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风湿内科科室相关科普
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原因是什么
欧晋平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又称为巨幼细胞贫血,是一种由于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所引起的贫血类型,该病的发生主要归因于体内维生素B12或叶酸的缺乏,导致红细胞无法正常生成和发育。
1、营养不良:
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食品中,如肝、肾、肉类、蛋类和乳制品,而叶酸则广泛存在于新鲜绿叶蔬菜、肝、肾和水果中。若个体长期偏食、素食,或未及时添加辅食,尤其是婴幼儿和老年人,易导致维生素B12或叶酸的摄入不足,从而引发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消耗过大:
未成熟儿、新生儿及婴儿期生长发育迅速,造血物质需要量相对增加。若此时摄入的维生素B12和叶酸不足,则易导致缺乏,反复感染时,维生素B12及叶酸的消耗也会增加,进一步加剧缺乏状态,从而引发贫血。
3、药物和存在干扰因素: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抗惊厥药物、抗胃酸药等,可能干扰维生素B12和叶酸的吸收和利用,长期酗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影响这些营养素的代谢和分布。
4、先天因素:
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取维生素B12和叶酸,并贮存在肝脏中。若孕妇在孕期患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症,则新生儿贮存的这些营养素将减少,易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某些遗传性疾病也可能导致个体对维生素B12和叶酸的吸收、利用或代谢异常。
5、吸收和利用障碍:
某些疾病,如慢性腹泻、小肠切除、局限性回肠炎、肠结核等,会影响肠道对维生素B12和叶酸的吸收。肝脏疾病、急性感染、胃酸减少或维生素C缺乏也会干扰这些营养素的代谢和利用,导致其在体内的有效浓度降低,进而诱发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所以,在预防和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饮食和治疗方案,日常还需要多休息,促使病情好转。
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要如何处理
一般治疗是关键,应治疗基础疾病,去除病因,如胃肠道疾病或吸收障碍,加强营养知识的教育,纠正偏食和不良的烹调习惯。确保饮食中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如新鲜绿叶蔬菜、肝、肾和肉类等。
补充治疗较为重要,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患者应补充足量的叶酸和维生素B12。叶酸缺乏时,通常选择口服叶酸片,剂量和频次需根据医生指导。若伴有维生素B12缺乏,则需肌肉注射维生素B12类药物,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恶性贫血或胃全部切除的患者,可能需要终身维持治疗。
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治疗期间,患者应定期进行血常规、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的监测,以评估治疗效果。还需要注意观察神经系统症状的变化,如手麻、脚麻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320
白血病机制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涉及遗传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病毒感染以及免疫功能异常等多个方面,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白血病。
1、遗传因素:
部分遗传突变可以导致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分化,从而引发白血病,例如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突变与白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果家族中有白血病患者,其他亲属患白血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尽管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病,但患病的几率会相对较高。
2、物理因素:
长期接触大剂量的放射线,如X射线、γ射线等,可能会增加患白血病的风险,这些射线可以直接损伤造血干细胞或造血微环境,导致白血病的发生。物理因素的作用机制在于射线对细胞的直接损伤,使得原本正常的造血过程受到干扰,进而引发恶性克隆细胞的增殖。
3、化学因素:
长期接触部分化学物质,如苯及其衍生物、氯霉素等药物,也可能诱发白血病,这些化学物质可能通过吸入、接触或摄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干扰正常的造血过程,化学因素的作用机制在于这些化学物质能够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分裂,导致细胞增殖失控,形成恶性克隆细胞。
4、病毒感染:
部分病毒感染,如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I型感染,可能与特定类型的白血病有关,病毒可能会影响造血干细胞的功能,导致白血病的发生。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在于病毒能够侵入造血干细胞,并在其中复制,导致细胞功能异常,进而引发恶性克隆细胞的增殖。
5、免疫功能异常:
免疫功能异常也可能导致白血病的发生,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机体对白血病细胞的监控和清除能力下降,从而增加白血病发生的几率。例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患者等免疫缺陷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受损,易于感染EB病毒、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等病毒,从而增加白血病的风险。
