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诊断科科室相关科普
食管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邱立新
副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食管癌的病理类型有4型, 包括髓质型、缩窄型、蕈伞型、溃疡型,其中最常见的是髓质型 ,但其他类型的食管癌也同样需要重视,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髓质型 特征: 癌瘤呈坡状隆起,侵及食管壁各层或周围组织。切面灰白色,如脑髓状,可伴有溃疡。多数累及食管周径的全部或绝大部分。 恶性程度: 较高,常有较明显外侵。 临床表现: 由于癌瘤向腔内外扩展,较早出现症状,如吞咽困难等。 治疗与预后: 手术切除率较低,外科治疗预后较差。放射治疗效果中等,但复发率较高。 缩窄型(硬化型) 特征: 癌瘤形成明显的环形狭窄,累及食管全部周径,较早出现阻塞症状。瘤体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长度一般不超过5cm,表面糜烂。 恶性程度: 相对较高,且由于狭窄,患者早期即可能出现吞咽困难等症状。 临床表现: 患者常有明显的进食梗阻感,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呕吐、消瘦等症状。 治疗与预后: 由于癌瘤累及食管全周,手术切除难度较大,预后相对较差。 蕈伞型 特征: 癌瘤呈圆形或卵圆形,向食管腔内生长,边缘外翻如蕈伞状(蘑菇样)。隆起的边缘与其周围的黏膜境界清楚,瘤体表面多有浅表溃疡,底部凹凸不平。 恶性程度: 相对较低,外侵不明显。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进食时的哽咽感或异物感,但相对于其他类型,症状可能较为轻微。 治疗与预后: 由于外侵不明显,手术切除率较高。放疗敏感,放疗效果好,预后相对较好。 溃疡型 特征: 癌瘤的黏膜面呈深陷而边缘清楚的溃疡。溃疡的大小和外形不一,深入肌层,阻塞程度较轻。切面灰白色,溃疡表面为坏死的癌组织,癌组织中炎细胞浸润明显,有较多的结缔组织增生。 恶性程度: 较高,易于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胸骨后疼痛或烧灼感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进食梗阻和消瘦等症状。 治疗与预后: 由于溃疡深入肌层,手术切除难度较大。放疗和化疗可能有一定的疗效,但预后相对较差。
462
2024-12-27
腮腺癌最常见转移的部位
邱立新
副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腮腺癌最常见转移的部位是颈部淋巴结 ,因腮腺周围丰富的淋巴管与颈部淋巴结相连,其癌细胞容易通过淋巴回流路径转移至颈部淋巴结,并因癌细胞的侵袭性和转移性而增殖形成转移性癌灶。 腮腺癌与颈部淋巴结的解剖关系 1、淋巴回流路径: 腮腺癌的癌细胞容易通过淋巴回流路径转移至颈部淋巴结。腮腺周围有丰富的淋巴管,这些淋巴管与颈部淋巴结相连,为癌细胞的转移提供了通道。 2、淋巴组织丰富: 颈部淋巴结是头颈部淋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腮腺癌的癌细胞在增殖过程中,容易侵入这些淋巴组织,进而发生转移。 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1、侵袭性: 腮腺癌的癌细胞具有较强的侵袭性,能够突破原发灶的基底膜,进入周围组织。这些癌细胞通过分泌多种酶类降解细胞外基质,形成侵袭性伪足,进一步向淋巴管浸润。 2、转移性: 腮腺癌的癌细胞具有转移性,能够在淋巴管内与淋巴液一同流动,最终到达颈部淋巴结并在此增殖,形成转移性癌灶。 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 原发灶的大小和位置: 腮腺癌原发灶的大小和位置对淋巴结转移有重要影响。原发灶越大,癌细胞数量越多,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越大。同时,原发灶的位置越靠近颈部淋巴结,癌细胞越容易通过淋巴回流路径转移至颈部淋巴结。 局部淋巴引流的状况: 局部淋巴引流的状况也会影响腮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如果淋巴回流受阻或淋巴管扩张,癌细胞更容易在淋巴管内停留并增殖,进而发生淋巴结转移。 机体的免疫状态: 机体的免疫状态对腮腺癌的淋巴结转移也有一定影响。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癌细胞更容易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从而发生淋巴结转移。
521
2024-12-27
乳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邱立新
