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科室相关科普
精神分裂症的痊愈几率有多大
朱祥路
主任医师
心理科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且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痊愈几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可能是20%-30%。然而,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管理,大多数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临床数据显示,精神分裂症的痊愈几率存在一定的差异。一部分患者在接受综合治疗后,能够达到长期缓解,症状几乎消失,并恢复正常生活。这部分患者的比例大约在20%至30%。还有40%至60%的患者在持续治疗下能够显著改善症状,虽然可能会有轻微的残留症状,但仍然可以过上相对独立的生活。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精神分裂症的痊愈至关重要。如果患者能够在疾病的早期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痊愈的几率会提高。早期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症状,减少疾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早期治疗还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年轻患者的痊愈几率相对较高。年轻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功能相对较好,对治疗的反应也更好。同时,年轻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也相对较好,有利于康复。 病程较短的患者痊愈几率相对较高。病程较短的患者症状相对较轻,对治疗的反应也更好。同时,病程较短的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相对较小,有利于康复。 遗传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痊愈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患者有家族遗传史,痊愈的几率可能会相对较低。但是遗传因素并不是决定痊愈的唯一因素,通过综合治疗和个体化干预,患者仍然可以实现临床痊愈。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基础。抗精神病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症状,减少复发的风险。目前,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相对较小,治疗效果也更好。但是,药物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服药,不能自行停药或减药; 2、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提高应对疾病的能力,改善心理状态。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家庭治疗等都是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心理治疗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指导,患者需要积极配合治疗; 3、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职业康复、社交技能训练、生活技能训练等都是康复治疗的重要内容。康复治疗需要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参与,需要长期坚持。
601
2024-12-04
精神紧张焦虑会引起哪些症状
肖春玲
主任医师
临床心理科
精神紧张焦虑可引发失眠、头痛、消化不良、心悸、多汗等症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关注心理健康,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有助于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减少症状的发生。 1、失眠: 精神紧张焦虑会干扰大脑的正常睡眠机制,使人难以入睡或保持睡眠状态,患者可能会在床上辗转反侧,思绪万千,无法放松,长期失眠会影响身体健康,降低免疫力,增加患病风险,失眠的发生率较高,很多焦虑患者都深受其扰。 2、头痛: 紧张焦虑会导致头部肌肉紧张,血管收缩,从而引发头痛,这种头痛通常是持续性的,可能会伴随着头部的紧箍感或压迫感,头痛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使其难以集中精力。 3、消化不良: 精神紧张焦虑会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痛、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消化系统的紊乱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焦虑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4、心悸: 焦虑会使心脏跳动加快,血压升高,从而引起心悸,患者可能会感到心跳异常强烈,甚至会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心悸会让人产生恐惧和不安,担心自己的心脏出现问题。 5、多汗: 紧张焦虑会刺激神经系统,导致汗腺分泌增加,从而出现多汗症状,患者可能会在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大量出汗,尤其是手掌、脚底、腋窝等部位,多汗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影响社交和工作。 精神紧张焦虑不可忽视,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积极寻求专业帮助,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恢复身心健康。 