流减少还可能导致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症状通常是短暂的,但如果频繁发生,则可能预示着病情较为严重,应立即就医。肢体无力可能表现为手持物不稳、行走困难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4、言语不清:
大脑的语言功能区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来维持正常功能,颈动脉斑块导致的脑部血流不足可能影响语言中枢,使患者出现言语不清或理解困难的症状。在交流时,患者可能感到表达困难或无法理解对方的话语。
5、颈部疼痛与僵硬:
部分颈动脉斑块患者可能感到颈部肌肉紧张,出现颈部疼痛和僵硬感,这种疼痛在转动脖子时可能会更加明显。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颈部疼痛都与颈动脉斑块有关,还可能由颈椎病等其他因素引起。
6、晕厥与偏瘫:
在严重情况下,颈动脉斑块可能导致晕厥或偏瘫等严重后果。晕厥可能是由于斑块严重阻塞血流导致大脑严重缺血所致;而偏瘫则可能发生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脑卒中时,表现为一侧肢体完全或部分丧失功能。这些症状的出现提示病情已非常危急,需立即就医救治。
颈动脉斑块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患者一旦出现这些症状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检查和治疗。
794
下肢静脉曲张需要治疗吗
韩宗霖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发生多与静脉壁薄弱、静脉瓣膜缺陷及浅静脉内压升高等因素有关。下肢静脉曲张通常需要治疗,尤其是当症状明显或病情进展时,及时干预尤为重要。
下肢静脉曲张的初期可能仅表现为下肢浅静脉的迂曲扩张,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肢沉重、酸胀不适、水肿、色素沉着、皮炎、湿疹甚至溃疡等严重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进一步导致皮肤破溃、感染,形成难以愈合的溃疡。
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症状轻微、不愿手术或存在手术禁忌症的患者,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如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抬高患肢等,还有药物治疗、压力治疗等。这些方法虽不能根治静脉曲张,但能有效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对于症状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存在并发症的患者,手术治疗是首选。手术方法包括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微创治疗方法,如腔内激光闭合术、射频闭合术、硬化剂注射闭合术等。这些手术方法各有优缺点,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案。
患者一旦确诊下肢静脉曲张,应尽早咨询专业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切勿忽视或延误治疗。
1426
静脉曲张能泡脚吗能热水泡脚吗
韩宗霖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静脉曲张患者可以适度泡脚,但应避免使用过热的水,并严格控制泡脚时间,以免加重病情。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是否可以泡脚建议咨询医生后进行。
静脉曲张是由于静脉回流受阻,导致静脉血液在下肢淤积,引起血管迂曲、扩张的病症。泡脚是一种物理疗法,能够通过温热刺激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静脉曲张引起的酸胀、疲劳等症状,但关键在于控制泡脚的温度和时间。
对于静脉曲张患者来说,使用适度的温水泡脚,一般建议水温在37-40℃是可行的,水温既不会过热导致血管扩张加重,又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下肢的不适感。但泡脚时间 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5-20分钟,以免血液在下肢过度停滞,反而加重静脉曲张的症状。
至于热水泡脚,虽然能够更强烈地促进血液循环,但对于静脉曲张患者而言却并非最佳选择。过热的水温会显著扩张血管,增加下肢静脉的负担,导致血液淤积更加严重,从而可能加剧静脉曲张的病情。此外,如果静脉曲张患者伴有皮肤破溃或感染,热水泡脚还可能引发细菌感染,进一步加重病情。
因此,静脉曲张患者在泡脚时应特别注意水温和时间的控制。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穿着合适的弹力袜以改善下肢静脉回流。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建议,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