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科室相关科普
心衰竭怎么治疗效果好
张冯筱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衰竭即心力衰竭,是指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减少的临床综合征。治疗心力衰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如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生活方式调整: 生活方式的改善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和预防复发非常重要,限制钠盐摄入,每日盐分摄入量应限制在2克以下,有助于减少水肿。控制液体摄入,特别是当存在严重水肿或低钠血症时,需适当减少液体摄入。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心力衰竭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常用药物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用于减少体内多余液体,缓解水肿和呼吸困难,可以帮助降低心脏前负荷,改善病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脏负担,改善心肌功能。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少心脏的氧需求,控制心率,有助于长期的心脏功能改善。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遵医嘱定期监测血压、心率,调整药物剂量。 3、手术治疗: 当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心力衰竭进展到晚期时,手术可能是必要的选择。冠状动脉搭桥术用于改善心脏血流,适用于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心脏瓣膜修复术修复损伤的心脏瓣膜,改善心脏功能。心脏起搏器或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用于维持严重心律失常患者的正常心律。 此外,对于终末期心力衰竭,药物和手术已无法控制病情的患者,心脏移植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移植后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止身体排斥移植的心脏。 心力衰竭的复查项目 心电图是评估心脏电生理活动的常用方法。对于心衰患者来说,复查心电图有助于了解心脏节律和传导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心肌缺血等问题。通过心电图,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心衰程度和心脏病变情况,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超声心动图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检查手段。复查时,医生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各房室大小、瓣膜功能、心肌厚度等,了解心衰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为治疗提供参考。特别是通过射血分数的变化情况,医生可以分析心衰的恢复状况。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以及特定生物标志物(如脑钠肽和肌钙蛋白)等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了解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电解质紊乱等问题,以及心衰的严重程度和治疗后的恢复情况。
1189
2024-12-23
心梗初期症状有哪些
张冯筱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初期的症状多种多样,可能涉及胸痛、呼吸道症状、胃肠道症状、心脏症状等。 1、胸痛: 胸痛是心梗初期最常见的症状,这种疼痛通常表现为心前区或胸骨后的压榨性、紧缩性疼痛,可能放射至左肩、左臂甚至下颌部。疼痛通常持续时间较长,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等常规药物后无法缓解。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牙痛、颈肩痛等不典型症状,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2、呼吸道症状: 心梗初期,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心功能下降,进而影响肺部血液灌注和气体交换所致。 3、胃肠道症状: 心梗初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胃肠道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迷走神经受刺激、心排血量降低以及组织灌注不足有关,如果这些症状与胸痛或其他心梗症状同时出现,应高度警惕心梗的可能性。 4、心脏症状: 心梗初期,患者可能出现心悸、心慌、心律失常等症状。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异常,易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此外,心梗初期,患者可能伴有发热、出汗、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心肌坏死后的吸收热、交感神经兴奋以及机体对缺氧和疼痛的应激反应有关。这些症状虽然不如胸痛和呼吸困难那么明显,但同样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心梗发作的紧急处理措施 心梗发作时,患者应立即停止所有活动,坐下或躺下休息,以减少心脏负担和心肌耗氧量。此时,任何活动都可能加重心脏负担,不利于病情控制。 确保患者周围环境安静,空气流通,有利于患者呼吸和情绪稳定。松开衣领、裤带等束缚物,使呼吸更加顺畅。同时,安抚患者情绪,避免情绪波动加重心脏负担。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并告知医务人员患者的症状和当前状况,以便他们做好救治准备。描述病情时,要详细说明患者的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基本信息。 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心跳停止等严重情况,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
