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科科室相关科普
吃什么可以补肝护肝
颜炳柱
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与解毒器官,合理饮食可以起到补肝护肝的作用。富含维生素、优质蛋白质等食物,能为肝脏提供滋养、促进肝细胞修复再生、增强肝脏解毒功能等,有助于维持肝脏的健康状态,降低肝脏疾病的发生风险。 1、富含维生素食物 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是补肝护肝的佳品,如橙子、柠檬等富含维生素C,能够抗氧化,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促进肝脏胶原蛋白合成,有助于肝脏损伤修复。还有菠菜、西兰花等绿叶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和叶酸,可参与肝脏的凝血因子合成以及细胞的甲基化反应,对肝脏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十分关键,能增强肝脏的代谢与解毒能力。 2、优质蛋白质食物 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食物富含优质蛋白质,蛋白质是肝脏细胞修复和再生的重要原料,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质,能保证肝脏在受损后及时修复自身组织。如鱼肉富含优质的动物蛋白且脂肪含量低,易于消化吸收,不会给肝脏带来过多的代谢负担,有助于维持肝脏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促进肝脏健康。 3、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食物 坚果类如核桃、杏仁以及橄榄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肝脏中的脂肪堆积,预防脂肪肝的形成。其还能调节肝脏的脂质代谢,减少炎症反应,改善肝脏的血液循环,为肝脏细胞提供良好的营养环境,有利于肝脏正常功能的发挥和长期健康的维护。 在饮食补肝护肝过程中,要注意食物的搭配与适量摄入。避免暴饮暴食,防止营养过剩加重肝脏负担。饮食应规律,定时定量用餐。若患有肝脏疾病,不能仅依赖食物调理,还需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肝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与饮食策略。 补肝护肝不适合食物 高糖食物应尽量少吃,如糖果、糕点、甜饮料等,过多的糖分会在肝脏中转化为脂肪堆积,增加患脂肪肝的风险,还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影响肝脏的糖代谢调节功能,长期食用会对肝脏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油腻及油炸食品对肝脏不利,这类食物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如炸鸡、油条等,其会使肝脏分泌更多的胆汁来消化脂肪,加重肝脏负担,容易引起血脂升高,导致脂肪在肝脏内沉积,进一步损害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含酒精饮料要杜绝,酒精主要在肝脏代谢,其代谢产物会直接损害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长期饮酒会引发酒精性肝病,甚至发展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严重危害肝脏健康,即使是少量饮酒也不建议,尤其是对于肝脏本身就有问题的人群。
1451
2025-01-06
脂肪肝最怕三种茶叶
林潮双
主任医师
感染性疾病科
脂肪肝最怕三种茶叶这一说法过于绝对,但确实有一些茶叶适合患者饮用。如绿茶、普洱茶等茶叶因成分特性或对身体代谢影响等因素,在脂肪肝的调养过程中可发挥一定作用,可以辅助疾病治疗,促进肝脏健康恢复。 1、绿茶: 富含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脂,减少肝脏中脂肪的堆积,可能有助于改善脂肪肝病情。一般建议每天用3-5克茶叶,可分多次饮用。长期坚持饮用,能促进肝脏的排毒功能,增强肝细胞的自我修复能力。 2、普洱茶: 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等成分,可有效调节脂肪代谢。熟茶性质温和,饮用时,取适量茶叶用沸水冲泡。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辅助减轻肝脏处理脂肪的压力,对于脂肪肝伴有血脂异常者有一定效果,辅助肝脏内脂肪的分解与代谢。 3、乌龙茶: 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醇厚。其能辅助人体的新陈代谢,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脂肪燃烧,可能会减少肝脏脂肪含量。冲泡后稍等片刻饮用,持续饮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强肝脏的脂肪代谢功能,可能缓解脂肪肝症状。 虽然这些茶叶对脂肪肝有益,但不能替代正规治疗。患者应定期就医检查,监测肝脏功能和脂肪含量变化。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在服用药物期间,若饮茶,需咨询医生是否会有药物相互作用,以免影响药效或加重肝脏负担。 