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共收录18位医生
植物人苏醒的几率有多大
陈文珍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植物人苏醒的几率受多种因素影响,总体在5%-50%。其苏醒取决于脑损伤程度、病因等,这些因素相互交织,或促进或阻碍患者从植物状态恢复意识,促进患者苏醒。 1、脑损伤程度因素 轻度脑损伤致植物人状态者,大脑部分功能保留相对完整,神经元受损范围有限。苏醒几率相对较高,可达30%-50%。此类患者大脑的可塑性较强,在适宜的内外部刺激下,受损神经回路有较大修复可能,从而逐步恢复意识感知与自主神经功能调控。 2、病因差异影响 因缺氧性脑病导致植物状态,若缺氧时间较短且及时救治,苏醒概率约20%-40%。缺氧性损伤虽可致广泛脑功能障碍,但相较于颅脑严重创伤或脑血管病变等结构性损伤,其大脑基础结构相对完整,在后续康复过程中功能恢复潜力较大,利于苏醒进程推进。 3、昏迷时间长短 昏迷时间在1-3个月内的植物人,身体机能衰退程度尚浅,大脑神经可塑性仍处于较活跃阶段。苏醒可能性为15%-30%。随着昏迷时间延长,大脑神经元连接逐渐弱化,神经递质失衡加剧,意识恢复的难度会显著增加,苏醒几率也随之降低。 4、患者年龄 年轻患者机体修复与适应能力强,植物人状态下身体各器官功能储备较充足。年龄小于40岁者,苏醒几率可达20%-40%。而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衰退,多伴有慢性疾病,大脑自我修复与神经再生能力有限,相同情况下苏醒概率仅5%-15%。 5、康复治疗情况 早期开展多模态感觉刺激、神经电刺激及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能激活大脑休眠区域。若康复治疗规范且持续进行,苏醒概率可提升至25%-45%。而缺乏有效康复干预,大脑功能持续退化,苏醒几率则大幅降低。 植物人苏醒后的预后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苏醒初期可能面临认知、运动及语言等功能障碍,需长期康复训练以促进功能恢复与生活自理能力提升。且部分患者可能存在情感与心理问题,需家庭与社会给予充分支持与关爱,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功能重建与社会融入。 怎么促进植物人苏醒 感官刺激: 给予规律的听觉刺激,如播放患者熟悉的音乐、家人的语音留言等,通过声音频率与情感传递激活大脑听觉区域。视觉刺激可利用不同颜色、形状的物体在患者眼前移动,刺激视觉神经与大脑视觉中枢,唤起大脑对视觉信息的感知与处理能力,激发大脑活性。 肢体康复训练: 定时进行被动的肢体关节活动,如屈伸、旋转等,防止肌肉萎缩与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随着患者状态改善,逐渐增加主动运动训练,如引导患者尝试抓握、抬腿等动作,刺激大脑运动皮层,建立神经反射通路,助力大脑功能恢复与苏醒诱导。 营养支持: 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均衡饮食,满足身体代谢与神经修复需求。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神经营养药物,促进神经细胞生长与修复,改善大脑内环境,为植物人苏醒创造有利的生理条件,增强苏醒的可能性。
1170
2024.12.30
做头部ct查出双侧筛窦炎症
陈文珍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双侧筛窦炎症多因筛窦遭受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袭,或受鼻腔结构异常、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影响,致使筛窦内黏膜出现炎症反应,在头部CT检查时得以发现并确诊。 1、空气污染 长期处于污染严重环境,如化工区、雾霾天多的地区,空气中有害物质可损伤筛窦黏膜防御功能,使细菌、病毒等更易侵入引发炎症。防护措施包括佩戴防护口罩,减少在污染环境中的暴露时间,可使用空气净化器净化室内空气,降低吸入污染物几率,减轻筛窦黏膜受刺激程度。 2、鼻腔感染蔓延 鼻腔感染未有效控制,炎症易蔓延至筛窦,如感冒引发的鼻炎,病毒或细菌在鼻腔大量繁殖后,可经鼻窦开口扩散。需积极治疗鼻腔原发性感染,改善鼻腔通气引流,可使用鼻腔冲洗器进行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每日1-2次,清除鼻腔分泌物与病菌,减轻炎症对筛窦的刺激。 3、鼻腔结构异常 鼻中隔偏曲等鼻腔结构异常,会阻碍鼻窦正常引流。鼻窦内的分泌物易积聚,滋生细菌引发炎症。对于此类情况,需评估鼻腔结构异常程度,轻度可采用保守治疗,如使用鼻腔扩张器改善通气,严重时需手术矫正鼻腔结构,恢复鼻窦正常引流功能,降低炎症复发风险。 4、过敏反应 接触过敏原后鼻腔及筛窦黏膜发生过敏反应,出现水肿、分泌物增多,易继发感染形成炎症。患者应首先明确过敏原并尽量避免接触,可进行过敏原检测,并遵医嘱采用抗过敏治疗手段,如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剂,减轻鼻腔及筛窦黏膜过敏反应,缓解炎症状态。 5、全身性疾病影响 某些全身性疾病如免疫功能低下疾病,会削弱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使筛窦更易被感染发炎。