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科室相关科普
男孩生下来没有睾丸是什么原因
严志龙
主任医师
普外科
男孩出生时没有睾丸是一种先天性的发育异常,医学上称为隐睾症,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应观察是否存在其他症状,并进行检查。
1、胚胎发育异常: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睾丸从腹腔后腰部逐渐下降至阴囊,如果在下降过程中出现 异常,睾丸就可能无法正常降至阴囊,而停留在腹腔或腹股沟等部位。
2、精索过短:
精索是连接睾丸和腹腔的结构,如果精索过短,就会限制睾丸的下降,这种情况可能是先天性的发育问题,使得睾丸无法顺利通过腹股沟管进入阴囊。
3、睾丸引带异常:
睾丸引带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引导睾丸下降的组织,如果睾丸引带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就无法有效地牵引睾丸下降到阴囊内。
4、腹腔内压力异常:
正常情况下,腹腔内压力的变化有助于推动睾丸下降,但如果腹腔内压力异常,如存在先天性的腹壁肌肉发育不良等情况,就可能影响睾丸的下降。
5、内分泌因素:
在胎儿发育过程中,促性腺激素等内分泌激素对睾丸下降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果内分泌激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异常,可能导致睾丸下降障碍,从而出现隐睾症。
对于隐睾症的患儿,家长需要注意密切观察患儿的身体发育情况,尤其是阴囊的变化,定期带患儿到医院进行检查,包括超声检查等,以监测睾丸的位置和发育情况。如果确诊为隐睾症,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和方法,在治疗后,也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睾丸功能是否正常,如是否有正常的生精功能等
759
男孩睾丸一边大一边小怎么回事
严志龙
主任医师
普外科
男孩睾丸一边大一边小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可能是正常的生理差异,也可能是多种疾病因素的表现,需要尽早到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1、生理差异:
在正常情况下,两侧睾丸的大小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不明显,可能与睾丸的发育速度不同有关。一般来说,只要两侧睾丸的大小差异在一定范围内,功能正常,就不必过于担心。
2、鞘膜积液:
鞘膜积液是导致睾丸大小不一的常见原因之一,鞘膜腔内液体积聚过多,就会形成鞘膜积液,使患侧睾丸增大,积液量的多少会影响睾丸增大的程度。
3、睾丸炎:
睾丸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发睾丸炎,会导致患侧睾丸 肿胀、疼痛,从而出现睾丸大小不一的情况。睾丸炎除了睾丸肿大外,还可能伴有发热、寒战、阴囊红肿等症状。
4、附睾炎:
附睾与睾丸紧密相连,当附睾发生炎症时,炎症反应会使附睾组织充血、水肿,体积增大。由于炎症的刺激,附睾的肿胀会牵连到睾丸,引起睾丸的继发性炎症和肿胀,这种肿胀使得患侧睾丸看起来比另一侧大。
5、睾丸扭转:
睾丸扭转时,精索发生扭转,这会阻断睾丸的血液供应,血液无法正常流入睾丸,导致睾丸出现缺血性肿胀。在短时间内,患侧睾丸会迅速增大,与另一侧正常的睾丸形成明显的大小差异。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观察男孩的睾丸发育情况,给孩子选择宽松、舒适的内裤,避免过紧的裤子对睾丸造成压迫,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如果发现孩子睾丸大小差异明显,或伴有疼痛、肿胀等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687
小孩蛋蛋一边大一边小是什么原因
严志龙
主任医师
普外科
小孩蛋蛋一边大一边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可能由隐睾、睾丸炎等原因造成,这一情况需要引起家长重视,可能涉及到孩子生殖系统的健康问题。
1、隐睾:
部分孩子一侧睾丸未下降至阴囊正常位置,可能停留在腹股沟管或腹腔内,导致阴囊内的睾丸看起来比对侧小。这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与胎儿期睾丸引带发育异常、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
2、睾丸炎:
细菌或病毒感染可引起睾丸的炎症反应,局部组织充血、水肿,进而导致患侧睾丸增,孩子可能还伴有阴囊疼痛、发热等症状。
3、鞘膜积液:
正常情况下,鞘膜囊内有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当鞘膜本身或睾丸、附睾等发生病变时,鞘膜囊内液体的产生量超过吸收能力,就会形成鞘膜积液,积液可导致一侧阴囊增大,看起来蛋蛋一边大一边小。
4、腹股沟疝:
当孩子存在腹股沟斜疝时,腹腔内的脏器如肠管等可 通过未闭合的腹股沟管疝入阴囊,使一侧阴囊增大,在孩子哭闹、用力排便等腹压增加的情况下更为明显。
5、睾丸肿瘤:
虽然在小孩中相对少见,但也可能是原因之一,肿瘤细胞的增殖会使睾丸体积增大,从而表现为一侧蛋蛋明显大于另一侧。
家长平时给孩子洗澡时,要轻柔触摸检查阴囊,观察是否有异常肿块、大小变化等,避免孩子长时间哭闹或用力排便,减少腹压增加的机会。如果发现孩子阴囊大小差异持续不消失或者伴有疼痛、肿胀、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超声检查等,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815
男孩没有蛋蛋是怎么回事
严志龙
主任医师
普外科
男孩没有蛋蛋是一种较为复杂且严重的情况,可能与隐睾症、先天性发育异常等病因有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深入探究原因,并且需要尽早处理。
1、隐睾症:
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睾丸最初位于腹腔内,随着胚胎发育,正常情况下睾丸会沿着腹股沟管逐渐下降至阴囊。遗传因素、母体孕期环境异常、解剖结构异常会阻止睾丸正常下降到阴囊,从而出现阴囊内没有睾丸的表象。
2、外伤因素:
严重的会阴部外伤可能导致睾丸的损伤甚至丧失,在一些高能量的撞击或者挤压伤情况下,睾丸组织可能被破坏,无法正常保留在阴囊内。
3、医源性因素:
在某些医疗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意外情况导致睾丸缺失,如手术中的误切,或者针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措施对睾丸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
4、先天性发育异常:
在胚胎发育期间,由于某些未知的遗传因素或者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严重干扰,导致睾丸未能形成,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5、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由于相关酶的缺乏,会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障碍。在胎儿发育过程中,这种激素失衡会影响性分化,过多的雄激素前体物质可能会干扰睾丸的正常发育。
家长在孩子出生后应注意关注其生殖器官发育情况。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注意保护会阴部免受外伤。如果发现男孩阴囊内无睾丸,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干预,避免对孩子的生育功能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681
宝宝有甲沟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严志龙
主任医师
普外科
宝宝甲沟炎多由多种因素引发,主要原因包括修剪指甲不当、鞋子不合脚等,注意防范有助于预防甲沟炎,患病后家长也应该做好宝宝的护理工作。
1、修剪指甲不当:
如果家长给宝宝修剪指甲时过短,尤其是指甲两侧剪得过深,容易使指甲边缘嵌入肉里,引发甲沟炎。指甲过短会导致周围软组织失去保护,在活动过程中容易受到挤压和摩擦,进而引起炎症。
2、鞋子不合脚:
对于开始学步的宝宝,如果鞋子过小、过紧或过硬,会挤压脚趾,导致指甲变形,增加甲沟炎的发生几率。
3、遗传因素:
虽然较为少见,但甲沟炎可能与遗传有关,某些家族可能存在易患甲沟炎的遗传倾向,宝宝可能通过遗传获得这种易感性,遗传因素并非单独起作用,还会与其他因素共同影响甲沟炎的发生。
4、外伤因素:
宝宝活泼好动,手指或脚趾可能会受到碰撞、挤压等外伤,如玩耍时不小心被物体砸到、踢到硬物等,都可能导致指甲周围组织受损,从而引发甲沟炎。
5、不良习惯: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是引起甲沟炎的常见病原体,宝宝的皮肤娇嫩,抵抗力较弱,细菌容易侵入并繁殖,引起炎症,宝宝咬指甲、吸吮手指等不良习惯,容易造成指甲周围皮肤破损,增加感染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正确修剪宝宝的指甲,避免剪得过短或过深,为宝宝选择合适的鞋子,确保舒适、合脚,教育宝宝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咬指甲、吸吮手指等行为,注意保护宝宝的手脚,避免外伤,若发现宝宝有甲沟炎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
664
肠套叠儿童原因
严志龙
主任医师
普外科
儿童肠套叠的发生通常由饮食改变、肠道发育异常等因素引起,家长需加以重视,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明确原因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
1、饮食改变:
当儿童的饮食发生突然变化时,容易引发肠套叠,从母乳喂养突然转变为奶粉喂养,或者在 添加辅食的过程中过于急促,这种饮食结构的快速改变会使肠道蠕动规律发生紊乱,增加肠套叠的风险。
2、肠道发育异常:
部分儿童存在肠道发育不良的情况,如肠管过长、肠壁肌层薄弱等,这些发育异常会使肠道的稳定性降低,容易发生肠套叠,肠管过长可能在蠕动过程中形成套叠,肌层薄弱则难以维持正常的肠道运动。
3、遗传因素:
有研究表明,肠套叠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如果家族中有肠套叠病史,儿童患肠套叠的概率可能会增加。遗传因素可能影响肠道的结构和功能,使儿童在特定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肠套叠。
4、病毒感染:
如肠道病毒感染后,会引起肠道淋巴组织增生,使肠管的蠕动功能失调。病毒感染还可能使肠黏膜受损,影响肠道的正常运动,从而促使肠套叠的发生。
5、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儿童的自主神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出现失调的情况,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会影响肠道的蠕动和节律,导致肠道运动紊乱。过度兴奋或抑制的自主神经可能使肠道蠕动异常增强或减弱,从而引发肠套叠。
家长要注意儿童的饮食合理过渡,添加辅食应循序渐进,平时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预防病毒感染,关注儿童的肠道健康,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对于有家族病史的儿童,更要密切观察其身体状况,定期带儿童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985
儿童疝气怎么形成的
严志龙
主任医师
普外科
儿童疝气主要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导致腹腔内组织通过薄弱部位突出形成,主要与先天性发育不良等因素有关,还应尽早明确原因,并正确处理。
1、先天性发育不良:
在胎儿发育过程中,某些部位的腹膜鞘状突未完全闭合,如男孩的腹股沟管处的鞘状突未闭,当腹压增加时,腹腔内的肠管等组织就可能由此突出,形成疝气。
2、腹壁薄弱:
儿童的腹壁肌肉和筋膜组织相对薄弱,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等,在哭闹、咳嗽、用力排便时,薄弱处容易被腹腔内容 物突破。
3、长期腹压增高:
儿童频繁哭闹、剧烈运动、长期便秘或患有慢性咳嗽等,都可导致腹腔内压力持续升高。长期便秘的儿童,排便时用力,腹压急剧上升,增加疝气发生的风险。
4、遗传因素:
部分儿童疝气可能与遗传有关,如果家族中有疝气患者,儿童患疝气的几率可能相对较高,但遗传并非唯一决定因素,通常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
5、外伤:
腹部受到外力撞击等外伤,可能损伤腹壁组织,使其变得薄弱,在后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薄弱处容易发生疝气。儿童在玩耍时不慎摔倒,腹部受到撞击,可能为疝气的发生埋下隐患。
家长要尽量避免儿童长时间哭闹、剧烈运动,及时治疗便秘、咳嗽等疾病,以减少腹压升高的情况,注意观察儿童的腹部,若发现异常肿块应及时就医。对于患有疝气的儿童,要避免其进行重体力活动,可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增强体质。
538
肠套叠是怎样引起的
严志龙
主任医师
普外科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可能与解剖因素、遗传因素等因素有关,还应尽早明确原因,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1、解剖因素:
婴幼儿的回盲部系膜尚未完全固定,活动度较大,容易发生肠套叠。肠管的长度和直径比例不协调也可能增加肠套叠的风险,回盲瓣的结构特点可能使肠管在特定情况下容易套入。
2、遗传因素:
肠套叠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某些家族中可能存在易患肠套叠的基因。虽然遗传因素并非主要原因,但在一些病例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家族中有肠套叠病史的孩子,患病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3、饮食改变:
婴儿添加辅食或食物性质突然改变时,肠道不能适应新的食物刺激,易引起肠蠕动紊乱。从母乳过渡到配方奶或开始添加固体食物时,肠道的消化和蠕动模式发生变化,可能引发肠套叠。
4、病毒感染:
某些肠道病毒感染可使肠壁淋巴组织增生,肠壁局部增厚,蠕动异常,从而导致肠套 叠,如腺病毒、轮状病毒等感染后,可能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孩子在病毒感染期间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后,可能继发肠套叠。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和合理喂养,避免突然改变食物性质,在病毒感染流行季节,加强孩子的防护,减少感染机会。如果孩子出现腹痛、呕吐、血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肠道问题,降低肠套叠的发生风险。