脂肪肝患者喝茶的注意事项 控制饮茶量: 过量饮茶可能导致失眠、心悸等不适症状,尤其是含有咖啡因较高的茶叶。一般每天饮用茶叶量不宜超过10-15克,分多次饮用,避免短时间内大量摄入。 注意饮茶时间: 不宜在睡前2-3小时内饮茶,以免影响睡眠质量。可以在饭后0.5-1小时后饮茶,这样既有利于消化吸收,又能减少茶叶对胃肠道的刺激。 避免空腹饮茶: 空腹时茶叶中的成分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部不适、胃痛等症状。尤其是对于本身胃肠道功能较弱的脂肪肝患者,更要避免空腹饮茶。 不要喝浓茶: 浓茶中茶多酚、咖啡碱等成分浓度过高,不仅口感苦涩,还会加重肾脏负担,对肝脏的恢复也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应将茶叶冲泡至适宜的浓度,以清淡爽口为宜。
952
2025-01-06
肝不好最怕三种水果
毕蔓茹
副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肝脏健康与饮食密切相关,但肝不好最怕三种水果这一说法太绝对。榴莲、荔枝等水果可能因含糖量高、性质特殊等因素,在肝不好时过量食用会加重肝脏负担或影响病情。患者应在饮食选择上趋利避害,更好地维护肝脏功能。 1、榴莲 榴莲热量极高且含糖量丰富,肝不好的人尤其是合并有糖尿病或肥胖问题的患者,过量食用榴莲会使血糖迅速上升,肝脏需将大量血糖转化为肝糖原进行储存,加重了肝脏的代谢负担。榴莲性热,容易引发体内湿热,导致肝火旺盛,可能进一步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使肝脏疾病的症状如黄疸、胁痛等加重。 2、荔枝 荔枝中含有较多的果糖,大量摄入荔枝后,果糖不能及时被肝脏转化利用,会在肝脏内积聚,导致脂肪合成增加,形成脂肪肝,这对于本身肝脏功能不佳的人来说雪上加霜。荔枝吃多还可能引发低血糖反应,人体在低血糖状态下会促使肝脏释放糖原等物质来调节血糖,频繁的血糖波动也会对肝脏造成不良影响,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与修复。 3、西瓜 西瓜含水量高且含糖量也不低,肝不好的人如果食用过多,会加重肝脏的利水代谢负担,尤其是对于伴有腹水或水肿症状的肝病患者更为不利。西瓜性寒凉,过多食用易损伤脾胃阳气,脾胃功能受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进而导致气血生化不足,肝脏得不到充足的营养物质供应,不利于肝脏疾病的恢复与好转。 肝不好的人对于上述水果并非绝对禁食,但一定要严格控制食用量。在食用时,可搭配其他食物一起,如吃荔枝时搭配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延缓果糖的吸收。要密切关注食用后身体的反应,如有无腹胀、腹痛、黄疸加重等情况。还应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积极治疗肝脏疾病,定期复查肝功能等指标。 肝不好的人适合的水果有哪些 香蕉:是不错的选择,香蕉富含维生素B6、维生素C、钾等营养成分。维生素B6有助于维持肝脏正常的代谢功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钾元素可调节体内电解质平衡,减轻肝脏在维持体液平衡方面的压力,且香蕉质地柔软,易于消化吸收,适合肝不好的患者食用,可在两餐之间适当加餐食用。 橙子:也适宜肝不好的人,橙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类黄酮等抗氧化物质,维生素C能够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促进肝糖原的合成,有助于保护肝脏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类黄酮则具有抗炎、抗菌等作用,可辅助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患者可每日食用1-2个橙子,可直接食用或榨汁饮用,但要注意避免添加过多糖分。 葡萄:对肝脏有益,葡萄中含有的葡萄糖、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多种氨基酸等成分,能为肝脏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其中的多酚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可抑制肝脏内脂质过氧化反应,预防脂肪肝的形成与发展。肝不好的人可以将葡萄洗净后直接食用,适量食用有助于肝脏的保养与修复。
1133
2025-01-06
腮腺炎的症状儿童怎么治疗
魏艳艳
副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儿童腮腺炎有发热、腮腺肿大、疼痛等症状,治疗上需隔离休息至肿胀消退,做好口腔护理,依病情遵医嘱选药,流行性对症处理,化脓性用抗生素。 1、症状表现 发热:多数患儿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达38-40℃。发热程度和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和病情轻重有所不同。发热时孩子可能会出现精神不振、嗜睡等情况。 疼痛:腮腺肿大处会有疼痛,尤其在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会加剧。这是因为腮腺分泌增加,而腮腺导管因炎症肿胀导致排泄不畅,压力增大引起疼痛。 