患者需针对全身性疾病进行系统治疗,如改善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力,可通过合理饮食搭配,保证充足蛋白质、维生素摄入。还可以适当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以预防筛窦炎症复发。 早期明确病因并采取恰当治疗措施,多数患者炎症可得到有效控制,症状缓解,筛窦功能逐步恢复正常。若延误治疗或病因持续存在,可能导致炎症慢性化,出现息肉形成、鼻窦骨质破坏等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与复发风险,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鼻窦功能长期预后。 做头部ct查出双侧筛窦炎症还要做什么检查 鼻腔检查: 进行鼻内镜检查能够直接观察鼻腔内部和筛窦开口的情况,可以清晰地看到鼻腔黏膜的状态,是否有充血、水肿、息肉或者其他病变。这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炎症的程度,以及是否存在结构异常影响筛窦的引流,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直观的依据。 鼻窦分泌物检查: 对鼻窦内分泌物进行微生物检查,包括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通过细菌培养可以确定引起筛窦炎症的病原体种类,这对于选择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非常关键。药敏试验则能明确病原体对各种药物的敏感程度,以便精准地使用药物,有效控制炎症。 血液检查: 检测血液中的炎症指标,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这些指标的升高程度能够反映炎症的活跃程度,帮助医生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也可以作为评估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比这些指标的变化,了解炎症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1086
2024.12.30
桂圆怎么吃治失眠
陈文珍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桂圆对失眠有一定缓解作用,但不能单纯依赖其根治失眠,可作为辅助手段改善睡眠状况,如选择桂圆茶、桂圆粥以及桂圆汤等。若失眠症状明显,还需及时就医。 1、桂圆茶 将桂圆干煮制成桂圆茶饮用,桂圆含多种营养成分,其含有的多糖等物质有一定滋补作用,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舒缓紧张情绪,使身心放松,减轻大脑神经的兴奋性,为入睡创造有利条件,帮助缩短入睡时间,提升睡眠质量。 2、桂圆粥 以桂圆搭配糯米等熬制桂圆粥,粥品易于消化吸收,桂圆在其中释放出的营养物质可滋养心脾。对于因心脾两虚导致的失眠,如伴有心悸、健忘等症状者,桂圆粥能起到补益心脾的功效,增强气血生化之源,让心神有所养,从而改善睡眠不实、多梦易醒等睡眠障碍。 3、桂圆汤 用桂圆与红枣、莲子等炖汤,桂圆与这些食材协同作用,可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其中桂圆能补心安神,红枣健脾养血,莲子养心益肾。此汤能改善因气血不足、心神失养引起的失眠,使人体气血通畅,心神安宁,进而促进深度睡眠的形成与维持。 4、桂圆酒 适量饮用桂圆泡制的酒,桂圆酒有一定活血安神作用,少量饮用可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处于相对舒缓状态。对于因血液循环不畅、身体虚寒导致的失眠,桂圆酒可起到温通经络、安神定志的效果,帮助缓解因身体不适引起的失眠困扰,改善睡眠节律。 5、桂圆膏 食用桂圆制成的膏方,膏方经过精心熬制,浓缩了桂圆的精华成分,可对人体进行整体调理,尤其是对于长期失眠、身体虚弱者,桂圆膏能持续滋养身体,调节脏腑功能,从根本上改善因脏腑失调引发的失眠问题,增强睡眠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虽然桂圆在改善失眠方面有一定益处,但失眠成因复杂,可能涉及心理、生理等多方面因素。若失眠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综合治疗,不能仅寄希望于桂圆。 除了桂圆还有哪些食物能改善失眠 牛奶: 其富含色氨酸,这种氨基酸可在体内转化为血清素,进而合成褪黑素。褪黑素是调节人体睡眠节律的关键激素,能诱导人体进入睡眠状态。睡前适量饮用温牛奶,可使身心放松,缓解紧张情绪,助力平稳入睡并提高睡眠质量。 莲子: 莲子心含莲心碱等成分,具有镇静安神作用。食用莲子可滋养心神,减轻焦虑烦躁,尤其适用于因心神不宁导致的失眠。可将莲子煮粥或炖汤,长期食用能有效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为改善睡眠创造有利条件,促进睡眠深度与稳定性的提升。 小米: 小米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具有健脾和胃、安神助眠之效。晚餐或睡前食用小米粥,可促进胰岛素分泌,提高色氨酸进入大脑的数量,从而增加褪黑素合成。其温和的滋补特性有助于舒缓身心,使身体进入更易入睡的状态,减少失眠困扰。
720
2024.12.30
尺神经损伤小指和无名指麻痹
