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航空总医院儿科
航空总医院
共收录16位医生
37.2小孩子算发烧吗
罗智花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小孩子体温37.2℃是否发烧需综合判断,儿童正常体温因多种因素而异,如果是腋下温度,37.2℃处于正常体温的上限边缘,但严格意义上来说,还不能算作发烧。 一般儿童的正常体温会因测量部位、年龄、活动状态等因素而有所不同,通常腋下温度在36-37℃,口腔温度一般不超过37.2℃,直肠温度为36.5-37.7℃。如果孩子测量的是口腔温度或直肠温度,37.2℃属于正常体温范围之内。 小孩子的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孩子在剧烈运动后、哭闹时、刚进食过热的食物后,体温可能会暂时升高。穿着过多、室内温度过高也可能使孩子的体温略有上升,如果孩子此时体温为37.2℃,家长可以先观察孩子的整体状态。 但如果孩子体温持续在37.2℃或继续上升,同时伴有其他异常表现,那就需要引起重视了。如孩子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烦躁不安等情况,即使体温没有达到传统意义上的发烧标准,也可能意味着孩子身体出现了问题。 对于小孩子的体温变化,家长要保持理性和冷静,平时可以了解儿童健康知识,掌握正确的体温测量方法和判断标准。要注意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和作息,增强孩子的免疫力,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孩子体温37.2℃时家长需谨慎观察,认识儿童体温特点,创造良好生活环境,增强孩子免疫力,如有疑虑及时咨询医生,确保孩子健康成长。 小孩子体温为37.2℃时的注意事项 1、观察孩子状态: 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食欲、睡眠等情况,如果孩子精神良好、食欲正常、睡眠安稳,一般无需过度紧张。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咳嗽、流鼻涕、呕吐、腹泻等其他症状出现,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2、调整环境: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避免空气污浊加重孩子不适。调整室内温度,一般保持在24-26℃较为适宜,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孩子体温产生影响。 3、合理穿着: 不要给孩子穿过多过厚的衣物,以免影响孩子散热,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根据室内温度适当增减孩子的衣物。选择宽松、舒适、透气的棉质衣物,有利于孩子身体的舒适和散热。
1269
2024.12.07
宝宝肠胀气的七大特征
刘华卫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宝宝肠胀气时会出现多种特征,包括不断哭泣、腹部变硬、睡觉不安稳、脸部潮红或变白、频繁打嗝与呕吐、连续排气等,家长应密切观察宝宝的症状,及时采取措施缓解不适,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1、不断哭泣: 肠胀气会导致宝宝感到腹部不适或疼痛,因此患儿可能会不断哭泣,这种哭泣通常难以安抚,且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尤其是在进食后或夜间,宝宝可能会因为肠胀气而感到更加不适,哭声可能会更加剧烈。家长应密切观察宝宝的哭泣情况,如果哭泣频繁且难以安抚,应考虑肠胀气的可能性。 2、腹部变硬: 肠胀气时,宝宝的腹部会变得比平时更加鼓胀和坚硬,家长可以用手轻轻触摸宝宝的腹部,如果感觉腹部紧绷且不易按压下去,这通常是肠胀气的表现,此时家长可以尝试用温暖的手掌轻轻按摩宝宝的腹部,以帮助缓解不适感。 3、睡觉不安稳: 肠胀气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使他们睡觉变得不安稳,宝宝可能会频繁翻身、蹬腿或打挺,试图缓解腹部的不适感,有时可能会在睡梦中突然醒来并哭泣,家长应注意观察宝宝的睡眠情况,如果发现宝宝睡觉不安稳且伴有肠胀气的其他特征,应及时采取措施缓解。 4、脸部潮红或变白: 肠胀气引起的腹部不适可能会使宝宝的脸部出现潮红或变白的现象,这是因为宝宝在努力排气或排便时,可能会因为用力过猛而导致脸部充血或苍白,家长应观察宝宝的脸色变化,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缓解宝宝的不适。 5、打嗝与呕吐: 肠胀气时,宝宝可能会频繁打嗝,这是因为肠道内的气体需要通过打嗝来排出,同时有些宝宝还可能出现呕吐的症状,尤其是当肠胀气严重时,呕吐可能会使宝宝感到更加不适,家长应注意清理宝宝的呕吐物,并观察呕吐的频率和量。 6、连续排气: 肠胀气会导致宝宝频繁排气,即放屁,这是身体试图排出多余气体的一种方式,家长可能会听到宝宝频繁地放屁,有时排气还会带有声音或气味。虽然放屁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宝宝放屁过于频繁且伴有其他肠胀气的特征,家长应采取措施帮助宝宝缓解不适。 7、食欲减退与烦躁不安: 肠胀气还可能会影响宝宝的食欲和情绪,当肠道内充满气体时,宝宝可能会感到饱腹感,导致食欲减退,同时肠胀气引起的不适感可能会使宝宝变得烦躁不安,容易哭闹和发脾气,家长应注意观察宝宝的饮食和情绪变化,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缓解宝宝的不适。 了解宝宝肠胀气的特征有助于家长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缓解宝宝的不适,如果宝宝的肠胀气症状持续存在或加重,家长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宝宝肠胀气注意什么 母乳喂养时,确保宝宝正确含接乳头,避免吸入过多空气,奶瓶喂养时,选择适合宝宝的奶嘴,并倾斜奶瓶,使奶液充满奶嘴,减少空气吸入,不要过量喂奶,遵循宝宝的自然需求,避免过度喂养导致肠胀气加重,合理安排喂奶时间,避免过于频繁或间隔过长,以减少肠胀气的发生。 在宝宝开始添加辅食时,逐步引入新食物,注意宝宝对不同食物的适应性,避免过敏或不耐受引起的肠胀气,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避免给予过于油腻、辛辣或含糖量高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加重肠胀气,适量增加宝宝饮食中的纤维素摄入,如蔬菜、水果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胀气。 轻轻按摩宝宝的腹部,以顺时针方向进行,有助于促进肠道排气,缓解肠胀气,鼓励宝宝进行适度的身体活动,如爬行、翻身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胀气,确保宝宝穿着舒适、宽松的衣服,避免过紧的衣物束缚腹部,加重肠胀气。