精神紧张焦虑怎么办 较轻程度的精神紧张焦虑,可以从日常习惯着手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节奏至关重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和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与恢复,合理安排饮食,摄入均衡的营养,避免过度摄入咖啡因和糖分等可能加重焦虑的物质,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如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能促进身体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带来愉悦感和放松感,可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园艺、摄影等,沉浸其中能转移注意力,让心灵得到宁静。 当紧张焦虑程度有所加重时,可尝试一些心理调节方法,深呼吸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通过缓慢、深沉的呼吸,调节身体的生理反应,减轻紧张感,冥想也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平静内心,还可以进行自我暗示,用积极的话语鼓励自己,增强自信心和心理韧性。
1446
2024-11-29
老年抑郁的症状及表现
肖春玲
主任医师
临床心理科
老年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干预老年抑郁,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1、情绪低落: 老年抑郁患者最主要的症状之一就是情绪低落,常常感到沮丧、无助、悲伤,对生活失去兴趣和热情,这种情绪低落可能持续很长时间,且难以通过自我调节缓解,患者可能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对未来充满绝望。 2、焦虑不安: 除了情绪低落,老年抑郁患者还常常伴有焦虑不安的症状,可能会感到紧张、恐惧、担忧,对各种事情过度担心,焦虑不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身体上的不适,如心悸、出汗、手抖等。 3、睡眠障碍: 睡眠问题在老年抑郁患者中也非常常见,可能会出现入睡困难、早醒、多梦等症状,睡眠障碍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抑郁情绪,形成恶性循环,长期睡眠不足还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免疫力。 4、食欲减退: 老年抑郁患者往往会出现食欲减退的症状,可能对食物失去兴趣,食量减少,甚至出现厌食的情况,食欲减退会导致患者体重下降、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健康。 5、记忆力下降: 老年抑郁患者可能会出现记忆力下降的症状,可能会忘记事情、丢三落四,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下降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让他们感到更加无助和沮丧。 老年抑郁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危害较大,应该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走出抑郁的阴影,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老年抑郁怎么办 在较轻的阶段,可以从日常生活方面进行调整,鼓励老年人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稳定情绪,合理安排饮食,确保摄入均衡的营养,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适度的运动对于缓解抑郁也非常重要,如散步、太极拳等较为舒缓的运动方式,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同时也能让老年人接触到外界环境和他人,减少孤独感。 当抑郁情况较为严重时,可以从心理层面给予支持,家人和朋友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陪伴,耐心倾听老年人的心声,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重视,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交活动,加入老年社团、兴趣小组等,拓展社交圈子,增加人际交往,也可以引导老年人回忆过去的美好经历,激发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1153
2024-11-29
敌对心理是精神病吗
肖春玲
主任医师
临床心理科
敌对心理不一定是精神病,可能是一种暂时的情绪反应、人格特质、心理创伤的表现,也可能与特定的精神疾病,如边缘型人格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相关,对于敌对心理,应综合考虑个体的情况进行评估和判断。 1、单纯的情绪反应: 在某些情况下,敌对心理可能只是一种暂时的情绪反应,如当人们面临压力、挫折或冲突时,可能会产生敌对情绪,这种敌对心理通常是短暂的,随着情况的改善而消失,不属于精神病范畴。 2、人格特质: 某些人的人格特质可能使他们更容易表现出敌对心理,如具有攻击性人格特质的人可能更容易对他人产生敌意,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患有精神病,只是一种人格特点。 3、心理创伤: 经历过心理创伤的人可能会出现敌对心理,如遭受过虐待、暴力或重大损失的人可能会对他人产生不信任和敌意,这种敌对心理是对创伤的一种反应,但不一定是精神病。 4、边缘型人格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敌对心理,情绪不稳定,对他人的态度在极端理想化和极端贬低之间摇摆,容易产生愤怒和敌对情绪,然而,边缘型人格障碍是一种特定的精神疾病,需要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5、精神分裂症: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敌对心理也可能出现,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导致他们对他人产生怀疑和敌意,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 敌对心理的出现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精神病,但如果敌对心理严重影响了个人的生活和功能,或者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评估和治疗,以确定其性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人有敌对心理怎么办 反思自己产生敌对心理的原因,是否存在误解或偏见,尝试以客观的视角看待他人的行为和言语,避免过度解读和主观臆断,培养自己的同理心,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的处境和感受,有助于减少敌对情绪,可以通过阅读一些关于人际关系和心理成长的书籍,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绪管理水平。 