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科室相关科普
粘多糖病是什么病
徐有青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粘多糖病是由于人体细胞的溶酶体内降解黏多糖的水解酶发生突变导致其活性丧失,进而使得黏多糖在人体内不能被正常降解代谢,最终贮积在体内而引发的疾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多有家族遗传史,且父母近亲结婚者多见。
粘多糖病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突变,导致降解黏多糖的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这些酶在溶酶体内起着关键作用,能够降解多种黏多糖,如硫酸皮肤素、硫酸类肝素、硫酸软骨素等。当这些酶的功能受损时,黏多糖就会在细胞内沉积,并逐渐影响身体的各个系统。具体来说,不同类型的粘多糖病对应着不同的酶缺乏,如粘多糖病Ⅰ型为α-1艾杜糖醛酸苷酶缺乏症,粘多糖病Ⅱ型则由艾杜糖醛酸-2-硫酸酯酶缺乏所致。
粘多糖病患者的症状多样,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而逐渐加重。常见的症状包括面容粗丑、角膜混浊、关节畸变等。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体格发育障碍、智能障碍、腕管综合征等表现。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貌和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其心理造成严重影响。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患者还可能出现动脉硬化、视网膜色素沉着、寰椎半脱位等并发症。
目前,粘多糖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但可以通过对症支持治疗、骨髓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式来延缓病情进展。酶替代治疗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酶来减缓病情的发展。但是,这些方法并不能完全治愈粘多糖病,患者需要终身间歇性治疗。
粘多糖病患者及家属需注意,该病为遗传性疾病,有生育计划时应进行遗传咨询。日常需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定期复诊。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以提高生活质量。此外,心理支持也尤为重要,需关注患者心理健康。
粘多糖病的检查项目
1、尿黏多糖检查:
通过检测尿液中黏多糖的含量和类型,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粘多糖病。
2、外周血溶酶体酶活性测定:
测定患者外周血中相关酶的活性,有助于确定具体的酶缺乏类型。
3、X线检查:
观察骨骼系统的变化,如关节畸变、脊柱侧弯等,有助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4、基因检测: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相关酶的基因突变,从而明确诊断。
5、血清黏蛋白测定:
通过测量血液中特定蛋白质水平来评估肝脏和肾脏功能,以辅助诊断粘多糖病。
554
总胆红素高,是不是大问题?紧急解析!
周中银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总胆红素作为肝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评估肝脏功能和胆道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中,遇到总胆红素水平升高的情况,想要判断是否要紧,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一般来说,总胆红素高的原因可以大致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其中生理性的通常是不要紧的,病理性的则需要提高警惕。
⭕生理性总胆红素高
在非疾病因素下,如剧烈运动、过度疲劳、饮酒等,胆红素水平可能会在短时间内上升。这些情况下,胆红素水平的升高一般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如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减少酒精摄入等,胆红素水平通常会自行恢复正常。因此,这种生理性的总胆红素升高,通常不需要过度担心。
⭕病理性总胆红素高
如果总胆红素升高是由病理性因素引起的,如肝炎、肝硬化、胆道阻塞等,就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了。这些疾病可能会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使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如黄疸、腹痛、恶心等。长期的高胆红素血症还可能对肝脏、心脏等器官造成损害,甚至导致肝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于总胆红素高的患者,通常还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明确升高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手术治疗等。同时,大家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改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复查,调整方法放在图片了。
📢所以,小伙伴们,拿到报告别慌,先找医生聊聊,听听建议。身体有点小状况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及时发现,及时调整,不要太恐慌了。如果大家还有其他关于健康方面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尽所能为大家解答~
525
打嗝不停?巴氯芬片能否成为你的‘止嗝神器’?