副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部位的恶性肿瘤,其常见的病理类型包括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其中 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浸润性乳腺癌 。对于乳腺癌的筛查、诊断和治疗,应重点关注浸润性乳腺癌的特点和规律。 非浸润性癌 非浸润性癌,也称为原位癌,是乳腺癌的早期阶段。在这个阶段,癌细胞局限于乳腺导管或小叶内,未突破基底膜向周围组织浸润。因此,非浸润性癌的预后通常较好。 1、导管内癌: 癌细胞局限于乳腺导管内,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这是非浸润性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导管内癌通常表现为乳房内的小肿块,质地较硬,不易推动。 2、小叶原位癌: 癌细胞局限于乳腺小叶内,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小叶原位癌的预后也相对较好,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小叶原位癌可能会发展为浸润性癌。 早期浸润癌 早期浸润癌是指癌细胞已经开始突破基底膜向周围组织浸润,但浸润程度相对较轻的乳腺癌。这个阶段是乳腺癌从非浸润性阶段向浸润性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 1、早期浸润性导管癌: 癌细胞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浸润范围相对较小,仍局限于导管周围。 2、早期浸润性小叶癌: 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同样浸润范围有限,仍局限于小叶内。 早期浸润癌的预后相对较好,但也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浸润癌 浸润癌是乳腺癌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癌细胞已经广泛浸润周围组织并可能伴有淋巴结转移。浸润癌的预后相对较差,但早期发现和治疗仍然可以提高治愈率。 1、浸润性特殊癌: 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等。这些类型的癌细胞分化程度相对较高,预后相对较好。 2、浸润性非特殊癌: 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这些类型的癌细胞分化程度较低,预后相对较差。浸润性非特殊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乳腺癌类型的80%左右。
743
2024-12-27
抗肿瘤药物6大分类
邱立新
副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抗肿瘤药物6大分类 包括烷化剂、抗代谢药、抗肿瘤抗生素、植物生物碱类、激素类、铂类化合物 ,每类药物的代表药物不同,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需严格遵医嘱用药。 烷化剂 作用机制: 烷化剂是细胞毒类药物,通过形成碳正离子或其他具有活泼的亲电性基团的化合物,与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如DNA、RNA、酶)发生共价结合,使其丧失活性或使DNA分子发生断裂,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代表药物: 氮芥、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达卡巴嗪、盐酸苯达莫司汀、咪唑司汀等。 临床应用: 广泛用于治疗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对乳腺癌、肺癌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抗代谢药 作用机制: 抗代谢药通过干扰细胞代谢过程,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这些药物的结构与细胞代谢过程中必需的代谢物质相似,能够竞争性地抑制正常代谢物与酶的结合,从而阻断DNA的合成。 代表药物: 甲氨蝶呤、氟尿嘧啶、阿糖胞苷、疏嘌呤、培美曲塞等。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多种实体瘤和白血病。 抗肿瘤抗生素 作用机制: 抗肿瘤抗生素是细胞毒类的抗癌药物,主要作用于DNA或与RNA形成复合物,抑制细胞分裂。这些药物还可以抑制蛋白质合成、干扰肿瘤细胞有丝分裂来杀死肿瘤细胞。 代表药物: 丝裂霉素、博来霉素、阿霉素、表柔比星、多柔比星、吡柔比星等。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消化道癌、肝癌、胰腺癌等。 植物生物碱类 作用机制: 抗肿瘤植物类药物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成分,通过影响蛋白质合成、干扰肿瘤细胞有丝分裂、破坏细胞的微管作用等机制来杀死肿瘤细胞。 代表药物: 长春新碱、紫杉醇、长春地辛、羟基喜树碱、鬼臼毒等。 临床应用: 临床用于卵巢癌和乳腺癌的治疗。 