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医肾病科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共收录28位医生
尿蛋白(+++)可以治愈吗
黄晓晔
主任医师
肾病科
尿蛋白(+++)表明尿液中存在较大量的蛋白质,这种情况不一定能被治愈。尿蛋白(+++)可能是由多种肾脏疾病引发的。 比如慢性肾小球肾炎,这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肾脏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通常是由于机体自身免疫反应异常,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了肾小球的滤过屏障,使得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受损,大量蛋白质从血液中漏到尿液里,形成尿蛋白(+++)的情况。 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病程长、病情易反复的特点,肾脏的病理改变是渐进性发展的,即便经过积极的治疗,想要完全修复已经受损的肾小球滤过屏障,让尿蛋白彻底转阴、达到治愈状态是极为困难的,因为肾脏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环境下,病变很难逆转,所以很难保证一定能治愈。 另外,糖尿病肾病也是导致尿蛋白(+++)的常见病因之一。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对肾脏的微血管造成损害,影响肾小球的正常灌注和滤过功能,进而引发蛋白尿。 而糖尿病本身是一种难以根治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只要血糖控制不佳,肾脏微血管的损伤就会持续存在并不断加重,即便采取各种治疗手段来控制尿蛋白,如使用降血压、减少蛋白尿的药物等,但只要高血糖这个根源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肾脏病变就会继续进展,尿蛋白也就很难完全消除,治愈也就变得遥不可及。 高血压肾病同样可导致尿蛋白(+++)。持续的高血压会使肾脏的小动脉发生硬化,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和正常结构,破坏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导致蛋白漏出。但是,高血压往往需要长期服药控制,且血压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波动,肾脏在长期高血压的不良影响下,已经出现的损伤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想要将尿蛋白完全消除、实现治愈,面临着诸多阻碍,比如血压控制不稳定、肾脏已经形成的病理改变难以逆转等情况。 另外,还有一些遗传性肾病,其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肾脏固有结构或功能缺陷,从发病开始就注定了肾脏的病变会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出现尿蛋白(+++)后,以目前的医疗技术手段,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其遗传带来的肾脏异常情况,也就很难实现彻底治愈的目标。 尿蛋白(+++)需要完善的检查项目 1、24小时尿蛋白定量: 通过收集患者24小时的尿液,测定其中蛋白质的含量,以评估蛋白尿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2、肾功能检查: 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用于评估肾脏的功能状态。 3、肾脏B超检查: 可以观察肾脏的形态、大小和结构,有助于发现肾脏的器质性病变。 4、肾脏穿刺活检: 对于某些类型的肾脏疾病,可能需要进行肾脏穿刺活检以明确病理类型,为治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依据。 5、其他相关检查: 如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的监测,以及尿常规、尿沉渣等检查,有助于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治疗效果。
950
61
2025.01.09
全身浮肿是什么病的前兆
黄晓晔
主任医师
肾病科
在日常生活中,偶尔因饮水过多、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不动,可能会遇到轻微的全身或局部浮肿,这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即可缓解。当浮肿频繁出现,且伴随其他症状时,就可能成为某些潜在疾病的前兆,如下肢静脉曲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等。 1、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会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导致血液瘀滞,起初多为下肢浮肿,严重时可发展为全身浮肿,常伴下肢疼痛、酸胀。 2、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代谢速度变慢,出现黏液性水肿,致使全身浮肿。患者多有畏寒、乏力、记忆力减退等情况,补充甲状腺激素可缓解症状。 3、肾病综合征: 大量蛋白质随尿液丢失,血浆蛋白水平降低,胶体渗透压失衡,水分外渗,引发全身浮肿,同时有高脂血症、大量蛋白尿等特点。 4、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滤过功能出现障碍,水钠排出受限,造成水钠潴留,引发全身浮肿。