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科室相关科普
艾滋病毒感染者是指什么
颜炳柱
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艾滋病毒即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指的是那些体内已经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但尚未发展到艾滋病阶段的人群。HIV是一种能够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染。当个体感染HIV后,其免疫系统会受到不同程度损害,从而增加罹患各种感染和疾病的风险。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身体状况因个体差异而异,在感染初期,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出现短暂的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淋巴结肿大等。这些症状通常较为轻微,且容易被忽视。然而,随着病毒持续复制和免疫系统的逐渐受损,感染者可能会进入无症状期,也称为潜伏期。在此期间,患者可能无明显不适,但病毒仍在体内活跃,并持续损害免疫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艾滋病病毒感染并不等同于艾滋病。艾滋病是HIV感染发展的最终阶段,当感染者的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无法有效抵抗各种感染和疾病时,才会被诊断为艾滋病。因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确诊后,应积极接受医疗干预,通过有效的治疗措施来控制病毒复制,保护免疫系统,延缓疾病进展。 对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至关重要。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充足的睡眠以及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等不良习惯,都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此外,感染者还应积极寻求社会支持,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定期接受医学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日常护理 1、皮肤与黏膜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破损和感染。使用温和的清洁产品和柔软的毛巾,避免过度摩擦。同时注意口腔卫生,定期刷牙,使用牙线清洁牙缝,预防口腔感染。 2、饮食调理: 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避免生冷、不洁食物,减少消化道感染的风险。同时适量饮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3、心理调适: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需要积极调整心态,保持乐观情绪。可以通过阅读、听音乐、与朋友交流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缓解压力。同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加入支持小组,获取更多心理支持。
847
2024-12-24
艾滋病是哪类传染病
颜炳柱
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在传染病分类中,艾滋病被归为乙类传染病,这意味着其具有相对较高的传染性和致病性,需要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进行传播。性接触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血液传播则可能通过共用注射器、针头、毒品器具,或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等方式发生。母婴传播则是指感染了HIV的母亲在怀孕、分娩或哺乳过程中将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 艾滋病的窗口期是指从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开始,到血液中能够稳定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的长短因人而异,但通常在14至42天。随着医疗技术和检测手段不断进步,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四代试剂等先进检测方法的应用,艾滋病的窗口期正在逐渐缩短。这些检测方法可以在较早的时间点检测到HIV抗体和抗原,从而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作为乙类传染病,艾滋病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还需要完善医疗救治体系,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支持。此外,还需要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的传播。 在防控艾滋病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一些特殊群体,如性工作者、吸毒人员、同性恋者等高风险人群。