596
2024-12-23
高血压怎么治疗效果最好
张冯筱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导致心脏病、中风、肾脏疾病等严重后果。治疗高血压,通常采取综合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等,但并不存在绝对的治疗效果最好的方法。 1、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调整:高血压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减少食盐摄入,每人每天不超过6克,避免高盐食品,如腌制食品、酱菜等。同时,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如油炸食品、快餐、动物内脏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增加钾、镁等矿物质的摄入。 适量运动:规律的有氧运动对降低血压有显著效果,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能够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戒烟有助于降低血压,减少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同时,限制酒精摄入,男性每天不超过两杯,女性每天不超过一杯。 控制体重: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将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内,有助于降低血压。 2、药物治疗 利尿剂:通过增加尿液排出量,减少血容量,从而降低血压。 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止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使血管放松,血压下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阻止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结合,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β受体阻滞剂:通过降低心率和心脏收缩力,减少心脏输出量,降低血压。 患者应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坚持药物治疗,并定期复查,以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高血压需要警惕的症状 高血压患者出现持续性头痛或阵发性眩晕时,应高度警惕。这些症状可能是血压升高导致脑血管扩张或痉挛引起的,严重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 若高血压患者常感心悸、胸闷或胸痛,可能是高血压引发的心脏问题。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需及时就医检查。 视力突然模糊或暂时性失明是高血压影响视网膜血管的信号。高血压可导致视网膜动脉痉挛、狭窄,影响视力,出现此类症状时,应立即就医,避免视力进一步损害。
1303
2024-12-23
降血压的茶十大排名
曲家珍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日常生活中有多种茶具有一定辅助降血压功效,可以选择带有荷叶、玉米须等物质的茶饮,通过不同成分和作用机制,对血压调节起到积极作用。但茶饮作用有限,高血压患者需配合医生合理使用降压药。 1、荷叶茶: 荷叶富含荷叶碱等成分,能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助力血压下降。其清香淡雅,常饮可促进体内脂肪代谢,减轻体重,对于因肥胖引发高血压的人群有较好的辅助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稳定血压水平,减少血压波动。 2、玉米须茶: 玉米须有利尿消肿作用,能增加尿液排出量,减少血容量,以此降低血压。玉米须茶还可促进钠离子排出,改善体内钠水潴留状况。长期饮用玉米须茶,有助于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缓解高血压引起的水肿症状,使血压逐步趋向正常范围并保持相对稳定。 3、罗布麻茶: 罗布麻含有黄酮类等多种活性物质,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舒张血管平滑肌。能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还对神经系统有一定调节作用,缓解因高血压导致的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长期饮用有助于改善血管弹性,减少高血压并发症发生风险,稳定血压控制。 4、绞股蓝茶: 绞股蓝含有人参皂苷等成分,可调节血脂代谢,降低血液黏稠度,间接有利于血压降低。持续饮用绞股蓝茶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荷,使血压平稳下降,对于预防高血压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有积极意义,利于血压的长期管理。 5、杜仲茶: 杜仲含有木脂素类等成分,具有降压作用,可通过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来稳定血压。杜仲茶还能补肝肾、强筋骨,对于高血压伴有肝肾不足症状者,如腰膝酸软等有改善作用,长期饮用有助于改善身体整体机能,提高血压控制效果并减少波动。 6、苦荞茶: 苦荞富含芦丁等黄酮类化合物,可增强血管韧性,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辅助降低血压。苦荞茶还能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功能。长期饮用可减少血压对血管壁的损伤,降低高血压患者发生血管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促进血压稳定在合理区间。 7、菊花茶: 菊花茶有清肝明目作用,其中的黄酮类成分可抗氧化、扩张冠状动脉,对血压产生有益影响,能缓解高血压患者因肝阳上亢引起的眼部不适与头晕症状。经常饮用有助于调节情绪,减轻精神压力对血压的不良影响,使血压维持在较为平稳状态,利于病情控制。 