常伴有蛋白尿、血尿,血压也易升高。 5、心力衰竭: 心脏泵血功能减退,血液循环不畅,静脉血回流受阻,使得体循环淤血,导致全身浮肿,以下肢浮肿更为显著。还会有心慌、气短、呼吸困难等表现。 此外,还有可能与肝硬化有关,肝脏合成蛋白能力下降,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管内的水分渗出到组织间隙,引起全身浮肿,往往伴有腹水、黄疸、肝掌等症状。 全身浮肿需要完善的检查项目 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和症状发展情况,了解伴随症状如呼吸困难、体重变化等。体格检查有助于初步判断浮肿的性质和分布。血液检查包括肾功能(肌酐、尿素氮)、肝功能、甲状腺功能和电解质水平,排查系统性疾病。尿液分析检测蛋白尿或血尿,提示肾脏问题。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波检查可评估心脏功能,排查心源性水肿。 患者还需要进行下肢静脉超声波,有助于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波或CT扫描可以帮助发现肝脏、肾脏或淋巴系统的异常。
943
34
2025.01.09
肾不好可以喝茶吗
黄晓晔
主任医师
肾病科
对于肾不好的人来说,通常是可以适量喝茶的。从水分补充的角度来看,肾脏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调节人体的水平衡,而喝茶本质上是一种补充水分的方式。肾不好的人群往往更需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来帮助肾脏更好地代谢废物、排出毒素。 适量饮茶能增加每日的水分摄取量,促进尿液生成,让肾脏维持正常的排泄功能,只要控制好饮茶的量,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水分加重肾脏负担,通过喝茶补充水分是对肾脏功能有益的一种辅助手段。 从茶叶成分的特性分析,茶叶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的茶多酚等物质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对于肾不好且存在水肿情况的患者而言,适量饮用一些茶,借助茶多酚等产生的利尿效果,能够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症状,一定程度上缓解肾脏的压力,使其不必一直处于高负荷处理多余水分的状态,利于肾脏功能的稳定和逐步改善。 喝茶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舒缓情绪。肾不好的人往往因为疾病的困扰,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而负面的情绪状态可能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间接影响肾脏的血液灌注以及激素调节等,进一步影响肾脏功能。 当静下心来喝茶时,这种舒缓放松的状态有助于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身体处于相对平和的状态,减少因情绪因素导致的对肾脏功能的不利影响,间接地为肾脏健康营造一个较好的内环境。 从饮茶的习惯和方式来讲,只要遵循适量的原则,比如每天饮用淡茶,控制好茶叶的用量以及饮用的次数,不过度饮用浓茶,就不会给肾脏带来额外的负担。不同种类的茶,像绿茶、红茶、花茶等,肾不好的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对温和、刺激性小的品类,避免因茶叶本身的特性对肾脏造成不良刺激。 肾不好的患者需要完善的检查 1、尿液分析: 检测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等,评估肾脏的过滤功能和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 2、肾功能测试: 测量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以确定肾功能损害的程度。 3、血液电解质与代谢指标: 检测钾、钠、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确保体内电解质平衡,预防相关并发症。 4、影像学检查: 如肾脏超声波或CT扫描,评估肾脏结构,排查结石、肿瘤或其他结构性异常,帮助了解肾脏状况。 5、特殊检查: 根据初步结果,可能需要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位相或肾活检,明确具体病因和病变类型,指导精准治疗方案的制定。
656
40
2025.01.09
肾小球肾炎能根治吗
黄晓晔
主任医师
肾病科
肾小球肾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肾脏疾病,从医学角度来看,在一些情况下是能够被根治的。从病因角度而言,如果肾小球肾炎是由一些明确的、可去除的外在因素所引发,就存在根治的可能性。比如,部分患者是因为感染了链球菌等病原体后,诱发了机体的免疫反应,进而导致肾小球肾炎的发生。 对于这类情况,在疾病早期通过及时且规范地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能够有效清除体内的病原体,阻断后续持续的免疫损伤过程,让肾脏的肾小球有机会从这种急性的炎症状态中恢复过来,随着炎症的消退以及肾脏自身修复机制的发挥作用,肾小球的结构和功能可以逐渐恢复正常,从而实现疾病的根治。 从疾病类型来看,急性肾小球肾炎相对来说有较大的根治几率。急性肾小球肾炎往往起病较急,病程通常具有一定的自限性。主要是机体在感染等因素作用下,短期内出现的免疫反应对肾小球造成损伤。 人体自身有着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尤其是肾脏组织,在病变初期,只要患者得到了充分的休息,配合适当的对症治疗,比如针对水肿进行利尿消肿,针对高血压进行合理的降压处理等,肾脏能够依靠自身的再生修复功能,重新恢复肾小球正常的滤过等功能,使得肾脏功能整体回归到健康状态,达到根治疾病的效果。 