腮腺肿大:通常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肿大的腮腺皮肤表面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有弹性感,有轻度触痛。一般一侧腮腺先肿大,2-3天后累及对侧。 2、治疗方法 隔离休息:腮腺炎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病儿童需要隔离,一般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休息,有利于身体恢复。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很重要。可以让孩子用淡盐水漱口,每天3-4次,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防止继发感染。 药物治疗:如果是流行性腮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目前没有特效抗病毒药,主要是对症治疗。如果孩子发热、疼痛明显,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解热镇痛药;如果是化脓性腮腺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需要根据病原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儿童若患腮腺炎,家长需冷静应对,一旦发现孩子腮腺异常肿大、发热、咀嚼疼痛,应尽快带其就医。就诊时备好水杯、病历等物品,如实告知医生孩子近期接触史、症状细节。遵医嘱做血常规等检查,按结果接受抗病毒、抗感染或对症治疗,定期复诊。 儿童腮腺炎出现疼痛如何缓解 心理安抚: 孩子因病难受,情绪波动大。家长要多陪伴、拥抱孩子,温柔安抚,告知病痛很快会过去,给予心理支撑,缓解因恐惧、焦虑放大的疼痛感知。 局部冷敷: 准备干净柔软的毛巾,浸入冷水后拧至半干,轻轻敷在孩子腮腺肿胀部位,每次敷15-20分钟,一天3-4次。冷敷能促使局部血管收缩,降低炎症反应,进而缓解肿胀与疼痛,让孩子稍感舒适。 分散注意力: 患病期间孩子易因疼痛烦躁不安。家长可借助讲故事、播放轻柔音乐、陪玩益智小游戏等方式,将孩子注意力从疼痛处转移开,使其沉浸其中,忘却不适,精神放松也利于缓解痛感。
1339
2025-01-06
乙流能洗澡吗
魏艳艳
副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乙流患者能否洗澡需依病情阶段而定,初期症状严重,如高热、寒战、乏力时洗澡危险,易致头晕晕厥、滑倒摔伤,还可能加重病情;而恢复期体温正常或低热、体力有恢复时可以洗澡,但要注意水温、时长等事项。 在乙流初期,患者症状往往比较严重,可能会出现高热、寒战、全身乏力等症状,这个时候洗澡是比较危险的,因为洗澡过程中,尤其是热水澡,会使全身血管扩张,对于高热患者而言,这可能会导致脑部供血相对不足,容易引起头晕甚至晕厥,而且患者身体虚弱,在浴室滑倒、摔伤的风险也会增加,洗澡后如果没有及时擦干身体、吹干头发,身体热量散失过快,可能会加重寒战,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然而当乙流患者处于恢复期,体温已经恢复正常或者只有低热,体力也有所恢复时,是可以洗澡的,适当的温水浴有助于清洁皮肤,去除因发热出汗产生的污垢,使患者感觉清爽舒适,洗澡时仍要注意一些事项,水温要适宜,控制在38-40℃比较好,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对身体产生刺激,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最好控制在10-15分钟,防止患者疲劳,而且浴室要保持温暖,避免患者着凉。 在洗澡后,要尽快用柔软的毛巾擦干身体,尤其是头发要彻底吹干,可以喝一杯温热的开水,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同时也能帮助身体维持温暖的状态。 乙流患者的注意事项 1、隔离与环境管理: 乙流具有传染性,应将患者安置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进行隔离,减少与他人接触,防止病毒传播,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定期开窗通风,至少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室内温度维持在22-24℃,湿度保持在50%-60%,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环境。 2、病情观察: 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尤其注意体温变化,高热可能引起惊厥等并发症,同时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有无头痛、肌肉酸痛、咳嗽等症状,若病情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及时告知医生。 3、休息与活动: 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在发热和全身症状明显时,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随着病情好转,可适当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协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利于呼吸和身体放松。
1413
