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科科室相关科普
外科和内科区别
杨彬
副主任医师
全科医学科
在医学领域中,外科和内科是两个重要的专业分支,在治疗手段、疾病类型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外科和内科也常常相互协作,共同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1、治疗手段
外科医生通过手术来治疗疾病,手术是一种有创的治疗方法,涉及切开皮肤和组织,对病变部位进行直接的干预和修复。外科手术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和精细的技术,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手术过程中,外科医生会使用各种手术器械和设备,如手术刀、镊子、钳子、缝合针等,对病变组织进行切除、修复或重建。
内科医生主要通过使用药物来治疗疾病,药物治疗是一种无创的治疗方法,通过口服、注射、外用等方式将药物送入患者体内,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内科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并密切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和药物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疾病类型
外科主要治疗那些需要通过手术才能治愈的疾病,如创伤、肿瘤、畸形、感染等,如外伤导致的骨折、烧伤、颅脑损伤等需要外科医生进行手术治疗、各种良性和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肺癌、胃癌等,通常需要外科手术切除,疾病通常具有明显的局部病变,需要通过手术直接去除病变组织或修复受损的器官和组织。
内科主要治疗那些不需要手术或者不能通过手术治愈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通常是由身体内部的功能紊乱或代谢异常引起的,需要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生活方式改变等综合措施来控制病情。内科疾病通常具有全身性的表现,需要通过对身体整体功能的调节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3、工作方式
外科手术通常需要团队的协作才能完成,包括外科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病理医生等。在手术前,外科医生需要与麻醉医生共同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制定手术方案,在手术中,外科医生需要与手术室护士密切配合,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手术后,外科医生需要与病理医生共同分析手术标本,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内科医生通常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和管理,因为内科疾病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控制。内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整、运动锻炼、心理调节等,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无论是外科医生还是内科医生,都以精湛的医术,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帮助患者战胜疾病,恢复健康,在现代医学体系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912
发热挂什么科
杨彬
副主任医师
全科医学科
发热的原因众多,根据发热伴随的不同症状可选择感染科、呼吸内科、儿科、风湿免疫科或血液科等科室就诊,以便准确诊断病因并进行有效治疗。
1、感染科:
如果发热伴有咳嗽、咳痰、咽痛、流涕等呼吸道症状,或者有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可能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可以考虑挂感染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如流感、肺炎、肠胃炎等都可能导致发热。
2、呼吸内科:
若发热主要表现为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较为突出,应优先挂呼吸内科,如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疾病都可能引起发热,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
3、儿科:
儿童发热较为常见,如果是婴幼儿或儿童发热,可挂儿科,儿科医生对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常见疾病更为熟悉,能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儿童发热的原因,如幼儿急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常引起儿童发热。
4、风湿免疫科:
如果发热伴有关节疼痛、肿胀、皮疹等症状,可能是风湿免疫性疾病所致,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这种情况下可以挂风湿免疫科,医生会通过相关检查来确定是否为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发热。
5、血液科:
如果发热持续时间较长,伴有乏力、贫血、出血倾向等症状,可能是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如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科医生会进行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以明确发热的病因。
前往医院就诊时,应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就诊时,应详细向医生描述发热的时间、程度、伴随症状等,以便医生做出准确诊断。
558
脂蛋白a高的治疗
杨彬
副主任医师
全科医学科
脂蛋白a高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戒烟限酒、控制其他危险因素等方法进行治疗,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以维护身体健康。
1、调整饮食结构:
