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抑郁了怎么办最有效的方法
戴光明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抑郁症的治疗通常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等方法。心理治疗涵盖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人际心理治疗,旨在帮助患者调整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改善情绪。
1、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消极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从而改善情绪状态。
支持性心理治疗:通过倾听、安慰和指导,增强患者的应对能力和自信心。
精神动力学治疗:让患者自由联想和自由畅谈,从中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冲突和问题。
人际心理治疗:关注患者的人际交往问题,通过改善人际关系来减轻抑郁症状。
婚姻家庭治疗: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治疗,改善家庭环境,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支持和理解。
2、药物治疗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盐酸氟西汀分散片、盐酸舍曲林片等,这些药物通过增加脑内5-羟色胺的水平来改善抑郁症状。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如文拉法辛缓释片、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等,这些药物同时作用于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两种神经递质。
抗抑郁药:如三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这些药物虽然使用较少,但在某些情况下仍有一定疗效。
药物治疗应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并定期复诊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3、物理治疗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通过电流刺激大脑皮层,引起短暂的意识丧失和痉挛发作,以达到治疗抑郁的目的。这种方法起效快,尤其适用于有自杀风险的患者。
经颅磁刺激治疗:利用磁场刺激大脑特定区域,调节脑内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传递,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抑郁的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多吃富含维生素B和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全谷物、坚果、鱼类等。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有氧运动,可以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改善心情。面对抑郁症,患者应尽早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707
睡眠障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戴光明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睡眠障碍的原因复杂多样,涉及环境、生活习惯、心理、生理、病理等多个方面,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1、环境因素
睡眠环境不佳:如噪音过大、光线过强、室温过高或过低、湿度不适宜、空气不流通、卧室潮湿、蚊虫叮咬等,都会影响睡眠质量。
环境改变:突然换了一种环境,如旅行、住院等,也可能因为不适应新环境而导致睡眠障碍。
2、生活习惯
作息不规律:不规律的生物钟、长时间过度使用电子设备、晚餐过饱和过晚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影响睡眠质量。
不良睡前习惯:睡前饮用咖啡、浓茶、吃零食、吸烟和饮酒等不良习惯,也会干扰睡眠。
3、心理因素
精神压力:工作压力、学习压力、家庭问题、金钱困扰等精神压力过大,容易导致失眠或其他形式的睡眠障碍。
心理疾病:焦虑和抑郁是常见的心理疾病,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使人难以入睡或持续睡眠。此外,其他心理疾病如疲劳综合征、神经衰弱等也可能导致睡眠障碍。
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对老年人群体的睡眠影响尤为显著。如工作状态和收入的改变、孤独、丧偶、居住地的改变、住院等,都可能引发心理不适应感、失落感、衰老感等,从而影响睡眠。
4、生理因素
年龄和生理变化: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对睡眠的需求和睡眠质量会发生变化。老年人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退行性病变,调节睡眠神经体液能力下降,容易出现睡眠障碍。此外,肾功能老化导致夜尿频繁也会影响睡眠质量。
5、病理因素
身体疾病:关节炎、心绞痛、甲状腺功能的亢进、低血糖、血压异常等全身性疾病,以及其伴随症状,都可能影响睡眠,加重失眠。
6、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如抗抑郁剂、兴奋剂、抗组织胺药物、利尿药等,以及某些毒品或药物滥用,都可能导致睡眠障碍。这些药物可能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干扰睡眠。
注意睡眠障碍也可能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如先天遗传因素可能导致个体对睡眠的调节能力较差。为了改善睡眠质量,建议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建立良好的睡眠环境、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和药物滥用、管理精神压力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1397
忧郁症前兆
戴光明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忧郁症,更准确的医学名词是抑郁症,其前兆通常表现为一系列心理、行为和生理上的微妙变化,如情 绪低落、兴趣丧失、思维迟缓、意志减退等。
1、情绪低落:
患者可能长时间感到闷闷不乐、悲伤或空虚,这种情绪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短暂情绪波动,它更为持久且难以通过自我调节缓解。
2、兴趣丧失:
对原本热衷的活动、爱好或工作失去兴趣,不再愿意参与或投入其中,即便勉强参与也无法从中获得快乐或满足感。
3、思维迟缓:
患者的思维可能变得不如以往敏捷,思考问题时反应较慢,思路不易展开,注意力也可能变得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4、意志减退:
表现为动力缺乏或活动减少,患者可能变得懒散,不愿与他人交流,也不想做事情,行动迟缓。
5、睡眠障碍:
包括入睡困难、早醒或过度睡眠等,这些睡眠障碍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抑郁情绪。
6、食欲改变:
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下降或暴饮暴食的情况,导致体重波动。
7、自我评价降低:
患者往往对自己的评价过低,产生自卑、自责等负面情绪,可能对自己的能力、价值产生怀疑。
8、社交障碍:
由于自我评价的降低和情绪的低落,患者可能避免社交活动,与亲朋好友疏远,形成社交障碍。
当个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进行评估和治疗。通过早期干预和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抑郁症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社交关系也是预防抑郁症的重要措施。