2025-01-06
支原体感染和甲流的症状区别
魏艳艳
副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支原体感染主要以咳嗽为突出症状,发热相对温和且持续时间长;甲流则是高热起病,全身症状重,咳嗽稍晚出现,还伴有多种上呼吸道及胃肠道症状。 支原体感染起病相对较缓,咳嗽是其最突出的症状,初期可能表现为干咳,之后会转为顽固性剧烈咳嗽,在夜间咳嗽往往会加剧,甚至会影响睡眠,部分患者还会伴有发热症状,不过体温一般在38℃左右,发热持续时间可能较长,可达2-3周,还可能出现咽痛、肌肉酸痛,但这些症状通常比甲流轻,一些患者会有耳部疼痛、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情况。 甲流的症状通常来势汹汹,最典型的是突发高热,体温可在短时间内达到39℃甚至更高,而且发热持续时间一般是3-5天,同时全身症状比较严重,会出现明显的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包括四肢、腰背等部位,这种酸痛感十分强烈,使人感到极度乏力,咳嗽症状相对支原体感染来说出现稍晚,一般在发热后的1-2天出现,多为干咳或者伴有少量白痰;甲流患者还可能出现流鼻涕、鼻塞、眼睛发红、流泪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部分患者会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对于疑似支原体感染或甲流的情况,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加重或出现呼吸困难、意识不清等严重表现,务必及时就医,在疾病高发季节,做好预防措施,如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免疫力等,能有效减少感染风险。 支原体感染和甲流注意事项 1、支原体感染: 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来恢复体力,减少活动量,若在集体环境中,如学校、幼儿园等,确诊支原体感染后应适当隔离,避免传染给他人,一般隔离至症状消失后2-3天;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等,有助于增强抵抗力,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咳嗽等症状;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用药,不要自行停药或换药,如果使用抗生素,要完成整个疗程,以确保彻底清除病原体,防止病情反复。 2、甲流: 感传染性强,确诊后应居家隔离,尽量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隔离时间通常为发病后7天或至症状消失后24小时,以减少传播风险;患病期间要保证足够的休息,避免劳累,在症状缓解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短期内不宜剧烈运动,因为此时身体仍处于恢复阶段,过度劳累可能导致病情反复;选择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鸡蛋羹等,由于发热、出汗等原因容易导致脱水,要多喝水,也可以饮用适量的果汁或口服补液盐,维持身体的水盐平衡。
783
2025-01-06
中性粒细胞偏高要警惕什么
邬喆斌
副主任医师
感染性疾病科
中性粒细胞是血液中最为常见的白血球类型,主要负责抵抗细菌和某些真菌感染。当中性粒细胞的数量超过正常范围时,通常表明机体正在经历某种病理性反应。中性粒细胞偏高可以是多种疾病的表现,细菌感染、急性炎症反应等是一些可能需要警惕的情况。 1、细菌感染: 中性粒细胞增高最常见的原因是细菌感染。当细菌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通过动员大量中性粒细胞来进行防御。这些细胞通过吞噬并消化病原体来抵御感染。常见的细菌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如尿路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感染通常伴随有发热、局部红肿、疼痛等临床表现,患者可通过体温变化和局部症状来判断感染的类型和范围。 2、急性炎症反应: 急性炎症反应是指机体对外界刺激(如创伤、烧伤或手术)作出的快速免疫反应。在这种情况下,中性粒细胞会迅速向损伤区域集中,以清除损伤组织中的死细胞和微生物,帮助组织修复。急性炎症反应可能出现于各种外伤、手术后恢复期。此时,中性粒细胞的升高是机体防御反应的一部分。 3、血液病: 某些血液系统的疾病,特别是白血病,可能会导致中性粒细胞的异常增多。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和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等血液恶性肿瘤常伴有中性粒细胞的显著增高。在这些疾病中,骨髓中正常的血细胞生成被异常增生的白血病细胞所取代,导致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白血病患者可能表现为乏力、出血倾向、贫血等症状。 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等,虽然通常伴随中性粒细胞数量下降,但在急性期或活动期,也有可能出现中性粒细胞升高。这种升高通常是机体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表现为炎症和组织损伤。因此对于这些患者而言,中性粒细胞偏高可能提示疾病的急性发作。 