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科室相关科普
二尖瓣反流的症状
朱航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二尖瓣反流是心脏常见的瓣膜疾病之一,发病与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瓣膜闭合不完全导致血液反流有关。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是
呼吸困难、乏力和心悸等
,轻重不一,重者可危及生命,需及时治疗。
呼吸困难
劳力性呼吸困难:
是二尖瓣反流较常见的早期症状。患者在进行体力活动,如爬楼梯、快走、提重物时会出现呼吸急促、气短的现象。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部分患者会在夜间睡眠中突然憋醒,被迫坐起或站立后症状可逐渐缓解。这种呼吸困难常伴有咳嗽,可能会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与肺泡和支气管内有淤血和渗出有关。
端坐呼吸:
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不能平卧,只能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才能使呼吸困难减轻。这是由于平卧位时回心血量最多,会使心脏的前负荷过重,而端坐位或半卧位可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肺部淤血,缓解呼吸困难。
乏力
患者会感觉日常活动耐力下降,比如以前可以轻松完成的家务劳动或工作任务,现在做起来会觉得非常吃力,而且很容易感到疲倦。
由于心脏需要做更多的功来补偿反流造成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心脏功能长期处于代偿状态,能量消耗过多。同时反流导致左心室射血减少,使身体各组织器官得到的血液和氧气供应不足,引起全身疲劳和乏力。
心悸
患者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心跳不规则,出现心律失常改变,如早搏、心房颤动等。这些心律失常会让患者感觉到心慌,就像心脏在“乱跳”一样。
尤其是在情绪激动、体力活动后或者夜间,心悸的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
水肿
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肢水肿,尤其是脚踝和小腿等部位。
水肿通常在傍晚或夜间加重,早晨起床时可能会有所减轻。
温馨提示
1、没有明确原因的,或是病情较轻、进展缓慢的二尖瓣反流,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应坚持每隔半年到一年复查心脏超声检查。
2、对于病因明确,或是病情较重、进展较快、临床表现明显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治疗。比如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扩展血管,降低心脏负荷;部分需行二尖瓣修复术、瓣膜置换术等治疗。
932
心率不齐会怎么样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率不齐通常是指心律不齐,即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过快、过慢或不规则,这种现象可能由多种生理或病理因素导致。心律不齐可能带来多种严重后果,包括体力活动受限、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心绞痛、血栓形成、晕厥和猝死等。
1、体力活动受限:
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可能受到影响,患者可能会感到疲劳,无法进行剧烈运动或长时间活动。这种体力受限不仅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还可能降低生活质量。
2、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
长期的心律不齐可能导致心脏肌肉的异常扩大和心肌病变,进一步影响心脏功能。这可能导致心脏泵血效率下降,甚至可能发展为心力衰竭,严重影响全身的血液循环和器官功能。
3、心绞痛:
当心脏供血不足时,患者可能出现胸痛或不适感,伴随呼吸困难、恶心、出汗等症状。心绞痛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可能危及生命。
4、血栓形成:
特别是房颤等类型的心律不齐,心脏的搏动可能不协调,导致血液在心房内滞留时间增加,从而增加形成血栓的风险。血栓一旦脱落,可能引发中风或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5、晕厥和猝死:
例如,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出现眼睛发黑甚至晕倒的情况。在极端情况下,心律不齐还可能导致心脏骤停,若不能及时救治,将引发猝死。
值得注意的是,心律不齐的严重程度和后果因个体差异和具体病情而异。对于心律不齐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并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如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
心律不齐的注意事项
心律不齐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避免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和高糖食物,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大蒜等。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因为这些物质可能刺激心脏,加重心律不齐的症状。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成年人一般为7-8小时。长期熬夜可能加重心律不齐,因此应尽量避免。尽量在固定的时间入睡和起床,有助于稳定身体的生物钟,减少心律不齐的发作。避免情绪激动、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可能加重心律不齐。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来放松身心,减少情绪对心律的影响。
934
早搏是什么病
姚园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早搏又称期前收缩,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是指心脏在正常窦性心律的基础上,提前出现的心脏搏动。早搏可发生在窦性心律或异位心律的基础上,可偶发或频发,可出现在心脏的各个部位。根据心电图表现,早搏可以分为窦性早搏、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其中,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是最常见的两种类型。
早搏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心脏疾病、高血压、正常生理因素以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诱发因素,比如先天性心脏疾病、心力衰竭、冠心病等心脏疾病,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心脏早搏的出现。血压过高也可能会导致左心房扩大,进而引发心脏早搏。运动、妊娠、压力过大、焦虑等生理因素,浓茶和咖啡摄入过多、吸烟饮酒、花粉过敏、感冒、脱水以及服用了某些药物(如治疗哮喘的药物)等诱发因素,也可能导致早搏的发生。
