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科室相关科普
胆囊压痛点在哪
耿亚军
副主任医师
胆胰外科
胆囊压痛点一般是指胆囊区域的压痛点,是胆囊底在人体体表的投影,位于右侧肋骨下缘与肋弓交点下方2~3cm处或右锁骨中线和季肋缘交点,其是胆囊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位置和检查方法会因胆囊病变或肝硬化而有所偏移和变化。检查方法包括直接按压、深呼吸法及活动法等。若这些位置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处理。 胆囊压痛点的位置 胆囊压痛点的位置大致在右侧肋骨下缘与肋弓交点下方2~3cm处,或者右锁骨中线和右侧季肋缘的交点的位置。这是相对正常的胆囊所对应的位置。 对于有些病变造成胆囊萎缩或肿大,肝硬化造成胆囊有转位的患者,压痛的位置会有明显偏移。 胆囊有明显增大,甚至可以脱入盆腔,则其压痛点的位置有明显下移;胆囊有萎缩者位置上移,一般压痛点位置上移,可位于右肝区;有些肝硬化明显的患者,肝脏有反时针方向旋位,胆囊压痛点位置则位于右上腹后方;胆囊颈部的炎症,压痛点可靠近上腹部正中位置。 胆囊压痛点的检查方法 1、直接按压法: 医生一般会用手指直接按压患者的右上腹部,寻找可能存在的疼痛点。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可能给患者带来不适。 2、深呼吸法: 也称为墨菲征检查法。需要患者深呼吸数次,然后在呼气时医生用力按压患者的右上腹部。随着膈肌下移,胆囊也会下移,如果胆囊发炎,触碰到按压的手指会引起疼痛,称为墨菲征阳性。 3、活动法: 通过让患者做一些特定的动作,如弯腰、转身等,观察是否会出现疼痛反应,以帮助医生确定疼痛的位置和性质。 胆囊压痛点的临床意义 诊断价值: 胆囊压痛点是诊断胆囊结石、胆囊炎等胆囊疾病的重要依据。如果出现胆囊压痛点的症状,通常说明患有胆囊疾病。 鉴别诊断: 胆囊压痛点还可以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十二指肠溃疡、胰腺炎等。这些疾病虽然也可能出现右上腹疼痛,但疼痛的性质和压痛点的位置有所不同。
959
2024-12-18
肝硬化怎么治疗最好最有效
高君
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肝硬化治疗的方案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病因及患者个体差异综合制定,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不存在绝对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方法的选择。 1、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对于肝硬化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合理控制饮食,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以减轻肝脏负担。 2、药物治疗 病因治疗:针对肝硬化的不同病因,如乙肝、丙肝等病毒感染,需遵医嘱使用相应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以控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对于酒精性肝硬化,戒酒是首要的治疗措施。 保肝治疗:保肝药物在肝硬化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能够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但保肝药物的使用应遵医嘱,避免滥用或误用。 抗纤维化治疗:抗纤维化药物能够抑制肝脏纤维化的进程,对于早期肝硬化患者尤为重要。通过合理使用抗纤维化药物,可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手术治疗 肝硬化终末期患者肝移植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通过移植健康的肝脏,可以替代受损的肝脏功能,使患者恢复健康。但肝移植手术复杂且费用高昂,需严格评估患者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对于肝硬化引起的并发症,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可通过内镜下套扎、硬化剂注射等手术方法进行止血治疗。对于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脾切除手术以缓解症状。 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家庭成员和社会各界也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1324
2024-12-17
胆囊体表投影位置位于哪里
陈志强
