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科室相关科普
糖尿病人可不可以吃石榴
张人玲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石榴糖分、热量低,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不会大幅增加糖、热量摄入,且石榴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调节血糖,但仍需要注意食用量,避免产生不良影响。
石榴糖分、热量较低,糖尿病患者饮食要严控热量与糖分,适量食用石榴不会大幅增加糖、热摄入,契合饮食管理要求,降低血糖波动风险。石榴汁水充足,水分摄入利于身体代谢废物排出。肾脏加速代谢时,能带走多余葡萄糖,减轻身体糖负荷,辅助维持血糖动态平衡。
石榴膳食纤维丰富,食用石榴产生饱腹感,能抑制食欲,阻止患者过量摄入高糖、高脂食物,避免血糖异常升高,利于维持规律饮食,稳定血糖。还能促进肠道蠕动,延缓糖分吸收,间接平稳餐后血糖,利于糖尿病病情管控。
石榴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如维生素C、钾等参与机体新陈代谢,增强细胞活性,提升胰岛素敏感性,辅助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助调节血糖水平,利于糖代谢。
石榴几乎不含脂肪成分,糖尿病患者多伴有血脂异常隐患,需严控脂肪摄入,以防血脂升高阻碍胰岛素作用、加重代谢负担。食用石榴无额外脂肪困扰,可专注于血糖调控,不给心血管、代谢系统添脂类压力。
石榴虽对糖尿病人有诸多益处,但含糖量不可忽视,过量食用仍会致血糖飙升,患者务必根据自身情况,精准把控每日食用量,不能因口感酸甜适度就贪吃,以防摄入糖分超出身体调控范围,打破血糖稳定。
糖尿病人吃石榴的注意事项
1、监测进食时间:
建议放在两餐之间加餐食用,距上餐消化一段时间,血糖经代谢处于相对低谷,适量吃石榴补充营养与能量,既能解馋,又不会大幅冲击餐后血糖,利于血糖曲线平滑。
2、避免空腹食用:
空腹时胃肠排空,石榴糖分快速吸收入血,致血糖瞬间升高,冲击脆弱的血糖平衡机制,加重胰岛负担,易诱发高血糖症状,增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风险。
3、留意果实成熟度:
成熟度过高的石榴糖分积累多,甜度高;未熟石榴口感酸涩且消化吸收异常,也影响血糖。患者要选成熟度适中果实,兼顾口感与血糖安全,避免极端成熟状态果实干扰血糖稳定。
819
怎样知道血糖高
张人玲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如果想要知道血糖是否高,可以观察身体是否出现多尿、口渴、体重下降、易疲倦等典型症状,还可以前往医院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以了解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1、观察症状
多尿是血糖高的一个典型症状,当血糖升高时,身体会试图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的糖分,导致尿量明显增多,由于排尿频繁,身体也容易出现口渴的情况,会频繁喝水。
血糖高但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身体就会开始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从而导致体重在没有刻意节食或增加运动量的情况下下降,且因为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葡萄糖来产生能量,身体能量供应不足,人就会容易感到疲倦、乏力。
血糖高可能会引起视力变化,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眼内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引起晶状体变形,从而出现视力模糊的情况,且高血糖还会增加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
2、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这是一种反映过去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检测指标,通过抽血检查糖化血红蛋白,不受短期饮食、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主要用于诊断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在检测前先空腹抽血,口服含有75克葡萄糖的溶液,之后在1小时、2小时等时间点再次抽血检测血糖。