大部分早搏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也有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心跳暂停感、咽部紧缩感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持续时间较短,每次持续1-2秒钟即可缓解。当早搏频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原有心脏病者可因频发的早搏加重心绞痛或者心力衰竭。
患者若出现上述不适,应积极就医于心血管科,在医生的建议下完善心电图、心脏彩超等相关检查,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以及生活方式调整。
早搏的治疗措施
1、药物治疗:
根据早搏的类型和病因,医生可能会开具不同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等。这些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2、保守治疗:
患者应避免诱发早搏的因素,如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失眠、疲劳等。同时适当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改善饮食习惯,也有助于预防早搏的发生。
3、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频发且症状严重的早搏患者,可能需要考虑射频消融等手术治疗方法,以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797
心梗怎么预防
姚园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梗即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通常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和坏死。预防心梗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控制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与筛查等。
1、控制危险因素
管理慢性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是心梗的重要危险因素。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遵医嘱服药。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心梗的风险。吸烟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和硬化,而饮酒过量则会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脏负担。
控制体重:肥胖是心梗的另一个危险因素。通过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控制体重,可以降低心梗的风险。
2、改善生活方式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
规律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改善血脂水平和增强心脏功能。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保持良好心态:长期的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会增加心梗的风险。因此应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抑郁和愤怒等负面情绪。
3、定期体检与筛查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包括心脏病。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
筛查冠心病:对于有心梗家族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冠心病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冠状动脉病变。
4、药物预防
抗血小板药物:对于存在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降脂药物:对于高血脂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脂药物,降低血脂水平并稳定斑块。
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心梗的风险并保护心脏健康。
心梗的常见危害
心梗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其会导致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而死亡,进而引发心肌坏死。这会使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影响心脏的泵血能力。心梗还会破坏心脏的正常电生理活动,导致心律失常。这种心律失常可能表现为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室颤,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心梗还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脏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心力衰竭会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生活质量显著下降。而心脏破裂则是心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心包积血和急性心脏压塞,危及患者生命。
1053
高血压注意什么
姚园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果不加以控制,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多个方面,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情绪管理等,以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1、合理饮食:
高血压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每天的食盐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避免食用高盐食品,如咸菜、腌肉等。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肪乳制品、瘦肉、鱼类和豆类等食物的摄入,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质,有助于控制血压。同时要控制热量摄入,避免肥胖。
2、适量运动:
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降低血压。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但运动强度和时间要适中,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导致血压升高。
3、戒烟限酒:
吸烟和饮酒都会对血压产生不利影响。吸烟可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而过量饮酒会使心脏负荷加重,引发血压波动。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坚决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
4、情绪管理: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有利于血压稳定。可以尝试进行心理调适,如深呼吸、冥想、倾听音乐等,帮助缓解压力。
5、定期监测血压: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情况。可以在家中使用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如果血压波动较大或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6、遵医嘱服药:
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降压药物,不能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一般情况下,通过综合调理,高血压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高血压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高血压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尤为显著。长期高血压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导致左心室肥厚,进而可能引发心力衰竭。同时高血压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会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增加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风险。
高血压对脑血管的损害也不容忽视,可能引发脑动脉硬化,导致脑血栓或脑出血等严重后果。这些脑血管疾病不仅危害患者的生命,还可能留下偏瘫、失语等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高血压还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导致高血压肾病。长期的高血压会使肾小球内压力增高,引起肾小球硬化,进而出现蛋白尿、肾功能减退等症状。
1420
肺静脉流入心脏哪个部位
周彬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肺静脉是
流入心脏的左心房
,将含有氧气的血液注入左心房,然后随着血液循环为全身供应 氧气。肺静脉可能出现肺静脉狭窄、肺静脉血栓形成、肺静脉异位引流等问题,要注意保护。
肺静脉和心脏的关系
肺部可以收集从右心室循环出的含有二氧化碳的静脉血,将其中的二氧化碳替换为氧气变成动脉血。
然后通过肺静脉将含有氧气的血液输送至左心房,并注入左心室,随着血液循环为全身供应氧气,保证机体的正常运转。
肺静脉可能出现的问题
肺静脉狭窄:
多是先天性因素导致,轻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狭窄程度的加重,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尤其是在活动后更加明显,还可能出现咳嗽,粉红色泡沫样痰,可能需要进行球囊扩张术或支架置入术。
肺静脉血栓形成:
血液高凝状态是肺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患者可能会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被称为“肺栓塞三联征”,不过这三个症状同时出现的情况并不常见。患者需要立即进行抗凝治疗,常用的药物有肝素、华法林等。
肺静脉异位引流:
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严重患者在出生后不久就会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和黏膜呈现青紫色,还会出现呼吸急促、喂养困难等症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将异位引流的肺静脉重新连接到左心房,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路径。
626
心肌缺血的正确睡姿
朱航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对于心肌缺血患者选择合适的睡姿至关重要,可以选
择头高脚低位、右侧卧位
,可有效减轻心脏负担,促进血液回流,缓解病情。
头高脚低位
具体方式:
患者仰卧,将床头用支托物垫高15-30厘米,然后在床尾处横立一软枕,使头部向上抬高,脚部向下延伸,从而呈现出头部高于足部的状态。
原因:
可以利用重力作用,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的前负荷。尤其是在夜间,人体平卧时回心血量会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容易诱发心肌缺血发作。抬高床头或上半身可以有效缓解这种情况,使患者更舒适,降低心肌缺血发作的频率。
右侧卧位
具体方法:
在采用右侧卧位时,要注意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避免脊柱扭曲。可以在两腿之间夹一个薄枕头,使髋关节和膝关节微微弯曲,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平衡和舒适,也有利于全身的血液循环。
原因:
右侧卧位对心脏的压迫相对较小。人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稍偏左,采用右侧卧位时,心脏不会受到身体其他部位的压迫,有利于心脏的血液循环。右侧卧位还可以避免因左侧卧位压迫心脏而导致的心脏射血阻力增加等问题。
336
治疗心脏按哪个部位
周彬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治疗心脏并不是简单地通过按摩某个部位就能达到显著效果,因为心脏疾病种类繁多,且病情复杂多变。但对于某些心脏不适症状,如胸闷、心悸、气短等,适当的穴位按摩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如
内关穴、膻中穴、心俞穴、鱼际穴、神门穴、中冲穴
等。
内关穴
位置:
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功效:
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膻中穴
位置:
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功效:
宽胸理气、活血通络。
心俞穴
位置:
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
调补心神、理气通络。
鱼际穴
位置:
位于肺经上。
功效:
清热宣肺、泻火通便,对缓解心绞痛有显著效果。
神门穴
位置:
虽然具体位置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通常与心脏健康相关。
功效:
补益心气、安定心神。
中冲穴
位置:
位于手掌中,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起始穴。
功效:
对于缓解心慌、心悸、情绪紧张以及头晕等心脏疾患具有显著效果。
463
室性早搏是怎么回事
曲家珍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室性早搏是一种心律失常现象,指的是心室肌提前发生的冲动,导致心脏在正常的心跳周期中出现早于预期的心跳和收缩。室性早搏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涉及心脏本身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也可能与生活习惯、药物使用等因素有关。