790
性成瘾症表现
戴光明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性成瘾症,也被称为性欲亢进障碍或性冲动控制障碍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性心理及行为异常疾病。其主要表现可以归纳为心理表现、行为表现。
1、心理表现:
强烈的性欲望与冲动:性成瘾者常常会出现强烈且无法控制的性欲望,这种欲望可能随时随地涌现,并驱使其不断思考性相关的内容。
情绪障碍:当性欲得不到满足时,性成瘾者可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烦躁等情绪障碍症状。在满足需求后,可能会很快陷入后悔、愧疚和痛苦的情绪中,甚至发展成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缺乏安全感:部分性成瘾者在性生活后可能会感到空虚、羞耻或没有安全感,可能通过性行为来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绪。
2、行为表现:
频繁的性行为:性成瘾者可能表现出过度的性活动,包括频繁与伴侣进行性行为,或者与多个陌生人发生性关系。
寻求多样的性体验:可能会通过交换性伴侣、尝试不同的性行为方式或寻求非传统的性体验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频繁自慰:对于性成瘾症患者来说,自慰行为可能变得频繁,以作为缓解不断性冲动的手段。
无意义的性关系:性成瘾者可能会与自己不喜欢的人,或者根本不认识的陌生人发生性关系,这些关系往往缺乏情感基础和意义。
违背他人意愿的性行为:在某些情况下,性成瘾者可能会违背他人的意愿,强行与他人发生关系,或者在性生活时存在虐待他人的行为。
对于性成瘾症患者来说,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和干预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社会支持等多种手段的综合治疗,患者有望重新建立正常的性行为观念和行为模式,恢复健康的生活状态。
1207
青少年心理问题
戴光明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生理、家庭、学业和社会环境多个方面。通过提供心理支持、改善生活环境、加强家庭沟通、培养兴趣爱好以及寻求专业帮助等措施,可以有效地缓解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1、生理变化: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发育和荷尔蒙水平波动的关键时期,这种变化可能直接影响神经系统和情绪调节,导致情绪波动、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家长、老师和社会应给予青少年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及时发现并疏导其心理问题。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式,帮助青少年缓解心理压力,改善心理状态。
2、家庭环境:
家庭关系的不稳定、家庭冲突、父母离异以及父母教育方式不当等都可能成为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诱因。父母的溺爱或过度严厉都可能削弱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其在面对挫折时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家长应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和困惑。通过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青少年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慰藉。
3、学业压力:
是青少年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应试教育制度下的升学压力、同龄竞争以及过高的期望值都可能使青少年产生学业焦虑和自我价值感下降,进而引发心理问题。应营造相对宽松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减轻青少年的学业和社交压力。家长应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任务,避免过度加压。
4、社交压力:
同龄人关系、社交群体的认同感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社交排斥、孤独感以及虚假的社交标准等都可能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其出现心理问题。应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增强社交能力。还可以鼓励青少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参加体育活动、艺术创作等方式释放压力、调整情绪,这些活动有助于青少年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心态。
如果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疗,以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
1215
空心病的表现
戴光明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空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其表现涉及情感、认知和行为等多个方面。患者常感到孤独、无意义、情绪低落和兴趣减退等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还可能对其心理健康造成长期的不良影响。
1、情感方面:
情感缺失与淡漠:空心病患者常会感到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对生活感到迷茫和无趣。患者可能缺乏情感共鸣和情感支持,对他人和事物缺乏兴趣和热情,表现出情感淡漠的症状。
情绪低落:由于自卑的心理,空心病患者经常会表现出闷闷不乐、情绪低落等症状。可能对生活失去热情,对未来感到绝望,长时间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
2、认知方面:
过度自责:患者可能会过度自责,比如悔恨、郁闷等,还会伴随沮丧等心情,甚至会感觉特别绝望。常常对自己的行为和决定产生怀疑,认为自己无法胜任某些任务或角色。
兴趣减退:空心病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况,导致患者对任何事情或活动都提不起兴趣,出现兴趣减退的症状。这种兴趣减退不仅限于娱乐活动,还可能影响工作和学习。
3、行为方面:
注意力不集中:患者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难以专注于学习、工作或日常活动。记忆力可能受到影响,导致学习效率和记忆力下降。
活动减少:患者可能会变得不活跃,减少日常活动和社交活动,避免与他人接触和交流,出现自我封闭的行为。这种活动减少可能导致社交隔离和孤独感加剧。
除了上述心理和行为症状外,空心病患者还可能出现一些生理反应,如持续的疲劳感、失眠,包括入睡困难、夜间频繁醒来、早醒等以及食欲不振等。因此,对于出现这些症状的个体,建议及时前往医院精神心理科就诊,接受专业的检查和治疗。同时,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和心态,培养兴趣爱好,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以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
1367
心身疾病是什么病