激素类 作用机制: 激素类抗肿瘤药的作用机制通常认为是通过特异性与激素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的。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代表药物: 他莫昔芬、氟他胺、黄体酮、丙酸睾酮、泼尼松、甲羟孕酮等。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激素依赖性肿瘤的治疗。 铂类化合物 作用机制: 铂类抗肿瘤药物是实体肿瘤化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药物,呈剂量依赖性,是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这类药物通过干扰DNA的合成和修复,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代表药物: 顺铂、卡铂、奥沙利铂等。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多种实体瘤,如肺癌、结直肠癌等。
763
2024-12-26
胃癌骨转移一般在哪个部位
曾乌查
副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胃癌骨转移发生率相对乳腺癌、前列腺癌较低,约11%,预后也相对差,中位生存期6.5个月。胃癌骨转移的部位具有多样性, 可能出现在脊柱、骨盆、四肢骨,也可能转移至颅骨、胸廓等部位 ,了解这些部位的转移原因和特点,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胃癌骨转移。 脊柱 脊柱(尤其是胸椎、腰椎)是脊柱转移常见的部位,胸椎转移可能压迫肋间神经,导致单侧或双侧的肋间神经痛,也可能影响胸部的呼吸功能,腰椎转移可能导致腰背部疼痛,并可能压迫神经根,引起腹部疼痛和下肢功能障碍。 骨盆 骨盆区域也是胃癌转移的常见部位,骨盆由多块骨骼组成,与髋关节相连,支撑身体重量,骨盆骨转移可能影响髋关节功能,导致行走困难等症状,此外骨盆骨转移还可能压迫直肠和膀胱,引起大小便功能障碍。 四肢骨 胃癌四肢骨转移多见于股骨近端,下肢多于上肢,一旦出现骨转移,可能出现相应部位的疼痛、活动受限,甚至病理性骨折。 颅骨 虽然相对较少见,但胃癌骨转移也可能发生在颅骨上,颅骨保护大脑,具有丰富的血液供应。颅骨骨转移可能导致头痛、头晕等症状,甚至可能出现颅内高压等严重并发症。 胸廓 肋骨、胸骨也是胃癌可能出现的骨转移部位,肋骨与胸骨和胸椎相连,构成胸廓,保护内脏器官,由于肋骨具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和淋巴网络,胃癌细胞容易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到达肋骨并形成肿瘤,骨转移形成肿瘤后,可能会压迫肋间神经,导致胸背部疼痛等症状。 胃癌骨转移怎么治疗 1、控制肿瘤: 常用的为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措施,通过血液循环抵达全身各处,对已经发生骨转移的肿瘤细胞产生抑制和杀伤效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的进一步扩散与生长。 2、缓解疼痛: 根据疼痛的程度,合理选用不同阶梯的止痛药物,对于轻度疼痛,可能会先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随着疼痛加重,会升级为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等,而对于重度疼痛,则需应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等。 3、姑息治疗: 若局部转移部位压迫症状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时,手术与放疗等手段则可用于姑息减压处理,手术可以直接切除压迫神经、血管或重要脏器的骨转移病灶,放疗则利用高能射线对局部骨转移病灶进行照射,杀死肿瘤细胞,缩小肿瘤体积。
595
2024-12-25
人体不得癌症的三个器官
邓立力
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在医学界, 并没有明确的定论指出人体存在三个绝对不会得癌症的器官。但是有些器官相对而言患癌症的风险较低,比如心脏、角膜、脾脏 ,日常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降低癌症的患病率。 心脏 心脏主要由心肌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在出生后基本上不再进行分裂。这一特性显著降低了心脏发生癌症的风险,因为癌症通常与细胞的异常分裂和增殖有关。心肌细胞的稳定性有助于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减少癌变的可能性。 心脏作为血液循环系统的核心,其内部的血流速度极快。这种高速的血流有助于冲刷掉可能附着在心脏表面的癌细胞或致癌物质,从而减少它们在心脏内着床的机会。 