当察觉血糖异常升高,应尽快就医,首诊可选内分泌科,医生会详细询问症状、家族病史,安排多项检查,精准判断病情。日常要备好近期饮食、运动记录辅助诊断,若出现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务必选择急诊就医,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不良影响。
血糖高的生活注意事项
饮食规律:定时进餐,避免饥一顿饱一顿。规律用餐能让身体形成稳定的血糖调节节奏,利于血糖平稳,也可防止因饥饿引发的低血糖或下一餐暴饮暴食致血糖波动。
规律作息:每晚保证7-8小时睡眠,熬夜会干扰激素分泌,使血糖升高、波动变大。养成固定的作息时间,睡前避免强光、电子产品刺激,营造安静环境助眠。
清淡烹饪:多用清蒸、水煮、凉拌,少油炸、油煎与红烧。清淡烹饪可减少油脂摄入,降低热量,防止肥胖加重胰岛素抵抗,进而帮助维持血糖正常水平。
697
糖尿病人能不能吃柿子
张人玲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柿子能够为人体提供多种营养成分,糖尿病患者是否能吃柿子,关键在于其血糖的控制情况,血糖长期稳定可以适量食用,血糖波动较大时不建议食用柿子。
柿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等糖类物质,这是糖尿病患者需要谨慎对待的主要原因。这些糖类在进入人体后会迅速被吸收,导致血糖升高,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得不够稳定,或者在血糖本身处于较高水平的时候食用柿子,就很可能引起血糖的大幅度波动,加重病情。
如果糖尿病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血糖长期保持在稳定的范围内,适量食用柿子是可以的,患者可以吃半个左右较小的柿子,但需要相应地减少主食的摄入量。这样在享受柿子美味时也不会对血糖造成太大的冲击。
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较大,难以控制时就不建议食用柿子,在这种情况下,食用柿子会使血糖升高得更快,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且不稳定的血糖会让患者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进一步干扰身体的正常代谢。
吃柿子时搭配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像燕麦片、全麦面包等,膳食纤维能延缓糖分吸收,减缓血糖上升速度,降低柿子单独食用时对血糖的冲击。应挑选在两餐之间进食柿子,比如上午10点或下午3点左右,这一时段离正餐有一定间隔,既能解馋补充营养,又能避免与正餐碳水叠加,利于血糖平稳过渡。
糖尿病人吃柿子的注意事项
1、避免空腹食用:
空腹时胃酸分泌多,柿子含鞣酸、果胶,二者相遇易形成胃柿石,造成胃部不适、消化不良,给身体额外负担,干扰血糖稳定。
2、运动辅助:
吃完柿子后,适度增加运动量,如散步20-30分钟、简单室内健身操等。运动助于身体消耗多余糖分,提升胰岛素敏感性,辅助平稳血糖。
3、警惕相互作用:
部分糖尿病用药与柿子存在交互影响。若正在服用降糖、降压等药物,食用柿子前咨询医生,确认有无不良反应,避免药效受干扰或引发其他不适。
4、避免加工制品:
柿饼、柿子醋等加工品,制作中常额外加糖,含糖量远超鲜柿子,不适合糖尿病人食用,以防血糖失控。
1499
钾高了怎么降下来
张人玲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当钾元素过高时,可通过限制高钾食物摄入和使用利尿剂促进钾离子排出等方法直接降低血钾,应根据自身情况综合考虑,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1、限制钾摄入
应避免食用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土豆、菠菜等,还需要注意一些含钾的药物,如部分复方降压药等可能含有钾成分,也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2、促进钾离子排出
应用利尿剂如袢利尿剂,可以作用于肾小管,抑制钠和氯的重吸收,促进钾的排泄。但使用利尿剂时要注意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需要在医生的严格监测下使用,根据患者的尿量和血钾等情况调整剂量。
3、透析治疗
对于严重高钾血症或者伴有肾衰竭等情况的患者,透析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降低血钾的方法,血液透析可以通过半透膜原理,将血液中的钾离子等代谢废物清除出去。
腹膜透析也是一种选择,利用人体自身的腹膜作为透析膜,将腹透液注入腹腔,通过弥散和超滤作用清除钾离子,但腹膜透析的效率相对血液透析较低。
4、治疗原发疾病
引起高钾血症的原因有很多如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是从根本上解决高钾血症的关键。