8、山楂茶: 山楂能促进消化酶分泌,帮助消化,含有的山楂黄酮等成分可扩张血管、降低血脂,进而辅助降压。山楂茶可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液中胆固醇沉积于血管壁,长期饮用有助于控制体重、调节血脂,为血压稳定创造有利条件,降低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病风险。 9、决明子茶: 决明子含有蒽醌类等化合物,可清肝泻火、润肠通便,提取物有降压作用,通过促进肠道排泄废物,减少毒素吸收,间接改善身体内环境利于血压调节。长期饮用决明子茶能缓解高血压患者因肝火旺盛导致的便秘、烦躁等症状,有助于稳定血压,预防血压急剧升高。 10、绿茶: 绿茶富含茶多酚等抗氧化物质,可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活性,舒张血管。绿茶还具有提神醒脑、降脂减肥等功效。长期饮用绿茶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从而稳定血压,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 常饮这些降血压茶,虽不能完全替代药物治疗,但可作为辅助手段。若能结合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稳定血压,减少血压波动,降低高血压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整体健康预后,提高生活品质。 怎么降血压 生活方式调整:坚持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减少钠水潴留。适度运动,如每周进行150分钟左右的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增强血管弹性与心脏功能。戒烟限酒,避免尼古丁与酒精对血管的不良刺激,促进血压平稳下降。 药物治疗:依据个体血压水平与身体状况,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合适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等。按时按量服用,不可擅自停药或换药,定期监测血压,确保药物有效控制血压,减少高血压并发症发生风险。 心理调节:长期精神紧张易致血压波动,应学会自我减压,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舒缓情绪,保持心态平和。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利于血压的稳定调节。
620
2024-12-23
高血脂最怕一种食物
曲家珍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高血脂患者需警惕高胆固醇食物、高脂肪食物等,这些食物可显著影响血脂水平。日常需要合理的饮食控制,并注意观察血脂水平变化,以免病情反复或加重。 1、高胆固醇食物: 动物内脏如猪肝、猪脑等富含大量胆固醇,摄入后会使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迅速上升,加重肝脏代谢负担,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进一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不利于高血脂病情的控制与改善。 2、高脂肪食物: 油炸食品如炸鸡、薯条等,脂肪含量极高,过多食用会使体内脂肪堆积,不仅造成体重增加,还会引起血脂紊乱。饱和脂肪酸与反式脂肪酸在体内代谢缓慢,易升高甘油三酯与胆固醇水平,促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影响血液循环,使高血脂症状加剧,危害身体健康。 3、高糖食物: 糖果、糕点等高糖食物,在体内可转化为脂肪,大量摄入会导致血糖波动,刺激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又可促进脂肪合成并抑制脂肪分解。长期高糖饮食会使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加重高血脂病情,还可能诱发糖尿病等其他代谢性疾病,形成恶性循环。 4、高盐食物: 腌制食品如咸菜、咸鱼等属于高盐食物,高盐摄入可使血压升高,而高血压与高血脂相互影响。血压升高会损伤血管内皮,利于脂质沉积于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并且高盐饮食也会影响肾脏对钠和水的代谢,间接影响血脂代谢平衡,对高血脂患者极为不利。 5、酒精饮品: 各类酒中含有酒精,酒精在肝脏代谢过程中会干扰脂质代谢,长期饮酒会使肝脏合成甘油三酯增加,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导致血脂异常加重。酒精还会损害肝脏细胞,影响肝脏正常功能,使肝脏对血脂的调节能力下降,进一步恶化高血脂病情。 高血脂患者若能避免食用上述食物,积极配合适当运动与药物治疗,血脂水平有望得到有效控制,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整体健康状况与预后。 高血脂怎么办 生活方式调整:应遵循低脂饮食,减少动物脂肪、油炸食品摄入,增加蔬菜、水果与全谷物摄取。适度运动锻炼,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促进脂质代谢。戒烟限酒,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加重血脂异常,力求通过生活干预降低血脂水平。 药物治疗:当生活方式改变效果不佳或血脂严重超标时,需依据血脂成分选用合适药物。他汀类药物常用于降低胆固醇,贝特类药物对降低甘油三酯效果显著。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复查血脂、肝功能等指标,确保药物疗效与安全性,防止并发症发生。 定期体检监测:高血脂患者应定期进行血脂全套检查,了解血脂水平变化趋势。并监测血压、血糖、体重等指标,因为高血脂常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并存。及时发现异常并调整治疗方案,以全面控制心血管疾病风险,维持身体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远期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1249
2024-12-23
降压药偶尔一天忘了吃怕不怕
