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物理降温的部位及禁忌

姜立胜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甲全国第78

物理降温可有效辅助降低体温,常用部位以接近大血管为主,如额头、腋窝等,而禁忌则涉及特殊人群、特定病情等方面,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物理降温部位

  • 额头:额头是物理降温常用部位,因额头皮下血管丰富且靠近大脑,散热效果较好。可采用湿毛巾冷敷,将毛巾用凉水浸湿后拧至不滴水,轻轻敷于额头。也可使用退热贴,直接粘贴于额头,其能持续缓慢散热,缓解发热不适,还可降低因高热对大脑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 颈部:颈部大血管多,如颈动脉等,能快速带走热量。用温水浸湿毛巾后环绕颈部,注意避开气管部位,轻轻擦拭,动作要轻柔,避免压迫颈动脉窦引起血压波动。
  • 腋窝:腋窝汗腺发达且有丰富的血管与淋巴组织,进行物理降温时将毛巾用32-34℃温水浸湿,轻轻擦拭腋窝,可稍用力以增加皮肤与毛巾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擦拭后可让腋窝自然暴露于空气中片刻,利用空气对流散热。
  • 腹股沟:腹股沟区有股动脉等大血管通过,是重要的散热区域。操作时先将腹股沟皮肤清洁干净,然后用稍低于体温的温水浸湿毛巾敷于此处,约3-5分钟后更换毛巾。也可在敷的过程中,用手轻轻扇动,增加空气流动,增强散热效果。但要注意保护隐私部位,避免受凉及损伤皮肤。
  • 四肢:四肢表面积较大,可参与散热过程。高热患者可用温水浸泡四肢,水温控制在30-33℃,浸泡时间约10-15分钟,可促进热量散发。也可将湿毛巾包裹四肢,从远端向近端轻轻擦拭,如从手指向手腕、从脚趾向脚踝方向,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与散热。

2、物理降温禁忌

  • 特殊人群:体质虚弱者、雷诺氏病患者以及皮肤破损患者发热时,采取物理降温时更需谨慎,注意观察自身情况变化。
  • 特定病情:如休克患者、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高热惊厥患者等,不能盲目进行物理降温,以免加重病情。

物理降温若能正确选择部位并避开禁忌情况,对于发热患者可起到良好的辅助降温作用,能有效缓解发热症状,促进身体恢复。但在实施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反应,若出现异常应及时调整降温策略或改用其他降温方法,以确保患者安全与健康。

物理降温的适用人群

  • 低热患者:体温在37.3-38℃的低热人群,物理降温可作为主要降温手段。通过温水擦浴、冷敷额头等方式,能有效刺激皮肤血管扩张与收缩,促进散热,缓解不适症状,且通常能避免药物降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使体温逐步恢复正常范围。
  • 儿童群体:由于儿童身体机能尚未完全成熟,尤其是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药物降温可能对其身体产生较大负担。物理降温相对温和、安全,如使用退热贴、温水泡澡等方法,既能降低体温,又可减少药物对儿童肝脏、肾脏等器官的潜在损害,利于儿童身体康复。
  • 孕妇:孕妇用药需谨慎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物理降温可在保障母婴安全的前提下控制体温。
  •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物理降温可减少因药物不良反应引发的风险,是较为稳妥的降温辅助措施,有助于缓解身体不适,促进病情好转。
2024-12-24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