当发现血钾高时需做系列检查明确病因与病情,肾功能检查能够了解肾脏排泄、代谢能力,检查前需空腹8-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电解质全项可以精准评估体内离子状态;心电图用于排查高钾引发的心脏异常,检查时要平卧静息,助医生精准诊断、及时干预。
钾高的生活注意事项
少量多次饮水: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利于多余钾随尿液排出,但别一次性大量饮水,以防加重肾脏负担,遵循少量多次原则,每天分多次饮用1500-2000毫升白开水或淡茶水。
适度运动: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这类舒缓运动,运动能加速血液循环,促使细胞代谢,助力体内钾离子分布更均衡,被细胞合理摄取利用,降低血钾异常堆积风险,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微微出汗即可。
规律作息:熬夜易扰乱身体内分泌及代谢节律,肾脏正常排钾机能受影响,每天尽量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固定作息时间,睡前避免电子产品刺激,营造安静舒适睡眠环境。
1187
糖尿病脚麻木怎么治
张人玲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糖尿病脚麻木是糖尿病神经病变表现,因长期高血糖致神经、血管受损,引起足部感觉异常、麻木,影响肢体感知,治疗糖尿病脚麻木需严格控制血糖,以减轻麻木症状并促进神经恢复。
1、血糖控制
严格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脚麻木的基础,因为高血糖会损害神经和血管,导致神经病变出现麻木症状。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降糖药物,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药物剂量,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减轻麻木。
2、营养神经
可以遵医嘱使用药物来营养神经,营养神经药物能够促进神经髓鞘的合成,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一般采用口服或注射的方式给药,具体剂量和疗程要根据病情由医生确定。
3、改善微循环
遵医嘱应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足部的血液灌注,改善神经的营养供应。因为糖尿病神经病变与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改善微循环有利于缓解神经缺血缺氧状态,减轻麻木症状。
4、运动康复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踮脚尖等简单的足部运动,散步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踮脚尖等动作能够专门锻炼足部肌肉和神经。每次踮脚尖可以做10-15次,每天进行3-4组,有助于改善足部的神经功能。
当出现糖尿病脚麻木症状,务必及时就医,先要挂内分泌科,如实告知医生糖尿病病程、近期血糖控制情况。医生一般会安排神经电生理、血糖及血管超声等检查,以精准判断病因,期间别擅自增减降糖药,按医嘱调整生活、配合治疗,帮助缓解麻木。
糖尿病脚麻木的皮肤护理
足部清洁:
养成每日用温水洗脚的习惯,水温控制在37-40℃,接近人体体温为宜。既能有效清洁足部皮肤,去除污垢与汗液,又可避免因水温过高烫伤足部。
轻柔擦干:
洗完脚后,选用柔软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足部,尤其是脚趾间,要确保彻底干爽。切忌用力擦拭,以防擦伤皮肤。脚麻木时,轻微破损不易被察觉,后续可能发展成严重伤口。
避免足部受压:
挑选尺码合适、宽松、透气性佳的鞋袜。鞋子不能过紧,以防挤压足部,阻碍血液循环;袜子不宜有紧绷的袜口,避免勒痕处血液循环不畅,加重麻木感,甚至造成局部皮肤损伤。
744
为什么手总是出汗
张人玲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手总是出汗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汗腺功能异常,或者是受环境因素如高温影响,身体为了维持正常体温而出汗散热,但如果受疾病影响,应注意及时就医。
1、遗传因素:
多汗症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家族中有多汗症患者,个体出现手汗过多的几率会相对较高。这种遗传因素导致的多汗可能是因为基因影响了汗腺的功能和分布,而且出汗程度可能比较严重,在正常环境温度下,手部也会不断地出汗。
2、环境因素:
人体具有调节体温的机制。当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时,皮肤的温度感受器会将信号传递给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为了维持身体的正常体温,身体会通过出汗来散热。手部的汗腺也会参与这个过程,所以手会出汗。
3、运动因素:
运动时身体的肌肉活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防止体温过高,身体会启动散热机制,其中出汗是最主要的散热方式之一。手部有丰富的汗腺,在运动过程中也会积极参与散热。
4、疾病因素:
一些疾病如结核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盗汗的情况,手部也会出汗,这是因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身体的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使得汗腺分泌异常。
若手总是出汗,先留意出汗特征,如不分季节、突发多汗或伴异味,需重视。日常记录出汗频率、诱因,就医时如实告知医生,挂皮肤科排查汗腺异常,若怀疑内分泌失调转内分泌科,有神经症状则挂神经内科,助医生精准诊断、对症治疗。
手总是出汗的皮肤护理
选择吸汗产品:
准备专用吸汗手帕或纸巾,随时擦拭手心汗液,手帕选棉质,吸湿性佳;纸巾选原木浆无香款,减少化学成分刺激。还可使用止汗湿巾,紧急时擦拭,短暂抑制出汗,成分尽量天然,避免刺激皮肤致过敏。
注重皮肤保湿:
频繁出汗易带走手部肌肤水分,洗手后趁皮肤微湿及时涂护手霜,形成保湿屏障,滋养肌肤。白天多次补涂,睡前厚涂并戴上棉质手套,加强保湿效果。
注重衣物材质:
少戴不透气橡胶手套、人造革手套,阻碍汗液挥发致手部闷热潮湿。日常选棉质、麻质手套,透气吸汗;衣物同理,穿宽松纯棉上衣,利于腋下、手部周边空气流通,减少闷热致汗。
1350
三个症状说明有甲减了
傅雪莲
主任医师
内分泌代谢病科
并没有绝对三个症状说明有甲减的说法,但出现疲劳乏力、体重增加、畏寒怕冷、皮肤干燥 粗糙、毛发稀疏等情况时,应引起重视
,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疲劳乏力
由于甲状腺激素减少,导致细胞能量代谢降低,机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从而感到持续的疲倦和无力感。即使在休息和睡眠充足的情况下,也很难恢复精力。
体重增加
代谢减慢导致脂肪容易堆积,患者可能在没有改变饮食和运动习惯的情况下体重增加。
畏寒怕冷
甲减导致机体产热减少,体温调节功能下降,患者可能感到特别怕冷,尤其是在手脚、鼻尖和耳朵周围。
皮肤干燥粗糙
甲减会导致汗腺和皮脂腺分泌减少,使得皮肤变得干燥、粗糙和缺乏弹性。
毛发稀疏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还可能导致头发变薄、干枯和容易断裂,以及指甲脆弱。
记忆力减退
甲状腺激素对大脑功能有重要影响,激素不足会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传递,从而导致记忆力减退。
反应迟钝
患者可能出现智力减退、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651
甲减什么症状
傅雪莲
主任医师
内分泌代谢病科
甲减,是一种由于体内甲状腺激素不足,导致代谢速度减慢,
影响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以及皮肤和毛发等多个系统的复杂疾病,其症状多样,包括食欲下降、心跳减慢、睡眠呼吸暂停、表情淡漠等
。
消化系统症状
食欲下降、恶心、便秘、腹胀,严重时可能出现麻痹性肠梗阻。患者可能感到消化系统功能减退,食物摄入和消化过程受阻。
心血管系统症状
心跳减慢、胸闷、活动耐力下降,可能伴有心包积液和心肌病变。甲减导致心血管系统代谢减慢,心肌收缩力下降,心功能受影响。
呼吸系统症状
可能出现睡眠呼吸暂停、咳痰等症状。甲减影响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呼吸不畅或呼吸困难。
神经系统症状
表情淡漠、懒言少动、精神萎靡,甚至出现认知下降、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嗜睡等。甲减导致神经系统兴奋性下降,大脑功能减退。
生殖系统症状
可能导致不育不孕,女性可能出现月经紊乱 、月经量增多或闭经,男性可能出现阳痿、性欲下降等。甲减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性激素分泌减少或异常。
皮肤和毛发症状
皮肤干燥、粗糙、缺乏弹性,毛发稀疏、干枯,可出现眉毛外1/3处脱落,指甲脆弱、表面有裂纹。甲减导致汗腺和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保湿能力下降,同时影响毛发的正常生长和营养供应。
989
女性甲亢的症状
傅雪莲
主任医师
内分泌代谢病科