这些人群由于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等因素,更容易感染HIV病毒。因此需要针对这些人群开展专门的防控工作,提供必要的健康教育和医疗服务。 艾滋病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 1、遵循医嘱: 艾滋病治疗需要长期、规律的服药,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开具的处方,按时、按量服药,避免漏服或自行停药。同时应定期复诊,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上应注重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3、避免交叉感染: 艾滋病患者免疫力较低,容易感染其他疾病。因此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减少感染风险。同时应避免进行无保护的性行为,以免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4、保持积极心态: 艾滋病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需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可以通过参加心理咨询、加入互助小组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1263
2024-12-24
亲嘴传染艾滋病吗
颜炳柱
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亲嘴通常是指亲吻,艾滋病病毒(HIV)是通过体液传播的病毒,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以及乳汁等途径传播,亲吻传播艾滋病的风险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HI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直接接触到含有高浓度病毒的体液,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通过不安全的性行为、共用针具以及母婴传播。虽然HIV也可能通过唾液传播,但唾液中的HIV病毒浓度极低,因此通过亲吻传播HIV的几率非常小。 在特殊情况下,亲吻仍可能存在传播HIV的风险。若双方在亲吻过程中有口腔溃疡、牙龈出血或其他开放性伤口,这些口腔内的创伤可能为病毒提供进入体内的通道。如果一方存在HIV感染且唾液中含有病毒,则通过血液接触的方式传播病毒的可能性才会增加,但这种情况的发生概率非常低。 唾液本身并不是HIV病毒的有效载体,根据现有研究,唾液中通常含有抑制HIV传播的抗体和酶,这些物质能够有效地减少病毒的活性。尽管HIV可以在唾液中被检测到,但其浓度远远低于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病毒载量。因此,即使双方口腔中有微量的HIV,也很难通过亲吻传播给对方。 艾滋病的传播通常需要较为直接的体液交换,与亲吻不同,不安全的性行为通过阴茎与阴道或肛门的接触,使得精液或阴道分泌液直接进入对方体内,这些体液中的病毒载量较高,从而增加了传播的风险。此外,共用针具或通过血液交换也是传播HIV的重要途径。相比之下,亲吻时涉及的体液量较少且病毒浓度较低,因此传播的风险相对较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亲吻传播艾滋病的风险很低,但其他性传播疾病(如口腔疱疹、梅毒、淋病等)仍然可能通过亲吻传播。因此,在涉及到亲密接触时,了解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艾滋病感染者的护理要点 1、定期监测免疫功能: 艾滋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受到病毒的严重损害,因此定期检测CD4+T细胞数量及病毒载量是重要的护理措施。CD4+T细胞数量的下降通常与免疫功能的衰退有关,而病毒载量的监测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2、加强心理支持: 艾滋病感染者在诊断后往往面临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帮助其积极面对疾病。定期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信任关系,鼓励其参与支持性团体或心理咨询,缓解其焦虑和抑郁情绪。 3、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艾滋病感染者常因免疫系统受损而出现营养不良或体重下降。护理过程中应加强营养评估,鼓励患者摄入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帮助其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免疫力,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994
2024-12-24
白细胞过高吃什么调理
姜立胜
副主任医师
感染科
