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牙髓科科室相关科普
口腔溃疡会传染给孩子吗
潘益华
副主任医师
牙体牙髓科
口腔溃疡本身不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不会通过空气、接触或食物等途径直接传播给其他人,包括孩子。口腔溃疡的成因复杂,主要涉及免疫因素、系统性疾病、环境因素、心理因素、药物因素、食物因素、创伤因素以及感染因素等。 尽管口腔溃疡不直接传染,但具有遗传倾向。如果父母中有人容易患口腔溃疡,孩子继承这一基因的可能性增加,从而可能表现出更高的口腔溃疡发病率。这并不意味着口腔溃疡会“传染”给孩子,而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易感性增加。 家庭成员之间共享生活环境,如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等,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孩子的口腔健康状况。例如,家长患口腔溃疡时,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和饮食习惯的调整,可能会间接影响孩子的口腔健康,增加孩子患口腔溃疡的风险。 日常生活中,家长和孩子都应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使用牙线和漱口水等口腔清洁用品,以减少口腔细菌滋生和感染的风险。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增强身体抵抗力,促进口腔黏膜的修复。 同时,减少辛辣、酸甜、硬性食品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对口腔黏膜造成损伤和刺激。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压力,有助于预防口腔溃疡的发生。 如果孩子出现口腔溃疡症状,如口腔疼痛、溃疡面形成等,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口腔科就诊。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包括局部用药、口服药物、饮食调理和生活调理等方面的建议。家长应遵医嘱进行治疗和护理,以促进孩子的口腔健康恢复。
666
2024-10-14
宝宝出牙期会发烧吗
潘益华
副主任医师
牙体牙髓科
在乳牙萌出过程中,牙龈组织可能会经历一系列生理变化,包括充血、水肿等,这些变化可能引发局部的无菌性炎症。对于部分敏感体质的宝宝而言,这种炎症反应可能更为显著,进而导致体温轻度上升,出现低烧现象。这种发烧通常是暂时性的,且体温多不会超过38℃,同时宝宝的精神状态相对较好,食欲也基本正常。 虽然出牙本身不直接导致发烧,但出牙期间宝宝可能会因为牙龈不适而频繁地咬手、咬玩具等,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就容易导致细菌侵入并引发感染。细菌感染是导致宝宝出牙期发烧的常见原因之一,此时宝宝的体温可能会较高,且伴随哭闹、烦躁等不适症状。 在宝宝出牙期间,家长应特别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指套牙刷轻轻擦拭宝宝的牙龈和牙齿,以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虽然宝宝可能会因为牙龈不适而想要咬东西,但家长应避免给宝宝提供过硬的玩具或食物,以免损伤牙龈并增加感染的风险。 家长应密切关注宝宝的体温变化,如果发现宝宝有发烧的迹象,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物理降温,如用温毛巾擦拭身体等。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和食欲情况,如果宝宝在出牙期间出现持续高烧不退、精神状态差、食欲明显下降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1121
2024-10-14
鹅口疮的婴儿会疼吗
潘益华
副主任医师
牙体牙髓科
鹅口疮的婴儿通常会感到疼痛。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这种炎症会导致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的斑膜,这些斑膜不易被擦拭掉,且会伴随口腔黏膜的损伤。当婴儿进食或口腔受到刺激时,这些损伤部位会产生明显的疼痛感,使婴儿表现出烦躁不安、哭闹、拒食等症状。 鹅口疮的疼痛感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在病情初期,婴儿可能无明显疼痛感,或仅在进食时感到轻微不适。然而,随着病情的发展,斑膜可能持续扩大,波及扁桃体、咽部、牙龈等部位,导致更剧烈的疼痛。由于鹅口疮斑片附着不紧密,稍用力即可擦掉,暴露出糜烂的口腔黏膜,这也会增加疼痛感和感染的风险。 在日常生活方面,建议家长注意科学喂养,母乳喂养的母亲在喂养前后应清洁乳头和双手,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其奶瓶、奶嘴等应定期消毒。