曲家珍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降压药偶尔一天忘记服用一般无需过度担忧,但也不可掉以轻心。具体影响与多种因素相关,常见于血压波动程度,也与药物半衰期长短等因素相关,应当注意观察自身情况。 1、血压波动程度: 若患者平时血压控制较为平稳,偶尔漏服一次降压药,血压可能仅出现轻微波动。人体自身具有一定的血压调节机制,在漏服药物后可能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使血压维持在相对接近正常的范围。但仍需密切监测血压,以防血压持续上升。 2、药物半衰期长短: 不同降压药的半衰期各异,半衰期长的降压药,在体内作用持续时间久,偶尔漏服一天,其血药浓度下降相对缓慢,对血压的影响相对较小。,如某些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即使漏服,在一定时间内仍能维持一定的降压效果。而半衰期短的药物,漏服后血压回升可能较快,需更加留意。 3、基础疾病状况: 对于仅有轻度高血压且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偶尔漏服降压药后,短期内身体可能耐受。但若患者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血压波动可能带来更大风险。即使是偶尔漏服,也可能诱发心绞痛、脑供血不足等不良事件,需格外谨慎。 4、服药时间点: 若在血压峰值来临前较长时间漏服,如清晨血压高峰前忘记服药,血压上升幅度可能较大。而如果是在血压相对平稳时段漏服,影响相对较小。比如夜间睡眠时血压相对较低,此时漏服降压药对血压即时影响可能不明显,但仍可能影响整体血压控制的稳定性。 5、个体差异因素: 不同个体对降压药的敏感性和依赖性不同,有些患者对药物较为敏感,即使偶尔漏服,血压也会迅速升高并出现不适症状,如头痛、头晕等。而另一些患者自身血压调节能力较强,漏服后血压变化不明显。年龄也是一个因素,老年人血压调节能力较差,漏服后的风险相对较高。 降压药偶尔一天忘了吃的预后通常较好,对于大多数无严重并发症且血压相对平稳的患者,及时补服或后续规律服药,血压多可恢复正常控制。但对于存在多种高危因素的患者,漏服后需密切监测血压并及时就医,以降低潜在风险,确保血压长期稳定控制。 吃降压药的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按时服药:降压药的服用时间需依据药物种类与个体血压波动规律确定,不得擅自增减剂量或停药,以维持血压稳定。漏服时若接近下次服药时间则无需补服,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引发不良后果。 密切监测血压:定期使用合格的血压测量仪器测量血压,记录数值并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医生根据血压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确保降压效果达标且未出现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保障用药安全性与有效性。 注意药物配伍: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包括非处方药与保健品,防止药物相互作用影响降压药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关注身体反应,如出现头晕、乏力、水肿等不适,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不可自行换药或停药,以免影响血压控制与健康状况。
1404
2024-12-23
心脏钙化能活多久
曲家珍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脏钙化患者的存活时间因多种因素而异,无法一概而论,一般病情较轻且得到妥善治疗与管理的患者,可存活较长时间,达10年以上,而病情严重且未有效控制的患者,生存期限则会明显缩短。 1、轻度钙化无症状期: 此阶段心脏钙化程度较轻,未引发明显症状,患者可能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若能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如保持健康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并定期复查监测钙化进展,大多能存活10年以上,且此期若能有效干预,对寿命影响相对较小。 2、轻度症状出现期: 当心脏钙化开始导致轻微症状,如偶尔心悸、胸闷等,患者需在改善生活方式基础上,遵循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如使用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等。积极治疗下多数能存活5年以上,但若未重视治疗,病情可能快速进展,影响后续生存时间。 3、中度钙化功能受限期: 心脏钙化发展到中度,心脏功能受到一定限制,活动耐力下降,可能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此时需综合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多种手段,患者一般能存活3年左右,若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未控制好,生存率还会降低。 4、重度钙化并发症期: 重度心脏钙化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患者需住院接受系统治疗,包括纠正心律失常药物、抗心力衰竭治疗等。部分患者能存活1年左右,且随着并发症加重,生命随时面临严重威胁。 5、终末期多器官衰竭: 心脏钙化进入终末期,通常伴随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极度虚弱,常需依靠生命支持系统维持生命体征。此时存活时间极短,多数患者在数月内死亡,一般不超过0.5年。 心脏钙化患者的预后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与治疗效果,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并严格管理可延长生存期并改善生活质量。若病情发展至晚期,虽治疗难度大,但积极治疗仍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延长生命。 心脏钙化的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患者需遵医嘱用药,常使用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减少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进而延缓心脏钙化的进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能会配合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介入治疗:对于严重的心脏钙化导致血管狭窄或瓣膜病变的情况,建议选择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钙化狭窄时,可采用冠状动脉旋磨术,恢复血管的通畅性,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心脏功能。 外科干预:在特定的严重心脏瓣膜钙化且药物与介入治疗效果不佳时,外科手术干预是必要的。如心脏瓣膜置换术,可恢复瓣膜正常功能,确保心脏内血液的正常流动方向与流量,维持心脏正常的泵血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期,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后需密切监测与康复护理。