从个体的身体状况和依从性方面分析,一些身体素质较好、自身免疫力较强的患者,在患上肾小球肾炎后,身体抵御疾病、修复受损组织的能力会更突出。而且如果这类患者能够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身体的内环境就会处于一个利于肾脏恢复的良好状态,实现根治的目标。 肾小球肾炎相关的检查项目 1、血液检查: 通过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的水平,可以了解肾脏的功能状态以及是否存在电解质异常等情况。 2、尿液检查: 通过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红细胞等指标,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肾小球损伤以及损伤的程度。 3、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肾脏的形态和结构,判断是否存在肾脏肿大、皮质回声增强等异常情况。这对于诊断肾小球肾炎以及评估病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肾功能检查: 包括肌酐清除率、内生肌酐清除率等指标的检测,可以了解肾脏的滤过功能和排泄功能是否正常。这对于评估肾小球肾炎的病情以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1435
9
2025.01.09
肌酐100左右能保20年吗
黄晓晔
主任医师
肾病科
如果是生理性原因导致肌酐处于100μmol/L左右,是有可能保20年稳定的。比如一些肌肉发达、经常进行高强度力量训练的人群,本身肌肉代谢产生的肌酐相对较多,使得血肌酐值会偏高一些。 这类人群只要肾脏功能本身是正常的,后续继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不过多摄入高蛋白、高盐食物,避免给肾脏额外的代谢负担;坚持适度运动,但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规律作息,不熬夜,戒烟限酒等,那么肾脏就能持续维持良好的状态,肌酐值有望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保20年也并非不可能。 还有一种情况是,因为短期的特殊情况,比如曾有过轻微的感染、发热、脱水等情况,经过及时治疗和调整后肌酐暂时处于100μmol/L左右。只要后续没有肾脏的基础性疾病,肾脏自身修复能力正常发挥作用,并且注重日常的肾脏保养,定期体检监测肌酐及其他肾功能指标变化,同样有较大概率让肌酐值稳定20年之久。 倘若肌酐100μmol/L左右是由严重的病理性因素引起的,那想要保持20年就比较困难了。例如存在慢性肾小球肾炎,这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肾脏的滤过功能会逐渐受损,即便一开始肌酐处于100μmol/L左右,但随着病情的进展,肾小球不断遭到破坏,肾脏的排毒能力会持续下降,肌酐值往往会逐渐升高,很难维持稳定20年。 糖尿病肾病也是常见病因之一,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对肾脏的微血管造成损害,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使得肌酐慢慢上升。如果没有对糖尿病进行良好的控制,包括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肾脏病变会不断加重,肌酐必然会超出100并持续走高,无法保证20年稳定。 另外,像高血压肾病、多囊肾等各类肾脏疾病,只要疾病处于持续进展的状态,肾脏结构和功能不断遭到破坏,即便起始肌酐在100左右,也几乎不可能让其稳定保持20年,病情的发展会推动肌酐值不断变化,最终导致肾功能出现明显的恶化。 肌酐100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的检查 1、尿液分析: 检测尿蛋白、红细胞等,评估肾脏过滤功能及早期肾损伤迹象。 2、肾功能测试: 定期测量血清肌酐、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监控肾功能变化。 3、血液电解质与代谢指标: 检测钾、钠、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确保体内电解质平衡,预防并发症。 4、血糖和血脂检查: 评估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因为这些病症会影响肾功能。 5、影像学检查: 如肾脏超声波,定期评估肾脏结构,排查结石、肿瘤或其他异常情况。
946
49
2025.01.09
女性肌酐75算高吗
黄晓晔
主任医师
肾病科
女性肌酐75μmol/L通常不算高。肌酐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其数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功能的状态。 对于成年女性而言,肌酐的正常参考范围一般在44-80μmol/L,不过不同医院因检测方法、检测仪器等因素可能会稍有差异,有的医院参考范围上限设定在97μmol/L左右。所以单纯从数值75μmol/L来看,大多情况下处于正常区间内。 从肾脏的生理功能角度来分析不算高的原因,正常的肾脏有着强大的代偿能力,两个肾脏大约包含200万个肾单位,平时并非所有肾单位都在同时工作,有一部分处于储备状态。只要有相当一部分肾单位能够正常行使滤过等功能,就能将体内产生的肌酐等代谢废物及时有效地排出体外,维持肌酐在正常水平范围。 即便肾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轻微损伤,其他健康的肾单位会增强工作能力,代偿受损部分的功能,使得肌酐不至于明显升高,只要肾脏整体的代偿机制运转良好,像75μmol/L这样的肌酐数值就可以维持在正常或者接近正常的状态。 