加强口腔护理,对于不能自行清洁口腔的婴儿,家长应帮助其及时、正确地清洁口腔。还应注意观察婴儿的饮食和睡眠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对于已经确诊为鹅口疮的婴儿,家长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婴儿的症状是否改善,如疼痛是否减轻、食欲是否恢复等。 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如发热、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复诊并告知医生。同时,家长也应注意自身的卫生状况,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693
2024-10-14
2周岁蛀牙了需要治疗吗
潘益华
副主任医师
牙体牙髓科
2周岁宝宝出现蛀牙通常需要进行治疗,儿童的乳牙矿化程度较低,相对于成人牙齿更容易受到龋蚀。一旦宝宝出现蛀牙,如果不及时干预,龋坏的范围会迅速扩大,深度也会逐渐加深。这种快速的恶化过程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影响到牙髓,引发牙髓炎,给宝宝带来剧烈的疼痛。 蛀牙引起的疼痛和不适可能会影响宝宝的进食和睡眠,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乳牙对于宝宝的咀嚼功能至关重要,良好的咀嚼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蛀牙严重,宝宝可能会因为疼痛而不敢用患侧咀嚼,长期偏侧咀嚼可能会导致面部发育不对称。因此,也需要治疗。 乳牙还对恒牙的萌出有引导作用。如果乳牙过早缺失或严重龋坏,可能会影响恒牙的正常萌出位置和萌出时间,导致恒牙排列不齐等问题。这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影响宝宝的口腔健康和功能。所以应该及时找医生治疗。 宝宝的口腔健康也会影响其心理健康。一口蛀牙可能会让宝宝在与同伴交往中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其社交能力和自信心。因此蛀牙的治疗很重要。 家长应帮助宝宝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在刷牙时,可以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确保刷牙的效果。减少宝宝摄入高糖食物和饮料,如糖果、巧克力、碳酸饮料等。这些食物容易导致牙齿腐蚀,加重龋齿的情况。 家长应定期带宝宝进行口腔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口腔问题。一般来说,宝宝长出第一颗牙齿后就应该开始定期口腔检查了。如果宝宝已经出现蛀牙,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的口腔科或儿童口腔科就诊。
1148
2024-10-14
儿童牙齿痛有什么办法缓解疼痛
潘益华
副主任医师
牙体牙髓科
儿童牙齿痛可通过多种方法缓解,需根据具体原因(如食物嵌塞、牙齿萌出、龋齿、牙周炎等)采取相应措施。 1、食物嵌塞: 儿童牙齿间隙较大,食物易嵌塞,特别是肉类纤维或硬质食物,导致牙龈受压疼痛。使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帮助清除食物残渣。若难以自行清理,可使用牙线或牙签小心剔除,避免损伤牙龈。 2、牙齿萌出: 乳牙或恒牙萌出时,可能因牙龈受挤压而引发疼痛,常伴随唾液增多、脸颊摩擦等症状。采用冷敷法,用湿毛巾包裹冰块敷于疼痛部位的脸颊,每次10-15分钟,每日3-4次,以减轻肿胀和疼痛。同时,提供安全的磨牙工具如磨牙棒或牙胶,满足孩子磨牙需求。 3、龋齿: 长期不清洁牙齿、过多摄入甜食等导致细菌侵蚀牙齿,形成龋洞,引发疼痛。轻中度龋齿需去除龋坏组织,进行补牙治疗。若已波及牙髓,则需进行根管治疗。可暂时使用非处方止痛药(在医生建议下使用),但不宜长期使用。 4、牙周炎: 牙菌斑、牙石等刺激牙周组织,引发炎症,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疼痛。保持口腔卫生,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等药物进行含漱,以抑制牙菌斑和牙石形成。在医生指导下,可口服抗生素(如头孢类药物,注意过敏史)和止痛药缓解症状。若病情严重,需考虑手术治疗。 日常生活中,建议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每次刷牙不少于三分钟。控制甜食和含糖饮料的摄入,避免临睡前进食。定期检查牙齿,一般建议每半年一次,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口腔问题。学习正确的刷牙方式,使用适合儿童的牙刷和牙膏,避免用力过猛损伤牙齿和牙龈。 若儿童牙齿疼痛持续不减或加重,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口腔科或儿童口腔科就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在就医前,家长可尝试上述缓解方法,但切勿自行诊断或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1071