白血病发病机制复杂,因此预防白血病需从多方面入手,避免接触有害因素,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身体免疫力,以降低患病风险,守护健康。
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方法
化疗是白血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灭白血病细胞,化疗方案根据白血病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分为诱导缓解化疗和巩固强化化疗等阶段。
靶向治疗是一种针对白血病细胞上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治疗的方法,通过寻找肿瘤特异性标志物,利用抗体、小分子抑制剂等针对肿瘤细胞进行精准干预。例如,伊马替尼可用于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靶向治疗能够更精准地攻击白血病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可能治愈白血病的方法,通过移植健康的造血干细胞,重建患者的造血和免疫系统,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两种类型。
1257
贫血吃馒头还是米饭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通常认为,贫血期间吃馒头相较于吃米饭是更为合适的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米饭不能作为饮食的一部分,关键在于保持饮食的营养均衡。
馒头相较于米饭,在铁元素的含量上具有优势。每100克米饭中的含铁量通常在0.1-0.7mg之间,而每100克馒头中的含铁量则一般能达到1.8mg。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贫血患者而言,适量增加铁元素的摄入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因此,馒头更适合贫血患者食用。
此外,馒头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诸多有益的酶和营养物质,如维生素B群和益生菌,这些成分不仅有助于促进消化和营养吸收,还能对脾胃起到良好的养护作用。
馒头易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使得其特别适合脾胃虚弱或者消化不良的贫血患者,馒头通常呈碱性,能有效中和胃酸,缓解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进一步促进肠胃的消化。相比之下,米饭在经过精细加工后,部分的营养成分可能流失,且在消化方面可能不如馒头出色。
然而,饮食的营养均衡同样重要。虽然馒头在铁元素含量和消化吸收方面具有优势,但贫血患者还需要摄入其他多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C、叶酸等,以全面改善贫血症状。因此,米饭也可以作为辅助食物摄入,与馒头搭配食用,以确保饮食的多样性和营养均衡。
贫血期间的注意事项
1、充分休息:
贫血患者常感乏力,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身体负担。
2、合理饮食:
多摄入富含铁质、叶酸、维生素B12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绿叶蔬菜等。同时,补充维生素C以提高铁的吸收率,如柑橘类水果、猕猴桃等。避免饮用浓茶和咖啡,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3、适当锻炼:
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体质。
4、遵医嘱用药:
贫血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药物进行治疗,不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978
贫血吃红枣有用吗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贫血吃适量的红枣通常有用。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对于轻度贫血的患者来说,通过饮食调整来补充必要的营养素是一个可行的方法之一。
红枣作为一种天然食物,因其富含铁元素而被认为对改善贫血状况有一定帮助,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而血红蛋白负责携带氧气至全身各处。因此,适量食用红枣可以帮助补充身体所需的铁元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辅助补血。
红枣中还含有维生素C,这种维生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体对非血红素铁(植物性食物中的铁)的吸收。这意味着,当人们食用红枣时,不仅摄入了铁元素,还能提高铁的利用率,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
虽然红枣对轻微贫血可能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它并不能替代医学上的治疗方案。对于较为严重的贫血情况,单靠食疗可能效果有限,应及时就医,并按照医生指导服用相应的补血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
同时在食用红枣时也应注意适量原则,过量食用可能会给肠胃带来负担,导致消化不良等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本身就有胃肠道问题的人群来说,更应控制好每次食用的数量。
此外,极少数情况下,过量食用红枣还有可能导致流鼻血等现象,这主要是因为红枣具有一定的温热性质,对于体质偏热或有出血倾向的人来说,过量食用可能会引发不适。同时,对于已经存在严重贫血状况的个体而言,则应在专业医疗指导下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疗。
贫血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1、饮食调整:
增加富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瘦肉、豆类、绿叶蔬菜、水果等,保持饮食多样化,确保营养均衡。
2、规律作息:
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规律的作息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系统,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3、适度运动:
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如散步、瑜伽等。
4、个人卫生:
保持口腔和鼻腔的清洁,每天刷牙、漱口,使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870
血小板低会头晕无力吗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血小板低是否会引发头晕无力的症状,主要取决于血小板降低的程度以及患者的个体状况。血小板在止血和维持血液流动稳定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正常值范围通常为100-300×10^9/L。
当血小板只是略微低于正常值时,患者的情况通常相对比较轻微,身体可能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表现。这种情况下,血小板的功能虽然有所减弱,但通常还足以维持正常的止血机制,因此患者多无明显不适感,这些症状可能仅在体检中被偶然发现。此时,患者一般不会出现头晕、无力的症状。
然而,当血小板明显低于正常值时,情况就变得较为严重了。这可能提示患者存在出血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无力症等。此时,患者不仅会出现皮肤紫癜、鼻衄(即鼻出血)、齿龈出血等明显的出血症状,还可能伴有头晕、无力的表现。这些症状的出现与血小板数量减少导致的血液凝固能力下降和脑部供血不足有关。长期的血小板低还可能导致贫血和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感染的风险,从而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症状。
因此,对于血小板低的患者来说,及时监测血小板数量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并预防潜在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患者也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以减少出血风险,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日常预防血小板低的措施
1、均衡饮食:
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特别是富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如瘦肉、绿叶蔬菜、动物肝脏等。
2、避免有害物质接触:
尽量减少接触含有化学物质的物品,如清洁剂、染料等,以降低对血液系统的刺激和损害。
3、预防感染: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等,以降低感染的风险,因为感染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
4、规律作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
5、避免滥用药物:
在使用药物时,要遵医嘱,避免长期或滥用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
1392
贫血的人会有高血压吗
欧晋平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贫血的人也可能会有高血压,二者可并存,贫血关乎红细胞减少或功能异常,原因多样,高血压由遗传、环境因素所致,如家族病史、高盐饮食等会引发,贫血还可能掩盖高血压症状,易延误高血压诊断与治疗。
贫血主要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常见综合征,核心问题是红细胞的减少或其功能异常,而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贫血和高血压的产生是由不同的因素决定的,贫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红细胞生成不足,可能是因为造血原料缺乏,或者是骨髓造血功能出现障碍,也可能是红细胞破坏过多,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情况,还有失血过多导致的贫血,例如外伤出血、女性月经量过多等。
而高血压的发病因素主要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方面,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个体患高血压的概率会增加,环境因素包括高盐饮食、长期精神紧张、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这些因素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生理变化,使得血压升高。
所以这两种疾病可能会同时出现,贫血伴高血压者日常需注意避免快速站起或蹲下,防止体位性低血压,按医嘱规范用药,不可随意增减,远离噪音环境,减少刺激。若出现头痛、心悸加剧等异常,及时就诊,调整养护策略。定期测量血压与血常规,监测病情变化。
贫血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日常养护措施
1、饮食调整:
遵循贫血饮食原则补充造血原料,对于高血压需严格控制盐摄入,每日摄盐量宜控制在较低水平,减少高钠食物摄取,以防血压升高加重心脏与血管负担。
2、劳逸结合:
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或高强度体力劳动,可适当进行如慢走等舒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但活动中若感到头晕、心慌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休息。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利于身体整体机能的恢复与调节,对控制血压和改善贫血状况均有益处。
3、情绪平稳:
避免过激情绪引发血压波动,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会使血压骤升,也可能影响食欲与睡眠,间接不利于贫血的改善。
1307
为何患白血病的一般都是孩子