当敌对心理较为严重时,可从行为调整方面努力,在与他人交往中,刻意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冲动反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当感到敌对情绪升起时,采取深呼吸、暂时离开现场等方式让自己平静下来,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接触不同类型的人,从而逐渐改变对他人的固有看法,还可以尝试参加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在合作中体会他人的价值和团队的力量,进而减少敌对心理。
1395
2024-11-29
精神病图片
肖春玲
主任医师
临床心理科
精神病症状涵盖幻觉、妄想、思维障碍、情感障碍和行为异常等多个方面,这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及时识别和干预精神病症状,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1、幻觉: 指在没有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情况下,个体产生的知觉体验,如幻听,患者可能听到有人在对自己说话、评论或命令;幻视,看到不存在的物体、人物或场景等,幻觉的出现会让患者感到困惑和恐惧。 2、妄想: 是一种错误的、固定的信念,与现实不符且难以通过理性的解释和证据来纠正,常见的妄想有被害妄想,患者觉得自己被人监视、跟踪、陷害;关系妄想,认为周围人的言行都与自己有关等。 3、思维障碍: 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形式障碍表现为言语不连贯、逻辑混乱、答非所问等,思维内容障碍则可能出现强迫观念、超价观念等,患者会陷入某种特定的思维模式中难以自拔。 4、情感障碍: 患者的情感表现可能与现实情境明显不符,如情感淡漠,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兴趣和关心;情感倒错,情感反应与外界刺激的性质相反等,情感障碍会影响患者与他人的交往和人际关系。 5、行为异常: 精神病患者可能出现各种异常行为,如冲动行为,突然攻击他人或破坏物品;刻板行为,反复进行某种无意义的动作;退缩行为,远离社交活动,自我封闭等,行为异常不仅对患者自身安全构成威胁,也可能影响周围人的生活。 了解精神病症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精神病患者的困境,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共同努力促进他们的康复和回归社会。 存在精神病怎么办 对于症状较轻的情况,可以从生活环境和日常习惯方面着手,为患者营造一个稳定、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至关重要,减少刺激源,避免嘈杂、混乱的氛围,家人和朋友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耐心倾听患者的感受和需求,避免批评和指责,鼓励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饮食,摄入均衡的营养,适度的运动也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如散步、瑜伽等较为舒缓的运动方式可以尝试。 当症状较为严重时,专业的心理干预不可或缺,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认识和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家人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确保患者的安全,在可能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参与一些简单的社交活动或兴趣爱好小组,逐渐恢复与外界的联系和互动。
819
2024-11-29
精神病遗传病会遗传几代人
朱祥路
主任医师
心理科
关于精神病遗传病会遗传几代人的问题,实际上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因为有的可能并不会遗传给下一代。精神病的遗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需要明确的是,精神病并非单一基因遗传病,而是多基因遗传病。这意味着精神病的发病不仅与遗传有关,还受到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即使家族中有精神病患者,也不一定会遗传给下一代。 精神病的遗传倾向在不同的精神病中有所不同,例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遗传方式并非简单的孟德尔遗传,而是多基因隐性遗传。这意味着这些疾病的遗传风险虽然存在,但并非100%会遗传给下一代。 即使家族中存在精神病患者,遗传给后代的风险也是有限的。精神病的遗传风险通常与血缘关系的远近有关,近亲之间的遗传风险相对较高。但即使存在遗传风险,也不一定会导致精神病的发病,因为环境因素在精神病的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即使存在精神病的遗传风险,也可以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心理调适等措施来降低发病风险。对于有精神病家族史的人群而言,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应尽量避免观看惊险、凶杀、悲剧性的小说、画报、连环画、电视、电影等,以免增加刺激,加重病情。 这类人群还应尽量单独居住一个房间,穿着简单、宽松、舒适的衣物,避免与人多的接触和交谈,以减少外界刺激。 精神病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 1、按时按量服药: 精神病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按时按量服药,不可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药物是治疗精神病的重要手段,按时服药有助于控制症状,防止复发。 2、监测药物副反应: 在服药期间,患者应密切关注药物可能产生的副反应,如口干、便秘、肢体僵硬等,并及时向医生反馈,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3、定期复诊: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前往医院复诊,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在复诊前,患者可以记录自己的病情变化,包括症状表现、情绪变化等,以便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治疗效果。