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控制总热量的摄入,保持合理的体重。
2、增加运动量:
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 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有助于降低脂蛋白a。
3、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对血脂代谢产生不良影响,加重脂蛋白a升高的情况,戒烟限酒可以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控制其他危险因素:
如果同时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应积极进行控制,通过合理用药和生活方式调整,将血压、血糖等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5、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血脂检查,监测脂蛋白a的变化情况。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注意观察身体的其他症状,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需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带来的风险,饮食调整、运动锻炼等生活方式干预措施是降低脂蛋白a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患者应长期坚持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713
人正常体温
杨明
主治医师
全科医学科
人体正常体温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在医学领域,通常将人体正常体温定义为口腔温度在36.3-37.2℃,腋下温度在36-37℃,而直肠温度则稍高一些,为36.5-37.7℃。
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皮肤上的冷感受器会感知到温度的变化,并通过神经传递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此时,下丘脑会发出指令,促使体内的产热过程加强,如骨骼肌战栗产生热量,同时减少散热,如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排汗等,以保持体温的稳定。相反,当人体处于炎热环境时,体内的散热过程会加强,如皮肤血管扩张、排汗增多等,以散发多余的热量,防止体温过高。
除了环境温度的影响外,人体体温还会受到情绪、运动、饮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当人体处于紧张、焦虑等情绪状态时,由于交感神经的兴奋,会导致体内代谢加快,产热增多,从而使体温升高。此外,剧烈运动后,由于肌肉的活动产生大量热量,也会导致体温的暂时升高。但是这些变化通常都是在正常范围内的波动,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虽然人体正常体温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但不同个体之间的体温差异也是存在的,这可能与个体的基础代谢率、体脂率、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例如,儿童和青少年的新陈代谢旺盛,体温可能会略高于成年人;女性的体温可能会受到月经周期的影响而有所波动。因此在测量和评估人体体温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个体差异。
维持正常体温的措施
1、定期监测体温:
使用体温计定期监测体温,确保体温在正常范围内,一旦发现体温异常,应及时就医。
2、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
确保所处环境温度适宜,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体温造成影响,在寒冷环境中,要注意保暖;在炎热环境中,要注意降温。
3、合理饮食:
饮食应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维持正常体温。同时,要避免食用过于辛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
4、适量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身体抵抗力,有助于维持正常体温。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1353
35.9℃是不是正常体温
杨明
主治医师
全科医学科
35.9℃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略低于通常被认为的正常体温范围,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存在健康问题,这取决于多种因素。
一般来说,人体正常体温的范围在口腔温度36.3-37.2℃,腋下温度在36-37℃,而直肠温度则稍高一些,为36.5-37.7℃。这些数值是基于大量人群的统计结果得出的,代表了绝大多数人在健康状态下的体温范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的体温都必须严格落在这个范围内,因为不同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人由于基础代谢率、体脂率、年龄、性别等因素,体温可能会略高或略低于这个范围。
对于35.9℃的体温,如果这是一个偶然的测量结果,并且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则很可能只是正常的体温波动。人体体温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波动,如环境温度的变化、情绪的波动、运动后的产热等。此外,不同测量部位得到的体温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直肠温度最高,其次是口腔温度,腋下温度相对较低。因此,如果在不同的测量部位或不同的测量时间得到不同的体温结果,也是正常的。
如果35.9℃的体温持续存在,并且伴随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寒战、乏力、头晕等,就需要引起注意了,这可能意味着身体存在某种异常情况,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营养不良、感染等。在这些情况下,建议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体温35.9℃的护理措施
1、保暖措施:
确保患者处于温暖的环境中,适当增加衣物,使用电热毯或热水袋等工具提高体温,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以防止体温进一步下降。
2、体温监测:
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记录体温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若体温持续偏低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3、饮食调理:
鼓励患者摄入温热的食物和饮品,如热汤、温开水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体温升高,避免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以免加重体温偏低的情况。
1473
老人突然嗓子哑了警惕什么病
杨明
主治医师
全科医学科
老人突然嗓子哑了应警惕四种病,过敏反应可能咽喉黏膜水肿,声带受损、咽喉炎以及喉部肿物,也可能通过不同的发生机制导致这一情况出现。
1、过敏反应
老人接触过敏原后,咽喉易出现过敏反应,花粉、尘螨、特定食物等都可能是诱因,过敏致使咽喉黏膜水肿,声带也随之肿胀,声音随之变得沙哑,还多伴有瘙痒、干咳等症状。
2、声带受损
老人突然嗓子哑,声带受损是常见原因,长时间高声讲话、剧烈咳嗽,都易致声带拉伤、充血,引发水肿,阻碍发声,致使声音嘶哑,老人呼吸道脆弱,感冒咳嗽频繁时,更要留意声带状况。
3、咽喉炎症
咽喉出现炎症不容小觑,细菌、病毒侵袭咽喉,诱发急性咽喉炎,黏膜红肿,声带受连累,发声功能受扰,还有反流性咽喉炎,胃酸反流灼烧咽喉组织,造成局部损伤,同样会让嗓子突然变哑,老人若常感烧心、反酸,嗓子哑与之关系密切。
4、喉部肿物
良性肿物如息肉、囊肿,逐渐占据喉部空间,压迫声带,恶性肿物即喉部肿瘤,更凶险,破坏喉部正常结构,初期症状常为声音嘶哑,还伴有吞咽不适,随病情发展,嘶哑愈发严重。
老人突然嗓子哑了,需做多项检查,喉镜能直观查看喉部结构,排查肿物、炎症与声带状况;血常规可以辅助判断是否有感染。检查前老人要空腹查血常规、超声,放松身心配合喉镜,有假牙提前告知医生,利于精准诊断。
老人突然嗓子哑了的饮食注意事项
多吃蔬果泥:
将新鲜蔬果打成泥状食用,蔬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族等营养元素。维生素C能抗炎抗氧化,修复受损喉部组织;B族维生素参与黏膜细胞代谢。如苹果泥、胡萝卜泥,软糯香甜,补充营养时能够一定程度上减轻咽喉咀嚼、吞咽不适。
忌过烫饮食:
滚烫的茶水、热汤、热粥别着急入口,高温易烫伤喉部黏膜,本就脆弱的咽喉雪上加霜,黏膜受损后恢复慢,还可能引发二次炎症。待食物温度降至温热,大概40℃左右再食用,安全又舒适。
规律进餐:
定时定量用餐,避免饥一顿饱一顿。规律进餐可维持肠胃正常蠕动与消化液分泌,保障营养有效吸收,身体获取稳定能量供给,利于嗓子恢复时体能与营养双达标,不给身体额外负担。
1464
160女生标准体重
杨明
主治医师
全科医学科
对于身高为160cm的女生,其标准体重没有一个绝对的固定值,而是基于多种因素综合考量得出的一个范围,在49.5-60.5kg。
营养学中常用的一个简易公式来计算标准体重是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对于160cm的女生,其计算得出的标准体重约为55kg。但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基础参考值,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实际上标准体重在范围内上下浮动是可以接受的,通常认为在标准体重的±10%以内都是健康的。因此,对于160cm的女生,其健康体重范围在49.5-60.5kg。
但衡量身形是否健康,不能光靠标准体重,体脂率也是衡量身体肥胖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于女性而言,理想的体脂率范围一般在20%-25%。体脂率并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的体重是否健康,因为不同人的骨架大小、肌肉含量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评估体重时,除了考虑身高和体重的关系外,还需要关注体脂率和身体形态。
需要注意,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都可能有所不同,因此最重要的是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包括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关注自己健康状况,女生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体重和身体健康。女生也应保持积极的心态,避免情绪化进食,减少因压力而暴饮暴食导致肥胖的情况。
维持标准体重的方法
1、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蔬菜和水果,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控制每餐的食物分量,避免暴饮暴食。
2、适量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同时,可以加入力量训练,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
3、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晚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4、定期监测:
定期测量体重和体脂率,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
1265
颌下淋巴结为什么会肿大
杨彬
副主任医师
全科医学科
颌下淋巴结肿大是临床上常见的体征之一,可能由多种疾病或感染引起,主要包括感冒、咽炎、中耳炎等疾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以及针对性处理。
1、感冒: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当感冒病毒侵犯上呼吸道时,可能会引起下颌骨下淋巴结的反应性增生,从而导致肿大。
2、咽炎:
咽炎是咽部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炎症,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咽炎时咽部黏膜充血、水肿,炎症可能扩散至下颌骨下淋巴结导致肿大。
3、中耳炎:
中耳炎是中耳的炎症性疾病,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当中耳发生炎症时,炎症可能通过咽鼓管扩散至下颌骨下淋巴结导致肿大。
4、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是扁桃体的炎症性疾病,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扁桃体炎时扁桃体肿大、充血,炎症可能扩散至下颌骨下淋巴结导致肿大,患者常伴有咽痛、吞咽困难、发热等症状。