欧晋平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白血病并非仅见于儿童,但儿童相对高发,主要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有关,并且免疫系统不完善难御恶变细胞,儿童细胞更新快,受不良因素影响易基因变异致病。
1、环境因素
儿童在室内的时间相对较多,而身体和呼吸器官距离地面更近,如果家庭装修材料含有甲醛、苯等有害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在室内空间的较低位置浓度相对更高,儿童长期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就更容易受到有害化学物质的侵害,损害造血干细胞等,引发白血病。
2、遗传因素
儿童的基因尚在发育过程中,一些先天性的基因缺陷或者染色体异常更容易在这个阶段表现出来,比如唐氏综合征患儿,其患白血病的概率就比正常儿童高很多,因为21号染色体三体这种染色体异常可能会影响骨髓中血细胞的正常发育,使造血干细胞更容易发生恶变。
3、免疫系统异常
儿童的免疫系统还不完善,相较于成年人,儿童的免疫细胞识别和清除异常细胞的能力较弱。当身体内出现白血病细胞这种恶变的细胞时,儿童的免疫系统可能无法及时有效地将其识别并清除,导致白血病细胞在体内增殖。
并且儿童身体的细胞更新速度更快,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会不断地增殖和分化,以产生各种血细胞。这种频繁的细胞分裂过程中,如果受到辐射、病毒感染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就更容易出现基因变异,增加白血病的发病风险。
白血病患者日常需注意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可自行增减或中断,居住环境保持清洁通风,减少人员探视,避免接触感染源,为身体恢复营造有利且安全的外部条件,定期复查血常规、骨髓象等检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白血病患者的日常养护
要注重饮食的营养均衡与卫生安全,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等,以助力身体恢复与血细胞再生,多摄取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与矿物质,但需严格注意食物的清洁处理,防止感染。
休息与适度运动的平衡也极为关键,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良好修复,利于骨髓造血功能的维持。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如散步等舒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耐力,但要避免过度劳累与受伤,防止引发出血或感染等并发症,时刻留意身体反应并依此调整活动强度。
心理层面的关怀同样不可或缺,患者要积极面对疾病,可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阅读等方式舒缓心理压力,保持乐观心态,因为良好的心理状态对身体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821
口腔症状是白血病早期信号吗
欧晋平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口腔症状可能是白血病的早期信号之一,白血病细胞可浸润口腔,早期或现牙龈增生、肿胀、变色,牙龈易出血,口腔黏膜也可能有溃疡、瘀点瘀斑等病变,但口腔症状非白血病独有,若伴发热、乏力、贫血等表现,需警惕并及时就医。
白血病细胞会浸润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口腔也不例外,在白血病早期,可能出现牙龈增生、肿胀,这种肿胀通常比较明显,牙龈颜色也可能会发生改变,如变得苍白或暗红。
牙龈还容易出血,即使是轻微的刺激,如刷牙、进食较硬的食物时,也会导致牙龈出血不止,这是因为白血病会影响人体的凝血功能,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者功能异常,再加上白血病细胞对牙龈组织的浸润破坏,使得牙龈变得脆弱易出血。
口腔黏膜也可能出现病变,比如口腔溃疡,这些口腔溃疡可能反复发作、难以愈合,还有可能出现口腔黏膜的瘀点、瘀斑,这是因为白血病导致的血液系统异常,使得血液渗出到黏膜下形成瘀点、瘀斑。
但口腔症状并非白血病特有的,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类似情况,出现口腔症状不能直接判定为白血病,但如果伴有发热、乏力、贫血等其他症状,就需要高度警惕,及时就医检查。
白血病患者日常需注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化学药剂、放射性物质等,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衣物、勤洗手,在流感高发季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定期复查血常规等指标,遵循医嘱调整治疗方案,并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应对疾病。
白血病患者的日常养护
1、营养支持: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尤为重要,要注重饮食的均衡与健康,增加新鲜蔬果、全谷物以及优质蛋白的摄入,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有助于维持身体机能稳定。
2、保证睡眠充足:
充足的睡眠是身体恢复与调整的关键时期,应保证每晚规律且高质量的睡眠,让身体各器官得到充分休息,促进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3、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锻炼不可忽视,可选择如慢跑、瑜伽等较为缓和的运动方式,定期进行锻炼能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但需注意运动强度与频率,避免过度劳累对身体造成损伤,为身体的健康筑牢基础。
1330
红细胞平均体积升高,是身体在向你求救吗?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是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大小,是血常规检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正常范围一般在80-100fl。当红细胞平均体积偏高时,意味着红细胞的平均个头比正常情况要大,这一指标的变化可以通过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出来。那红细胞平均体积偏高是什么原因呢?