陈文珍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尺神经损伤致小指和无名指麻痹,主要是尺神经负责这两指感觉与运动功能传导,受损后信号传递受阻。一旦出现不适需要及时处理,去除诱发因素并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1、轻微压迫 长时间不良姿势或局部轻度受压,使尺神经受挤压,功能暂时受影响。此时需及时调整姿势,避免长时间压迫,可适当进行局部按摩放松,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神经受压状况,让神经功能逐步恢复。 2、慢性劳损 反复手部过度活动,如长时间打字、弹钢琴等,致尺神经慢性损伤,导致小指、无名指等部位麻木。患者需需减少手部过度劳作,让手部充分休息,可采用热敷,每天数次,每次15-20分钟,以舒缓肌肉紧张,减轻对尺神经的不良刺激,利于神经自我修复。 3、炎症刺激 周围组织炎症蔓延累及尺神经也会引起不适,应积极查找炎症源,遵医嘱针对炎症进行治疗。如为感染性炎症,需进行抗感染处理,若是无菌性炎症,可采用物理治疗,如红外线照射等,减轻炎症反应,并配合营养神经的治疗手段,促进尺神经炎症消退恢复功能。 4、创伤性损伤 锐器伤或骨折等直接创伤尺神经,也会导致麻木,并有出血、肿胀等。若伤口较小神经未断裂,需清创缝合伤口,术后遵医嘱给予神经保护措施,如制动、营养神经等。若神经断裂,则需手术修复,术后严格固定,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预防肌肉萎缩,促进神经再生与功能重建。 5、神经病变 如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全身性疾病引发,可有局部麻木、活动不利等。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控制血糖水平等,并遵医嘱给予改善神经微循环药物,补充神经营养因子,可进行康复训练,如手指屈伸练习等,提高神经肌肉协调性,延缓神经病变进展,减轻麻痹症状。 一般轻度损伤经有效治疗多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逐渐恢复,手指麻痹症状减轻甚至消失。重度损伤恢复相对困难,可能残留一定程度的感觉或运动障碍,但积极治疗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尺神经损伤小指和无名指麻痹的日常护理措施 手部功能锻炼: 进行适度的手指屈伸、握拳与伸展动作练习,以维持手部肌肉力量与关节灵活性。可借助握力球等工具,按照循序渐进原则,逐渐增加锻炼强度与频次,防止肌肉萎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升手部的操控能力与协调性。 局部护理: 保持手部清洁,避免受伤与感染,可使用温水清洗,动作轻柔。注意保暖,寒冷刺激可能加重麻痹症状,可佩戴手套维持手部适宜温度。适度按摩小指和无名指及周围区域,沿神经走向轻柔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为神经修复营造良好环境。 姿势调整: 避免长时间维持不良姿势,如长时间屈肘或伏案,减少尺神经受压。睡眠时保持手臂自然伸展,可使用合适的枕头或辅具支撑手臂,防止神经在睡眠中持续受压,减轻神经损伤程度,缓解麻痹症状,促进神经功能逐步恢复正常。
1159
2024.12.30
脑干出血挺过5天了存活率有多大
陈文珍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脑干出血挺过5天,存活率约在10%-50%。存活率受出血量、出血部位等因素影响,各因素相互关联,共同作用于患者预后。脑干是生命中枢,出血后5天虽度过急性期最危险阶段,但后续仍存在危险。 1、出血量影响 出血量小于5ml时,对脑干组织压迫相对较轻。此情况下患者自身神经功能有一定的代偿能力,身体对出血及后续损伤的耐受性较好,存活率相对较高,可达40%-50%。随着出血量增加,脑干功能受损范围扩大,存活概率会显著降低,出血量大于10ml则预后极差。 2、出血部位因素 若出血位于脑干相对边缘区域,未累及关键神经核团及传导束,对生命体征调控中枢影响小。这种情况下,患者存活希望较大,概率约35%-45%。若出血处于脑干核心部位,如延髓等,直接干扰心跳、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动调节,存活率会大幅下降至10%-20%。 3、患者年龄关联 年轻患者身体机能较强,器官功能储备充足,对脑干出血的应激反应及修复能力较好。年龄在40岁以下者,挺过5天后存活率可在30%-40%。而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身体耐受性差,相同情况下存活率仅15%-25%,年龄越大风险越高。 4、并发症状况 无严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的患者,身体内环境相对稳定,可集中精力进行脑干出血后的恢复。其存活率能达到30%-40%。一旦出现并发症,会加重身体负担,引发全身炎症反应,进一步损害器官功能,使存活率降低至10%-20%。 5、治疗措施 接受及时且精准的综合治疗,如早期血肿清除、神经保护治疗及生命支持治疗等,能有效减轻脑干损伤,促进恢复。采取积极有效治疗手段时,患者存活率可提升至35%-45%。若治疗不及时或措施不当,错过最佳救治时机,存活率则会降至10%-20%。 脑干出血挺过5天的患者预后仍具不确定性,若能继续稳定恢复,神经功能有望逐步改善,提高生活质量。