中性粒细胞增高的护理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和心率。体温升高常是感染的征兆,如果患者体温过高,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避免因高热导致的身体脱水或其他并发症。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和血氧饱和度,确保呼吸通畅,尤其是在感染较为严重时,肺部感染可能导致呼吸衰竭,需警惕呼吸困难。 保持患者的良好营养和水分摄入。中性粒细胞增高常伴随体力消耗,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水分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鼓励患者摄取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以增强免疫力,同时防止脱水和电解质失衡。 在护理过程中,要定期评估患者的皮肤状况,特别是那些长期卧床或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感染、褥疮和其他皮肤问题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定期翻身,避免压疮发生。
1208
2025-01-06
被仓鼠咬了轻微出血要打狂犬疫苗吗
魏艳艳
副主任医师
感染病科
被仓鼠咬轻微出血后是否打狂犬疫苗存疑,从传播看,仓鼠传播狂犬病风险低,暂无太多相关证据,但也不能忽视风险,其若有特殊接触史等情况或有感染可能,且要结合当地狂犬病流行状况决定。 从传播途径来看,狂犬病主要是由犬科、猫科动物等哺乳动物传播,仓鼠属于啮齿类动物,在狂犬病传播中的风险相对较低,目前并没有太多证据显示仓鼠咬伤会导致狂犬病的传播。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忽视风险,虽然仓鼠感染和传播狂犬病的几率小,但如果仓鼠本身是从野外捕获,或者接触过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其他动物,如被患狂犬病的动物攻击过,那就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伤口出血说明皮肤黏膜屏障被破坏,除了狂犬病病毒,还可能有其他病菌进入人体,引发如破伤风、细菌感染等问题。 如果决定是否打狂犬疫苗,还需要考虑当地的狂犬病流行情况,在狂犬病高流行地区,任何可能的暴露风险都应该更加谨慎对待,从安全角度考虑,保险起见可以选择接种狂犬疫苗,尤其是对于儿童、免疫力低下者等高危人群。 被仓鼠咬后除了考虑狂犬病,也要警惕破伤风感染;如果伤口较深或污染严重,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需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在伤口愈合前,尽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防止感染加重。 被仓鼠咬了的注意事项 1、伤口处理 立即用肥皂水和大量流动清水冲洗伤口,时间不少于15分钟,这样能尽可能地清除伤口处的细菌、病毒和其他污染物,冲洗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损伤伤口组织,之后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轻轻擦干伤口,避免擦拭过程中把脏东西再次带入伤口。 使用碘伏等温和的消毒剂对伤口进行消毒,消毒范围应包括伤口周围1-2厘米的皮肤,从伤口中心向外周涂抹,不要反复涂抹已消毒的区域,防止将周围细菌带入伤口,如果伤口较深,不要自行包扎过紧,以免厌氧菌滋生,可简单覆盖后就医。 2、观察仓鼠状况 留意咬人的仓鼠后续的健康情况,如是否出现异常行为、生病或死亡等,如果仓鼠在咬人后短时间内出现异常,如发狂、抽搐等,要及时告知医生,这可能提示仓鼠携带某些病原体,有助于评估感染风险。 3、自身健康观察 在被咬伤后的几天内,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注意有无发热、伤口红肿加剧、疼痛加重、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可能是伤口感染,要尽快就医。
1237
2025-01-06
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是预防什么
邬喆斌
副主任医师
感染性疾病科
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主要用于预防由B型流感嗜血杆菌(简称Hib)引发的各种严重感染,B型流感嗜血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细菌,广泛存在于人类上呼吸道中,尤其在婴儿和儿童中更为常见。感染该细菌可导致多种危及生命的疾病,疫苗接种是预防这些疾病的有效手段。 B型流感嗜血杆菌主要引起的严重疾病包括脑膜炎、败血症、肺炎、关节炎等,其中脑膜炎是最为致命的并发症之一。该细菌侵入脑膜后引发脑膜炎,表现为高热、呕吐、头痛、昏迷等症状,若未及时治疗,可导致神经损伤、智力障碍甚至死亡。此外,B型流感嗜血杆菌也可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导致耳部、咽部等感染,甚至引起严重的肺部并发症。 儿童,特别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是B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高危群体。