1107
2024.12.07
儿童早衰症能活多久
刘华卫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儿童早衰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患者的寿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在7-20岁,尽管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但通过科学治疗和良好护理,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儿童早衰症又称为早老症,是一种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疾病,患者的生长发育速度异常加快,导致身体各器官加速衰老,外貌和生理机能均呈现老年化特征,尽管心智年龄与同龄儿童无异,但患者的身体却承受着巨大的负担。 儿童早衰症患者的平均寿命约为13岁,然而这一数字并非绝对,因为患者的生存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的生存期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有些患儿可能只能活到7岁左右,而另一些患儿则可能活到20岁甚至更长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是否伴有其他疾病。 疾病越严重,患者的寿命通常越短,例如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其生存期可能更短,儿童早衰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因此遗传因素在患者的寿命中起着重要作用,基因突变的不同类型和程度可能导致不同的疾病进展速度和预期寿命。 患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并发症可能加速患者的衰老过程,缩短其寿命,患者的寿命还受到医疗条件和治疗方法的影响。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延长患者的寿命。 对于儿童早衰症的患者及家庭来说,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至关重要,积极面对疾病,进行科学治疗和良好护理,有助于患者获得更长、更有质量的生命。 儿童早衰症要注意什么 1、饮食调理: 营养均衡:早衰症儿童需要摄取全面均衡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生长的重要基础,可以多吃牛奶、鸡蛋、瘦肉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同时新鲜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如苹果、猕猴桃、西红柿等,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改善症状。 避免不良食物:腌制类食物和高脂肪、高油脂食物应尽量避免,因为它们可能加重身体负担,不利于早衰症儿童的治疗和恢复。 2、生活调理: 充足睡眠:保证早衰症儿童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恢复和生长发育,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长期熬夜,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 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早衰症儿童的体质,改善症状,可以选择一些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跳绳等,但需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避免造成身体损伤。
1427
2024.12.07
小孩止呕吐最有效偏方
刘华卫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当小孩出现呕吐症状时,家长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来帮助孩子缓解不适,包括初步观察与评估、保持水分与营养、药物治疗与缓解等方面。 1、初步观察与评估: 观察呕吐情况:家长需要仔细观察孩子的呕吐情况,包括呕吐物的性质如是否含有胆汁、血液等、呕吐的频率和持续时间等。 评估健康状况:结合孩子的整体健康状况,如是否有发热、腹泻、腹痛等症状,来判断呕吐的严重程度和可能的原因。 2、保持水分与营养: 适量补水:呕吐后,孩子可能会感到口渴,在确保孩子没有再次呕吐的情况下,可以给予适量的温水或稀释的果汁来补充水分。 3、药物治疗与缓解: 使用止吐药:在医生的建议下,可以给孩子使用适量的止吐药来缓解症状,但需注意止吐药并非万能,且可能存在副作用,因此必须严格遵循医嘱使用。 补充电解质:长时间的呕吐可能导致孩子体内电解质失衡,如钠、钾等元素的丢失,在必要时可以通过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来补充电解质。 4、物理治疗: 腹部按摩:轻柔的腹部按摩可以帮助孩子缓解肠胃不适,促进消化,但需注意手法要轻柔,避免加重孩子的不适。 