但仍需警惕再次出血、并发症加重等风险,需持续密切监测与精心护理,依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争取更好的康复结果。 脑干出血挺过5天了的注意事项 生命体征监测: 持续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确保其稳定在适宜范围。血压波动可能引发再次出血或脑灌注不足,需严格遵循医嘱调控血压,可通过药物及生活方式调整,如保持安静环境、避免情绪激动等,减少血压异常变化的诱因。 预防并发症: 积极预防肺部感染,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进行吸痰操作,保持呼吸道通畅。关注泌尿系统状况,防止泌尿系统感染,保证导尿管清洁与通畅。还要留意皮肤状态,预防压疮形成,定期为患者更换体位并做好皮肤护理,降低并发症对患者恢复的不利影响。 营养支持: 在患者胃肠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开展肠内营养支持,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匀浆膳等,遵循少量多次原则。若胃肠功能欠佳,可采用肠外营养补充,以满足患者身体代谢需求,为脑组织修复与身体机能恢复提供充足的能量与营养物质,促进患者康复进程。
1467
2024.12.30
脑血管支架能用几年,以后怎么办
陈文珍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脑血管支架的使用年限受多种因素影响,一般为3-10年,使用寿命与支架材质、患者自身血管状况等密切相关。当脑血管支架不能用后,应立即就医评估,制定新方案,可从药物调控、物理康复等方面应对。 1、脑血管支架寿命 支架材质特性:普通金属支架多采用不锈钢等材质,其物理稳定性较好。在无特殊不良影响下,可维持5-7年,能有效支撑血管壁,保持血管通畅。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因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等逐渐出现再狭窄情况,但在一定时期内仍可保障脑部血液供应的基本需求。 血管自身条件:血管弹性良好、病变程度较轻者,脑血管支架使用年限相对较长,可达7-10年。健康的血管壁能更好地与支架贴合,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内膜增生风险。良好的血管条件为支架提供稳定的支撑环境,使其能长时间维持血管腔的正常形态与血流动力学状态。 术后药物依从性:术后严格遵医嘱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降脂药等药物者,支架使用年限可维持在6-9年。药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稳定血管内膜,降低支架内血栓及再狭窄发生率。持续规律的药物治疗有助于保持支架及血管内环境稳定,保障支架功能的有效发挥。 基础疾病管控:若患者仅患有轻度高血压或糖尿病且控制良好,脑血管支架使用时间约为5-8年。有效控制基础疾病可减少血管病变进展,避免因血压波动、血糖异常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及动脉粥样硬化加重。稳定的内环境有利于支架的长期使用及脑血管的持续灌注。 不良生活习惯影响:存在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者,脑血管支架使用寿命会大幅缩短至3-5年。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可损害血管内皮,酒精刺激可导致血压波动、血液黏稠度增加。这些不良因素加速血管病变进程,使支架面临更高的再狭窄、血栓形成风险,降低其有效使用期限。 2、脑血管支架不能用后措施 药物调控:抗凝血药物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风险。调脂药有助于稳定血管壁斑块,防止其破裂引发新的栓塞。需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服用,定期进行血液相关指标检测,依据结果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确保药物作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物理康复: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练习,增强身体协调性。开展精细动作训练,像穿针引线活动,促进手部神经功能恢复。还可进行有氧训练如室内蹬车运动,提升心肺功能与血液循环,助力大脑获取充足氧气与营养物质。 重塑生活模式:饮食方面严格控制盐、脂肪与糖的摄入,增加富含维生素与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取。戒烟限酒,减少不良刺激。保证规律作息,每晚睡眠7-9小时,促进身体自我修复。适度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增强骨骼与心血管健康,间接利于脑功能维护。 一般情况下,若支架使用年限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可有效改善脑部供血,降低脑血管事件风险。但超过使用年限或因各种因素导致支架功能障碍时,可能出现脑缺血症状复发,需密切监测,必要时采取进一步治疗措施以保障脑血管健康。 