2024-10-14
儿童牙齿发黄怎么办
潘益华
副主任医师
牙体牙髓科
儿童牙齿发黄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包括生理原因、外源性着色和内源性着色。若儿童牙齿发黄且无法通过日常清洁改善,建议家长及时带其到正规口腔医疗机构就诊。 1、生理原因: 儿童牙齿发黄有时是正常生理现象,特别是新长出的恒牙,其牙釉质矿化程度较高,可能透出内层牙本质的颜色,呈现淡黄色。通常无需特殊处理,随着牙齿的进一步矿化和使用,颜色会逐渐稳定。 2、外源性着色: 外源性着色主要由食物残渣、软垢、牙菌斑及色素沉积引起。儿童若经常食用深色食物(如巧克力、酱油、碳酸饮料等)且口腔卫生习惯不佳,易导致牙齿表面发黄。应改善口腔卫生习惯,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对于已形成的色素沉积,可采用超声波洁牙或喷砂洁牙的方式去除。家长应引导孩子减少深色食物的摄入,并鼓励其使用含氟牙膏以增强牙齿抗龋能力。 3、内源性着色: 内源性着色多与牙齿发育过程中的病变或药物影响有关。例如,四环素牙是由于儿童在牙齿发育期间服用了四环素类药物所致;氟斑牙则可能因长期饮用含氟量高的水而引起。这些着色通常深入牙齿内部,难以通过日常清洁去除。针对内源性着色,治疗方法包括牙齿漂白、贴面修复和全冠修复等。牙齿漂白适用于轻度着色,而贴面修复和全冠修复则适用于中重度着色或伴有牙齿缺损的情况。 日常生活中,建议鼓励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不少于三分钟。监督儿童减少深色食物和饮料的摄入,尤其是睡前应避免进食。定期带儿童进行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牙齿问题。教育儿童正确使用牙刷和牙膏,避免过度用力刷牙导致牙齿损伤。
930
2024-10-14
儿童牙齿黑色素沉淀怎么去除
潘益华
副主任医师
牙体牙髓科
儿童牙齿黑色素沉淀的去除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不同措施,主要包括饮食、牙齿清洁不彻底、龋齿等因素。若儿童牙齿黑色素沉淀较为严重或无法通过日常清洁改善,建议家长及时带儿童到正规口腔医疗机构就诊。 1、饮食因素: 儿童经常食用富含色素的食物,如巧克力、可乐、酱油、桑葚等,这些食物中的色素容易附着在牙齿表面,形成黑色素沉淀。应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色素含量高的食物摄入。食用这些食物后,应督促儿童及时漱口或刷牙,以清除附着在牙齿表面的色素。对于已经形成的黑色素沉淀,可通过超声波洁牙、抛光或喷砂治疗等方法去除。 2、牙齿清洁不彻底: 若儿童在进食后未能有效清洁牙齿,食物残渣和牙菌斑会沉积在牙齿表面,长时间积累会导致牙齿发黑。加强牙齿清洁是关键,家长应指导儿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确保每次刷牙至少三分钟,早晚各一次。同时,可使用牙线等工具辅助清洁牙缝。对于已经形成的黑色素沉淀,同样可采用超声波洁牙等方法去除。 3、龋齿: 龋齿是儿童牙齿黑色素沉淀的另一重要原因。当细菌侵蚀牙齿时,会导致牙齿表面颜色、质地和形态的改变,形成黑色的龋洞。根据龋齿的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选择非手术治疗(如涂氟化物等)或手术治疗(如去除腐质、充填等)。若龋洞较深,接近牙髓,还需进行护髓处理。治疗后,应继续加强口腔卫生,防止龋齿复发。 日常生活中,建议鼓励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色素含量高的食物摄入,多吃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清洁牙齿。监督儿童保持正确的刷牙姿势和时间,使用适合儿童年龄段的软毛牙刷和儿童专用牙膏。定期检查儿童口腔健康,发现问题及时就诊。
1499
2024-10-14
儿童乳牙坏了需要补吗
潘益华
副主任医师
牙体牙髓科
儿童乳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承担咀嚼功能,还影响发音、美观以及恒牙的萌出。当乳牙出现龋坏时,是否需要补牙需考虑龋坏的轻重程度及儿童的个体差异。 一般来说,如果乳牙龋坏较轻,未出现明显的牙体组织缺损,且不影响恒牙胚的发育,可以暂时不补牙。但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的口腔卫生状况,控制甜食的摄入,定期刷牙,并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以防龋坏进一步加重。 然而,如果乳牙龋坏较为严重,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牙体组织缺损,或者已经影响到恒牙胚的发育,那么就需要及时补牙。这是因为乳牙龋坏如果不及时治疗,会迅速进展,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等严重并发症,不仅会影响儿童的正常生活和学习,还可能对恒牙的萌出和发育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同时,减少儿童对甜食和含糖饮料的摄入,以降低龋齿发生的风险。此外,定期带儿童进行口腔检查也是预防和治疗乳牙龋坏的重要措施。 如果家长发现儿童乳牙出现龋坏或其他口腔问题,应及时带其到正规口腔医疗机构就诊。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儿童的口腔健康。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确保儿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1083
