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科室相关科普
检查骨龄的最佳时间
严昌勇
副主任医师
儿内科
检查骨龄并没有绝对的最佳时间,通常被认为是在孩子的生长发育高峰期是比较合适的,即3-15岁,其中10-12岁是一个尤为关键的阶段。这一时期进行骨龄检查,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孩子的生长发育水平,并为可能需要的干预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骨龄即骨骼年龄,是通过将孩子骨骼的实际发育程度与标准发育程度进行比较而得出的一个发育年龄。这一指标比实际年龄更能精确地反映孩子的生长发育水平和身体成熟度。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骨骼的发育是一个连续且阶段性的过程,每一根骨头的发育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因此,通过骨龄检查,可以及早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潜力、性成熟的趋势以及身高的成长空间。 在3-15岁这个阶段,孩子的骨骼正处于快速发育期,骨骺线尚未闭合,这使得骨龄检查的结果更加准确可靠。特别是对于那些平时发育较快或较慢的孩子,这一时期进行骨龄检查能够及时发现骨骼发育的异常,为医生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重要参考。对于那些骨龄超前于实际年龄的孩子,可能需要关注是否存在性早熟、肥胖或营养过剩等问题;而对于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的孩子,则需要考虑是否存在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潜在问题。 在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骨龄还可以用于预测成年终身高。由于骨骼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骨龄检查,可以评估孩子的生长潜力和性发育成熟的趋势,从而更准确地预测其未来的身高。这对于那些身高明显偏低或高于正常范围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及时的骨龄检查可以帮助了解身高异常的原因,并为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骨龄检查在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并非所有孩子都需要进行这一检查。对于那些身高符合正常水平、没有生长发育异常表现的孩子来说,一般不需要进行骨龄检查。但是对于那些身高明显偏低或高于正常范围、存在生长发育迟缓或提前发育等问题的孩子来说,及时进行骨龄检查则显得尤为重要。 检查骨龄时的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时机: 在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进行检查,如青春期前后,以准确评估骨骼成熟度。 2、使用标准X光片: 拍摄左手腕部的X光片是最常用的方法,确保图像清晰,涵盖所有必要的骨骼结构。 3、专业解读结果: 由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或儿科专家解读X光片,保证骨龄评估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4、结合临床信息: 综合考虑孩子的身高、体重、家族病史等临床信息,以全面评估生长发育情况。 5、定期复查跟踪: 根据需要定期重复检查,监测骨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或干预措施,确保生长发育。
1376
2025-01-09
骨骺线闭合想长高怎么办
严昌勇
副主任医师
儿内科
骨骺线闭合后,虽然自然长高的潜力显著降低,但通过一系列科学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调整,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身体的生长和发育或在视觉上显得更高,如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当运动等。 1、均衡饮食: 保持营养均衡是身高增长的重要基础。应多食用富含蛋白质、钙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鱼虾、豆制品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不仅有助于维持骨骼和肌肉的健康,还能为身体的生长发育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 2、充足睡眠: 睡眠是身体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促进身高增长至关重要。建议每晚保持7-9小时的睡眠时间,并尽量在晚上10点前入睡,以确保身体在生长激素分泌最为旺盛的时段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3、适当运动: 选择篮球、跳绳、游泳等高强度的运动,这些运动可以刺激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同时有助于拉伸身体。每周进行3-4次,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应适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肌肉疲劳和关节损伤。 4、保持正确姿势: 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势对于身高增长和保持也非常重要。长时间低头、弯腰等不良姿势会导致脊柱弯曲,影响身高。因此,应时刻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给脊柱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5、心理健康: 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心情对于身高的增长和保持同样重要。