脑血管支架如何复查 术后初期通常在1个月左右进行首次复查,此次复查重点在于评估术后早期恢复情况,检查伤口愈合状况,查看有无感染迹象或其他不良反应。医生会依据此次复查结果,初步判断支架的稳定性以及患者身体对支架置入的适应程度,为后续治疗与康复提供依据。 影像学检查是复查的核心环节,脑血管造影是复查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清晰地显示脑血管的形态、支架的位置以及血管内的血流情况,精准检测是否存在支架内再狭窄或血栓形成等问题。而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或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也可作为辅助检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观察脑血管的整体状况,与DSA结果相互印证,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患者还需进行血液指标检测,主要检测项目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脂、血糖等。血常规可反映患者有无感染、贫血等情况,凝血功能检测有助于调整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剂量,预防出血或血栓风险。而监测血脂、血糖水平能及时发现代谢异常,因为高血脂、高血糖是脑血管疾病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控制这些指标可降低再次发病的可能性,保障脑血管的长期健康。
944
2024.12.30
想睡觉却又睡不着是什么原因
陈文珍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想睡觉却又睡不着,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入睡困难或失眠,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生理、心理、环境及疾病等多方面因素,建议就医进行相应诊断。 1、生理因素 生物钟紊乱:长期熬夜、频繁跨时区旅行或夜间工作等,可能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导致睡眠节律失调,从而出现想睡却睡不着的情况。 体内激素变化:女性在生理期、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可能伴随潮热、盗汗等症状,影响睡眠。 2、心理因素 精神紧张:工作、学习、家庭或个人关系中的压力和焦虑可能导致精神紧张,大脑难以放松,进而造成入睡困难。 情绪波动:愤怒、焦虑、抑郁等强烈的情绪会刺激大脑神经,使大脑保持兴奋状态,即使身体感到疲倦,也难以入睡。 3、环境因素 噪音干扰:持续的噪音,如居住环境靠近马路、建筑工地或邻居的吵闹声,会干扰睡眠,导致入睡困难。 光线太强:卧室的灯光过亮或窗外的光线照射进来,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 温度不适:房间过热或过冷都会让人感到不舒服,难以入睡。 4、疾病因素 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患者的大脑皮质功能会出现紊乱,导致长期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神经功能紊乱会引起自主神经系统失调,容易引起失眠,表现为想睡却睡不着。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腺激素过多分泌会导致基础机体代谢率提高,神经兴奋性增强,可能出现入睡困难。 为了改善睡眠质量,建议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并学会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想睡觉却又睡不着到什么科室就诊 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是处理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科室,包括失眠在内的睡眠障碍常常与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有关。神经内科医生将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状态,排除潜在的神经性疾病。 精神心理科: 失眠往往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如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精神心理科医生擅长处理这些情绪问题,并提供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睡眠医学中心: 部分大型综合医院设有专门的睡眠医学中心,这些中心提供全面的睡眠评估和治疗服务。患者可以在此接受多导睡眠监测,以详细了解自己的睡眠结构和质量,并获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科: 中医对于失眠的治疗也有独到之处。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症状,采用针灸、中药等方法调理身体,以改善睡眠状况。