1、生活习惯:
过度劳累、长期熬夜、大量饮酒或咖啡等,都可能导致室性早搏。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加重心脏负担,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从而引发室性早搏。
2、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自主神经对心脏的节律有调节作用。当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时,如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情况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被打破,可能会导致心脏电活动的不稳定,从而引发室性早搏。
3、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可能会对心脏的电生理产生影响,导致室性早搏。这些药物包括但不限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洋地黄类药物、某些抗生素、精神类药物、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利尿剂、过量摄入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物质也可能导致室性早搏。
4、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在维持心肌细胞的正常电生理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当体内钾、镁、钙等离子的浓度失衡时,会影响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性,从而导致室性早搏。例如低钾血症时,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减小,兴奋性增高,容易引发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
5、心肌缺血:
当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心肌细胞的氧和营养物质供应减少,导致心肌代谢紊乱和电生理异常。这种异常可能会干扰心肌细胞的正常节律,从而引发室性早搏。例如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心肌在需氧增加时无法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因此容易出现早搏现象。
6、心脏结构异常:
心脏结构的异常,如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会改变心脏的正常解剖和生理功能,影响心肌细胞的电活动,从而增加室性早搏的发生风险。
对于出现室性早搏的患者,应综合考虑其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结果,以明确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室性早搏的重要措施。
室性早搏的日常护理
保证每天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睡眠过程中,身体的自主神经系统会进行平衡调节,有利于心脏节律的稳定。因此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避免熬夜。可以创造一个安静、舒适、黑暗和凉爽的睡眠环境,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对心脏健康有益。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等运动方式。运动强度以运动过程中感觉舒适,没有明显的心慌、气短、胸痛等不适为宜。
学会自我观察早搏的症状,如心悸(感觉心跳不规则、停顿或强烈跳动)、胸闷、头晕等。记录早搏发作的时间、频率、诱发因素(如运动、情绪变化、饮食等)和缓解方式。
1244
心率150持续多久致死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率持续150次/分钟若超过2-24小时未得到及时控制和治疗,患者可能面临极高的生命危险,具体的致死时间因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而异。
心率是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的心率范围通常在60-100次/分钟。当心率超过100次/分钟时,被称为心动过速。心率达到150次/分钟,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范围,属于严重的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时,心脏需要更快地跳动以维持身体的血液循环,这会导致心脏肌肉过度工作,增加心肌耗氧量。由于心室舒张期缩短,血液回流到左心房的时间明显缩短,从而减少了冠状动脉的充盈时间,使心肌缺血加重。这种长期的心肌缺血会进一步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患者本身就患有严重的心脏疾病,可能在2小时左右就会诱发生命危险。
当心率持续150次/分钟超过24小时,心脏的负担会进一步加重。心肌细胞长时间处于高负荷状态,会导致心肌细胞受损,甚至引发心肌病变。心动过速还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如房颤、室颤等。这些心律失常会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导致心脏功能下降,甚至可能出现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
除了对心脏的直接损害外,心率持续过高还会影响身体其他脏器的功能。由于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这些部位可能会因为缺血缺氧而出现功能障碍。特别是大脑和心脏本身等重要脏器,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会引起意识丧失、抽搐甚至昏迷等严重后果。
心率持续过高还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病理生理变化,进一步加重病情。这些病理生理变化会进一步影响心脏的功能和代谢,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更大威胁。
心率150次/分钟,需立即进行的检查
1、心电图(ECG):
作为初步检测手段,用于识别是否存在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或房颤,并评估心脏电活动的其他异常。
2、血液检查:
包括电解质水平、甲状腺功能测试及心肌酶谱,用以排除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或急性心肌损伤等潜在原因。
3、超声心动图:
评估心脏结构与功能,检查心脏瓣膜状态、心腔大小及心肌运动情况,帮助发现结构性心脏病或其他功能障碍。
4、Holter监测或事件记录器:
对于间歇性症状,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或长时间事件记录器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心律变化,提供更详尽的心律信息。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