若孩子呕吐频繁、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发热、腹泻、腹痛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就医后,医生会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如通过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来明确呕吐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小孩出现呕吐时家长需要注意什么 小孩呕吐后,应立即用温开水轻轻漱口,去除口腔中的异味和残余呕吐物,保持口腔清洁,防止误吸导致窒息。在小孩呕吐时,应让其保持侧卧位或坐起,将头侧向一边,以防止呕吐物呛入气管。 注意观察小孩呕吐的频率,如果呕吐频繁或持续不止,应及时就医,观察呕吐物的性质,如是否有血性物质、胆汁等,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征兆,注意小孩是否伴有腹痛、腹泻、发热、头痛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有助于诊断呕吐的原因。 呕吐后,建议暂时禁食半小时至一小时,让胃肠道得到休息,之后可以少量多次地喂水,以补充体液,防止脱水。当呕吐症状缓解后,逐渐尝试给予小孩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稀粥等。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866
2024.12.07
早产儿需要过的五大关
刘华卫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早产儿作为特殊的新生儿群体,健康成长需要格外关注和细心呵护。由于身体各器官和系统发育尚未完善,需要格外注意呼吸、体温等方面。 1、呼吸关: 早产儿肺部发育不成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容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生后往往需要呼吸支持,如使用呼吸机或持续正压通气设备,来帮助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医护人员要密切监测呼吸频率、节律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调整呼吸支持参数。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可能会出现呼吸暂停现象,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2、体温关: 由于早产儿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很难维持正常体温。需要为早产儿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一般在暖箱中进行护理。暖箱温度要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孕周等因素进行精确调节,保持体温恒定,避免体温过低或过高对身体造成损害。在转运或护理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暖,使用温热的包被、帽子等,减少热量散失,确保早产儿处于温暖舒适的状态。 3、喂养关: 早产儿吸吮和吞咽能力差,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喂养是一大难题。开始可能需要通过鼻饲或静脉营养的方式来保证营养供给。随着情况好转,逐渐尝试经口喂养,可选择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时要注意喂养量、喂养速度和喂养频率,避免呛奶、吐奶和消化不良等问题。 4、感染关: 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力非常弱,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如细菌、病毒和真菌等。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减少探视人员,医护人员接触早产儿前后要严格洗手、消毒。 5、黄疸关: 早产儿肝脏功能不成熟,胆红素代谢能力差,更容易出现黄疸,而且黄疸持续时间可能更长、程度更重。需要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根据胆红素值和早产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光疗、药物治疗等。在光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早产儿的眼睛和会阴部,防止损伤。 照顾早产儿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细心和爱心。遵循注意事项,能为早产儿提供更好的保护,帮助孩子克服先天的不足。多与早产儿说话、抚摸,可以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早产儿的注意事项 保持环境安静、清洁和温暖,室内温度保持在24-26℃,湿度在55%-65%左右。减少噪音和强光刺激,为早产儿创造类似子宫内的舒适环境。还要注意皮肤护理,每天用温水轻轻擦拭早产儿皮肤,尤其是皮肤褶皱处,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保持皮肤干燥,防止皮肤感染。 尽量选择母乳喂养,如果母乳不足或无法母乳喂养,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消化能力调整喂养量和喂养频率。 在喂养过程中,要注意姿势正确,防止呛奶。如果是鼻饲喂养,要确保鼻饲管位置正确,喂养前后要做好相应的护理。 按照医生的安排定期带早产儿进行体检和各项检查,如听力筛查、视力筛查、脑部发育检查等,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对早产儿的生活用品,如奶瓶、奶嘴、衣物、被褥等要经常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1183