甲亢在女性中症状多样,
包括月经紊乱、情绪波动大、体重异常下降、怕热多汗、心悸手抖、眼球突出、甲状腺肿大以及皮肤变化等
,这些症状多由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发,影响女性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月经紊乱
女性甲亢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律、经量减少或闭经等情况。这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卵巢功能异常,影响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
情绪波动
甲亢女性患者往往情绪波动较大,容易感到焦虑、烦躁、易怒或情绪低落。这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使得患者情绪难以稳定。
体重下降
尽管食欲亢进,甲亢女性患者却可能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加速了新陈代谢,使得身体消耗的能量增加,导致体重减轻。
怕热多汗
甲亢女性患者容易感到热,即使在凉爽的环境中也会出汗较多。这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导致身体代谢加快,产生更多的热量,需要通过出汗来散热。
心悸手抖
甲亢女性患者可能出现心悸(心跳加快)和手抖的症状。这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对心脏和肌肉神经的影响,使得心跳加速,肌肉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手部细微震颤。
眼球突出
甲亢女性患者可能出现眼球突出的症状,这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增多导致眼外肌和球后组织增生、肥厚,使得眼球向前突出。
甲状腺肿大
甲亢女性患者的甲状腺可能肿大,肿大程度因人而异,可能呈弥漫性对称性或不对称性。这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刺激甲状腺组织增生所致。
皮肤变化
部分甲亢女性患 者可能出现皮肤湿润、光滑、细腻,但也可能出现胫前黏液性水肿的症状,这种水肿多发生在小腿胫前下段,对称性,皮肤粗糙、暗黑、呈结节或橘皮样。
399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什么症状
傅雪莲
主任医师
内分泌代谢病科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其症状广泛且多样,
常表现出高代谢症候群,如体重下降、怕热出汗等,同时伴随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如易激动、手颤等。心血管系统也可能受累,出现心悸、心律失常等症状。此外,甲亢还会导致肌肉骨骼系统症状,如肌无力和周期性瘫痪,眼部症状包括突眼和眼部不适,还可能出现甲状腺肿大、胫前黏液性水肿等其他症状
。
高代谢症候群
1、体重下降:
尽管甲亢患者食欲亢进,但体内氧化反应增强,导致体重减轻、消瘦。
2、怕热出汗:
甲亢患者常表现出多汗、皮肤潮湿的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低热。
精神神经系统症状
1、易激动:
甲亢患者情绪易激动、烦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
2、手颤:
多数甲亢患者会出现手、眼睑和舌的细微震颤。
心血管系统症状
1、心悸:
甲亢患者常出现心悸,脉率增快,脉压增大。
2、心律失常:
部分甲亢患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如心房纤颤等。
肌肉骨骼系统症状
1、肌无力:
甲亢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肌无力症状,尤其是近端肌群受累时更为明显。
2、周期性瘫痪:
少数甲亢患者可出现周期性瘫痪,表现为下肢或全身肌无力,甚至不能站立、行走。
眼部症状
1、突眼:
甲亢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突眼症状,表现为眼球突出、眼裂增宽等。
2、眼部不适:
部分甲亢患者可能出现眼部异物感、畏光、流泪、复视等症状。
其他症状
1、甲状腺肿大:
多数甲亢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质地中等或稍硬,表面光滑,无压痛。
2、胫前黏液性水肿:
部分甲亢患者可出现胫前黏液性水肿,皮损多位于胫骨前下部位,呈对称分布,皮肤粗糙、暗黑、呈结节或橘皮样。
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