肌酐的产生量也会影响其在血液中的水平。肌酐主要源于人体肌肉的代谢,对于运动量适中、肌肉量相对稳定且身体代谢处于正常状态的女性来说,每天产生的肌酐量是相对恒定的,不会出现短时间内大量产生肌酐导致其在血液中积聚、数值升高的情况。 同时,饮食结构如果比较合理,没有短期内大量摄入高蛋白食物等增加肌酐产生源头的情况,肾脏就能够有条不紊地按照正常节奏将产生的肌酐排出,进而保障血肌酐浓度处于正常范畴,使得75μmol/L这样的数值符合正常的身体代谢和排泄的平衡状态。 另外,正常的血液循环也对肌酐维持合适水平起着关键作用。如果心功能良好,血液循环顺畅,血液能够顺利地流经肾脏,肾脏就能充分发挥其滤过功能,及时把血液中的肌酐滤过排出,不会造成肌酐在血液中蓄积,从而保证血肌酐的检测数值处于正常范围。 与肌酐相关的检查项目 1、尿常规检查: 通过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和上皮细胞等指标,可以初步了解肾脏的滤过和排泄功能是否正常。 2、肾功能检查: 包括血清尿素氮、尿酸和肌酐清除率等指标。这些指标能够反映肾脏的代谢和排泄功能,有助于诊断肾脏疾病。 3、肾脏B超检查: 利用超声波技术观察肾脏的形态和结构是否异常,如肾脏大小、形态、回声等。 4、肾脏CT或MRI检查: 对于疑似肾脏肿瘤或复杂性尿路结石等病变,需要进行CT或MRI检查以获取更清晰的图像和更准确的诊断。
1431
71
2025.01.09
蛋白低是什么原因
黄晓晔
主任医师
肾病科
蛋白低即蛋白质偏低,可能涉及血蛋白和尿蛋白等多个方面。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营养不良与消化吸收障碍、水分增加导致的蛋白质稀释、内分泌失调与造血异常等。 1、营养不良与消化吸收障碍: 长期食物中蛋白质摄入不足,如偏食、挑食、减肥不当等,都可能导致蛋白质营养不良。此外,消化吸收障碍也是造成蛋白质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胃肠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胃炎、克罗恩病等,都可能影响蛋白质的正常吸收,进而造成体内蛋白质含量下降。 2、水分增加导致的蛋白质稀释: 在某些情况下,如水肿、水潴留等,血浆中的水分会增加,从而稀释血液中的蛋白质。这种情况常见于肝脏疾病。水分增加使得血液中的蛋白质浓度相对降低,表现为蛋白低。 3、内分泌失调与造血异常: 内分泌失调,如经常熬夜加班、工作压力过大等,可能导致体内激素变化,影响血蛋白的生成。此外,造血异常也可能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足,进而引起蛋白降低。这些因素虽然不直接涉及蛋白质的丢失或消耗,但会通过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来间接导致蛋白低。 4、蛋白质大量消耗与丢失: 一些慢性疾病,如炎症、结核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长期发热和恶性肿瘤等,会大量消耗体内的蛋白质。此外,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可能导致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严重烧伤时血浆蛋白也会大量渗出体外。这些情况都会导致体内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 5、尿液中蛋白质排出异常: 尿蛋白低可能是由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疾病引起的。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使得蛋白质从尿液中漏出,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蛋白质浓度。 此外,蛋白质合成障碍也会导致蛋白低,肝脏是蛋白质合成的重要器官,严重肝功能损伤会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其中,白蛋白的下降最为显著。肝功能受损可能由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多种疾病引起。这些疾病不仅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还可能影响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和分布。 蛋白低需要完善的检查项目 当怀疑存在蛋白低的情况时,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一系列检查以明确诊断。血常规和尿常规通过检查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以及尿液中的蛋白质、红细胞等指标,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蛋白低的情况。生化检查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标的检查,有助于了解肝脏、肾脏等器官的功能状态以及是否存在营养不良等问题。 蛋白质电泳通过电泳技术将血浆中的蛋白质分离成不同的组分,并测定各组分的含量,有助于了解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是否异常。免疫学检查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等指标的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免疫系统疾病或感染等问题。
1008
81
2025.01.09
尿培养能查出什么病
黄晓晔
主任医师
肾病科