长期持久的负面情绪会影响人体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应学会释放压力,保持愉快的心情,这有助于促进身体的生长和发育。 另外,通过适当的脊柱拉伸和体态调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身高。例如,可以通过瑜伽、普拉提等运动来放松肌肉和关节,改善身体柔韧性,从而在视觉上显得更高。同时,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期变换体位,以减少脊柱和关节的压力。必要时也可通过药物、手术来达到长高的目的。 监测骨骺线状态的方法 监测骨骺线的状态对于评估儿童和青少年的骨骼发育至关重要。X光检查是最常用的手段,能够清晰显示骨骺线的位置、宽度及其闭合情况,帮助判断骨骼生长潜力和预测成年身高。定期拍摄同一部位的X光片可以追踪骨骺线随时间的变化,确保及时发现异常。 除了X光,磁共振成像(MRI)在某些情况下提供更详细的软组织图像,有助于评估骨骺线及周围结构的健康状况,特别是当怀疑有损伤或疾病时。超声波检查也是一种非侵入性的选择,尤其适用于婴幼儿,可以动态观察骨骺线的活动性和血液供应情况。此外,医生还会结合体格检查和病史询问,综合评估孩子的整体生长发育状态,确保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以支持健康的骨骼成长。
714
2025-01-09
19岁怎样促进二次长高
严昌勇
副主任医师
儿内科
虽然19岁通常被认为是接近或已经达到成年终身高的年龄,但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长高的可能。通过检查骨骺闭合情况、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态等多方面努力,仍然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身高二次增长。 1、检查骨骺闭合情况: 骨骺是骨骼生长的关键部位,一旦闭合,身高增长的空间将非常有限。因此,建议前往正规医院进行骨龄检测,以明确骨骺的闭合情况。 2、均衡饮食: 19岁的青少年应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是骨骼发育的必需营养。牛奶、豆制品、瘦肉、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食物富含这些营养物质,应成为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3、适量运动: 游泳、篮球、跳绳、跑步等有氧运动,以及拉伸运动,都有助于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发育。这些运动能够刺激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为骨骼提供更多的营养和能量。 4、保证充足的睡眠: 在睡眠过程中,身体会分泌生长激素,这种激素对骨骼的生长具有关键作用。因此,19岁的青少年应确保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以充分利用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期。 5、保持良好的心态: 身高增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促进身高增长同样重要。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身体的健康发育。 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青少年因生长激素缺乏或其他医学原因而身高矮小,可以考虑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疗干预。但是需要经过严格的医学评估和诊断,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长高过程中需要监测的关键指标 长高过程中需要监测多个关键指标以确保健康成长。定期测量身高是基础,记录每月或每季度的增长情况,绘制生长曲线图,评估增长趋势是否正常。体重管理同样重要,保持健康的体重有助于骨骼和肌肉的协调发展,避免肥胖或消瘦影响身高增长。血液检测可以监控营养状况,特别是钙、维生素D、铁等与骨骼发育密切相关的微量元素水平。 甲状腺功能测试能排查是否存在影响生长激素分泌的内分泌问题。此外,关注睡眠质量和时间,充足的深度睡眠对于生长激素的分泌至关重要。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也不容忽视,良好的心理健康和积极的生活环境有利于整体成长和发展。通过综合监测这些指标,家长和医生可以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健康成长。
1030
2025-01-09
喉结长出来了还能长高吗
严昌勇
副主任医师
儿内科
喉结长出来了,仍然有可能继续长高。喉结的生长与身高的增长是两个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生理过程,喉结的出现是青春期发育的一个标志,而身高的增长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营养、运动等。 喉结是男性在青春期时由于雄激素分泌增加,导致喉部软骨增大、突出而形成的。这一生理变化通常发生在14-16岁,标志着男性进入了青春期。但是,喉结的生长并不意味着身高的增长已经停止。事实上,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男孩在这个阶段通常会有显著的身高增长。 身高的增长主要取决于骨骼的生长,特别是长骨(如股骨、肱骨等)的生长。长骨的两端是软骨组织,称为骨骺。在青春期,由于生长激素的作用,骨骺会不断增生并转化为硬骨,从而使骨骼变长,身高增加。这一过程会一直持续到骨骺完全闭合为止。 喉结长出后,只要骨骺尚未闭合,身高就有可能继续增长。因此,喉结的生长并不是身高增长的终止信号。实际上,许多男孩在喉结长出后仍然会有几年的身高增长空间。喉结的生长和身高的增长在时间上可能存在重叠,使得一些人误以为喉结长出后身高就不再增长了。每个人的生长发育速度和节奏都是不同的,有些人可能在喉结长出后身高增长的速度放缓或停止,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人也会如此。 此外,身高的增长还受到遗传、营养、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身高较高,那么孩子通常也会有较高的身高潜力。同时,充足的营养摄入和适量的运动也是促进身高增长的重要因素。 长高过程中需要监测的指标 1、身高增长: 定期测量身高,记录每月或每季度的增长,绘制生长曲线图评估增长趋势。 2、体重管理: 保持健康体重,确保骨骼和肌肉协调发展,避免肥胖或消瘦影响身高增长。 3、营养状况: 通过血液检测监控钙、维生素D、铁等微量元素水平,确保没有营养缺乏症。 4、甲状腺功能: 进行甲状腺功能测试,排查内分泌问题,确保生长激素正常分泌。 5、睡眠质量: 关注睡眠时间和质量,充足的深度睡眠有助于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支持健康成长。