🌱生理方面:新生儿和婴儿的红细胞平均体积往往高于成年人,这是由于他们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骨髓造血功能活跃,红细胞的生成和成熟过程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使得红细胞体积偏大,这种情况通常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恢复正常范围。
🔸孕妇在妊娠中后期,身体血容量显著增加,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造血系统会产生一定调整,红细胞的生成模式改变,也可能出现红细胞平均体积偏高的现象,一般在分娩后一段时间内会逐渐趋于正常。
🌱病理方面:常见的是巨幼细胞贫血,这种贫血主要是由于体内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这两种营养素在DNA合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缺乏时会导致红细胞的细胞核发育异常,使其体积增大,表现为红细胞平均体积偏高。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也是导致红细胞平均体积偏高的原因之一,这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造血干细胞发生突变,导致骨髓造血功能紊乱,红细胞的生成出现病态造血,表现为红细胞大小不均、形态异常且体积偏大。
🔹此外,某些肝脏疾病,如肝硬化、酒精性肝病等,会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功能。肝脏在造血过程中参与多种物质的合成、代谢以及造血因子的调节,当肝脏受损时,这些功能紊乱,可能间接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和发育,导致红细胞平均体积升高。
📱如果想了解红细胞平均体积偏高的治疗,可以点击图片了解。如果大家对红细胞平均体积偏高还有其他疑问或需要更多信息,也可以在评论区提出。
696
子女可以给父母输血吗
欧晋平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子女给父母输血理论可行但实操受限,
血型匹配上看,仅同型血只是初步符合,免疫反应上,血型适配仍可能因其他抗原致排异,
需交叉配血,并且直系输血易引发罕见严重并发症。
1、血型匹配角度
输血时首先要考虑血型是否相符,血型主要有A型、B型、AB型和O型,还有Rh阳性和Rh阴性之分。如果子女和父母血型相同,比如都是A型或者都是O型等,在血型这一关是符合输血基本要求的,但这只是最基本的条件,仅血型相同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安全输血。
2、免疫反应角度
即使血型匹配,人体的免疫系统也可能产生排异反应,除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人类的白细胞、血小板等血细胞上还有许多其他的抗原系统,这些抗原可能会引发输血者体内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导致输血反应,比如发热、溶血等严重情况。
在输血前还需要进行严格的交叉配血试验,通过交叉配血来检测受血者的血清与供血者的红细胞之间是否会发生凝集反应,如果交叉配血试验显示有凝集反应,就不能进行输血。
3、医学伦理角度
直系亲属之间输血可能会引发特殊的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这是比较罕见但极其严重的输血并发症,是由于供血者的淋巴细胞在受血者体内植活并增殖,对受血者的组织器官发起攻击导致的。
这种情况在亲属间输血时发生的概率虽然较低,但一旦发生,死亡率很高,所以在非紧急情况下,一般不建议子女直接给父母输血。
日常需留意身体细微变化,如有无乏力、头晕、皮肤苍白等贫血症状或出血倾向,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污浊场所,减少感染风险。按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等指标,以便及时察觉血液成分异常,谨慎用药,防止部分药物损伤造血功能或影响凝血机制。
对于有输血需求人群的日常养护
注重营养均衡摄入,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以维持身体各器官功能良好,促进造血系统稳定。
适度运动锻炼,如散步、瑜伽等,能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减少患病几率从而降低输血可能性。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熬夜,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与恢复。
心理调适也不容忽视,长期的压力与焦虑会影响身体状态,通过冥想、听音乐等方式舒缓情绪,保持乐观积极心态,有助于整体健康水平的提升,为身体的正常运转保驾护航。
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