2024.12.07
早产儿的护理与喂养
刘华卫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早产儿,由于身体各器官和系统发育尚未成熟,需要给予特殊的护理和喂养,正确的护理与喂养方法是保障健康发育的关键。通过精心的护理与合理的喂养,可以帮助孩子逐渐赶上足月儿的发育水平。 1、护理方面: 环境护理:保持室温在24-26℃,湿度在55%-65%。可使用暖箱为早产儿提供适宜的恒定温度,避免体温波动过大。减少环境噪音,保持安静,避免强光刺激,为早产儿营造一个类似子宫内的舒适、安静环境。 皮肤护理:每天用温水为早产儿洗澡,动作要轻柔、迅速。选择温和、无刺激的婴儿沐浴产品。注意皮肤褶皱处的清洁和干燥,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防止皮肤破损和感染。 呼吸护理:密切观察早产儿呼吸频率、节律和肤色。若出现呼吸暂停,可轻轻拍打足底或按摩背部刺激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和口腔分泌物,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吸氧。 脐部护理: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每天用碘伏消毒脐部1-2次,注意从脐带根部由内向外消毒。观察脐部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眼部护理:每天用生理盐水轻轻擦拭早产儿的眼睛,从内眼角向外眼角擦拭,清除眼部分泌物。若发现眼部红肿、流泪、有脓性分泌物等情况,可能是眼部感染,需及时治疗。 2、喂养方面: 母乳喂养为首选,如果母乳不足或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可选择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次数应更频繁,一般每2-3小时一次。开始喂养时,奶量要少,逐渐增加。可采用滴管、小勺或鼻饲喂养等方式,根据早产儿的吸吮和吞咽能力选择合适的方法。 家长应定期带早产儿到医院进行体检,包括身高、体重、头围测量,以及神经系统、心肺功能等检查,及时发现发育异常情况。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视力、听力筛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早产儿的注意事项 尽量减少探视人员,避免将病菌带入早产儿生活环境。接触早产儿前要洗手、换衣,做好个人卫生。保持早产儿生活用品的清洁和消毒,如奶瓶、衣物、被褥等,防止交叉感染。 早产儿接种疫苗需遵循医生建议,多数情况下,应按照正常免疫程序接种,但可能需要根据早产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接种时间和剂量。在接种疫苗后,要密切观察早产儿是否有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 根据早产儿的年龄和发育水平,为其提供适宜的运动训练。如在早期可进行抚触,促进其感知觉和肌肉发育。随着早产儿长大,逐渐增加翻身、坐立、爬行等训练,但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疲劳或受伤。多与早产儿进行眼神交流、说话、唱歌等,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刺激,促进其心理和智力发育。
1029
2024.12.07
新生儿拉屎有奶瓣怎么办
刘华卫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新生儿拉屎有奶瓣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家长们要细心观察宝宝的情况,通过调整喂养方式、适当采取辅助消化措施等方法来处理,一般都能有效改善这种情况,保障宝宝的肠道健康。 1、调整喂养方式: 调整妈妈饮食:妈妈要保持饮食均衡,减少油腻、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蛋糕等。增加蔬菜、水果、粗粮的食用量,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控制喂奶频率和量:避免过度喂养,新生儿一般按需喂养,但如果宝宝频繁出现奶瓣,可以适当延长喂奶间隔时间,观察宝宝的反应,同时注意每次喂奶不要让宝宝吃得过饱。 2、调整喂养方式: 正确冲调奶粉:严格按照奶粉说明书上的比例冲调奶粉,使用配套的量具,确保奶粉浓度合适。水温也要适宜,一般在40-60℃之间,避免水温过高破坏奶粉中的营养成分或过低影响奶粉溶解。 考虑更换奶粉:如果宝宝长期有奶瓣且消化不良症状明显,可咨询医生或营养师,考虑更换部分水解蛋白奶粉或其他更适合宝宝消化的奶粉。 3、腹部按摩: 在宝宝吃奶后1-2小时,可让宝宝仰卧,家长用温暖的手掌以宝宝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每次按摩5-10分钟,每天2-3次,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 4、适量补充益生菌: 益生菌可以调节宝宝肠道菌群平衡,增强肠道消化功能。如果宝宝拉屎奶瓣较多且伴有腹胀、腹泻等不适,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适量补充益生菌。 如果奶瓣情况持续不改善或者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发热、呕吐、体重不增等,应及时就医,确保宝宝健康成长。通过正确的处理方法,无论是生理原因还是喂养问题导致的奶瓣,一般都能得到改善。 新生儿拉屎有奶瓣的预后 对于因新生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而出现的奶瓣,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消化器官逐渐成熟,消化酶的分泌会逐渐增多且活性增强。一般在3-6个月后,这种由于生理因素引起的奶瓣现象会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宝宝的大便会趋于正常,对宝宝的生长发育通常没有长期影响。 