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科科室相关科普
焦虑症看中医还是西医好
赵振海
副主任医师
心理门诊
焦虑症是一种精神心理障碍,在治疗途径上中医与西医各有特色,无法简单判断哪一个更好。具体选择哪种医疗体系进行治疗,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包括症状的严重程度、个人体质、治疗偏好等,有效缓解焦虑症状。
西医在治疗焦虑症方面有较为系统的方法,药物治疗上,常在医生指导下用抗焦虑药物缓解焦虑症状,还有SSRI类抗抑郁药调节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来减轻焦虑。对于急性发作、症状严重的患者,西医的快速干预可有效防止病情恶化,帮助患者迅速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状态。
中医将焦虑症归为情志病范畴,通过辨证论治来治疗。中药调理可根据患者的体质和证型开具相应方剂,整体调理身体气血阴阳平衡,从根本上改善情绪状态。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运行,起到一定宁心安神作用。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观念,副作用相对较小,对于焦虑症伴有失眠、脾胃不和等多种躯体化症状的患者,能综合调理身体机能,促进身心健康。
对一些患者来说,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能是最佳选择。西药迅速控制症状,中药巩固疗效、调理身体。如在焦虑症急性发作期用西药缓解后,采用中药调理体质预防复发。治疗过程中要考虑患者的依从性,如西药的副作用可能影响患者坚持用药,而中医治疗周期较长,患者需有耐心。还要结合患者的经济状况,部分西药价格较高,中医治疗费用相对较低。
无论是选择中医还是西医治疗,都应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和治疗。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不要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随意停药。治疗期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若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策略,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理解对患者的康复也同样重要。
焦虑症患者日常注意事项
1、规律作息:
每天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大脑神经功能的恢复,缓解焦虑情绪。避免熬夜和日夜颠倒,可建立固定的睡前仪式,如泡热水脚、听轻柔音乐等,帮助入睡。
2、适度锻炼:
如散步、瑜伽、慢跑等。运动能促进身体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改善心情,增强自信心和抗压能力。每周至少进行3-4次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但要避免过度运动导致疲劳。
3、饮食调节:
多吃富含维生素B、镁、锌等营养素的食物,如全麦面包、坚果、绿叶蔬菜等,这些营养素对神经系统有益。避免过多摄入咖啡因、酒精、高糖高脂食物,以免影响情绪稳定。
4、情绪调节:
如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当感到焦虑时,可进行深呼吸训练,慢慢地吸气再缓缓地呼气,重复几次,帮助放松身体和情绪。也可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冥想练习,专注于当下的感受,排除杂念,减轻焦虑。
775
焦虑症一般多久能治愈
赵振海
副主任医师
心理门诊
焦虑症的治愈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治愈时长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等。一般而言,轻度焦虑症可能在3-6个月有明显改善并趋向治愈,而中重度焦虑症往往需要6-36个月甚至更久的持续治疗与康复过程。
1、轻度焦虑症:
对于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偶尔的过度担忧、轻度睡眠障碍或轻微心慌等,且未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干扰的轻度焦虑症患者,如果能及时接受专业心理咨询,如认知行为疗法等,并积极自我调整,通常在3-6个月可逐渐缓解症状,恢复正常心理状态。部分患者在3个月内就能看到明显效果,情绪趋于稳定,焦虑相关躯体症状减轻。
2、中度焦虑症:
中度焦虑症患者常伴有较频繁的惊恐发作、明显的社交回避等症状,对生活和工作已产生一定影响。采用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如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焦虑药物,持续进行心理疏导,一般需要6-12个月的时间来控制症状,达到临床治愈标准。一般在治疗6个月时,惊恐发作频率显著降低,社交功能开始恢复,睡眠质量有所改善。
3、重度焦虑症:
重度焦虑症患者症状严重,可能长期处于高度紧张恐惧状态,有严重的自杀倾向、重度抑郁共病等。这类患者往往需要住院治疗,接受药物治疗、多种心理治疗如精神分析、家庭治疗等综合干预,其治愈过程漫长,可能需要12-36个月甚至更久。通常在治疗12个月时,自杀念头基本消失,情绪逐渐稳定,但仍需持续巩固治疗防止复发。
焦虑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保持耐心与信心,不可因短期内看不到效果而放弃。不要孤立自己,积极与家人、朋友、同事交流互动,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参加社交活动或兴趣小组,扩大社交圈子,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促进康复。若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或病情反复,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策略。
如何提高焦虑症的治愈率
坚持系统治疗:
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心理治疗,都需要按照疗程完整进行。抗焦虑药物不能随意停药或增减剂量,以免引起症状反弹或加重。心理治疗也需要持续参与,深入探索和解决导致焦虑的根源问题,中途放弃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自我心理调适:
患者要学会识别和应对焦虑情绪的触发因素,当感到焦虑时,尝试运用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放松技巧来缓解。改变不良认知模式,避免过度灾难化思维,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多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生活规律化: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7-9小时为宜。合理安排饮食,多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等,避免过度饮酒、吸烟和摄入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质,这些都可能加重焦虑症状。
936
焦虑症可以彻底治愈吗
赵振海
副主任医师
心理门诊
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与多方面干预,焦虑症是可以实现彻底治愈的,治愈的原因涉及心理调节、生理改善以及生活方式调整等多方面因素,这些因素相互协同作用,为患者治愈焦虑,恢复健康心理状态提供了可能。
1、心理调适:
焦虑症患者在接受专业心理治疗过程中,如认知行为疗法,能够逐渐识别并纠正负面的思维模式与认知偏差。原本对事物过度担忧、恐惧的不合理认知被重构,学会以更客观理性的视角看待问题。心理治疗还帮助患者掌握应对焦虑情绪的有效技巧,如放松训练、情绪管理等,增强心理韧性,打破焦虑的恶性循环。
2、生理改善:
遵医嘱服用抗焦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可调节大脑内神经递质的失衡状态,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能增加大脑中5-羟色胺的浓度,改善神经细胞间的信号传递,缓解焦虑情绪。随着药物的持续作用,神经递质逐渐恢复正常水平,大脑的情绪调节功能得以修复,使得焦虑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并最终消除,实现治愈目标。
3、生活方式重塑:
规律的作息确保充足睡眠,睡眠期间大脑得以自我修复和整理情绪记忆,减轻焦虑。适度的运动能促进身体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带来愉悦感和放松感,对抗焦虑情绪。合理的饮食提供大脑和身体所需营养,维持神经功能稳定。减少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避免刺激物对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全方位助力焦虑症的治愈。
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治愈的可能性。避免过度关注症状,以免陷入新的焦虑陷阱。定期与医生沟通治疗进展和自身感受,及时调整治疗策略。家人和朋友应给予充分理解、支持与陪伴,共同营造有利于康复的环境。
如何提高焦虑症的治愈率