副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胆囊是一个梨形的囊状器官,位于肝下面的胆囊窝内,具有贮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 其在体表的投影位置位于右上腹 ,可通过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或右腹直肌外缘与右肋弓交界处定位。当胆囊发生病变,如胆囊炎或胆石症时,这些位置的压痛会变得明显,可以通过触诊这些体表投影点来初步判断胆囊是否有问题。 胆囊体表投影点 1、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 这是胆囊底体表投影最常见的描述方式。右锁骨中线是从右锁骨中点垂直向下的一条线,而右肋弓则是由第7、8、9肋软骨构成的弧形结构,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大致就在这两者相交的点上。 2、右腹直肌外缘与右肋弓交界处: 沿着腹直肌的外缘向上,直到与右肋弓相遇的地方,即为胆囊底的体表投影点。腹直肌是位于腹前壁正中的肌肉,外缘指的是该肌肉远离中线的一侧。在解剖学上,这一位置常被用作胆囊底体表投影的标志性点,称为“墨菲氏点”或“胆囊点”,是在体检时检查胆囊炎症的一个关键点。按压此处若引起疼痛,常提示胆囊可能有炎症。 胆囊的功能 1、储存胆汁: 胆囊是胆汁的储存仓库。肝脏每日分泌的胆汁大部分经胆囊储存,胆囊容积虽仅有4060ml,但24小时内能够接纳约500ml由肝脏分泌的胆汁。胆囊黏膜具有强大的吸收水和电解质的功能,可将胆汁浓缩510倍而储存于胆囊内。 2、浓缩胆汁: 胆囊通过吸收胆汁中的水分和电解质,使胆汁变得更加浓缩,从而提高了其分解和吸收脂肪的效果。这种浓缩作用使得胆汁在需要时能够更有效地帮助消化食物。 3、调节胆道压力: 胆囊还具有调节胆道压力的功能。胆道始终维持在一定压力状态,胆囊作为胆道系统的一部分,可以容纳和浓缩较多的胆汁,从而调节主干道中的压力,维持胆道内正常压力平衡。 4、排泄胆汁: 在进食时,胆囊会收缩并将浓缩的胆汁通过胆囊管排入胆总管,再进入肠道,与食物混合后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以及其他营养物质。胆汁的排放是随进食而断续进行的,这一过程受到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5、分泌功能: 胆囊黏膜每天可以分泌约20ml的黏液样物质,主要是黏蛋白,这些物质具有润滑和保护胆囊黏膜的作用。
399
2024-12-17
肝脏钙化灶是什么意思
樊华
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肝脏钙化灶是肝脏内的一种影像学表现,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表现为肝脏内部出现钙质沉积的病灶,这些钙化灶可能是单个的,也可能是多个的,大小也各不相同,单个或少量的肝脏钙化灶通常对身体影响较小,但如果钙化灶较多或较大,可能会引起肝区隐痛、胀痛等不适。 1、原因 先天性发育异常:部分患者的肝内钙化灶可能源于先天性发育异常,这种情况较为少见,但确实存在,在胎儿时期,肝脏内就可能形成钙化灶,并随着生长发育持续存在。 慢性炎症:肝脏的慢性炎症,如肝脓肿、肝结核等,是形成钙化灶的常见原因之一,长期炎症刺激导致肝脏组织损伤,在修复过程中,钙质可能沉积于受损区域,形成钙化灶。 寄生虫感染:寄生虫感染,如肝血吸虫病、肝包虫病等,也是导致肝内钙化灶的重要因素,寄生虫在肝脏内寄生并引起局部组织反应,形成病灶。随着病程发展,病灶内可能出现钙盐沉积,形成钙化灶。 肝内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的长期存在和刺激,可能导致局部胆管扩张和纤维组织增生,在结石周围和胆管壁处,钙盐可能逐渐沉积,形成钙化灶。 肝脏良恶性肿瘤:肝脏的良恶性肿瘤,如肝血管瘤、肝癌等,在生长过程中也可能引起钙化灶的形成。这些肿瘤组织内的细胞代谢异常和坏死物质吸收等因素,可能导致钙质在肿瘤周围沉积。 2、治疗方法 对于单个、小型的钙化灶且无明显临床症状者,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定期随访观察即可,如果钙化灶是由慢性炎症引起的,可以遵医嘱服用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患者发生肝内胆管结石,导致肝上存在钙化灶,可以在医生操作下进行肝切除术、胆管切开取石等手术进行治疗,若患者属于恶性肿瘤造成肝上存在钙化灶,且身体素质较差无法进行手术,可以在医生的操作下通过放疗方式进行治疗。 对于肝脏钙化灶的患者来说,定期复查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定期的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钙化灶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果病情出现变化,如钙化灶增大或出现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治疗。 肝脏钙化灶患者要注意什么 熬夜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影响肝脏的修复和排毒功能,肝脏钙化灶的患者应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让肝脏得到充分的休息,长期吸烟和饮酒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加重钙化灶的病情,患者应坚决戒烟戒酒,以减轻肝脏的负担。 饮食对肝脏健康至关重要,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的比例,同时要保持适量的饮水量,有助于稀释胆汁,防止胆汁淤积。 肝脏钙化灶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可以通过参加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动,如瑜伽、冥想等,来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983