涂传涛
主任医师
消化科
😲巴氯芬片,作为一种中枢性肌肉松弛剂,常被用于治疗各种肌肉痉挛。面对打嗝这一由膈肌痉挛引起的问题,巴氯芬片在特定情况下是可以用于治疗打嗝的,这主要得益于其作为中枢性肌肉 松弛剂的药理特性。
✍️打嗝在医学上称为呃逆,是由于膈肌不自主地痉挛收缩导致的。其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饮食过快、过饱、受到寒冷刺激、情绪激动等生理性因素,也可能是某些疾病如胃肠道疾病、脑部疾病等引起的。
📌巴氯芬片通过选择性地作用于脊髓和脑干的γ-氨基丁酸A型受体,能够降低这些部位的神经元兴奋性。这种药理作用有助于减少膈肌及其他平滑肌的异常收缩,从而缓解打嗝症状。从理论上来说,对膈肌痉挛可能会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对于由神经源性肌肉过度活动引起的打嗝,巴氯芬片能够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另外,在某些疾病如脑梗死之后,患者可能会出现顽固性呃逆,在这种情况下,巴氯芬片也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然而,巴氯芬片并非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打嗝。如果打嗝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如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等,巴氯芬片可能不是最佳的治疗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应该遵医嘱选用其他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胆碱药(阿托品、山莨菪碱等)或胃动力促进剂(西沙必利等)。
📝大家是否曾经遇到过打嗝的困扰?是否尝试过使用巴氯芬片进行治疗?效果如何?又或者有更好的治疗打嗝的方法和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同时,还可以点击图片,查看缓解打嗝的一些生活小妙招。
438
维U颠茄铝胶囊与奥美拉唑:能否并肩作战?
周中银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维U颠茄铝胶囊是一种复方制剂,主要含有氢氧化铝、维生素U和颠茄提取物。奥美拉唑则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它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上的氢-钾-ATP酶,从而减少胃酸的分泌。
✅维U颠茄铝胶囊与奥美拉唑是两种在治疗胃部疾病中经常使用的药物,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适应证,通常情况下是可以一起使用的。
维U颠茄铝胶囊中的氢氧化铝是胃黏膜保护剂,能中和胃酸并保护胃黏膜;维生素U能促进胃黏膜的修复;颠茄提取物则具有抗胆碱作用,能解除平滑肌痉挛 ,抑制腺体分泌。奥美拉唑则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上的氢-钾-ATP酶来减少胃酸的分泌。
🙌维U颠茄铝胶囊与奥美拉唑的药理作用并不冲突。维U颠茄铝胶囊主要侧重于保护胃黏膜和缓解胃部症状,而奥美拉唑则侧重于减少胃酸分泌,两者合用可以形成协同作用,既能减少胃酸的分泌,又能保护胃黏膜,从而更有效地缓解胃部症状。
在临床上,维U颠茄铝胶囊与奥美拉唑合用的情况并不少见。对于一些严重的胃部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同时使用这两种药物,以加强治疗效果。同时,对于需要杀灭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奥美拉唑也常与抗生素等药物合用,而维U颠茄铝胶囊中的氢氧化铝等成分则有助于保护胃黏膜,减少药物对胃部的刺激。
📌尽管维U颠茄铝胶囊与奥美拉唑可以一起使用,但需要注意一些使用要点,也需要监测一些情况,具体有哪些可以看图了解!
关于维U颠茄铝胶囊和奥美拉唑,你还有什么想法或疑问吗?如果有,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365
急性肠胃炎不拉但腹痛
吕宗舜
主任医师
消化科
急性肠胃炎出现不拉但腹痛的情况,原因包括胃肠痉挛、肠道炎症未消除、肠道梗阻等,这些因素涉及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充分认识和分析相应原因有助于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1、胃肠痉挛:
饮食不当,如进食过冷、过热、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或腹部受凉,可刺激胃肠道平滑肌,引起痉挛。胃肠痉挛导致的腹痛通常较为剧烈,呈阵发性。治疗上可局部热敷,缓解平滑肌紧张,可适量饮用温水,放松身体,若疼痛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解痉药物。
2、肠道炎症未消除:
即使没有腹泻,肠道感染引发的炎症依然存在,炎症刺激肠道黏膜下的神经末梢,产生疼痛。可能是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如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治疗上可根据病原体类型,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感染药物,如为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注意休息,避免肠道进一步受刺激。
3、肠道梗阻:
可能因肠道蠕动功能紊乱、肠道肿物等因素导致,不完全性肠梗阻时,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会引起腹痛,初期可能无腹泻症状。这种情况需要及时进行腹部X线、CT等检查,明确梗阻原因。如果是功能性肠梗阻,可通过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缓解;若为肿物等器质性原因,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4、腹膜炎:
急性肠胃炎严重时可引发腹膜炎,炎症蔓延至腹膜。腹膜受到刺激后,疼痛剧烈且持续,伴有压痛、反跳痛等。多因肠道炎症扩散或穿孔等原因。治疗需立即进行全面检查,确诊后可能需要手术修复穿孔部位,并使用强效抗感染药物控制炎症。
患者在腹痛期间要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包括腹痛的部位、程度等。若腹痛加重、出现发热等新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在未明确病因之前,不要随意使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饮食上遵循医嘱,从少量流食开始逐渐恢复正常饮食,避免再次食用不洁或刺激性食物,预防病情复发。
急性肠胃炎不拉但腹痛的治愈情况
一般来说,胃肠痉挛引起的腹痛在经过热敷、饮用温水等处理后,短时间内可得到缓解,通常数小时内症状会明显减轻。若使用解痉药物,恢复会更快,多数患者在1-2天内可完全恢复正常,只要后续注意,复发可能性较低。
如果是轻度肠道炎症,治疗后3-5天腹痛可逐渐缓解,炎症得到控制后症状消失。但特殊病原体感染或病情较重可能需要1-2周的持续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和调整饮食,以确保彻底治愈。
功能性肠梗阻患者通过胃肠减压、禁食、补液等保守治疗,轻度的可能在数天内缓解梗阻,腹痛消失;严重些的可能需要1-2周。若是肿物等引起的器质性肠梗阻,手术后的恢复时间较长,一般需要2-4周,警惕并发症影响治愈进程。
腹膜炎是较为严重的情况,若及时手术和有效抗感染治疗,可能需要2-3周的住院治疗和后续恢复时间,期间可能面临感染复发、肠粘连等问题影响治愈,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康复,且有一定的生命危险。
889
幽门螺杆菌分型1型2型区别
吕宗舜
主任医师
消化科
幽门螺杆菌分型中的1型和2型存在诸多区别,这些差异对于了解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有着重要意义,1型和2型Hp在致病基因、产生的毒素、对胃黏膜的损害程度,以及临床症状表现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1、致病基因方面:
1型幽门螺杆菌含有cagA,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cagA基因阳性的1型幽门螺杆菌可通过Ⅳ型分泌系统将CagA蛋白注入胃上皮细胞,引起一系列的细胞内变化,激活炎症反应相关信号通路,导致胃黏膜炎症加重,是引发严重胃部疾病的重要因素。
2型幽门螺杆菌通常不含有cagA基因或表达较弱,其致病机制相对1型而言较弱,对胃黏膜细胞的侵袭和破坏能力相对较小。
2、产生毒素方面:
1型幽门螺杆菌能够产生VacA,这种毒素可以使胃黏膜上皮细胞形成空泡,破坏细胞结构和功能,进一步损伤胃黏膜。结合cagA基因的作用,可协同增强对胃黏膜的损害,增加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甚至胃癌等疾病的发病风险。
2型幽门螺杆菌产生VacA毒素的能力较弱或不产生,对胃黏膜的直接损害作用相对有限,引发严重胃部病变的可能性低于1型幽门螺杆菌。
3、胃黏膜损害程度方面:
1型幽门螺杆菌由于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基因和毒素产生能力,在感染后容易引起胃黏膜的重度炎症,可导致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等病变。长期感染可能使胃黏膜反复受损和修复,增加异型增生和胃癌的发生几率,对胃黏膜的损害往往是进行性的。
2型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的损害相对较轻,通常引起的是轻度或中度的炎症反应,较少导致胃黏膜的严重萎缩和肠化生等病变,在胃部疾病的发展进程中,相对不那么容易引发严重后果。
4、临床症状表现方面:
感染1型幽门螺杆菌的患者更易出现明显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胃痛、胃胀、反酸、嗳气等,而且这些症状可能较为严重和频繁。在胃镜检查中,常可发现胃黏膜有明显的炎症、溃疡等病变。由于其对胃黏膜损害严重,可能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受到较大影响,长期感染还可能引发消瘦等全身症状。
感染2型幽门螺杆菌得患者的症状相对较轻,可能仅有轻微的腹部不适、偶尔的胃胀等,部分患者甚至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在胃镜下观察,胃黏膜的病变程度也相对较轻。
1型幽门螺杆菌感染,鉴于其较高的致病性,一旦确诊,通常需要积极治疗。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确保根除成功。2型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且胃黏膜病变轻微,可以综合考虑患者意愿、年龄、其他健康状况等因素决定是否治疗。
幽门螺杆菌1型和2型可以治愈吗
1型幽门螺杆菌的治疗相对复杂但关键,目前主要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抗生素联合疗法。按规范疗程治疗,通常为10-14天,大部分患者可实现转阴。但由于其易引起胃黏膜深层损伤,若已出现萎缩、肠化生等情况,即使细菌被清除,胃黏膜的修复也需要较长时间,且要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病情变化,预防胃癌等严重疾病。
2型幽门螺杆菌的治愈相对容易些,如果选择治疗,使用标准的抗幽门螺杆菌方案,治愈率较高。而且由于其对胃黏膜损害较轻,治疗后胃黏膜恢复较快,相关症状如轻微胃胀、不适等也会随之缓解。
但仍需注意防止再次感染,再次感染可能会加重胃黏膜的损伤。即使治愈,有胃部不适症状的患者还需适当使用一些保护胃黏膜、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进一步改善胃肠功能。