673
2024-11-28
分泌多巴胺会快乐吗
朱祥路
主任医师
心理科
分泌多巴胺确实与快乐感受紧密相关。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在人体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联着情绪调节、动机行为和认知功能。当人们经历某些愉悦或满足的时刻,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平往往会显著上升,这种变化是机体感受到快乐的重要生理基础。 多巴胺的释放通常与期望的实现和目标的达成紧密相关。当人们追求并成功获得某种奖励、满足某种需求或实现某个目标时,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元就会被激活,释放出大量的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的增加会传递一种积极的信号,让人体感到愉悦和满足,从而激励人们继续追求更多的奖励和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活动都能促进多巴胺的分泌,进而带来快乐感受。例如,当人们品尝美食时,味蕾的刺激会触发大脑中的多巴胺释放,让机体享受到食物带来的愉悦感。当人们进行运动、听音乐、看电影或与朋友聚会时,这些活动也能激活大脑中的多巴胺系统,带来快乐和放松的感觉。 值得注意的是,多巴胺的分泌与快乐感受之间的关系并非绝对。虽然多巴胺的增加通常与快乐相关,但过度的多巴胺分泌也可能导致一些负面效应,如成瘾行为。成瘾物质(如毒品、酒精等)能够刺激大脑中的多巴胺系统,使其释放大量多巴胺,从而产生强烈的愉悦感。这种愉悦感往往是短暂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脑会对成瘾物质产生适应性变化,导致多巴胺水平下降,进而引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避免多巴胺分泌过多的方法 1、调整饮食结构: 避免长期摄入含有兴奋作用的食物,如咖啡、浓茶、功能性饮料、巧克力等。这些食物可能刺激多巴胺的过度分泌。减少富含色氨酸和酪氨酸食物的摄入,如苹果、香蕉、奶酪、肉类、鱼类、豆类和坚果等,因为这些食物有助于多巴胺的合成。 2、合理运动: 虽然运动可以刺激多巴胺的释放,但过度运动可能导致多巴胺分泌过多。所以应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如每周进行适量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避免进行过于剧烈或长时间的运动,以免刺激多巴胺系统过度兴奋。 3、保证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对调节多巴胺水平至关重要,成年人通常需要每晚7到9小时的睡眠,以维持神经系统的健康。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避免熬夜和不良的睡眠环境,确保睡眠质量。
1153
2024-11-28
重度抑郁做MECT要做几次
朱祥路
主任医师
心理科
重度抑郁症患者接受MECT(改良电抽搐治疗)的次数因个体差异而异,但通常一个完整的疗程在10-20次。MECT是一种通过给予短暂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短暂抽搐发作,从而调节神经递质平衡、改善抑郁症状的有效治疗方法。 治疗次数的具体安排需要根据患者的药物反应、病情严重程度及心理状态等因素综合决定。例如如果患者对药物反应良好,症状改善较快,可适当延长治疗间隔,减少治疗次数。相反,如果患者有自杀倾向或严重自伤行为,可能需要缩短治疗间隔,增加治疗次数以迅速控制急性症状。 在MECT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频次。一般而言,重度抑郁症患者接受MECT治疗的频次为每天至每周1-2次。但这并不是固定的频次,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反应和治疗效果进行灵活调整。医生会通过定期评估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药物副作用以及心理状态,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计划。 在接受MECT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反应和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短时性记忆缺失、头痛、恶心等。这些副作用通常是暂时的,并且会在治疗结束后逐渐消失。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副作用或不适,应立即告知医生,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MECT治疗虽然对重度抑郁症有明显疗效,但并不能完全治愈疾病。因此在治疗结束后,患者仍需要继续进行心理调节和药物治疗,以巩固和维持治疗效果。患者还应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扰,寻求心理支持和建议。 MECT治疗前准备 1、全面评估: 在进行MECT治疗前,患者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包括心电图、脑电图、生化指标检查、胸片等,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过敏史以及当前用药情况,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禁食禁水: 治疗前8小时需绝对禁食禁水,以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呛咳、误吸、窒息等意外事故。 3、身体准备: 治疗前排空大小便,取出活动义齿、发卡等装饰品,避免涂口红、指甲油之类的化妆品,以免影响对缺氧现象的判断。护士会测量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处于适合治疗的状态。 4、心理准备: 患者应了解MECT治疗的过程和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可以通过深呼吸、闭眼、身体放松等放松运动来缓解紧张情绪。
953
2024-11-28
精神分裂症多久能治愈
朱祥路
主任医师