角膜 角膜作为眼睛外层的透明组织,具有特殊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这些特性使得角膜细胞对外部环境的刺激和损伤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从而降低了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 虽然角膜肿瘤非常罕见,但大多数为良性肿瘤。这些良性肿瘤通常不会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且治疗难度相对较低。 脾脏 脾脏是淋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脾脏具有过滤血液、清除衰老的红细胞和病原体等功能,有助于维护身体的健康状态,,使得癌细胞难以在其中生长和扩散。 大多数情况下,脾脏癌症是其他部位癌症的转移所致。这些转移癌通常具有高度的恶性程度,治疗难度较大。因此,对于已经确诊的癌症患者,应定期进行脾脏检查以排除转移的可能性。 注意事项 虽然上述器官和组织相对不易患癌症,但并不意味着完全不会受到癌症的影响。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长期接触致癌物质、遗传因素等,这些器官和组织也有可能发生癌变。因此,建议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以降低整体癌症风险。
554
2024-12-25
胃癌皮肤瘙痒在哪个部位
曾乌查
副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胃癌跟皮肤瘙痒的部位没有直接关系,肿瘤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的原因多样,包括癌细胞转移、肝肾功能受损、皮肤干燥等,位 置多见于躯干(前胸后背)、四肢(手臂腿部)、肢体末端(手指脚趾)、腹部及其他特殊部位(颈部淋巴结、腋窝) ,若出现瘙痒,建议及时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躯干 前胸是肿瘤患者皮肤瘙痒的常见部位之一,可能由于癌细胞转移至肝脏,导致肝功能受损,胆红素升高,刺激皮肤黏膜所引起。后背同样容易受到肿瘤引起的皮肤瘙痒影响,可能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皮肤干燥、免疫力下降或药物引起过敏反应等因素有关。 四肢 肿瘤患者可能因长期使用化疗药物出现过敏或因癌症引起身体免疫力下降,导致手臂皮肤出现瘙痒症状。另外皮肤干燥、血液循环不畅或癌细胞转移至下肢淋巴系统导致淋巴回流障碍,都可能引起腿部皮肤瘙痒。 肢体末端 肿瘤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真菌感染(如真菌性脚气病),导致脚趾出现瘙痒症状。手指同样容易受到真菌感染的影响,出现瘙痒、脱皮等症状。 腹部 当肿瘤细胞转移到腹部时,可能导致腹部导致皮肤受到刺激,出现皮肤瘙痒。 其他特殊部位 肿瘤患者癌细胞如果转移到颈部淋巴结,刺激淋巴结的肿大,可能会导致颈部皮肤瘙痒。另外腋窝是淋巴系统的重要部位,腋窝区域也可能出现瘙痒,这可能与肿瘤导致的淋巴回流障碍或淋巴结转移有关。 皮肤瘙痒改善措施 1、保持皮肤清洁与保湿: 定期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清洁产品清洁皮肤,避免使用碱性过强的洗浴产品。清洁后,涂抹保湿乳液,保持皮肤湿润,减少干燥引起的瘙痒。 2、避免刺激因素: 避免暴晒,维持室内温湿度。尽量避免接触可能引发过敏或刺激的物质,如化纤衣物、刺激性强的化妆品等。同时,避免过度抓挠瘙痒部位,以免加重症状或引发感染。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物、抗真菌药物或保肝药物等进行治疗,以缓解瘙痒症状。对于因药物过敏引起的瘙痒,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3、营养与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增强身体抵抗力,有助于缓解皮肤瘙痒。 4、心理调适: 保持心情放松,减轻焦虑和压力,有助于改善皮肤瘙痒等不适感。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902
2024-12-24
肠癌肚子疼是哪个部位
邱立新
副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肠癌主要包括结肠癌(右半结肠癌、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 右半结肠癌的疼痛位置在右上腹或右侧腹部,左半结肠癌的疼痛位置在左上腹或左侧腹部,直肠癌引起的腹痛主要在中下腹部 。 右半结肠癌 疼痛通常位于右上腹或右侧腹部。因为右半结肠主要包括盲肠、升结肠等部分。当肿瘤生长时,会对周围组织、肠道黏膜等产生刺激,引起疼痛。早期可能表现为隐痛或胀痛,进食后可能会有所加重。 左半结肠癌 腹痛多发生在左上腹或左侧腹部。左半结肠包括降结肠和乙状结肠。此处的肠道相对狭窄,肿瘤更容易引起肠道梗阻。 疼痛性质可能为阵发性绞痛,这是因为梗阻导致肠内容物无法顺利通过,肠管会发生痉挛性收缩。同时,还可能伴有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的症状。 直肠癌 直肠癌引起的腹痛主要在中下腹部,特别是直肠所在的盆腔区域。早期直肠癌可能没有明显的腹痛,或者只有轻微的坠胀感。 随着肿瘤的发展,当肿瘤侵犯周围组织、神经,或者引起直肠周围炎症时,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疼痛。这种疼痛可能是持续性的钝痛,也可能是在排便过程中加重的疼痛。