1297
2024.12.30
睡眠时间太长有什么危害
陈文珍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睡眠时间太长,即过度睡眠,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虽然充足的睡眠对于维持人体健康比较重要,但过度睡眠同样不容忽视,其潜在危害包括影响生理节律、心理健康受损等。 1、影响生理节律 打乱生物钟:过度睡眠会扰乱人体的生物钟,导致昼夜节律失调。长期如此,可能引发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等,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 降低代谢率:长时间睡眠会降低人体的新陈代谢率,影响身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增加肥胖和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2、心理健康受损 增加抑郁风险:过度睡眠与抑郁情绪之间存在关联,长时间睡眠可能加重抑郁症状,影响心理健康。 降低认知能力:过度睡眠会导致大脑活动减少,影响记忆力和注意力等认知能力,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 3、身体健康问题 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过度睡眠可能增加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长时间卧床还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影响免疫系统:过度睡眠会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身体抵抗力,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 4、生活质量下降 社交障碍:过度睡眠会占用大量时间,影响个人的社交活动,导致社交障碍,甚至影响人际关系。 精神萎靡:长时间睡眠后,往往会感到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活力,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为了保持健康,建议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确保每晚获得适量的睡眠。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做些什么可以改善睡眠时间太长的情况 调整作息规律: 设定固定的起床和就寝时间,即使在周末也尽量保持一致,以建立稳定的生物钟。逐渐缩短睡眠时间,直至达到适宜范围。 优化睡眠环境: 确保卧室安静、黑暗且温度适宜,使用舒适的床垫和枕头,减少噪音和光线干扰,提高睡眠质量,从而减少白天的困倦感。 增加日间活动: 适度增加体育活动量,如散步、跑步或瑜伽,以提高身体代谢率和活力。避免午睡过长或过晚,以免影响夜间睡眠。 调整饮食习惯: 避免晚餐过饱或摄入过多咖啡因和糖分,这些都可能影响睡眠质量。适量饮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有助于调节睡眠周期。
570
2024.12.30
仰头头晕怎么回事
陈文珍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仰头时出现头晕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这些症状可能与生理因素相关,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包括睡眠不足、直立性低血压等。 1、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会导致大脑疲劳,降低其处理信息和协调身体各部位的能力。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仰头时可能会加重头晕的症状。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是预防此类头晕的关键。 2、直立性低血压: 直立性低血压是指在改变体位时发生的一过性血压下降,通常伴有脑供血不足的现象。当从平卧位突然变为直立位,或仰头时,心脏泵出血液量不足以满足身体需要,导致血压下降,出现头晕,这种情况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尤为常见。 3、耳石症: 耳石症是一种常见的内耳疾病,由耳石自囊斑脱落并落入半规管内所致。当头位改变,尤其是仰头时,耳石的位置变化会刺激内耳平衡感受器,向大脑发送错误信号,导致短暂的眩晕发作。这种头晕通常持续数分钟后好转,并且与头位和体位变化紧密相关。 4、颈椎病: 颈椎病尤其是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能导致仰头时头晕。这是由于颈椎退行性变导致椎动脉受压或钩状突骨刺形成,压迫颈部血管,使脑供血不足。仰头时,增生的骨赘可能进一步刺激或压迫周围的神经和血管,加剧眩晕的症状。 5、脑供血不足: 大脑出现慢性广泛的供血不足时,可能引发脑部缺血缺氧,导致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包括头晕。