白细胞过高时饮食调理可起辅助作用,通过合理选择食物,如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成分的食物,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虽不能替代医学治疗,但对改善状况有一定益处。 1、新鲜蔬果 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果,如橙子、柠檬等水果,均富含维生素C,能增强免疫力,有助于身体恢复。西兰花、菠菜等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与叶酸,可促进白细胞正常代谢。维生素在维持身体细胞功能与免疫调节方面意义重大,充足的维生素摄入能为白细胞过高状况的改善提供基础营养支持。 2、肉蛋奶 增加优质蛋白食物,如瘦肉、蛋类、奶类,等都是优质蛋白来源。蛋白质是身体组织修复与免疫物质合成的关键原料。白细胞数量异常时,身体消耗增加,足够的优质蛋白可保证机体正常运转,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稳定,促进白细胞功能恢复正常,减少因白细胞过高引发的不良影响。 3、菌类食物 如香菇含有香菇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活性,能调节机体免疫应答。木耳富含铁等微量元素与膳食纤维,可促进身体代谢废物排出,间接改善内环境,利于白细胞平衡。菌类食物中的特殊成分可从不同角度对免疫系统产生积极影响,辅助缓解白细胞过高态势。 4、全谷物 燕麦、糙米等全谷物富含B族维生素与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参与身体多种代谢过程,包括能量代谢与细胞合成,对白细胞的生成与功能调节有作用。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减少毒素吸收,维持肠道微生态稳定,为身体整体健康及白细胞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患者还需保证充足水分摄入,每日1500-2000毫升为宜,并遵循清淡饮食原则,减少油腻、辛辣、高糖食物摄取。水分可加速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出废物。清淡饮食能减轻身体消化负担,避免因食物刺激引发身体炎症反应加重,从而利于白细胞数量趋于正常范围。 白细胞过高的预后 感染性因素引发白细胞过高时,若能及时有效控制感染源,如使用精准的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白细胞计数通常会随感染消退而逐渐恢复正常,预后较好,一般不会遗留严重后遗症,身体功能可逐步恢复至健康状态。 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白细胞过高则预后复杂多样,白血病患者若处于早期且接受积极化疗、骨髓移植等规范治疗,部分可实现长期缓解甚至治愈。但若病情进展迅速或对治疗反应不佳,可能出现复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不良后果,严重威胁生命,且治疗过程中可能伴随感染、出血等并发症风险,影响整体预后。 对于其他非感染性炎症或应激状态所致白细胞过高,当原发疾病得以妥善处理,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经免疫调节治疗病情稳定后,白细胞水平多能趋于正常,身体可逐渐康复,不过也需警惕疾病反复引发白细胞再次异常升高,影响长期预后,因此需持续监测与随访。
1037
2024-12-24
打破伤风针的危害有多大
姜立胜
副主任医师
感染科
打破伤风针总体危害较小,多数人接种后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仅有少数人会出现局部或全身轻微不适,严重不良反应极为罕见。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接种疫苗,接种完成后还需观察自身情况。 1、局部轻微反应 接种部位可能出现局部反应,表现为注射处皮肤轻微红肿,伴有疼痛或瘙痒,一般在接种后数小时至一天内出现。这种红肿范围通常较小,疼痛程度也较轻微,多在数日内可自行消退,不会对身体机能造成实质性影响,属于较为常见且程度较轻的不良反应表现。 2、轻度全身反应 部分人可能出现低热症状,体温一般在37.5-38℃,可能伴有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适。这些症状类似普通感冒,多在接种后1-2天内发生,持续时间较短,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即可自行缓解,对日常生活影响相对有限,但会使接种者在短期内感到身体不适。 3、过敏反应 存在一定过敏反应风险,部分人可能对疫苗成分过敏,表现为接种后皮肤出现皮疹,可为红斑、丘疹等多种形态,还可能伴有瘙痒加剧。严重者可出现血管性水肿,如面部、口唇等部位肿胀,甚至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危急情况,虽发生率低,但一旦发生需紧急救治。 4、神经系统异常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可表现为注射侧肢体麻木、疼痛或无力,感觉异常如针刺感或蚁走感等。严重时可能出现抽搐、惊厥等症状,这可能与疫苗对神经组织的直接或间接作用有关,会对神经系统功能造成明显干扰,需及时就医诊断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以防止神经系统进一步受损。 5、免疫功能紊乱 在极为罕见的情形下,可能导致免疫功能紊乱。身体免疫系统可能出现过度反应或抑制现象,如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影响身体多个器官组织正常功能,导致如关节疼痛、肿胀、肾脏损害等多系统症状,这会对整体健康状况产生重大影响,且治疗难度较大,恢复过程漫长。 打破伤风针后大多数人仅有轻微不良反应并能顺利恢复,不会留下后遗症。少数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及时且正确的医疗干预可有效控制症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哪些人需要打破伤风 开放性伤口较深者:当伤口深度超过皮肤表层,如被铁钉、木刺等尖锐且不洁物体刺伤,形成缺氧环境,利于破伤风梭菌滋生繁殖,这类人群需及时接种破伤风疫苗或被动免疫制剂,以预防破伤风发病。 