645
大便水状喷射肚子不痛
吕宗舜
主任医师
消化科
大便呈水状喷射但肚子不痛是一种异常的排便情况,这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饮食因素、肠道菌群失调、病毒感染等,从相对轻微的问题到较为严重的疾病因素都有可能。
1、饮食因素
大量食用生冷食物、高糖食物或饮用过多果汁、饮料等,可能导致肠道渗透压改变,水分吸收减少,引起腹泻。如一次性吃大量冰淇淋或喝大量果汁。食用不洁食物,即使没有细菌感染,也可能因其中的杂质等刺激肠道。调整饮食,暂时避免食用生冷、高糖食物和过多饮料,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让肠道得到休息,一般可自行缓解。
2、肠道菌群失调
近期使用抗生素、饮食突然改变、腹部着凉等都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肠道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影响肠道正常功能,使大便性状改变。可补充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调节肠道菌群。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再次受到不良因素影响,恢复肠道微生态稳定。
3、病毒感染
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肠道,虽然可能没有腹痛,但会侵袭肠道黏膜,影响肠道对水分的吸收和分泌功能,导致水样便。这些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食物、水源、接触等途径传播。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一般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多在数天内可自行恢复,若症状严重可就医。
4、肠道过敏
对一些食物过敏,即使少量食用,免疫系统也会将其视为外来的有害物质,引发肠道过敏反应。肠道黏膜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增多,出现水样便。确定过敏原并避免食用,可进行过敏原检测。如果腹泻严重,可使用蒙脱石散等止泻药物,缓解症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肠道肿瘤或其他器质性病变
肠道肿瘤、息肉或某些肠道疾病可能影响肠道正常结构和功能,如肿瘤可能阻塞肠道或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分泌和吸收功能紊乱。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但病情严重。进行全面检查,如肠镜、CT等,明确病因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手术或其他针对性治疗。
患者应注意补充水分,可少量多次饮用,防止脱水。其次,注意观察症状变化,若出现腹痛、发热、便血等其他异常,应及时就医。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因频繁排便引起皮肤破损。若怀疑是某种食物过敏,如牛奶蛋白、海鲜、坚果等,要详细记录饮食情况,便于诊断。
大便水状喷射但肚子不痛的治愈情况
如果是饮食问题引起,在调整饮食后,一般短则1-2天,长则2-3天即可恢复正常。只要停止食用刺激性食物,肠道功能会逐渐自行调整,大便性状也会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可通过补充益生菌和改善生活习惯,大部分患者在3-5天内症状会减轻,1-2周可基本恢复。益生菌能帮助重建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病毒感染,若为轻度,依靠自身免疫力和适当补液,3-7天可自愈。但如果引起严重脱水等并发症,则需要就医治疗,恢复时间可能延长至1-2周。在明确并避免过敏原后,配合止泻等对症治疗,数天内可缓解症状,1周左右肠道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
若为肠道肿瘤或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治疗较为复杂,需要手术或其他综合治疗,恢复时间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更长,且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1213
发烧大便拉出来就好了
吕宗舜
主任医师
消化科
发烧后大便排出病情好转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积食发热等,不同原因导致的发烧其严重程度也有所不同。明确这些原因和相应的治疗建议,对于应对此类情况、促进身体康复有重要意义。
1、积食发热
饮食过量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导致食物积滞在胃肠道。食物在肠道内发酵、产气,产生热量,引起体温升高。积滞的食物影响胃肠蠕动和消化功能,使身体出现发热症状。当大便排出后,积滞减轻,热量随之减少。可适当减少进食量,吃一些有助于消化的食物,如山楂制品。也可轻柔按摩腹部,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
2、肠道感染
肠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轻微侵袭,引发炎症。身体的免疫系统启动防御机制,在对抗病原体过程中产生致热物质,导致发烧。肠道在炎症刺激下加快蠕动,排便时可将部分病原体和毒素排出体外,从而缓解发烧症状。注意饮食卫生,多喝水。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肠道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增强肠道抵抗力。
3、肠热便秘