仰头时可能加重这种情况,引起更明显的头晕症状,这种情况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等因素有关。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体位变化,避免突然仰头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以减少头晕的发生。 仰头头晕就诊什么科室 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主要关注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如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病等。仰头头晕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有关,神经内科医生可通过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液生化检查等手段,明确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的异常。 耳鼻喉科: 耳鼻喉科专门处理耳朵、鼻子和喉咙的问题,包括内耳疾病。仰头头晕有时与内耳问题相关,如前庭神经元炎、美尼尔氏综合征等,耳鼻喉科医生可通过听力测试、平衡功能评估等检查手段,确诊是否存在内耳病变。 骨科: 仰头头晕还可能与颈椎病相关,颈椎病患者仰头时可能压迫或刺激椎动脉、神经,影响脑部供血或神经传导。骨科医生可通过颈椎X光、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颈椎是否存在结构异常。
1353
2024.12.30
早上起来头昏昏沉沉的是怎么回事
陈文珍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早上起来头感到昏昏沉沉,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涉及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佳、血压升高等,建议及时就医,由医生明确诊断。 1、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佳: 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是导致早晨头昏的常见原因,当身体和大脑未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时,早晨起床后会感到头昏脑胀,可能伴有头疼、头胀、浑身无力等症状。这通常与熬夜、失眠、睡眠环境不佳等因素有关。 2、血压升高: 清晨时段血压容易升高,称为清晨高血压。患者在起床后会感到头昏脑胀,可能伴有头重脚轻、行走不稳等症状。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对心、脑、肾等器官造成损害。 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夜间睡眠时打鼾、多次呼吸暂停会导致脑组织缺氧,表现为早晨起床后头昏脑胀,嗜睡,可能伴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这种情况通常与肥胖、上呼吸道狭窄等因素有关。 4、颈椎病: 突出的颈椎可能压迫颈部血管,影响脑部血液供应。患者多会在早晨起床后出现头昏脑胀的症状,可能伴有颈部疼痛、上肢麻木等症状,颈椎病的发生与长期低头工作、看手机等不良姿势密切相关。 5、脑供血不足: 对于存在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等人群,睡眠时血流速度减缓,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这会导致早晨起床后头昏脑胀,可能伴有视物模糊、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供血不足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和高质量的睡眠环境。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应积极治疗并控制病情。 早上起来头昏昏沉沉要如何改善 调整作息时间: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确保每晚获得足够的睡眠。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以帮助调整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 优化睡眠环境: 创造一个舒适、宁静的睡眠环境,如调整房间温度、光线和声音,使用舒适的床上用品,以减少干扰,提高入睡速度和睡眠质量。 合理饮食与运动: 保持均衡的饮食,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身体疲劳,提高睡眠质量。 避免不良习惯: 睡前避免饮用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以及使用电子设备,以减少对睡眠的干扰。此外,尽量避免在床上进行与睡眠无关的活动,如工作、看电视等,以保持床铺的睡眠专属属性。
1066
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