2024-12-17
胆结石治得好吗
樊华
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胆结石这种胆道疾病能否治好受多种因素影响,无症状胆结石大多能治好,有症状但结石简单的情况治好可能性也比较高;胆囊功能受损的较难完全治好;胆管内复杂结石治好难度较大。 1、无症状胆结石: 对于无症状的胆结石,通常是可以治好的。在这种情况下,若结石较小、数量不多,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规律生活作息等保守方法控制其发展,部分患者的结石甚至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不对身体造成明显影响。还有部分患者可选择择期手术将结石取出,达到治愈目的。 2、有症状但结石情况简单: 若胆结石已经引发了如腹痛、恶心等症状,但结石数量少、体积较小,且胆囊功能尚好,这种情况也是能治好的。一般可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能直接去除病灶,术后只要做好护理、遵循医嘱复查,多数患者可恢复正常生活,摆脱胆结石带来的困扰,实现较好的治疗效果。 3、胆囊功能受损的胆结石: 当胆结石导致胆囊功能受到明显损害时,治好有一定难度,但仍可通过合适手段改善状况。如胆囊萎缩、胆囊收缩功能极差等情况,即便切除胆囊去除结石,后续也可能存在消化功能受影响等问题,但从消除结石、避免更严重并发症角度来说,手术切除胆囊算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 4、胆管内复杂结石: 胆管内结石情况复杂,如结石数量多、位置特殊或者合并胆管狭窄等情况时,治好相对棘手。虽然可以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胆管切开取石等方式进行治疗,但存在结石残留、复发的风险,往往需要多次手术干预,且术后还需长期随访、配合药物等辅助治疗,很难做到彻底根治。 患者要选择正规医院,听从专业医生建议来确定治疗方案。不能盲目追求彻底治愈而忽视自身身体状况,治疗后要严格遵循医嘱做好护理、定期复查,关注身体变化,调整饮食结构,保持规律生活作息,尽量减少胆结石复发或出现并发症的风险,保障身体健康。 胆结石治疗及康复中需注意哪些事项 充分与医生沟通,依据自身胆结石的具体情况,还有胆囊功能以及身体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来谨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不可盲目跟风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确保所选方案既能解决结石问题,又能最大程度减少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手术后要遵循医嘱做好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留意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异常。根据手术类型和身体恢复情况,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预防肠粘连等并发症,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利于身体康复。 一定要按照医生安排定期进行复查,通过腹部超声、肝功能等检查项目,密切关注胆囊、胆管情况以及有无结石残留或复发等问题,发现异常可及时处理,切不可因自觉身体无不适就忽视复查,保障身体能持续处于健康状态。 胆结石治疗周期可能较长,过程中患者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这不利于病情恢复。要积极调整心态,通过适当方式缓解压力,如听音乐、散步等,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对康复以及预防病情反复都有着积极作用。
1241
2024-12-17
胆囊痛的原因
樊华
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胆囊痛是一种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其产生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了从较为轻微的功能性问题到较为严重的器质性病变等情况。患者和家属应准确判断自身身体状况,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 1、饮食因素: 进食过多油腻食物是常见诱因,如一次性吃了大量油炸食品、肥肉等。这类食物会促使胆囊剧烈收缩来排空胆汁以助消化,若胆囊本身功能欠佳,过度收缩就易引发疼痛,通常表现为右上腹隐痛或胀痛,程度相对较轻,调整饮食结构,适当休息后,疼痛往往能逐渐缓解。 2、胆囊痉挛: 胆囊平滑肌突然出现痉挛,可能是腹部着凉、情绪紧张等因素导致的。胆囊在痉挛状态下,会产生疼痛感,多为阵发性疼痛,疼痛位置主要在右上腹胆囊区,可伴有恶心感,一般持续时间较短,通过热敷右上腹部、放松心情等方式,能帮助缓解胆囊痉挛,减轻疼痛症状。 3、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可由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引发,炎症刺激胆囊壁,导致疼痛,常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疼痛程度较重,还可能向右肩部、背部放射,伴有发热、寒战等症状。