伤口被土壤、粪便等污染者:土壤与粪便中可能含有大量破伤风梭菌,一旦接触到破损皮肤黏膜,感染风险大增。如从事农业劳作受伤或遭遇意外导致伤口沾染此类污染物时,应尽快就医评估,按要求进行破伤风预防处置,避免病菌在体内潜伏引发严重后果。 免疫功能低下者:包括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恶性肿瘤接受放化疗者以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其自身免疫系统难以有效抵御破伤风梭菌侵袭,即使伤口较小或看似清洁,也应谨慎对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破伤风预防措施,降低发病风险,保障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788
2024-12-24
左边是肝还是右边是肝
姜立胜
副主任医师
感染科
在人体解剖学中,肝脏是位于腹腔的右上方的器官,因此右边是肝,而不是左边,这一位置是肝脏在人体内的自然定位,由人体的生理结构和发育过程所决定。 人体的腹腔是一个复杂的空间,容纳了多个重要的内脏器官。这些器官在腹腔内的位置是经过长期进化而形成的,以适应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存需求。肝脏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其位置的选择对于其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 肝脏位于腹腔的右上方,紧邻肋骨下缘,被肋骨所保护,这种位置选择使得肝脏能够在不受到外界直接冲击的情况下,完成其复杂的生理功能。肝脏具有解毒、代谢、储存能量、合成蛋白质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需要肝脏保持一个相对稳定和安全的内环境。因此,肝脏的位置选择不仅有利于其功能的发挥,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其免受外界损伤。 此外,肝脏的位置还与其周围的器官和组织密切相关,例如,肝脏的下方紧邻胃和十二指肠,这种位置关系使得肝脏能够方便地参与消化过程,将胆汁分泌到肠道中,帮助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同时,肝脏还与胆囊、胰腺等器官相邻,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消化系统。 在医学诊断中,了解肝脏的位置对于准确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时,医生需要准确地定位肝脏的位置,以便观察肝脏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状态。如果肝脏的位置发生异常,如肝脏肿大或移位,可能提示存在某种疾病或病理过程,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保护肝脏健康的措施 1、健康饮食: 选择营养均衡的饮食,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如菠菜、柠檬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避免油腻、高糖、辛辣食物的摄入,减少肝脏负担。 2、适度运动: 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功能,加强肝脏的代谢和解毒能力。 3、戒烟限酒: 长期吸烟和酗酒会对肝脏造成严重的伤害,应尽早戒烟,并限制酒精的摄入。 4、避免药物滥用: 一些药物对肝脏具有毒性,应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购买和滥用药物。 5、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肝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921
2024-12-24
有乙肝可以办健康证吗
姜立胜
副主任医师
感染科
有乙肝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办理健康证的,这主要取决于乙肝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以及所从事的行业要求。 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性接触等途径传播,乙肝患者在病情活动或未经有效治疗时,可能具有传染性,这使得患者在办理健康证时可能会受到限制。然而,对于已经得到有效治疗或病情得到控制的乙肝患者,其传染性可能已经大为降低或消除,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患者有可能办理健康证。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乙肝患者如果肝功能正常,且HBV-DNA阴性,同时没有明显的肝脏损害和并发症,是可以办理健康证的,这些患者通常不需要特殊的隔离或治疗,只需要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随访,这表明,乙肝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病毒复制情况是办理健康证的重要考量因素。 此外,不同行业对健康证的要求也可能有所不同,一些特殊行业,如食品加工、幼儿教育、餐饮服务等,由于涉及到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对乙肝患者的限制可能更为严格,这些行业可能要求乙肝患者必须提供额外的医学证明或进行更严格的体检,以确保患者不会成为潜在的疾病传播者。 乙肝患者在办理健康证前,应充分了解相关规定和要求,并进行全面的医学检查和评估。