坚持规范的心理治疗,无论是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还是其他心理治疗方法,都需要按疗程持续进行。不要因短期内看不到明显效果而放弃,心理治疗的效果往往是逐渐累积和显现的。积极配合治疗师,深入挖掘自身焦虑根源,不断练习应对焦虑的技巧,将其融入日常生活。
合理用药并监测不良反应,严格按照医嘱服用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可能的副作用。在用药过程中,若出现不适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不要自行滥用药物或随意搭配其他药物,防止药物相互作用影响疗效或加重不良反应。
强化生活方式管理,制定并严格执行规律的作息时间表,每天保证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坚持每周至少三次的有氧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饮食上注重营养均衡,增加富含维生素B、镁、锌等营养素的食物摄入,学会在压力环境中运用放松技巧,降低焦虑发作频率。
680
抑郁的人的外貌特征
赵振海
副主任医师
心理门诊
抑郁不仅会影响人的心理状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于外貌特征,如面容憔悴。这些外貌变化往往与抑郁引发的身体机能改变、精神状态不佳以及生活习惯的紊乱等因素相关,可以借助这些特征察觉身边可能存在的抑郁情况,以便及时给予关心与帮助。
1、睡眠障碍致面容憔悴:
抑郁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碍,如失眠或睡眠质量差。长期睡眠不足会使身体无法得到充分休息,新陈代谢减缓。这会导致皮肤失去光泽,变得暗沉、干燥,容易出现黑眼圈和眼袋,眼部周围细纹增多。面部肌肉因缺乏足够的放松与修复,显得松弛无弹性,整个人看起来面容憔悴,仿佛经历了长时间的疲惫与压力,即使未进行高强度的体力或脑力活动,也呈现出一种萎靡不振的状态。
2、情绪低落反映于表情:
抑郁者内心长期被消极情绪笼罩,情绪低落、兴趣丧失。这种内心状态会直观地体现在面部表情上,往往眼神空洞无神,目光呆滞,很少有眼神交流的欲望。嘴角常呈现下垂状态,很少有自然的微笑或其他表情变化,仿佛面部肌肉被抑郁情绪所凝固。整体表情显得冷漠、木讷,缺乏生气与活力,即使身处热闹的环境中,也难以被周围氛围所感染,面部始终维持着一种压抑的神情。
3、疏于打理与食欲不振:
由于抑郁导致的精力不足和兴趣缺乏,患者常常对自身形象疏于打理。头发可能变得油腻、杂乱无章,缺乏定期清洗与梳理。食欲不振是抑郁的常见症状,长期营养摄入不足会使身体消瘦,体重下降明显。皮肤因缺乏营养物质的滋养而变得苍白、无血色,身体的消瘦与精神的萎靡相结合,使患者从外貌上看起来更加虚弱、不健康,与之前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
不能仅凭外貌特征就判定一个人患有抑郁,其他健康问题或生活压力也可能导致类似的外貌变化。若发现身边有人有上述情况,应给予关心与耐心倾听,但不要轻易给其贴上抑郁的标签。在这个过程中,陪伴与支持非常重要,避免歧视或过度追问,以免给对方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
如何诊断是否患有抑郁
关注自身情绪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如果情绪低落、悲伤、绝望等消极情绪持续两周以上,且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就需要警惕。如无法集中精力工作,学习效率大幅下降,回避与朋友、家人的聚会交流,经常失眠或睡眠过多,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等。
留意自己的兴趣爱好变化,若原本热衷的活动现在完全提不起兴趣,甚至觉得做任何事都没有意义,这可能是抑郁的信号。如以前喜欢运动、阅读、绘画等,现在却对这些活动毫无热情,长时间处于一种慵懒、无所事事的状态。
除了上述提到的睡眠和饮食问题,还可能出现头痛、背痛、胃痛等不明原因的身体疼痛,以及疲劳、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这些身体症状可能是抑郁在身体上的表现,若排除了其他生理疾病因素,就应考虑抑郁的可能性。
如果怀疑自己患有抑郁,不要自行诊断或盲目用药。应尽快寻求专业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通过专业的心理评估、问卷调查以及必要的身体检查等手段,来准确判断是否患有抑郁以及抑郁的程度,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1240
抑郁到什么程度要吃氟西汀
赵振海
副主任医师
心理门诊
氟西汀是一种常用的抗抑郁药物,一般来说,当抑郁症状达到中度及以上程度时,可能需要考虑使用氟西汀进行治疗,在使用氟西汀的过程中,还需要密切关注药物的副作用。
从症状角度判断,如果患者出现持续的情绪低落,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悲伤、空虚、绝望的情绪中,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失去兴趣,像过去喜欢的运动、爱好等现在都不想参与,并且这种状态持续两周以上,这可能是中度抑郁的表现,还伴有精力减退,容易疲劳,做一点小事就感觉很累,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影响到日常的工作、学习或者生活。