慢性胆囊炎则多因胆囊长期受炎症刺激,反复出现右上腹隐痛、胀痛,在进食后加重,影响日常饮食和生活。 4、胆结石: 胆囊内形成结石后,结石会刺激胆囊黏膜,或者在胆囊收缩时,结石移动卡顿在胆囊管等部位,造成梗阻,引起胆囊强烈收缩,产生疼痛。疼痛较为剧烈,呈绞痛样,发作突然,同样会向右肩部、背部放射,而且容易反复发作,若结石长期存在且引发并发症,病情会更复杂、严重。 5、胆囊癌: 这是较为严重的情况,胆囊癌早期可能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肿瘤侵犯胆囊壁及周围组织,会出现右上腹持续性钝痛,疼痛会逐渐加重,还可能伴随体重下降、黄疸等表现,对身体危害极大,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出现胆囊痛时,要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尽量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像米粥、面条等。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疼痛。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者加重、伴有发热、黄疸等其他症状,务必及时就医,通过腹部超声、CT等检查明确病因,遵循医嘱进行相应的治疗和调养。 胆囊痛的预后如何 急性胆囊炎发病初期若能及时就医,通过禁食、胃肠减等治疗手段,多数患者的炎症可以消退,疼痛缓解,达到临床治愈。但部分患者可能会转为慢性胆囊炎,需要长期调养并关注胆囊状况。慢性胆囊炎则较难彻底根治,需长期控制炎症、利胆,配合规律饮食,减少发作频率,缓解疼痛症状。 胆结石引发的胆囊痛,如果结石较小,有可能通过遵医嘱服用利胆排石药物,配合多喝水、适当运动等促使结石排出,疼痛随之消失而治愈。但要是结石较大、数量多或者反复引起梗阻、炎症,往往需要手术切除胆囊来消除疼痛根源,术后恢复良好的话,可解除疼痛问题,但身体也需一段时间适应。 胆囊癌所致的胆囊痛,早期发现并进行手术切除等综合治疗,有一定治愈几率。不过一旦进入中晚期,治愈难度极大,多以缓解疼痛、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治疗目标。
969
2024-12-17
早期肝癌有什么症状
樊华
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早期肝癌症状往往不太明显,容易被忽视,但仍可能出现一些症状表现,如肝区疼痛、消化道症状等,生活中应提高警惕,及时察觉身体异样,把握最佳治疗时机,保护自身的健康。 1、肝区疼痛: 部分早期肝癌患者会感到肝区有间歇性或持续性的隐痛、钝痛或胀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时疼痛较为轻微,容易被当作是劳累或岔气等情况而被忽略。这主要是因为肿瘤生长使得肝脏包膜被牵拉,刺激到了周围神经,从而引发疼痛感觉,若出现这种不明原因的肝区疼痛,需提高警惕。 2、消化道症状: 常常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情况,和普通的肠胃不适有些相似,所以容易被误诊。这是由于肝脏肿瘤影响了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消化液分泌异常等。如原本食欲正常的人,突然变得没胃口,对食物提不起兴趣,且还伴有恶心等感觉时,就应考虑做进一步检查排查肝脏问题。 3、消瘦乏力: 不明原因的体重逐渐下降、身体容易感到疲倦乏力也是早期肝癌的症状,即使没有刻意节食或增加运动量,体重却持续减轻,整个人精神状态欠佳。因为肿瘤在生长过程中会消耗大量身体的营养物质,也影响了肝脏的代谢等功能,致使身体能量供应不足,出现消瘦乏力的表现。 4、发热: 有些患者会出现低热症状,体温一般在37.5-38℃,多为持续性低热或者午后低热,偶尔也可能出现高热情况。发热原因可能是肿瘤组织坏死后释放致热原进入血液循环导致的,也可能和机体的免疫反应有关,若长时间出现低热且找不到明确感染源等原因时,要想到可能是肝脏方面的问题。 5、腹部肿块: 在右上腹肝脏区域,部分患者可摸到质地较硬的肿块,不过早期肿块可能较小,不容易被摸到,只有当肿瘤长到一定程度,或者患者本身比较瘦、腹壁较薄时才更易触及。摸到肿块时不要忽视,应尽快明确其性质,这很可能是肝脏肿瘤的外在表现。 早期肝癌容易和其他常见病症混淆,一旦出现上述相关症状,不可掉以轻心,要尽快前往正规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像腹部超声、肿瘤标志物检测等都是常用排查手段。平时也要注重定期体检,特别是有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基础的人群,更要做好健康监测,防患于未然。 如何治疗早期肝癌 若身体条件允许且肿瘤符合手术指征,手术切除是很重要的治疗手段。医生会评估肿瘤大小、位置以及肝脏功能等情况来确定手术方案,像肝部分切除术等。术后要严格遵循医嘱做好护理,防止伤口裂开,按要求定期复查,监测肝脏恢复以及有无肿瘤复发迹象。 对于一些不能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介入治疗是常用选择。如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通过堵塞肿瘤的供血动脉,让肿瘤缺乏营养,医生局部注入化疗药物来抑制肿瘤生长。治疗后可能会有一些不适,要及时告知医生,按指导进行应对。 像射频消融、微波消融这类消融治疗,利用热效应等破坏肿瘤组织。治疗后要留意身体反应,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防止感染。配合医生安排的计划,查看消融区域情况以及有无新发病灶,以便及时调整后续治疗策略,争取更好地控制病情。 如果病情合适,会采用靶向药物或免疫治疗药物。用药期间要关注自身不良反应,如有无皮疹、腹泻等,按时按量服药,积极反馈给医生身体变化,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908