958
2025-01-09
小儿猩红热要紧吗,家长别慌,及时处理无大碍
田执梁
主任医师
儿内科
💥小儿猩红热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听起来可能有点吓人,但其实我们只要了解了,就不用那么担心。 小儿猩红热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咽部肿痛、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这些症状听起来挺让人担心的,但如果病情较轻,其实小儿猩红热是可以自愈的,一般不太要紧。为了帮助孩子更快恢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还是建议接受抗菌治疗。 💁如果小儿猩红热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就可能会发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比如中耳炎、淋巴结炎等。更严重的是,还可能会引起风湿病及肾小球肾炎,这些疾病对孩子的健康影响是非常大的。 青霉素类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比如青霉素V钾片。但如果孩子对青霉素类药物耐药或过敏,也不用担心,还有罗红霉素颗粒、阿奇霉素胶囊等其他药物可以选择。这些药物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家长千万不要自行给孩子用药。 👪家长们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不适症状,比如发热、咽部肿痛等,就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出相应的治疗措施。只要及时治疗,大多数小儿猩红热都是可以治愈的,家长们不用太过于担心。 🔍小儿猩红热并不是一种可怕的疾病,但也不能掉以轻心积极预防是关键,图中的方法别忘记看。出现小儿猩红热除了及时就医,也要记好图中的护理措施,大家面对小儿猩红热是怎么做的,可以评论区留言说说看。
750
2025-01-09
解决四个月婴儿厌奶的好方法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四个月婴儿厌奶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可能是生理性的厌奶,也可能与喂养不当、食物不耐受或过敏、缺乏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等有关,需要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处理。 1、生理性厌奶: 四个月大的婴儿可能进入生理性厌奶期,对吃奶的兴趣降低,这与婴儿的生长发育阶段和对外界环境的好奇心增强有关。建议家长创造一个安静、光线柔和且没有其他干扰的喂养环境,让婴儿更加专注于吃奶。不必严格按照固定的时间表进行喂奶,而是根据婴儿的需求来灵活调整。当婴儿表现出饥饿时再进行喂养,并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 2、喂养不当: 部分母亲没有给婴儿养成良好喂养习惯,如过度喂养、喂养不足或过快添加辅食等,都可能导致婴儿厌奶。需避免过度喂养和喂养不足,确保婴儿按需喂养,并根据其生长发育情况适时添加辅食。在喂养过程中,注意观察婴儿的反应,及时调整喂养策略。 3、食物不耐受或过敏: 部分婴儿可能对母乳或配方奶中的某些成分不耐受或过敏,如乳糖不耐受或乳类蛋白过敏,导致厌奶。如果婴儿对当前奶粉过敏或不耐受,可以尝试更换为低敏配方或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如果怀疑婴儿有食物过敏或不耐受,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饮食调整。 4、缺乏微量元素或维生素: 婴儿可能因缺铁、缺锌或维生素D等微量元素或维生素而导致食欲不振或厌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婴儿补充适量的铁、锌或维生素D等营养素。 此外,婴儿可能因口腔问题(如鹅口疮、溃疡)、胃肠问题(如便秘、腹泻)或其他系统疾病(如感染性疾病)而身体不适,导致厌奶。如果发现婴儿口腔有异常,应及时就医治疗。对于胃肠问题,可以尝试给婴儿喂益生菌,调节胃肠功能。如果怀疑婴儿有感染性疾病或其他系统疾病,应及时就医治疗。 四个月婴儿厌奶家长要避免哪些行为 如果宝宝表现出厌奶的情绪,家长不应强迫宝宝喝奶,因为强迫喂奶可能会加重宝宝的厌奶症状,甚至导致宝宝对喝奶产生抗拒心理。还要避免频繁更换奶粉,频繁更换奶粉可能会使宝宝的肠胃难以适应,导致厌奶症状加重。如果需要更换奶粉,建议逐步进行,给宝宝一定的适应期。 家长在喂奶时应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避免给宝宝施加过多的压力。可以与宝宝进行互动和沟通,增加喂奶的趣味性,帮助宝宝更好地接受喂奶。此外,在厌奶期,宝宝可能会因为身体不适、情绪波动等原因而出现厌奶症状。家长要避免忽视宝宝的其他需求,如更换尿布、给予适当的安抚等。
712
2025-01-09