体内有热邪,加上肠道津液不足,大便干结难排。热邪在体内积聚,无法排出,导致体温升高。当大便排出时,热邪有了排出通道,随着大便一起离开身体,发烧症状得以缓解。这种情况多因不良生活习惯、情绪因素等引起,如长期熬夜、焦虑。调整作息,保持心情舒畅。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必要时可使用开塞露等通便。
4、严重肠道感染
严重肠道细菌感染,如痢疾杆菌感染,大量细菌在肠道内繁殖并释放毒素,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炎症性肠病发作期,肠道黏膜广泛受损,炎症因子大量释放,刺激免疫系统,引发高热。大便排出虽可带走部分毒素,但病情严重,仅靠排便不能完全缓解。及时就医,针对病原体使用抗生素或进行抗炎治疗,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患者要观察体温变化和大便的性状、次数等。如果体温再次升高或大便异常持续,应及时就医。注意休息,让身体有足够的能量对抗疾病,还应避免再次加重胃肠负担。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手部卫生,防止病原体再次入侵肠道。
针对发烧大便后好转情况,后续护理
保持清淡饮食,可选择小米粥、软面条、山药糊等易消化且有健脾益胃功效的食物,既能补充身体消耗的能量,又不会加重胃肠负担。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以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但对于生冷水果可稍作加热后食用,避免刺激肠道。减少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辣椒等,以防再次引发肠道问题或积食。
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尽量睡够7-8小时,有利于身体恢复和增强免疫力。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这会影响胃肠功能和身体的整体恢复。根据身体状况适当进行一些温和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促进胃肠蠕动和血液循环,但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身体过度疲劳。
可继续补充肠道益生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如果之前有便秘问题,可以每天晨起喝一杯温水,刺激肠道蠕动,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对于有肠道感染病史的患者,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再次感染,餐具定期消毒,不吃变质食物。如果在后续过程中出现腹痛、腹泻、发热反复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1423
老年人大便拉不出来怎么办快速解决
吕宗舜
主任医师
消化科
老年人大便拉不出来会给老人带来不适,严重时可能影响健康。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如按摩腹部、调整饮食结构等,包括一些简单的家庭护理措施和在必要时使用医疗手段。
1、按摩腹部
腹部按摩可以刺激肠道蠕动,有助于排便。让老人平卧在床上,放松身体。护理者将双手搓热,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腹部。按摩范围可逐渐扩大至整个腹部,每次按摩时间约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按摩力度要适中,避免用力过猛引起不适。这种方法能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帮助大便顺利排出。
2、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例如,菠菜、西兰花、苹果、香蕉、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能吸收水分,使大便变得松软。同时,要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每天饮用6-8杯水,可选择白开水或淡茶水。如果老人牙齿不好,可以将食物切碎或煮烂,方便咀嚼和吞咽。适当增加一些油脂类食物,如橄榄油、芝麻等,也有助于润滑肠道。
3、适度运动
鼓励老年人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可以在室内散步,每次走15-20分钟,每天数次。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腿部屈伸运动,躺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都可以进行。运动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腹部肌肉力量,有利于排便。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可在家人协助下进行关节活动和简单的翻身动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肠道。
4、建立良好排便习惯
帮助老年人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每天在固定时间尝试排便,如早餐后半小时。此时胃肠蠕动较为活跃,容易产生便意。排便时要为老人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打扰。可以在马桶旁安装扶手,方便老人用力。如果老人有便意但排不出,不要长时间蹲坐或用力过度,以免引起血压升高或其他不适。
5、药物治疗
如果便秘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帮助导泻药物,使用时要按照医生的建议控制剂量。还有一些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但这些药物可能有一定的副作用,需要谨慎使用。不要自行给老人使用泻药,尤其是刺激性泻药,以免损伤肠道。