同时,患者也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疾病特点,合理选择职业和工作内容,以确保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 乙肝患者的护理措施 1、生活管理: 乙肝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确保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适当参与户外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不感到疲劳为宜。同时,要保持个人卫生,防止医源性传播。 2、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等,避免进食油炸、烟熏、发霉的食物,以及含有酒精的饮品,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3、病情监测: 乙肝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和病毒载量,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4、心理护理: 乙肝患者可能会因病情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家属应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468
2024-12-24
物理降温的部位及禁忌
姜立胜
副主任医师
感染科
物理降温可有效辅助降低体温,常用部位以接近大血管为主,如额头、腋窝等,而禁忌则涉及特殊人群、特定病情等方面,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物理降温部位 额头:额头是物理降温常用部位,因额头皮下血管丰富且靠近大脑,散热效果较好。可采用湿毛巾冷敷,将毛巾用凉水浸湿后拧至不滴水,轻轻敷于额头。也可使用退热贴,直接粘贴于额头,其能持续缓慢散热,缓解发热不适,还可降低因高热对大脑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颈部:颈部大血管多,如颈动脉等,能快速带走热量。用温水浸湿毛巾后环绕颈部,注意避开气管部位,轻轻擦拭,动作要轻柔,避免压迫颈动脉窦引起血压波动。 腋窝:腋窝汗腺发达且有丰富的血管与淋巴组织,进行物理降温时将毛巾用32-34℃温水浸湿,轻轻擦拭腋窝,可稍用力以增加皮肤与毛巾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擦拭后可让腋窝自然暴露于空气中片刻,利用空气对流散热。 腹股沟:腹股沟区有股动脉等大血管通过,是重要的散热区域。操作时先将腹股沟皮肤清洁干净,然后用稍低于体温的温水浸湿毛巾敷于此处,约3-5分钟后更换毛巾。也可在敷的过程中,用手轻轻扇动,增加空气流动,增强散热效果。但要注意保护隐私部位,避免受凉及损伤皮肤。 四肢:四肢表面积较大,可参与散热过程。高热患者可用温水浸泡四肢,水温控制在30-33℃,浸泡时间约10-15分钟,可促进热量散发。也可将湿毛巾包裹四肢,从远端向近端轻轻擦拭,如从手指向手腕、从脚趾向脚踝方向,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与散热。 2、物理降温禁忌 特殊人群:体质虚弱者、雷诺氏病患者以及皮肤破损患者发热时,采取物理降温时更需谨慎,注意观察自身情况变化。 特定病情:如休克患者、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高热惊厥患者等,不能盲目进行物理降温,以免加重病情。 物理降温若能正确选择部位并避开禁忌情况,对于发热患者可起到良好的辅助降温作用,能有效缓解发热症状,促进身体恢复。但在实施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反应,若出现异常应及时调整降温策略或改用其他降温方法,以确保患者安全与健康。 物理降温的适用人群 低热患者: 体温在37.3-38℃的低热人群,物理降温可作为主要降温手段。通过温水擦浴、冷敷额头等方式,能有效刺激皮肤血管扩张与收缩,促进散热,缓解不适症状,且通常能避免药物降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使体温逐步恢复正常范围。 儿童群体: 由于儿童身体机能尚未完全成熟,尤其是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药物降温可能对其身体产生较大负担。物理降温相对温和、安全,如使用退热贴、温水泡澡等方法,既能降低体温,又可减少药物对儿童肝脏、肾脏等器官的潜在损害,利于儿童身体康复。 孕妇: 孕妇用药需谨慎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物理降温可在保障母婴安全的前提下控制体温。 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物理降温可减少因药物不良反应引发的风险,是较为稳妥的降温辅助措施,有助于缓解身体不适,促进病情好转。
914
2024-12-24
男人艾滋6个前兆
颜炳柱