这是因为这类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缺乏足够的抵抗力来对抗这种细菌。早期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这些严重疾病的发生风险。 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通过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能够有效预防感染。接种疫苗后,人体会对B型流感嗜血杆菌产生免疫反应,记忆细胞会在体内保存一定时间,一旦接触到这种细菌,免疫系统能够迅速作出反应,从而阻止或减轻感染的发生。 对于婴儿和幼儿,接种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尤其重要。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免疫规划中都将此疫苗纳入常规接种计划。通过全程接种,能够大幅度降低婴幼儿时期由该细菌引起的严重疾病的发生率。 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的接种程序 1、初次接种: 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通常在婴儿出生后的2个月进行初次接种。这是因为婴儿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易受到各种感染的威胁,因此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的关键措施。 2、接种间隔与次数: 初次接种后,通常需要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完成2到3次加强接种。具体的接种时间间隔可能为1个月至2个月。一般接种计划会包括初次接种、第一次加强接种(通常在4个月大时)、第二次加强接种(通常在6个月大时)。有些疫苗方案还可能包括在12到18个月进行一次加强接种,以确保长期免疫保护。 3、加强接种与再接种: 除了初次接种外,加强接种对维持免疫效果至关重要。接种程序通常在婴儿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完成,在1岁左右的阶段还会进行一次加强接种。
565
2025-01-06
10天观察法能排除狂犬病吗
邬喆斌
副主任医师
感染性疾病科
10天观察法,又称十日观察法,是一种用于判断人类是否被狂犬病病毒感染的动物咬伤或抓伤后所采取的一种观察策略。然而需要明确的是,这种方法并不能100%排除狂犬病的可能性。 10天观察法的原理基于狂犬病病毒在动物体内的潜伏期和发病过程,通常认为如果咬人的动物在暴露后10天内没有出现狂犬病症状并死亡,就可以认为该动物在咬人的时候不具有传染性。这是因为狂犬病病毒在动物体内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复制到足以引起发病的水平,而一旦发病,动物通常会在短时间内死亡。因此,如果动物在10天内保持健康,那么其唾液中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可能性就相对较低。 10天观察法的有效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仅适用于家养的、已接种过狂犬病疫苗的动物,如猫、狗等。对于野生动物或未接种疫苗的动物,由于无法确定其免疫状态和病毒携带情况,因此不适用此方法。即使动物在观察期内未发病,也不能完全排除其携带病毒的可能性。因为狂犬病病毒在动物体内有一定的潜伏期,有些动物可能在潜伏期后期才会出现症状。 不同地区的狂犬病流行情况也会影响10天观察法的可靠性。在狂犬病高发地区,动物感染病毒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即使动物在观察期内未发病,也不能掉以轻心。 在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并尽快前往医院进行专业处理。同时,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相关的预防措施和接种程序,以确保自身安全。 狂犬病预防中的注意事项 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在与宠物或野生动物接触时,应时刻保持警惕,避免被咬伤或抓伤。对于不熟悉或看似行为异常的动物,应保持安全距离,不要随意挑逗或激怒。 2、了解狂犬病知识: 掌握狂犬病的基本传播途径、症状及预防措施,有助于在紧急情况下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了解当地狂犬病流行情况,以便在必要时采取额外的防护措施。 3、及时接种疫苗: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动物饲养者、兽医、野外工作者等,应定期接种狂犬病疫苗,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4、正确处理伤口: 一旦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清洗伤口,至少15分钟,并尽快就医,接受专业处理。同时向医生提供详细的动物接触史,以便医生评估感染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1053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