如果是喂养不当导致的奶瓣,如母乳喂养妈妈饮食调整后,或配方奶喂养纠正了冲调比例问题,宝宝的消化情况通常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一般经过1-2周的调整,大便中的奶瓣会减少,大便性状恢复正常,不会对宝宝的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造成严重损害。若家长没有及时发现和调整喂养问题,长期的消化不良可能会影响宝宝对营养的吸收,导致体重增长缓慢、营养不良等情况。 当宝宝拉屎有奶瓣且伴有其他异常,如频繁呕吐、发热等,可能是存在肠道感染、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过敏等其他问题。这种情况下,预后取决于病因的诊断和治疗情况。如果能及时准确诊断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大多数宝宝也能恢复健康,但如果延误治疗,可能会对宝宝的健康产生更严重的影响,如脱水、电解质紊乱等。
988
2024.12.07
hie医学里是什么意思
刘华卫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在医学领域,HIE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术语,指的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这是一种由于新生儿在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短时间内,由于缺氧或缺血导致的脑部损伤,是围生期缺氧、缺血所致的一种脑损伤。 1、病因: HIE通常发生在围生期,可能由于产程过长、胎位不正、羊水栓塞、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发生休克等原因导致。新生儿在出生后的几分钟内如果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血液,就可能发生HIE。胎儿宫内窘迫也是常见的病因之一,如脐带绕颈、羊水异常等,这些情况会导致胎儿在宫内缺氧,进而影响脑部发育。 2、临床表现: HIE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意识障碍、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改变、惊厥和颅内高压等神经系统症状。惊厥常发生在出生后12-24小时,脑水肿则在36-72小时内最明显。重症患者可能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3、诊断方法: 对于HIE的诊断,医生通常会结合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辅助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B超具有无创、价廉的优点,对脑水肿早期诊断较为敏感。CT对识别基底节丘脑损伤、脑梗死、脑室周白质软化等病变有一定的参考作用。MRI则能提供更为详细的脑组织结构信息,有助于判断脑损伤的程度和范围。 HIE是一种严重的儿科疾病,对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对于疑似HIE的患儿,应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以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hie的预后 多数轻度HIE患儿在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能够完全恢复,预后相对较好,可能仅表现出短暂的意识障碍和肌张力异常,但通常不会留下长期的后遗症。 中度HIE患儿的预后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患儿在治疗后可能出现长期神经功能障碍,如智力发育迟缓、运动障碍等,需要持续的康复治疗。另一部分患儿可能逐渐恢复,但恢复程度和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 重度HIE患儿的预后通常较差,仅有少数患儿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功能恢复,大多数人会留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脑瘫、癫痫等,重症患儿在新生儿早期还可能出现死亡。早期干预对于改善HIE患儿的预后至关重要,在缺氧缺血事件发生后的6小时内进行干预效果最佳。
963
2024.12.07
为什么足跟血的复查率这么高
刘华卫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足跟血复查率高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筛查疾病的特性、假阳性结果的干扰等。在进行筛查时,家长应了解相关的注意事项和筛查流程,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建议和操作。 1、筛查疾病的特性: 足跟血主要用于筛查先天性代谢疾病,如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这些疾病在新生儿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由于这些疾病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初次筛查的结果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导致复查率升高。 2、假阳性结果的干扰: 新生儿足跟血采集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采血量不足、新生儿黄疸等,这些都可能导致筛查结果出现假阳性。假阳性结果的出现,使得医生需要对新生儿进行复查,以排除这些干扰因素,确保筛查结果的准确性。 3、疾病发病率的影响: 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疾病的发病率较高,也导致了足跟血筛查的复查率相应增加。