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运的科普
我的心电图总是窦性心律,怎么办?
张亚运
主治医师
心内科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体检常做的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静息状态下心脏跳动节律及速度的异常。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动态心电图检查,利用动态心电检测仪连续记录患者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活动情况,并且借助计算机分析,可以发现常规心电图不容易发现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情况。   普通人看到心电图结果时,真是一头雾水!曲线忽高忽低,根本搞不清自己是否生病了,只好跳过图像,直接看下方的文字诊断。而大多数人的检查结果都写着:窦性心律。感觉看到了文字也不知道自己是健康还是患病状态,那么,“窦性心律”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什么是窦性心律?动态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不齐”是正常还是病态?   窦性心律,是正常人的心律是由心脏存在的“发电机”发出。这个发电机位于右心房上部,叫做“窦房结”。它发出电冲动,通过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依次传达到心房、心室,使心房和心室收缩,继而把血液泵到全身,血液能够滋养全身各个细胞、组织、器官,保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窦房结是人体自主节律的最高“司令部”。   有时,大家可能会在心电图结果中看到“窦性心律不齐”。这表示心跳起源未变,但节律不整。窦性心律不齐可以发生在正常人身上。   人体内的自主神经会对心脏活动产生影响。在白天,心脏由交感神经支配,心率是比较快的;到了晚上,心脏是由迷走神经支配,心率变慢。可以发现,心率不是一成不变的。    每分钟心跳多少次是正常的?为什么心跳不能过快或过慢?   虽然心电图检查心率的正常标准是60-100次/分,但研究证实:正常人应该保持在60-75次/分。然而,运动员的心率比较慢,大家却称之为“长寿心率”。这是由于心脏的每一次搏动可以把血泵到全身,如果心脏搏动一次,能够维持正常血液循环的需要,就没有必要更频繁、更快地搏动。搏动得越快,对心脏的损耗越大。运动员的心率慢,心脏跳动消耗的能量以及对心脏的损耗会相应地减少。   另外,如果窦房结发生病变,心脏确实搏动不起来时,心率也会减慢,此时的心率可不能被称为“长寿心率”了!并且,对于老年人来说,心率过慢也可能会导致脑供血不足。因此,心脏搏动过快或者过慢都不利于身体健康。   下次看到体检报告上写道“窦性心律”,不要忧心忡忡了!记住,窦性心律其实就是正常的心律。
6040
64
2023-09-26
医生,心脏有瓣膜关闭不全,咋整?
张亚运
主治医师
心内科
在心脏专科检查里面,   心脏彩超是一个常用的辅助检查,   在心脏彩超结论报告中   “……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   等类似的描述常常出现。   相信大家在看到上述类似的描述时,   都会感到一丝丝不安,   究竟我的心脏有没有问题?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心脏瓣膜的小知识:   心脏是全身器官血液供应的动力来源,相当于一个压力泵的作用,把血泵到肺里面进行氧气交换,再把含氧血泵到全身,让全身组织进行新陈代谢。一个健康的心脏,应该是具有强有力的泵血能力,并且能够让血液按照正确方向泵出的功能。    1、我们的心脏是如何让血液按正确方向泵出呢?   原来,我们的心脏里面4个瓣膜——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这4个瓣膜相当于4个单向阀门,在我们心脏收缩泵血的时候,通过彼此之间关闭/打开,而实现血流向所需方向泵出,防止血液倒流。可以说,由于有了这4个瓣膜,我们的心脏才得以用最有效率的方法来提供我们日常所需的血流供应。但是,作为一个终生运转的动力泵,久而久之零件老化也是很常见的,最常见的就是这4个单向阀门开始出现关闭不严的现象,在心脏彩超报告里面描述为瓣膜关闭不全。甚至,有的还会出现打开不全的现象,心彩描述为瓣膜狭窄。    2、瓣膜出现关闭不全/狭窄需要治疗吗?   一般来说,轻度的瓣膜关闭不全/瓣膜狭窄不影响正常生活,不过需要通过定期复查心脏彩超来持续评估瓣膜病变的发展程度。但到了中度或以上的瓣膜病变,就会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心脏为了抵消这个作用将需要做更多的功,才能把同样容量的血液泵到所需的地方去,如果瓣膜病变继续加重,时间一长,最终心脏将由于负荷增加而出现功能衰竭。因此,需要由心脏专科医生进行系统诊治,来制订下一步的治疗方案了。
3946
95
2023-06-24
医生,在其他医院刚做的检查,为什么又要重复做?
张亚运
主治医师
心内科
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病人抱怨:为什么在别家医院的检测报告(影像学、检验单和其他特殊检查),换了一家医院就不被承认,要再做一次?   有些病人因此怀疑医生是为了多开检查抽提成,我们的医生往往也很冤枉,一方面乱开检查造成医保超支会挨罚,另一方面病情需要也确实必须再做检查。    疾病是动态发展的:   首先,大家都知道,疾病是动态发展的。而病人提供的报告可能是十几天前甚至几个月前的,不能反映目前的疾病状况。   对于一些急症而言,可能短短一小时内就会发生重要改变。   有时候不是不认同外院的检查报告,而是不认同太久(这个太久可能短到几小时)以前的检查报告。   患者以为的,和医生想要的不一样   有时候,患者会拿着其他医院发现了甲状腺或者乳腺结节的B超报告来看病,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血流信号对于判断肿块的良恶性有很重要的提示作用,接诊医生很可能会要求病人补做多普勒序列(彩超)。考虑到多普勒超声其实也算B超,病人可能会误以为是要求重做完全一样的检查。或者是癌症患者在基层医院做普通CT时,发现高度怀疑癌症病灶,被建议去上级医院就诊。但普通CT对癌症的诊断意义比较有限,往往需要增强CT提供更丰富的信息,结合血液癌症指标做参考。但有些病人可能不清楚增强CT的意义,误以为医生要求重复检查。甚至有时候到了上级医院,要求患者做磁共振,因为CT和磁共振的机器长得确实有点像,有些患者因此误以为两次检查完全一样。   不同医院做的相同检查,也可能结果不同。   以磁共振为例,飞利浦和西门子的产品都很好用,高磁场的机型产生的图像都很清晰。但是不同品牌的仪器在清晰度、个别序列的信号值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别。   所以,很多对局部精细解剖结构要求高的科室,例如脊柱外科、关节外科等,往往需要临床医生自己读片,而且这些医生在一家医院工作久了,往往也更习惯本院的片子。   此外,CT和磁共振其实都是多层扫描的,一次检测下来可能要扫几百个平面,而实际打印在胶片上的可能只有几十张,很多不同层面的细节就因此而丢失了。   所以,让病人重拍一张,可能是医生想从自己医院的影像系统上打开电子版,这样局部可以放大查看,也能很方便地测量具体参数,不清楚的地方还能一个电话打给影像科的同事仔细聊聊,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临床明确诊断。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患者们进一步理解医生「重复检查」的用意,在寻医问药的过程中不走弯路,不花冤枉钱。   同时,作为医务工作者自身,也要主动避免过度检查、过度医疗,要对得起患者的信任。毕竟信任的建立很难,崩塌却只需要一瞬间。
6470
15
2023-03-05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