尿培养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主要用于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或其他微生物感染。通过尿培养,可以检查出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等疾病。 1、尿道炎: 是尿道黏膜的炎症,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尿培养能够检测到导致尿道炎的病原体,如大肠杆菌、淋球菌等,从而确诊该病。通过尿培养,医生还可以确定尿道炎的病原体类型,为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 2、膀胱炎: 是膀胱黏膜的炎症,通常由细菌侵袭引起。尿培养可以检测出膀胱炎的常见致病菌,如大肠埃希菌,并能确定是否为该细菌感染。同时,尿培养还能检测出细菌的耐药情况,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3、前列腺炎: 是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以及会阴部疼痛等症状。尿培养可以提供泌尿系统感染的证据,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前列腺炎,并确定病原体类型,从而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4、输尿管炎: 是泌尿系统感染的一种,通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尿培养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输尿管炎,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细菌,确定病原体类型,为治疗提供关键信息。 5、肾盂肾炎: 是肾盂和肾实质的感染性炎症,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尿培养可以确定是否存在导致肾盂肾炎的病原体,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等。这些病原体的存在会导致肾盂和肾实质的炎症,表现为腰痛、发热、尿频、尿急等症状。尿培养在肾盂肾炎的诊断中起着关键作用,能够帮助确定感染的微生物,进而指导治疗。 除了上述提到的疾病外,尿培养在更严重的疾病诊断中也具有关键作用。例如,尿培养可帮助诊断严重的泌尿系统结核,该病可损害肾脏功能并导致严重并发症。此外,尿培养还能辅助诊断由耐药菌引起的复杂尿路感染,这些感染可能危及生命。 患者进行尿培养的注意事项 尿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重要手段,患者在进行尿培养时需注意多项细节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采集样本前应清洁外阴部,女性患者需特别注意避免阴道分泌物污染样本。使用医院提供的无菌容器,在排尿开始时弃去最初部分的尿液,然后收集中间段尿液30-50毫升。采集过程中尽量不要接触容器内部,保持无菌状态。 如果无法立即送检,应将样本置于冰箱冷藏保存,并在规定时间内送到实验室。在采集前后24小时内避免使用抗生素,以免影响细菌生长和检测结果。此外,充分饮水,但在采集前一小时内减少水分摄入,以保证尿液浓度。遵循医生的具体指导,确保所有准备步骤都得到严格执行,从而获得准确可靠的尿培养结果。
1373
40
2025.01.09
肌酐150多久会变尿毒症
黄晓晔
主任医师
肾病科
肌酐值达到150μmol/L时,其发展至尿毒症的时间在急性情况和慢性情况有着明显不同,急性状况下可能1个月左右,慢性情况下可能10年左右。 当肌酐升高到150μmol/L是由急性肾损伤引发时,往往意味着肾脏遭受了突然且较为严重的打击。比如因意外导致身体短时间内大量失血,肾脏灌注急剧减少,肾小管等肾组织会因缺血缺氧而迅速出现损伤、坏死,无法正常行使其滤过、重吸收等功能,使得肌酐等代谢废物不能有效排出,进而导致肌酐升高。 又或者是药物中毒,某些具有肾毒性的药物进入人体后,会对肾小球、肾小管造成直接的毒害作用,破坏肾脏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同样致使肌酐快速上升到150μmol/L。 在这些急性损伤的情境下,如果没能及时去除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原因,像及时输血恢复灌注、采取有效的解毒措施等,肾脏功能就会在短时间内持续恶化,代谢废物不断堆积,肌酐持续攀升,可能短短1个月左右就会进展到尿毒症阶段。 倘若肌酐150μmol/L是由慢性疾病造成的,比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个缓慢进展的过程,通常需要10年左右。这是因为肾脏的肾小球会在长期的病理状态下逐渐出现炎症、硬化,滤过功能一点点减退,肾小管也会随着病程延长出现功能异常。 但人体自身有着一定的代偿能力,在慢性疾病早期,即便部分肾小球受损了,剩余健康的肾小球会通过增加滤过等方式来代偿维持肾脏整体的基本功能,使得肌酐能够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或者缓慢升高。 同时,患者如果能积极配合治疗,按照医嘱规律服用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的药物,并且注重饮食管理,保持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等健康生活方式,就能进一步延缓肾脏病变的速度。 从肌酐150μmol/L开始,随着慢性疾病缓慢侵蚀肾脏功能,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肾脏的代偿能力逐渐耗竭,损伤不断累积加重,最终才会发展到尿毒症阶段,整个过程相对是比较漫长的,有一定的缓冲和延缓阶段。 肌酐150需要完善的检查 1、尿常规检查: 可以了解尿液中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等物质的含量,有助于判断肾脏是否存在炎症或损伤。 2、肾功能检查: 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的检查,可以了解肾脏的排泄功能是否正常。 3、肾脏B超检查: 可以观察肾脏的形态、大小和结构,有助于发现肾脏是否存在结石、囊肿等问题。 4、肾穿刺活检: 是肾脏疾病诊断的金标准,通过取肾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肾脏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5、肾脏CT或MRI检查: 肾脏CT或MRI检查可以更清晰地观察肾脏的形态和结构,有助于发现肾脏是否存在肿瘤等问题。