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艾滋病病毒感染(HIV)是一种逐渐削弱免疫系统的疾病,最终可能导致艾滋病(AIDS)。男性在感染HIV的初期可能会出现不典型症状,这些症状并不是艾滋的前兆,所以并无男人艾滋6个前兆的说法,常见症状为持续性或反复发热、体重下降或食欲减退等。 1、持续性或反复发热: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初期阶段常会出现轻微或中度的发热,特别是在感染后的2至4周内。此时,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反应可能导致体温升高。虽然这种发热现象并不特异性,但如果伴随其他症状持续一段时间,可能提示免疫系统受到病毒影响。 2、体重下降或食欲减退: 在HIV感染早期,男性可能会无明显原因地出现体重下降或食欲丧失的现象,体重的明显变化可能是病毒对消化系统或新陈代谢的影响所致。尽管这种症状也可以与其他疾病相关,但若在没有明显饮食或生活方式改变的情况下出现,可能是HIV感染的信号。 3、皮肤异常: 皮肤问题是HIV感染者中常见的症状之一,感染HIV后,男性可能会出现皮疹或皮肤感染。这些皮肤问题有时可能是由免疫系统反应引发的,常见的表现包括扁平性皮疹、丘疹、疱疹或带状疱疹等。此外,皮肤可能变得更容易感染其他病原体,导致复发性的皮肤问题。 4、持续性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大是HIV感染初期的常见体征,由于免疫系统反应,淋巴结会在全身多个部位发生肿大,尤其是在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等部位。这种淋巴结肿大常伴随有其他免疫反应症状,如发热和乏力,且这种肿大在短期内不易自行消退。 乏力和持续的疲劳感也是HIV感染者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即使经过充足休息,感染者常感到身体疲惫,精神不振。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反应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导致正常的体能恢复变得困难。与普通疲劳不同,这种疲劳感往往是持续性的,可能伴随头痛、肌肉疼痛等其他不适症状。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护理要点 患者的免疫系统受到病毒侵袭,容易受到各种感染,因此日常护理中需要特别关注患者的个人卫生和环境清洁。定期洗手、保持皮肤清洁和修剪指甲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风险。此外,要保持生活环境的通风、干燥,并定期清洁,以避免霉菌和病菌的滋生,特别是对于那些免疫力较低的患者,这些措施尤为重要。 营养管理在HIV感染者的护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的饮食应该多样化,尽量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尤其是维生素A、C和E,它们对免疫系统有积极影响,有助于修复受损的细胞并促进免疫反应的正常运作。患者如果有食欲不振或体重下降,应根据营养师的建议进行合理的饮食调整,并在医生指导下增加高能量食品的摄入。
971
2024-12-24
得了新冠后胸闷气短怎么恢复
姜立胜
副主任医师
感染科
新冠感染后胸闷、气短较为常见,会影响正常生活、工作,恢复需多方面综合调理,通过改善呼吸功能、增强体质等逐步缓解症状,促进身体机能恢复。 1、呼吸训练 进行呼吸训练有助于改善呼吸功能,可尝试腹式呼吸,平躺在床上,放松全身,用鼻缓慢吸气,使腹部隆起,再用嘴慢慢呼气,感受腹部收缩。每次练习5-10分钟,每日多次。还可进行缩唇呼吸,闭嘴经鼻吸气,然后缩唇缓慢呼气。这些训练能增强膈肌力量,提高呼吸效率,减轻胸闷气短感觉。 2、适度运动 初期选择如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每次15-20分钟,根据身体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时间与强度,后续可尝试太极拳等较为舒缓的运动方式。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身体缺氧状态,但要避免过度劳累,防止加重症状,运动过程中若不适需立即停止。 3、营养支持 增加蛋白质摄入,如瘦肉、鱼类、豆类等,有助于修复受损组织。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与矿物质,提升免疫力。保证充足碳水化合物供应以提供能量,可适当摄入具有润肺功效的食物,如雪梨、银耳等,滋养肺部,缓解呼吸道不适,助力身体恢复。 4、心理调适 新冠后胸闷气短可能导致焦虑等情绪,需积极调适,可通过冥想、听舒缓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减轻心理压力,并保持乐观心态,认识到身体恢复需要时间过程。心理平衡有助于神经系统稳定,进而改善身体自主神经功能,缓解因心理因素加重的胸闷气短症状。 5、中医理疗 如艾灸肺俞、膻中等穴位,能够温通经络、调理肺气。也可采用拔罐,在背部膀胱经等部位操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肺部功能。中药熏蒸也有一定效果,利用中药蒸汽作用于人体,舒缓呼吸道肌肉紧张,减轻胸闷不适,但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有效。 新冠后胸闷气短经综合调理,多数患者症状可逐渐减轻至消失,身体恢复正常。少数患者可能因病情较重或存在基础疾病,恢复时间较长,甚至可能遗留一定程度的心肺功能减退。 怎么预防新冠后胸闷、气短 新冠康复后应依据自身状况逐步开展低强度运动,促进心肺功能恢复。运动可增强呼吸肌力量,提升肺部通气效率,改善血液循环,使心肺系统在循序渐进中适应身体需求,有效降低胸闷、气短发生风险。 日常进行深呼吸练习,缓慢吸气使腹部隆起,再缓缓呼气,重复多次,增强膈肌活动度。也可尝试缩唇呼吸,呼气时嘴唇呈吹口哨状缓慢呼气,延长呼气时间,帮助肺泡充分排空,改善气体交换,强化肺部功能储备,预防胸闷、气短症状出现。 保证充足睡眠,利于身体机能修复与调整。合理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食物摄入,为身体提供营养支持。戒烟限酒,减少对呼吸道与心血管系统刺激。避免长时间处于空气污浊或密闭环境,维持室内空气清新,减轻心肺负担,预防新冠后胸闷、气短现象发生。
679
202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