戴光明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身疾病,也被称为心理生理障碍或生活方式疾病,是一类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心理、社会因素 起重要作用的疾病总称。这类疾病不仅涉及生理上的症状,还伴随着显著的心理因素,如情绪、压力、认知等。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普遍,心身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心身疾病涵盖了多个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临床上常见的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哮喘、胃十二指肠溃疡等,都是心身疾病的典型代表。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环境、心理、社会等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心理因素在发病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心身疾病的症状。另外,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等,也是心身疾病的重要诱因。
对于心身疾病的治疗,除了针对具体的躯体症状进行药物治疗外,更重要的是进行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生物反馈疗法等方法,在心身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保持愉悦的心情、适量运动、健康的饮食以及良好的作息规律,也是预防心身疾病的有效措施。
667
为什么情绪激动就会哭
戴光明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情绪激动就会哭,这一现象涉及多个层面的因素,包括生理、心理以及环境等多个方面。
1、生理因素:
当情绪激动时,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会发生变化,包括呼吸加快、心率增加等,这些生理变化会进一步刺激泪腺分泌,导致眼泪的流出。泪腺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其分泌活动受到神经系统的精细调控。因此,情绪波动时,神经系统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泪腺的分泌,从而引发流泪现象。
2、心理因素:
情感释放:哭泣是一种自然的情感释放方式,通过流泪,人们可以表达内心的悲伤、愤怒、喜悦等强烈情感,从而减轻内心的压力和紧张感。这种情感的宣泄对于维持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有助于恢复情绪的平静和稳定。
情感表达:哭泣也是一种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在情绪激动时,人们可能难以用言语表达内心的感受,而哭泣则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情感表达方式。它可以帮助人们与他人建立情感连接,促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支持。
情绪调节:对于某些人来说,哭泣还可能是情绪调节的一种方式。通过流泪可以释放负面情绪,调整自己的心态,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3、环境因素:
长期处于高压环境或遭遇突发性应激性生活事件也可能导致情绪波动时容易流泪。这些环境因素会增加人们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感,而在面对情绪波动时更容易产生流泪的反应。
4、性格因素:
性格内向、敏感或情感丰富的人可能更容易在情绪波动时流泪,泪腺可能相对敏感,对轻微的情绪刺激就会做出强烈反应。同时,此类人群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可能较弱,难以有效应对情绪压力。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现象,可以尝试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增强情绪调节能力、寻求社会支持等方式来减轻情绪压力。同时,对于频繁出现情绪波动和流泪的情况,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排除潜在的心理或生理问题。
1485
青少年自卑抑郁的原因
戴光明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青少年自卑抑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心理、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多个层面。
1、心理因素:
青少年面临着自我认同的探索和建立,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貌、能力和社交地位,如果这些方面未能达到自己的期望或受到他人的负面评价,就可能引发自卑感。同时,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面对挫折和失败时容易陷入消极情绪,进而发展为抑郁。
2、家庭因素:
家庭氛围的紧张、父母关系的破裂、教育方式的不当等都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压力。例如,父母过高的期望和严厉的批评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挫败感和自卑感,而家庭经济的困难、社会地位的不高也可能使青少年感到自卑和抑郁。
3、学校因素:
学业压力、同伴竞争、师生关系等都可能成为青少年自卑抑郁的诱因。例如,学习成绩的不理想、同学的嘲笑和排斥、老师的忽视和批评等都可能使青少年感到自己无能、不受欢迎,进而产生自卑和抑郁情绪。
4、社会因素:
社会的竞争压力、对青少年的过高期望、网络信息的负面影响等都可能使青少年感到压力重重,难以承受。特别是在网络时代,青少年更容易受到网络欺凌、谣言和负面信息的影响,从而加重自卑和抑郁情绪。
青少年自卑抑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来预防和解决。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提供温暖和支持的家庭环境,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社会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关爱和保护,减少负面信息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帮助青少年建立自信、积极的心态,远离自卑和抑郁的困扰。
906
精神分裂的症状是什么
戴光明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因人而异,但通常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个方面的障碍。这些症状可能导致患者与周围环境的不协调,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1、感知觉障碍:
患者可能出现各种幻觉,如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等。这些幻觉内容往往荒谬,与现实脱节,但患者却深信不疑。
2、思维障碍:
患者常出现各种妄想,如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影响妄想等。患者的思维可能变得不连贯、难以理解,出现联想散漫、逻辑倒错、思维松弛或破裂性思维等症状。
3、情感障碍:
患者对周围事物及亲友缺乏应有的情感反应,表情呆滞,眼神迷离,情感不协调。患者可能在流泪时表现出愉快的情绪,或在叙述自己的痛苦时发笑。患者情绪波动大,可能出现欣快、焦虑、忧愁、烦躁、兴奋、悲伤、紧张、恐怖等多种情绪。
4、意志和行为障碍:
患者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对社交、工作和学习失去兴趣,行为懒散,不修边幅。患者可能出现行为怪异、举止不当,如突然大笑、哭泣、攻击他人或自伤等。患者可能闭门不出,避免社交,与外界隔绝。
5、认知障碍:
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学习能力下降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言语功能障碍,表现为言语文字难以理解或表达不清。在疾病晚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痴呆症状,表现为智力减退、生活不能自理等。
因此,对于疑似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和诊断,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