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新生儿溶血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周小凤儿科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甲全国第37

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溶血病)是指由于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同族免疫性溶血。这是一种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由胎儿遗传因素、血型不合、孕期感染等原因引起。

1、胎儿遗传因素:

  • 某些遗传性疾病,如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等,可能导致胎儿红细胞的结构或功能异常,从而容易被破坏,引起溶血。

2、血型不合:

  • ABO血型不合:常见于母亲是O型血,而胎儿是A型或B型血的情况。母亲在首次怀孕前,可能已通过自然界中的某些物质(如某些植物、寄生虫、疫苗等)接触到A或B血型抗原,并产生了相应的抗体(IgG)。这些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后,与胎儿红细胞表面的A或B抗原结合,导致红细胞被破坏,从而引发溶血。
  • Rh血型不合:主要见于母亲是Rh阴性(如RhD阴性),而胎儿是Rh阳性血的情况。母亲在首次怀孕末期或胎盘剥离时,可能接触到Rh阳性的胎儿血,从而产生IgM抗体(初发免疫反应)。此抗体不能通过胎盘,但之后可能产生少量IgG抗体。若母亲再次怀孕且胎儿Rh血型与上一胎相同,孕期有少量胎儿血进入母血循环后,会迅速产生大量IgG抗体(次发免疫反应),导致胎儿红细胞溶血。

3、孕期感染:

  • 孕妇在孕期感染某些病毒,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或某些细菌,可能对胎儿红细胞造成破坏,引发溶血。

为了预防新生儿溶血病,孕妇在孕期应加强产前检查,遵循医生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同时,对于存在溶血风险的孕妇和新生儿,应做好监测工作,以便及早发现并干预治疗。

新生儿溶血病的注意事项

  • 保持新生儿皮肤、臀部、脐部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尿布,避免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接触新生儿前后要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 维持新生儿体温在36-37℃之间,避免低体温时游离脂肪酸过高与胆红素竞争和白蛋白的结合。为新生儿提供舒适的环境,保持室内安静、光线柔和,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 尽早开奶,通过刺激肠蠕动促进胎粪排出。鼓励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的某些成分有助于新生儿抵抗感染,同时也有助于胆红素的排出。但应避免给新生儿喝糖水,以免加重病情。
2025-01-09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