5、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当下颌骨下淋巴结受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时,会发生结核性淋巴结炎,导致淋巴结肿大,患者常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
当出现下颌骨下淋巴结肿大时,应及时就医,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方法,明确肿大的原因及性质,并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颌下淋巴结肿大怎么办
淋巴引流按摩:
通过轻柔地按压、揉捏受影响区域来促进淋巴液流动,有助于缓解因淋巴液积聚引起的局部不适感,但此方法应由受过专业训练的物理治疗师指导进行。
中药外敷:
患者可将适量的中药材捣碎后外敷于肿大的淋巴结处,一般需要连续使用数日。通常需要选择具有消肿散结功效的药物,但需注意个体差异及可能发生的过敏反应。
口服药物治疗:
此类患者根据专业医生建议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可减轻炎症反应,进而缓解由发炎引起的淋巴结肿胀,但需注意药物副作用及禁忌证。
892
下颌骨下淋巴结肿大
杨彬
副主任医师
全科医学科
下颌骨下淋巴结肿大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体征,常见原因有感冒、咽炎、中耳炎等方面,需要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处理,但是避免盲目服用药物,以防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1、感冒:
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引发下颌骨下淋巴结肿大,淋巴结作为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在遭遇病原体时会启动免疫反应,吞噬并清除病原体,淋巴结也会发生肿大。通常伴随着其他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等。需要注意休息以及多喝水,并遵医嘱服用抗感冒类药物。
2、咽炎:
尤其是急性咽炎,也是导致下颌骨下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咽炎时咽部黏膜及淋巴组织发生炎症,可能刺激下颌骨下的淋巴结,引发肿大和疼痛。患者可能还伴有咽部异物感、吞咽困难等症状,可以通过服用含片以及多喝水缓解不适。
3、中耳炎:
通常由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这些病原体可能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到下颌淋巴结,引发炎症和肿胀,患者可能还伴有耳痛、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如果是细菌感染,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4、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时扁桃体发生炎症,可能刺激下颌骨下的淋巴结,引发肿大和疼痛,患者还可能伴有高热、头痛、吞咽困难等症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抗病毒类药物等。
此类疾病在引发下颌骨下淋巴结肿大的同时,还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在出现下颌骨下淋巴结肿大时,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
如何避免下颌骨下淋巴结肿大
增强免疫力:
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方式增强免疫力,有助于减少病原体感染的机会,从而降低下颌骨下淋巴结肿大的风险。
注意口腔卫生:
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洗牙,避免口腔感染,有助于预防下颌骨下淋巴结肿大。
及时治疗相关疾病:
一旦出现感冒、咽炎、中耳炎、扁桃体炎等疾病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导致下颌骨下淋巴结肿大。对于结核病等传染病,应积极预防和治疗,避免病原体感染。
701
下颌骨下面淋巴结肿大是什么原因
杨彬
副主任医师
全科医学科
下颌骨下面的淋巴结肿大,是临床常见的体征之一,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如感冒、咽喉炎等,此类疾病通过不同的病理生理过程,导致下颌淋巴结的免疫反应和肿大。
1、感冒:
通常由病毒引起,如鼻病毒、冠状病毒等,感冒时病毒不仅感染上呼吸道黏膜,还可能通过淋巴系统传播至下颌淋巴结,引起淋巴结的免疫反应,导致肿大。感冒时机体免疫力下降,可能并发细菌感染,进一步加剧淋巴结的肿大和疼痛。
2、咽喉炎:
咽喉炎是咽喉黏膜、黏膜下组织和淋巴组织的炎症,当咽喉受到病毒或细菌感染时,炎症因子会刺激下颌淋巴结,引起肿大和疼痛。咽喉炎还可能引发扁桃体周围脓肿,进一步加重下颌淋巴结的肿大。
3、中耳炎:
中耳炎是中耳腔的炎症,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中耳炎时炎症因子通过咽鼓管或淋巴系统传播至下颌淋巴结,引起其肿大和疼痛,中耳炎还可能并发乳突炎,进一步加重下颌淋巴结的肿大和疼痛。
4、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炎症,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扁桃体炎时扁桃体肿大、充血,并伴有咽痛、发热等症状,炎症蔓延至下颌淋巴结,引起其肿大和疼痛。
当患者出现下颌淋巴结肿大时应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下颌骨下面淋巴结肿大怎么办
根据医生的诊断,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为细菌感染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为病毒感染引起的淋巴结肿大,此类患者通常需要按照医生建议使用抗病毒药物或对症治疗。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日常也需要保持饮食均衡,继而有助于辅助增强免疫力;此时还应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避免口腔感染。患者还可以尝试非药物治疗方法,如淋巴引流按摩等,促进淋巴结的消退。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