心理科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治愈精神分裂症的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病程的长短、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治疗方法和患者的治疗响应等。通常急性期治疗需8-12周,巩固期至少6个月,维持期可能长达数年。部分患者可能残留症状或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积极治疗和康复,可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及时、充分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在8-12周的急性期治疗后可以实现临床痊愈,即病情基本得到控制,症状基本消失,社会功能基本恢复。然而,临床痊愈并不意味着疾病已经完全治愈,患者还需要进行巩固期治疗和维持期治疗,以防止复发。 巩固期治疗的时间通常至少为6个月,而维持期治疗的时间则可能因患者情况而异,对于首发患者可能建议至少维持1年,对于复发患者则可能建议维持3-5年甚至更长。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但并不能完全治愈疾病。心理治疗则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提高应对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促进康复。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经过治疗,部分患者可能仍然会残留症状,甚至无法治愈,最后导致精神性的残疾。所以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重要的是要坚持治疗,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措施 1、药物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减轻幻觉、妄想、思维混乱等症状,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思维和行为。这些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和疗程。 2、心理治疗: 通过与心理医生的交流,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疾病,建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心理治疗还可以帮助患者学会应对压力、调节情绪的方法,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
1429
2024-11-28
舍曲林对身体损害大吗
朱祥路
主任医师
心理科
舍曲林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抑郁药物,常被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症以及强迫症等相关精神疾病。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中的5-羟色胺再摄取机制,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情绪稳定性。对身体损害相对不大,但长期服用仍存在一定不良反应。 长期服用舍曲林可能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主要涉及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和性功能等方面。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口干、便秘等,是较为常见的副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方面,患者可能会感到头痛、头晕、嗜睡或失眠,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震颤、心动过速等症状。 部分男性患者还可能出现性功能障碍,如勃起困难或射精延迟。这些不良反应虽然多数在用药初期出现,并可能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逐渐缓解,但仍需引起患者的重视。 除了上述常见副作用外,舍曲林还可能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一些潜在的影响。例如其可能减少患者的运动,降低能量消耗,从而导致体重增加。舍曲林还可能影响血糖的分解和利用,导致体内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影响身体的正常运行。长期用药还可能加重肝脏和肾脏的负担,对患者的整体健康构成威胁。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舍曲林存在这些潜在的风险,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其安全系数相对较高。许多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合理的用药和生活方式调整,成功减轻了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所以对于是否继续使用舍曲林,患者应权衡利弊,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 使用舍曲林的注意事项 1、监测不良反应: 在使用舍曲林的过程中,患者应密切监测自己的身体反应。如果出现任何不适或症状加重的情况,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特别是当患者出现情绪低落、精神紧张、坐立不安等异常表现时,更应高度警惕,防止发生意外。 2、避免与其他药物合用: 舍曲林与某些药物合用可能会产生严重的相互作用,在使用舍曲林期间,患者应告知医生自己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以及保健品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确保用药安全。 3、遵循医嘱用药: 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不要擅自更改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疗效或加重不良反应。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饮食和作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减轻药物对身体的负担。
1123
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