在高发病率的情况下,更多的新生儿需要通过复查来确认是否患有这些疾病。 4、复查制度的规定: 为了确保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很多地区都规定了足跟血筛查的复查制度。这一制度要求对所有筛查结果异常的新生儿进行复查,以进一步确认诊断结果,也导致了复查率的上升。 家长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进行复查,以便尽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日常也要注意对新生儿进行细心的护理和观察,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 检查足跟血的注意事项: 足跟血筛查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72小时内进行,最迟不宜超过出生后20天。筛查前需要确保新生儿充分哺乳,以提高筛查的准确性。足跟血采集通常在新生儿的足跟内侧或外侧部位进行,采集时需要用左手固定好新生儿的足部,右手紧握同侧小腿,适当做间歇性放松动作,然后完成足跟血采集,采集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误伤新生儿的其他部位。 采集完足跟血后,要对采血部位做好消毒和日常护理,避免感染。家长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反应和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如果初次筛查结果异常或可疑阳性,医生可能会要求进行复查。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进行复查,以便尽早排除假阳性结果和实验误差等因素。对于确诊为患有相关疾病的新生儿,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随访和治疗。
1106
2024.12.07
足跟血筛查什么疾病
刘华卫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
足跟血筛查是新生儿出生后的一项重要检查,通过采集新生儿足跟部位的血液样本,可以检测出潜在的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这些疾病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会对新生儿的健康和成长造成严重影响。 1、蚕豆病: 作为一种典型的遗传性血液疾病,病理机制主要聚焦于红细胞的生成与功能的异常。这种疾病的患者,由于遗传基因的缺陷,导致体内无法正常合成血红蛋白,影响红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红细胞作为血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携带氧气至全身各组织器官。一旦其功能受损,患者便可能出现贫血、疲乏、无力等一系列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2、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所引发的一种疾病,甲状腺激素在人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参与调控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以及神经系统等多个方面的功能。当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患者的生长发育可能受到严重影响,出现智力障碍、身材矮小等症状。 3、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是一种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过程中酶缺陷所导致的疾病,肾上腺皮质激素在人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包括调节水盐代谢、糖代谢以及性发育等多个方面。当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受阻时,患者可能出现性早熟、低血钠等一系列症状。 4、苯丙酮尿症: 是一种罕见的氨基酸代谢异常疾病,患者的体内无法正常代谢苯丙氨酸,导致尿液中苯丙酮酸等代谢产物排出增多。这些代谢产物的积累可能对患者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引发智力障碍、癫痫等症状。 家长和医护人员应了解并注意筛查事项,确保筛查过程的顺利进行和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筛查,并关注筛查结果,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足跟血筛查的注意事项 筛查时间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72小时内进行筛查,最迟不应超过出生后20天,因为此时新生儿的代谢状态相对稳定,筛查结果更具参考价值。在筛查前,医护人员应确保新生儿的足部清洁、干燥,并避免在采血部位涂抹任何护肤品或药物。家长应安抚好新生儿的情绪,确保其在筛查过程中保持安静和放松状态。 采血时,医护人员应使用专业的采血器具,并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以避免感染风险。采血部位通常选择足跟内侧或外侧,采血后应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和包扎处理。筛查结果通常在一个月左右出来,家长应密切关注筛查结果通知,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对于筛查结果阳性的新生儿,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断,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748
2024.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