805
2024-12-24
人体三个部位不得癌症
曾乌查
副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关于人体哪三个部位不会得癌症的说法,在医学界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明确的定论。 目前一般认为毛发、指(趾)甲、牙齿几乎不会发生癌症,心脏发生癌症的概率也较罕见 。这些器官和组织因细胞特性、代谢方式等因素相对不易患癌,但仍有可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长期接触致癌物质、遗传因素等发生癌变。 毛发 毛发(包括头发、胡须、腋毛、鼻毛等)主要由角蛋白组成,这是一种没有生命的蛋白质。毛发的生长是由毛囊中的细胞分裂和增殖所驱动的,但这些细胞分裂和增殖是为了形成头发的结构,而不是像癌细胞那样无限制地生长。 指(趾)甲 和毛发一样,手指甲和脚趾甲主要由角质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且没有细胞核,不具备分裂和增殖的能力。癌细胞的形成需要细胞能够进行不断的分裂和增殖,而指甲的这种细胞特性使其很难发生癌变。另外,指甲位于身体的外部,与身体内部的器官相比,受到的致癌因素影响较小,因此也不容易发生癌症。 牙齿 牙齿本身由牙本质、牙釉质和牙髓组成。前两者都是矿化结构,不含活跃的细胞,不会发生癌变。然而,牙龈组织包围牙齿,可能会受到一些口腔疾病的影响,发生癌症,如牙龈癌。 心脏 心脏是一个相对不易患癌症的器官。这主要是因为心脏主要由心肌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在出生后基本上不再进行分裂。而癌症的发生通常与细胞的异常分裂和增殖有关。此外,心脏作为血液循环系统的核心,其内部的血流速度极快,这也减少了癌症细胞在心脏内着床的机会。 预防癌症的措施 1、健康饮食: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减少红肉、加工肉类、高糖饮料和高盐食品的摄入,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2、适量运动: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运动可以增强体质,降低患癌风险。 3、定期体检: 通过乳腺检查、妇科检查、胃肠镜检查等定期体检,可以早期发现癌前病变或癌症,提高治愈率。
816
2024-12-24
间叶源性肿瘤一般长在哪
邓立力
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间叶源性肿瘤是一种起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这类肿瘤可以发生在多个部位, 一般会长在胸部、腹部、颈部等 ,一旦出现肿块、发热、消瘦等相关症状或疑虑,请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胸部 胸部是间叶源性肿瘤常见的生长部位之一,主要包括胸壁、肺和纵隔等区域。 纵隔区域的间叶源性肿瘤尤为常见,可存在于上纵隔、前纵隔以及中后纵隔。 这些肿瘤纵膈血管瘤、平滑肌瘤等。纵隔间叶源性肿瘤的症状可能包括胸痛、咳嗽、呼吸急促、吞咽困难等,有时也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或尸检中发现。 腹部 腹部也是间叶源性肿瘤的好发部位,主要涉及肝脏、脾脏、胰腺和腹膜后结构等器官。 腹部间叶源性肿瘤的症状和体征可能因肿瘤的类型、位置和大小而异。 一些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而另一些患者则可能出现腹部不适、疼痛、肿胀等症状。 颈部 颈部也是间叶源性肿瘤可能发生的部位之一。颈部淋巴结和其他结构可能是这些肿瘤的潜在生长点。 颈部间叶源性肿瘤的症状可能包括颈部肿块、疼痛、吞咽困难等。这些肿瘤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导致一系列症状的出现。 间叶源性肿瘤如何预防 1、远离污染严重的环境: 如果环境污染严重,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容易引发间叶源性肿瘤,因此应远离这种环境。 2、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避免接触大剂量射线和有毒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增加患间叶源性肿瘤的风险。 3、健康饮食: 避免食用腐坏发霉的食物,如发霉的豆腐、草莓等。均衡饮食,不要偏食,不要暴饮暴食,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则。
623
202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