2024-10-14
小孩子门牙中间缝很大怎么办
潘益华
副主任医师
牙体牙髓科
小孩子门牙中间缝很大,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包括正常现象、上唇系带过紧、缺钙、牙齿畸形、牙龈萎缩等。 1、正常现象: 在儿童换牙期,尤其是6-12岁之间,由于恒牙萌出时可能会与乳牙共同存在于口腔内,导致牙齿排列不规整,出现门牙中间缝隙较大的情况。这通常是暂时性的,随着乳牙逐渐脱落和恒牙完全萌出,缝隙会逐渐减小或消失。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家长可密切观察孩子的换牙情况,保持口腔卫生即可。 2、上唇系带过紧: 上唇系带附着位置过低,会限制牙齿的正常排列,导致门牙中间出现缝隙。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美观和咬合功能。若确诊为上唇系带过紧,可通过唇系带修整术进行矫正,使系带附着点升高,从而促进牙齿的正常排列。手术后可能还需要结合正畸治疗来进一步关闭缝隙。 3、缺钙: 儿童长期挑食、偏食或营养摄入不足,可能导致体内钙元素缺乏,影响牙齿的正常发育和排列,进而出现门牙缝隙大的情况。家长应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对于缺钙严重的孩子,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钙药物或食物进行补充。同时,注意多晒太阳以促进钙的吸收。 4、牙齿畸形: 牙齿排列异常、多生牙等情况也可能导致门牙中间缝隙大。牙齿畸形可能由遗传因素、不良口腔习惯等多种因素引起。对于牙齿畸形引起的缝隙大,需通过正畸治疗进行矫正。正畸治疗可通过佩戴矫治器等方式调整牙齿排列,关闭缝隙并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 5、牙龈萎缩: 虽然牙龈萎缩不是直接导致门牙缝隙大的常见原因,但长期口腔卫生不佳、牙龈炎等口腔疾病可能间接导致牙龈萎缩和牙齿移位,从而加大门牙缝隙。针对牙龈萎缩,需先治疗原发疾病如牙龈炎等,控制炎症发展。对于已经出现的牙龈萎缩和牙齿移位,可通过牙周治疗、正畸治疗等综合手段进行改善。 日常生活中,建议家长应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鼓励孩子使用牙线或牙缝刷等工具清洁牙齿间隙,防止食物残渣和菌斑堆积。定期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口腔问题。注意孩子的饮食均衡和营养摄入,避免挑食和偏食导致的营养缺乏。
568
2024-10-14
12岁换牙正常吗
潘益华
副主任医师
牙体牙髓科
儿童换牙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通常从6岁左右开始,持续到12-13岁。在这个过程中,乳牙逐渐被恒牙所替换,完成牙齿的更新换代。因此,如果儿童在6岁左右开始换牙,并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逐步完成这一过程,到12岁时仍然处于换牙阶段,这是正常的。 然而,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如果儿童在12岁时才开始换牙,或者换牙过程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如乳牙滞留、恒牙迟萌等,那么就需要考虑是否存在病理性因素。 乳牙滞留可能是由于乳牙根未吸收或吸收不全、乳牙与牙槽骨粘连等原因造成的;而恒牙迟萌则可能与恒牙胚错位、缺失或儿童体内缺钙等因素有关。这些情况下,12岁换牙就可能不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而是需要引起家长和医生重视的问题。 对于处于换牙期的儿童,家长应密切关注其换牙情况,确保乳牙能够顺利脱落,恒牙能够正常萌出。同时,还需要注意儿童的口腔卫生和饮食习惯,避免因为不良习惯导致牙齿发育异常。如果家长发现儿童换牙过程存在异常,应及时带其前往医院口腔科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检查和指导。 日常生活中,建议鼓励儿童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使用含氟牙膏和软毛牙刷。多摄入富含钙、磷等营养素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等,有助于牙齿的生长和发育。避免不良习惯,如咬唇、舔舌等,这些习惯可能导致牙齿错位和畸形。
618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