1415
2024-12-23
冠心病有什么症状表现
王靖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心绞痛、胸闷、气短等症状。 1、心绞痛:它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发作性的胸骨后或胸骨略偏左处,或者在剑突下的一种压榨样、闷胀性或窒息性疼痛和不适感。疼痛可放射至左肩或上臂内侧,甚至可以到无名指和小指,疼痛可以持续1-5分钟,通常经过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可以缓解。 2、胸闷、气短:患者在活动或情绪激动的时候可能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休息后可以有所缓解。严重时可以出现呼吸困难,甚至是端坐呼吸。 另外,患者可能同时会觉得有牙痛、头痛、疲劳、无力、恶心、呕吐等症状。当冠心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出现心衰的症状,如心悸、劳累性呼吸困难、晕厥。 建议患者到医院就诊,确诊后可以使用药物治疗,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金三角方案,也就是通过通心络胶囊、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其中他汀类药物是降脂药,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二者联用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改善作用。通心络胶囊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稳定缩小斑块,疏通血管,恢复冠状动脉对心肌的供血功能,能防治冠心病,还能降低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三种药物联用,可以增强抗凝、调脂、抗炎的作用,减少阿司匹林抵抗,疏通保护血管,起到防治结合的效果。
764
18
2024-12-23
冠心病心绞痛吃什么药
王靖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的心脏疾病。当发生短暂的冠脉狭窄阻塞时,患者可能出现心绞痛,表现为胸部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心肌梗死。患者可以吃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调脂药、中成药等药物,改善心肌缺血,减轻心绞痛症状,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 1、硝酸酯类药物:如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 2、β受体阻滞剂:如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通过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弱心肌收缩力,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心绞痛的发作; 3、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肠溶片,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 4、调脂药:如瑞舒伐他汀钙片这种他汀类药物,能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防止斑块破裂引发的心肌梗死; 5、中成药:如通心络胶囊,它可以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作用,缓解心肌缺血缺氧的状态,减轻心绞痛症状,同时降低斑块破裂引发心肌梗死的风险。 但是具体吃什么药,建议患者到医院就诊后,严格遵循自身情况,根据病情个体化选择药物。同时,还应结合生活方式的调整,例如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以更好地控制病情。
1293
75
2024-12-23
心肌缺血有什么症状和表现
王靖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肌缺血的症状和表现很多,多表现为胸痛、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以导致心肌梗死。 1、胸痛:是心肌缺血最常见的症状,多表现为胸部压榨样的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可以放射至心前区、上肢、下颌咽喉部。胸痛往往在体力活动、情绪变动、寒冷天气时更容易发作,持续时间一般较短,休息或者舌下含服硝酸酯类药物可以缓解; 2、胸闷:患者常常感受到胸部沉重、憋闷,仿佛有重物压在胸口,导致呼吸不畅; 3、心悸:心肌缺血可能导致心律异常,患者可能感受到心跳过快、过慢或者不规则,称为心悸; 4、呼吸困难:当心肌缺血的时候,心脏可能无法泵出足够的血液来满足身体的需求,导致肺部淤血,进而引发呼吸困难; 5、心肌梗死:如果心肌缺血症状持续加重,或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发展为心肌梗死等严重的疾病。这个时候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前区或者后背压榨性的疼痛,甚至伴有濒死感。 当出现上述症状的时候,应该立即到医院就诊。在药物治疗方面可以将通心络胶囊、瑞舒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使用。现代临床研究显示通心络胶囊可以扩张冠脉,改善供血、增加冠脉血流、解除血管痉挛,促进心脏处的血液循环,从而减少心肌缺血的范围,减少动脉硬化斑块形成,改善心肌供血和供氧,从而缓解心肌缺血的症状。
1062
68
202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