2024-12-17
胆结石手术多少钱
樊华
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胆结石手术有多种类型,费用各有不同。传统开腹手术约6000-15000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多在8000-25000元、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一般15000-30000元,且手术费用存在地区差异,患者选术式要综合考虑自身等情况。 1、手术类型 传统开腹手术:费用范围一般在6000-15000元,传统开腹手术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手术方式,但创伤较大,恢复时间相对较长,费用相对较低,但可能因医院等级和地区差异而有所变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大部分情况下在10000-20000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胆结石手术的首选方式,费用相对较高,但因其优点而备受青睐。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费用范围一般在15000-30000元,该手术适用于胆管结石的治疗,费用较高,但能够较为精确地取出结石。 2、地区差异 经济发达地区:在一线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胆结石手术的费用通常较高。如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费用可能在15000-30000元,这些地区的物价水平较高,医院运营成本也相应增加,导致手术费用上升。 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二三线城市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医院,胆结石手术的费用相对较低,如县级或乡镇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费用可能在8000-15000元,这些地区的物价水平较低,医院运营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手术费用也相应降低。 患者在选择手术方式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综合考虑,同时了解当地的医保政策和医院的收费标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选择医院时,患者应选择正规、有资质的医院,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效果。 胆结石手术前患者需要关注什么 胆结石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检查,以评估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这些检查通常包括肝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腹部超声等。 在手术前,患者需要对饮食进行适当调整,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性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加重胆囊的负担,增加手术风险。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汤、稀粥、面条等,手术前12小时内应禁食,10小时内不能饮水,以防止在手术过程中胃内容物反流,造成误吸和窒息。 胆结石手术虽然是一种常见的手术,但患者仍可能感到紧张和焦虑,因此术前进行良好的心理沟通至关重要。患者应了解手术的过程、风险和注意事项,与医生充分沟通,缓解紧张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恢复。
859
2024-12-17
肝硬化脾大切除后对生命有多大影响
张勇