儿童脸色发黄什么原因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儿童脸色发黄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比如营养不良、长期接触某些物质、贫血、黄疸、肝炎、先天性胆道闭锁、肝硬化等。 1、营养不良: 儿童若摄入不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进而影响肤色。 2、长期接触某些物质: 孩子长期接触某些可能导致脸色发黄的物质,如某些药物、化学试剂等。 3、贫血: 尤其是缺铁性贫血,表现为红细胞计数降低、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儿童可能表现为脸色发黄。 4、黄疸: 体内胆红素分泌、排泄异常等可能引起黄疸,造成脸黄的症状。 5、肝炎: 如甲肝、乙肝等,可能导致肝细胞受损,进而影响胆红素的代谢,使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脸色发黄。 6、先天性胆道闭锁: 先天性胆道闭锁可能导致胆汁排出不畅,胆汁淤积在肝脏内,使肝细胞受损,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脸色发黄。 7、肝硬化: 肝硬化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长期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受损,影响胆红素的代谢,使脸色发黄。 此外,溶血性疾病可能导致红细胞破坏过多,释放出大量胆红素,使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脸色发黄。当儿童出现脸色发黄时,家长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并查找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有助于改善儿童的病情和预后。同时,家长也应注意儿童的日常护理和营养支持,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儿童脸色发黄的日常护理 确保儿童摄入均衡的营养,包括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瘦肉等)、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菠菜等)、以及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偏食和挑食,确保营养全面。 减少摄入过多含有黄色素的食物,如南瓜、橘子等,这些食物可能导致面部发黄。当发现儿童因摄入过多这类食物导致面色发黄时,可减少摄入量并观察变化。 鼓励儿童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跑步、跳绳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改善肤色。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晒太阳,有助于身体吸收维生素D,促进骨骼发育和健康成长。但需注意避免长时间暴晒,以免对皮肤造成伤害。
815
2025-01-09
解决小孩长期便秘的好方法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小孩长期便秘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可以分为生活习惯原因、食物性原因、心理性原因、病理性原因等。针对不同原因,需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方法。 1、生活习惯原因: 缺乏运动、排便习惯不好等生活习惯因素也可能导致小孩长期便秘。鼓励孩子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还可以沿肠道走行顺时针按摩腹部,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2、食物性原因: 饮食结构不合理,如偏食、饮水量不足,或摄入过多高蛋白、高脂肪食物,都可能导致便秘。建议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如多吃蔬菜、水果等。同时,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每天晨起可服用一杯温水,帮助肠道恢复蠕动功能。适量控制高蛋白食物的摄入量,避免过多摄入肉类、蛋类等高蛋白食物。 3、心理性原因: 小孩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情绪波动大,可能因贪玩而忘记排便,长期下来形成便秘。家长可以在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段提醒孩子大便,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要因为便秘给孩子太大的心理压力。可以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排便。 4、病理性原因: 消化系统病变,如消化不良、肠道类菌群失衡等,可能导致小孩长期便秘。建议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以促进肠道蠕动。同时,避免过多摄入高脂、高糖、高蛋白的食物,以免加重肠道负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益生菌、乳果糖等药物来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消化功能。对于消化不良的患儿,可以使用婴儿健脾散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肠胃道有炎症,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抗生素进行抗菌治疗。 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排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果孩子的便秘情况持续不减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小孩长期便秘的禁忌行为 小孩长期便秘时,应避免用力排便,因为这可能会导致肛裂、腹痛、呕吐等不适症状。家长应耐心引导,鼓励小孩放松,避免过度用力。家长不应强迫小孩排便,因为这可能导致小孩情绪紧张,反而加重便秘症状。 对于长期便秘的小孩,家长应避免盲目使用泻药。泻药通常具有刺激性,可能会对小孩的胃肠道造成刺激,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还可能导致胃肠道蠕动功能减弱,加重便秘症状。如需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此外,避免辛辣食物,如麻辣烫、火锅等,可能加重小孩的内热,导致肠道蠕动缓慢,加重便秘。