1098
67
2025.01.09
内分泌会失调是什么意思
赵进喜
主任医师
肾病内分泌科
内分泌失调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指的是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出现了功能异常。人体的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等)和分布于其他器官的内分泌细胞组成,这些内分泌腺和细胞会分泌各种激素,比如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皮质醇等;性腺分泌雌激素、雄激素等。 这些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被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它们的含量在正常情况下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并且每种激素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例如,甲状腺激素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胰岛素可以调节血糖水平,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 当内分泌失调时,可能出现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的情况。以甲状腺为例,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就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会出现多汗、心慌、手抖、消瘦、烦躁不安等症状;反之,若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为乏力、畏寒、嗜睡、体重增加、记忆力减退等。 内分泌失调会对人体的多个生理系统产生影响。在生殖系统方面,女性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紊乱,如月经量过多或过少、月经提前或推迟,甚至闭经;在性激素分泌失调的男性中,可能会出现性功能障碍、精子质量下降等问题。在代谢系统中,胰岛素分泌失调会引发血糖异常,可能导致糖尿病或者低血糖。 内分泌失调还会在情绪和皮肤状态上有所体现。例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异常可能导致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或者情绪亢奋。从皮肤方面来看,内分泌失调可能会引起痤疮、黄褐斑等皮肤问题。这是因为激素失衡会影响皮脂腺的分泌和皮肤的新陈代谢。 人体的内分泌腺有其自身的节律,如女性的性激素分泌会随着月经周期而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分泌功能也会发生变化,如更年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这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但也属于一种内分泌的改变。 长期处于压力、污染、辐射等不良环境中,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比如,长期的精神压力会使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轴的功能发生变化,导致皮质醇等激素分泌异常。另外,一些化学物质,如塑料制品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失调是一种复杂的健康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诊断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内分泌失调问题。 内分泌失调的治疗 1、调整生活方式: 改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合理膳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比例;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系统。 2、药物治疗: 当内分泌失调症状较为明显时,可采用药物治疗。药物的选择需根据具体的内分泌疾病而定,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可遵医嘱使用抗甲状腺药物,甲状腺功能减退者需补充甲状腺激素。但需注意,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带来的风险。 3、心理治疗: 部分内分泌失调患者可能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此时心理治疗显得较为重要,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990
61
20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