1173
一岁多宝宝摔了一跤后,走路忽然走一会就蹲下怎么回事,怎么办
严志龙
主任医师
普外科
一岁多的宝宝正处于学步的关键时期,摔一跤后走路忽然走一会就蹲下,可能存在多种原因,如心理恐惧、鞋子不适、腿部软组织损伤、关节扭伤、轻微骨折,具体建议就医咨询。
1、心理恐惧:
摔跤的经历让宝宝产生恐惧心理,害怕再次摔倒。宝宝走路时会表现出小心翼翼,走几步就蹲下,即使身体没有受伤,也不敢正常行走。家长要给予宝宝充分的安抚和鼓励,用温柔的语言和拥抱让宝宝感到安全。
2、鞋子不适:
如果宝宝摔跤后鞋子有变形或内部有异物,可能会磨脚或影响宝宝走路的舒适度。宝宝会感觉脚部不适,走路时通过蹲下缓解。检查宝宝的鞋子,查看是否有变形、鞋带过紧或鞋内有小石子等情况,如有及时调整或清理鞋子,为宝宝换上舒适的鞋子,观察宝宝走路情况是否改善。
3、腿部软组织损伤:
宝宝摔倒后可能导致腿部肌肉、肌腱或韧带等软组织受伤,受伤部位可能会出现轻微肿胀、压痛,皮肤表面或许有发红现象。当宝宝走路时,受伤的软组织受力,会引发疼痛,从而使宝宝走一会蹲下,以缓解腿部的不适。家长应先让宝宝停止活动,轻轻触摸宝宝腿部,感受是否有局部发热、发硬或宝宝抗拒触摸的部位,以此初步判断受伤位置。
4、关节扭伤:
常见于踝关节或膝关节扭伤。扭伤关节处会迅速出现疼痛、肿胀,宝宝可能会不自觉地保护该关节,活动时关节的屈伸受限。走路时,受伤关节承受体重压力,疼痛加剧,导致宝宝频繁蹲下。检查关节处有无畸形,若外观无明显异常,可轻轻握住关节上下两端,缓慢地小幅度活动关节,观察宝宝的反应。
5、轻微骨折:
骨折部位可能有轻度肿胀、疼痛,宝宝活动时会因疼痛而抗拒。有时可能会出现局部畸形,但对于一岁多宝宝的青枝骨折或不完全骨折,畸形可能不明显。宝宝走路时骨折端受到轻微移动刺激,疼痛难忍,只能走一会儿就蹲下。家长不要随意尝试矫正或按压疑似骨折部位,尽量安抚宝宝情绪,减少其肢体活动,可以用硬纸板或杂志等物品简单固定受伤肢体,如疑似腿部骨折,可将硬纸板固定在腿部两侧,再用布条轻轻捆绑。
在采取初步措施后,要持续观察宝宝的症状变化,如果宝宝在接下来的24-48小时内走路异常情况没有改善或者出现发热、肿胀加剧、哭闹不止等情况,应立即带宝宝前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如X光检查等,以确定是否存在更严重的损伤并接受专业治疗。
953
小孩磕到下巴要警惕哪四种病
严志龙
主任医师
普外科
没有小孩磕到下巴要警惕四种病的说法,可能并不局限于四种,但是需要注意防范口腔软组织损伤、牙齿损伤、颞下颌关节损伤、颌骨骨折、脑震荡等,具体建议就医咨询。
1、口腔软组织损伤:
表现为下巴内侧口腔黏膜破损、出血,伤口处疼痛,孩子可能因疼痛而哭闹、拒食。家长可用清水轻轻冲洗口腔伤口,去除污垢和异物,但不要用力擦拭。用干净纱布或棉球按压止血,按压时间约5-10分钟。若出血不止或伤口较大较深,需带孩子到医院口腔科处理,途中持续按压止血。
2、牙齿损伤:
如牙齿折断,可见牙齿部分缺失、断裂面不平整,牙齿松动则表现为牙齿有晃动。孩子可能会因牙齿疼痛而不敢咬合。家长要找到折断或脱落的牙齿部分,用生理盐水或牛奶浸泡,尽快带孩子到口腔科就诊,途中避免触碰受伤牙齿。
3、颞下颌关节损伤:
受伤后孩子可能诉说耳前区域疼痛,张嘴或闭嘴困难,张嘴时下巴可能偏向一侧,关节处有弹响或卡顿感。家长可安抚孩子情绪,让其尝试缓慢小幅度地活动下巴,不要强行张大嘴或闭嘴。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关节活动受限明显,需及时送往医院,途中可给孩子佩戴颈托固定头部,减少晃动。
4、颌骨骨折:
症状表现为下巴局部疼痛剧烈,尤其在咬合或触碰时疼痛加重,可能伴有牙齿咬合错乱,即上下牙齿不能正常对合,面部可能出现肿胀、淤血,严重时下巴外形改变。家长可先让孩子保持安静,避免过度活动下巴,用冰袋或冷毛巾冷敷受伤部位,每次15-20分钟,可缓解疼痛与肿胀,但不要用力按压。若发现孩子咬合异常,应尽快带其就医,途中尽量避免颠簸震动。
5、脑震荡:
除了下巴受伤处疼痛外,孩子可能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家长要立即让孩子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观察孩子的意识状态、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若出现意识不清、呼吸异常等紧急情况,呼叫急救车并进行简单的心肺复苏操作。即使症状较轻,也应在24小时内密切观察,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就医途中避免晃动孩子头部。
在孩子受伤后,家长要尽量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无论孩子症状轻重,都建议在受伤后的一段时间内密切观察,要注意安抚孩子的情绪,避免其因恐惧而过度哭闹挣扎,加重损伤。如果孩子受伤较重需要就医,要详细向医生描述受伤经过、孩子的症状变化等信息,以便医生准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1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