如果使用解决方法后仍无法排便,或老人出现腹痛、腹胀加剧、呕吐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关注老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如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因为便秘可能与这些疾病相互影响。在调整饮食和运动时,要根据老人的身体承受能力逐步进行,避免过度用力或剧烈运动给老人带来伤害。
老年人如何预防
即使没有便意也可以尝试在马桶上坐几分钟,培养排便反射。排便时要集中注意力,避免玩手机、看书报等。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肠道功能正常运转。避免久坐久卧,适量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可增强腹部肌肉力量,促进胃肠蠕动,减少便秘发生。
经常进行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顺时针方向轻柔按摩腹部,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2-3次。这能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消化。对于身体较虚弱的老人,按摩力度要适中。注意腹部保暖,尤其是在季节交替和寒冷天气时,可使用热水袋等适当热敷腹部,避免受寒引起肠道功能紊乱。
定期带老人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影响肠道功能的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胃肠蠕动减慢,引发便秘。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要积极控制病情,按医嘱服药,减少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
1013
吃饱了胃也觉得饿得慌怎么回事
吕宗舜
主任医师
消化科
吃饱了却仍感觉胃里饿得慌是一种令人不适的现象,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饮食因素、精神因素等。认识这些原因对于准确判断自身健康状况、采取合适的缓解措施,以及必要时寻求医疗帮助具有重大意义。
1、饮食因素:
可能是进食速度过快,大脑未能及时接收到饱腹感信号,导致进食过量,但身体实际并未获得足够的营养满足感。或者食物结构不合理,比如吃了大量高糖、高脂肪但缺乏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这些食物消化吸收快,血糖迅速升高后又快速下降,就会产生饥饿感。过度节食后突然恢复正常饮食,身体调节机制紊乱,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2、精神因素:
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压力大的精神状态下,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胃肠的调节。这种情绪波动可使胃肠激素分泌失衡,刺激胃产生饥饿感。例如,工作压力大的人在紧张忙碌时,即使刚吃完饭,也可能会觉得胃里空空的。情绪问题还可能导致一些人通过进食来缓解压力,形成不良循环。
3、胃部疾病:
胃溃疡患者,胃酸分泌过多,即使胃内有食物,胃酸也会持续刺激溃疡面,产生疼痛和饥饿感。胃炎患者,胃黏膜受损,消化功能受到影响,食物不能正常消化,身体获取营养不足,也会有饥饿感。胃排空过快,如患有胃轻瘫综合征等,食物迅速从胃进入小肠,胃内很快又会有空腹的感觉。
4、内分泌疾病:
最常见的是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进食后血糖不能被有效利用,细胞处于饥饿状态,就会向大脑发出饥饿信号。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身体代谢加快,消耗能量增多,容易产生饥饿感,即使刚吃饱也不例外。
患者需注意观察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腹痛、体重变化、心慌等。保持规律的饮食作息,避免暴饮暴食。如果怀疑是疾病因素导致,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胃镜、血糖检测、甲状腺功能检查等。积极配合治疗,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和心态。
吃饱了胃也觉得饿得慌,如何治疗
放慢进食速度,每口食物咀嚼15-20次。调整饮食结构,每餐增加优质蛋白,占每餐食物总量的20%左右,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如西兰花、芹菜等。如果之前过度节食,每天可适当增加100-200千卡热量摄入,循序渐进恢复正常饮食。
胃溃疡和胃炎患者,可使用抑酸药物来减少胃酸分泌,配合胃黏膜保护剂,保护受损的胃黏膜。具体用药需遵循医嘱。在治疗期间,要注意保持规律的饮食。若是胃排空过快的情况,可尝试调整饮食模式,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
精神问题引起,每天进行15-30分钟的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每分钟6-8次,或冥想。当感觉虚假饥饿时,先喝一杯水,等待10-15分钟,若饥饿感消失则无需进食。若精神问题严重影响生活,可寻求心理医生帮助,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等。
糖尿病患者,若为2型糖尿病,可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同时控制主食量,每天300-400克,分3餐,多吃蔬菜,定期测血糖。甲亢患者,除了服用药物,还需定期查甲状腺功能,注意休息,补充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