睡眠方面也出现明显问题,比如入睡困难、早醒或者多梦,导致睡眠质量严重下降。食欲也会改变,可能暴饮暴食,或者食欲减退,体重出现明显波动,在这种情况下,经过专业精神科医生的评估,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等因素后,可能会建议使用氟西汀来帮助改善症状。
如果患者不仅有上述情绪和身体方面的症状,还出现了轻生行为,这属于重度抑郁的表现,这种时候使用氟西汀等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否使用氟西汀以及具体的用药剂量等都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来决定,因为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性别以及对药物的反应等都有所不同。
抑郁的注意事项
1、规律作息:
保持固定的起床与睡眠时间,充足睡眠利于大脑与身体机能恢复,避免熬夜与白天过长时间卧床,可使生物钟稳定,缓解情绪波动,为应对日常压力提供良好生理基础。
2、适度运动:
每日进行适量锻炼,如散步、瑜伽等。运动能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改善情绪状态,增强自信心与活力,还可提升身体免疫力,助力抵抗抑郁带来的身心消耗,促进身心健康。
3、饮食均衡:
增加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D、ω-3脂肪酸等食物摄入,如全麦、鱼类、坚果等。这些营养物质对大脑神经功能有益,可辅助调节情绪。同时避免过度饮酒、咖啡及高糖高盐食物,防止对情绪与身体状态产生不良刺激。
595
抑郁症的晚期症状有哪些表现
赵振海
副主任医师
心理门诊
抑郁症若发展至晚期,会呈现出多种显著且严重的症状,这些症状严重干扰患者的身心功能与日常生活,涉及情绪、认知、行为及躯体等多个层面,对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产生负面影响,也给家庭带来很大负担。
1、深度情绪障碍:
患者陷入极度的情绪低落,几乎无法体验到愉悦感。整日在悲伤、绝望阴影下,对以往感兴趣之事也丧失兴致。常伴有频繁的哭泣,情绪波动极小,长时间处于一种麻木的抑郁状态。自杀观念强烈且持久,可能会有多次自杀未遂经历,认为死亡是唯一解脱途径,这种情绪状态使患者与外界的情感联系几乎切断。
2、严重认知受损:
记忆力严重衰退,对近期发生之事极易遗忘,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近乎丧失。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变得迟缓、僵化,做简单决策都极为困难。对时间、空间等概念的认知也出现混乱,如分不清日期、季节,甚至在熟悉环境中也会迷路。这种认知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使其难以独立完成日常活动。
3、极端行为改变:
社交行为严重退缩,拒绝与他人交往,包括家人和朋友。可能长时间闭门不出,不参与任何社交活动,甚至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无动于衷。个人卫生习惯极差,不洗澡、不换衣,饮食也极为不规律,或暴饮暴食,或长时间绝食,身体逐渐消瘦或因过度进食而肥胖,生活作息完全紊乱。
4、显著躯体症状:
身体会出现诸多难以缓解的疼痛,如头痛欲裂、腰背酸痛、胃痛难忍等。睡眠严重失调,彻夜难眠或长时间昏睡不醒。食欲严重下降,导致体重急剧减轻,身体虚弱无力,还可能伴有心慌、气短、胸闷等心血管系统症状,这些躯体症状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痛苦和无助感。
面对抑郁症晚期患者,周围人务必高度警惕,密切关注其情绪和行为变化,及时发现自杀等危险信号。尽快寻求专业精神科医生的帮助,配合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与耐心,避免歧视和责备,努力为其创造一个安全、温暖、包容的环境。
如何护理抑郁症晚期患者
确保安全环境:
仔细检查患者居住场所,清除可能用于自伤或自杀的物品,如刀具、绳索、药品等。安装防护设施,如窗户防护栏,防止患者意外坠楼。在患者情绪不稳定时,安排专人陪伴,确保其时刻处于监管之下,保障生命安全。
维持生活基本需求:
根据患者的饮食喜好和身体状况,准备营养均衡、易消化的食物,耐心劝导其进食,必要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协助患者进行个人卫生护理,如帮助其洗澡、刷牙、更换干净衣物等,让患者保持基本的清洁与舒适,维护其尊严。
积极配合医疗干预:
协助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抗抑郁药物,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鼓励患者参加心理治疗活动,如认知行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等,帮助其调整心态,改善心理状态,促进康复进程。
660
抑郁双向什么意思
赵振海
副主任医师
心理门诊
抑郁双向也就是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精神疾病,涉及抑郁与躁狂两种发作状态,抑郁时情绪低落、兴趣缺失等,躁狂时则亢奋、思维敏捷。其与单纯抑郁症有别,情绪周期性切换,给患者生活多方面带来显著且复杂的影响。
在抑郁发作期,患者会出现典型的抑郁症状。情绪极度低落,对周围的一切都提不起兴趣,对未来感到绝望,常常自责自罪。身体方面会变得慵懒,精力明显不足,可能连简单的日常活动都觉得困难,如起床、洗漱等。睡眠也会出现紊乱,出现失眠或者过度嗜睡。同时食欲也会受到影响,可能出现暴饮暴食或者毫无食欲的情况,体重随之出现较大波动。
而在躁狂发作期,情况则完全相反。患者的情绪处于一种极度亢奋的状态,感觉自己精力充沛,仿佛有用不完的能量。思维变得异常敏捷,想法一个接一个,但这种思维往往是跳跃的、不连贯的。言语也会增多,语速变快,可能会不停地说话,甚至不顾及他人是否愿意倾听。患者还会表现出过度自信,对自己的能力有不切实际的高估,可能会进行一些冲动的行为,比如无节制地消费、随意地辞去工作或者开始一些不切实际的计划。
双相抑郁和单纯的抑郁症不同,单纯抑郁症主要是持续的情绪低落状态,而双相抑郁是在抑郁和躁狂之间反复切换。这种情绪的周期性变化会给患者的生活、工作以及人际关系带来极大的困扰。
因为在躁狂期,患者可能会做出一些冲动的决定,导致后续出现各种问题;而在抑郁期,又会陷入深深的痛苦和无力之中,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大脑神经递质的失衡、心理社会因素等因素有关。建议此类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咨询专业医生进行治疗。
抑郁双向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1、规律生活作息:
保持固定的起床、入睡与用餐时间,稳定生物钟,避免熬夜、白天过长时间卧床或不规律饮食,减少情绪波动诱因,为身心提供稳定的生理环境,助力情绪平稳。
2、坚持药物治疗
: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可自行增减或停药,定期复诊,告知医生情绪变化与药物反应,以便调整治疗方案。药物是控制症状的关键,坚持服用能有效预防发作,维持情绪稳定。
3、情绪监测与调节:
学会识别情绪变化的早期信号,如睡眠改变、思维活跃度变化等,情绪波动时,运用深呼吸、冥想等放松技巧。制定情绪应对计划,如感到抑郁时进行温和运动,躁狂时独处静思,避免情绪失控。
1063
导致抑郁的三种原因
赵振海
副主任医师
心理门诊
抑郁情绪不容忽视,其产生常受多种因素影响,生活压力、人际关系困扰等皆是关键所在,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抑郁情绪的源头。
1、生活压力:
长期面临高强度的生活压力是引发抑郁情绪的常见因素,例如工作上过度的任务量、频繁的加班以及紧张的职场竞争,使个体长期处于精神紧绷状态。经济方面,房贷、车贷等债务压力,以及生活成本的不断增加,可能导致个人产生无力感与焦虑情绪,进而陷入抑郁心境。
2、人际关系困扰:
不良的人际关系易诱发抑郁,家庭中,如频繁的亲子冲突、夫妻矛盾,会使个体缺乏情感支持与归属感。朋友之间若存在背叛、疏离等问题,也会让人产生孤独与失落感。在社交场合中遭受排挤、歧视或难以融入群体,可能导致自卑心理滋生,长期积累下来容易引发抑郁情绪,对生活热情降低。
3、重大生活变故:
经历重大生活变故常致抑郁情绪产生,如亲人离世,会使个体陷入极度悲痛之中,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与规划被打乱,从而产生迷茫与无助感。失业或学业挫折也会打击个人自信,面临经济来源中断或学业理想破灭,对自身价值产生怀疑,陷入自我否定的漩涡,进而被抑郁情绪笼罩。
若任由抑郁情绪发展,个体易陷入长期消极状态,不仅身心健康受侵害,日常的生活秩序也被打乱,更会影响身边亲人朋友,严重时,还可能致使抑郁症发生,所以要尽早察觉并调适情绪。
如何改善抑郁情绪
规律作息:
早睡早起,定时进餐,保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有助于稳定生物钟,调节身体内分泌,使大脑和身体机能得以良好恢复,为应对日常压力与情绪波动奠定基础。
适度运动:
每日坚持适量体育锻炼,如慢跑、瑜伽等,运动能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有效改善情绪,提升自我效能感与自信心,同时增强身体抵抗力,缓解抑郁带来的身心双重不适。
社交互动:
主动与亲朋好友交流沟通,分享内心感受与经历,积极参与社交聚会或兴趣小组活动,良好的社交关系能给予情感支持,减少孤独感。
1502
抑郁症的六大躯体症状
赵振海
副主任医师
心理门诊
抑郁症常伴有多种躯体症状,像睡眠紊乱、食欲异常、疲劳无力、疼痛频发等,这些症状不仅影响身体机能,还会与心理状态相互作用,加重病情困扰。
1、睡眠紊乱:
入睡困难、早醒或多梦,睡眠质量差使精神难以恢复,加重抑郁情绪,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干扰日常生活与心理状态。
2、食欲异常:
或食欲减退致体重下降,或暴饮暴食致体重上升,与情绪及神经内分泌变化相关,影响身体健康与自我认知。
3、疲劳无力:
无端疲倦,日常活动亦觉吃力,休息难缓解,身体似被抽空能量,长期持续且愈发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节奏。
4、疼痛频发:
头痛、腰背酸痛及肌肉疼痛常见,程度不一且难治愈,是大脑神经对情绪压力的躯体化反应,增添患者痛苦。
5、胃肠失调:
抑郁症患者常现胃肠失调,如胃痛、胃胀与恶心,此因脑肠神经传导受阻,胃肠功能失序,而不适症状又加剧心理负荷,致使抑郁病情雪上加霜,陷入身心交困的恶性循环。
6、性功能障碍:
在抑郁状态下,性功能障碍较为突出,男性易出现勃起障碍、早泄等,女性则表现为性欲减退,这不仅损害生理机能,更对心理产生冲击,使患者自卑焦虑情绪蔓延。
若这些躯体症状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身体持续不适会让患者愈发消极,增加治疗难度,可能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与社会功能,还易引发其他健康问题,需重视并积极应对。
抑郁症的日常注意事项
规律作息养成:
每天尽量固定起床、入睡时间,保证7-8小时左右睡眠,营造安静舒适睡眠环境,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可通过听轻柔音乐等助眠,规律作息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缓解躯体症状。
饮食合理安排:
保持三餐规律,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饥饿或过饱,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
适度运动坚持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每周进行数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能增强体质,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疲劳与疼痛。
1350
抑郁症的6种表现
赵振海
副主任医师
心理门诊
抑郁症患者常表现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减退等症状,伴随睡眠障碍等,这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如症状持续不减或者加重应该及时就医。
1、情绪低落:
患者常感到情绪低落,持续时间长,且难以通过自我调节或日常活动缓解,这种情绪低落可能伴随自责、无助和绝望感,严重时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2、兴趣丧失:
患者可能对曾经喜欢的活动或事物失去兴趣,缺乏参与感和愉悦感,这种兴趣丧失不仅限于娱乐活动,还可能影响工作和学习,导致效率下降。
3、精力减退:
抑郁症患者常感到精力不足,容易疲劳,即使进行简单的日常活动也感到困难,这种疲劳感并非由身体疾病引起,而是心理层面的疲惫。
4、睡眠障碍:
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睡眠障碍,如早醒、入睡困难或睡眠过多,睡眠障碍可能加重情绪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5、认知功能下降:
患者可能感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甚至出现决策困难,这些认知障碍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功能和社交能力。
6、躯体症状:
抑郁症患者还可能出现一系列躯体症状,如头痛、胃痛、胸闷等,这些症状可能掩盖了抑郁情绪,导致患者忽视心理问题的存在。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应积极寻求专业帮助,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抑郁症的日常注意事项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有助于调整生物钟,改善睡眠障碍,避免过度使用咖啡因和酒精,以免加重失眠。
健康饮食:
均衡饮食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健康蛋白质的摄入,减少加工食品和高糖食品的摄入,有助于稳定情绪和提升能量水平。
社交互动:
尽管可能感到孤独和不愿与人交往,但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可以带来情感支持和归属感,减轻孤独感。
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