913
2025-01-09
8岁儿童头晕要警惕哪些情况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8岁儿童出现头晕的情况时,家长要警惕是否与睡眠不足、低血糖、贫血、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偏头痛等原因有关。 1、睡眠不足: 因学习压力过大、长期使用电子产品等导致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质量不佳,可能引起头晕。 2、低血糖: 长时间未进食或饮食不规律可能导致血糖水平下降,引发头晕。除头晕外,还可能伴有乏力、心悸、出汗等。 3、贫血: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水平,导致组织供氧不足,引起头晕。儿童可能出现面色苍白、疲乏困倦、肢体无力等症状。 4、上呼吸道感染: 由病毒或细菌侵袭上呼吸道引起,可能伴有发热、咳嗽、头晕等症状。 5、中耳炎: 中耳部位发生的炎症,可能导致头晕、听力下降等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耳痛、流脓等症状。 6、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也可能引起头晕,常伴有恶心、呕吐、光线敏感等症状。 7、其他疾病: 如美尼尔病、耳石症等,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头晕。儿童可能出现强烈的旋转性眩晕感,伴有眼球震颤,持续时间不一。 此外,孩子可能有挑食、偏食等不良行为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进而出现头晕等症状。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头晕症状,应及时排查原因并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如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 8岁儿童头晕的日常护理 确保孩子所处的环境空气新鲜,定期开窗通风,避免长时间处于封闭、闷热的环境中。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避免噪音过大导致孩子头晕加重或影响休息。确保孩子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头晕时应尽量卧床休息,避免站立使头晕加重。 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多吃蛋类、瘦肉类、新鲜水果和蔬菜等富含铁、钙及维生素类食物,如鸡蛋、牛肉、鱼肉、猕猴桃、橙子等。减少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加重头晕症状。
1232
2025-01-09
新生儿溶血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溶血病)是指由于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同族免疫性溶血。这是一种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由胎儿遗传因素、血型不合、孕期感染等原因引起。 1、胎儿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性疾病,如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等,可能导致胎儿红细胞的结构或功能异常,从而容易被破坏,引起溶血。 2、血型不合: ABO血型不合:常见于母亲是O型血,而胎儿是A型或B型血的情况。母亲在首次怀孕前,可能已通过自然界中的某些物质(如某些植物、寄生虫、疫苗等)接触到A或B血型抗原,并产生了相应的抗体(IgG)。这些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后,与胎儿红细胞表面的A或B抗原结合,导致红细胞被破坏,从而引发溶血。 Rh血型不合:主要见于母亲是Rh阴性(如RhD阴性),而胎儿是Rh阳性血的情况。母亲在首次怀孕末期或胎盘剥离时,可能接触到Rh阳性的胎儿血,从而产生IgM抗体(初发免疫反应)。此抗体不能通过胎盘,但之后可能产生少量IgG抗体。若母亲再次怀孕且胎儿Rh血型与上一胎相同,孕期有少量胎儿血进入母血循环后,会迅速产生大量IgG抗体(次发免疫反应),导致胎儿红细胞溶血。 3、孕期感染: 孕妇在孕期感染某些病毒,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或某些细菌,可能对胎儿红细胞造成破坏,引发溶血。 为了预防新生儿溶血病,孕妇在孕期应加强产前检查,遵循医生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同时,对于存在溶血风险的孕妇和新生儿,应做好监测工作,以便及早发现并干预治疗。 新生儿溶血病的注意事项 保持新生儿皮肤、臀部、脐部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尿布,避免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接触新生儿前后要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维持新生儿体温在36-37℃之间,避免低体温时游离脂肪酸过高与胆红素竞争和白蛋白的结合。为新生儿提供舒适的环境,保持室内安静、光线柔和,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尽早开奶,通过刺激肠蠕动促进胎粪排出。鼓励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的某些成分有助于新生儿抵抗感染,同时也有助于胆红素的排出。但应避免给新生儿喝糖水,以免加重病情。
783
20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