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肝硬化脾大切除后对生命的影响一般较大,此时容易导致感染、出血倾向、肝功能变化、门静脉血栓形成、肿瘤风险增加,若经历此类手术,可前往肝胆外科或肝病科就医咨询后续护理与监测要点。 1、感染风险: 脾切除后,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尤其是对血源性细菌感染的抵抗力减弱。处理措施包括遵医嘱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患者需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避免前往人员密集且空气不流通场所。 2、出血倾向: 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功能障碍以及脾切除后血小板数量短期内急剧上升,可能导致血栓形成或出血倾向。术后应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若高于500×10⁹/L,可配合医生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或氯吡格雷片等,并补充凝血因子,如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根据凝血指标决定输注量,维持凝血功能稳定,防止出血或血栓形成对重要脏器造成损害,保障生命安全。 3、肝功能变化: 手术可能进一步影响肝脏的血液灌注与代谢功能,术后需定期复查肝功能,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根据肝功能情况,配合医生给予保肝药物治疗,如复方甘草酸苷片、水飞蓟宾胶囊等,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等,控制脂肪摄入,避免加重肝脏负担,促进肝功能恢复与维持。 4、门静脉血栓形成: 脾切除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易形成血栓。术后应根据医嘱使用抗凝药物预防,如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利伐沙班片等药物。 5、肿瘤风险增加: 长期肝硬化背景下,脾切除后肝脏肿瘤发生风险可能增加。术后需定期进行肝脏影像学检查,如每3-6个月进行一次肝脏超声检查,每年进行一次肝脏增强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对于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硬化患者,遵医嘱继续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片或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等抑制病毒复制,降低肿瘤发生风险,早期发现并处理肿瘤性病变,延长生存期。 术后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按时复查各项指标,规范用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以维护生命质量与长度。
1033
2024-12-16
肝内低回声是什么病的可能性最大
张勇
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肝内出现低回声区是肝脏超声检查中的一种表现,其可能涉及多种疾病情况,如肝囊肿、血管瘤、脂肪肝、肝脓肿、肝癌。若发现肝内低回声,可前往肝病科或肝胆外科就医进一步明确诊断。 1、肝囊肿: 这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超声多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较小的肝囊肿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定期复查肝脏超声即可,如每6-12个月复查一次,观察囊肿大小、形态变化。若囊肿较大或出现压迫症状,如腹痛、腹胀等,可考虑穿刺抽液治疗,术后需卧床休息4-6小时,密切观察有无腹痛、发热等不适,短期内避免剧烈运动。 2、肝血管瘤: 也是肝脏常见良性病变,低回声表现可呈高回声或混合回声。对于直径小于5厘米且无症状的肝血管瘤,通常只需定期随访,每3-6个月进行一次肝脏超声检查,监测其生长速度。若血管瘤较大且有破裂风险,或出现明显症状,如右上腹隐痛等,可考虑手术切除、肝动脉栓塞等治疗方法。 3、脂肪肝: 脂肪在肝脏内过度沉积可导致肝实质回声改变,出现低回声区。对于轻度脂肪肝,主要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改善,包括控制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增加运动锻炼,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对于伴有肝功能异常的脂肪肝,可配合医生使用保肝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或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 4、肝脓肿: 多由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超声显示为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区。对于肝脓肿,应遵医嘱进行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若脓肿较大,经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穿刺引流,术后密切观察引流液性状、量,定期复查超声,观察脓肿愈合情况。 5、肝癌: 肝脏恶性肿瘤在超声下也可能表现为低回声,此时还会出现没力气、食欲不振等现象,应采取化疗、介入治疗、靶向治疗等处理措施。 发现肝内低回声后,应积极配合医生完善检查,遵循治疗方案,注重饮食调理与休息,保持乐观心态,促进肝脏健康恢复。
803
202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