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科室相关科普
帕金森最小年龄是几岁
潘宜新
副主任医师
功能神经外科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多数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人,但这几年也发现帕金森病,存在年龄的年轻化。在临床上发现有十几岁甚至二十几岁,这种很年轻的青少年性帕金森病,还有更小的可能,7岁的时候就发现,也有一些部分是45岁之前。
青年性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这类患者如果做一些基因检测,很多会存在基因的异常,家族遗传或一些遗传性疾病的可能性更多一些。
因此,不能一概而论,说都是老年性疾病,大约有10%的患者属于青年性帕金森病或青少年性帕金森病。如果这类患者发现肢体僵直、行动迟缓等方面的症状,也要引起重视,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做系统检查。
1490
91
先天性脑积水能治愈吗
孙为群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先天性脑积水能治愈,先要确定有无先天性脑积水,有的话其严重程度如何,要早发现早治疗。先天性脑积水都是与生俱来的,即在胎儿期就有,出生以后会逐渐严重,如果严重的情况下,会严重影响婴幼儿的智力和脑发育。因此要早做检查,早做诊断,以期进行尽早的治疗和干预。
最常用的办法可以做颅脑CT检查,也可以做颅脑的核磁共振检查,颅脑CT检查和颅脑的核磁共振检查可以明确脑积水的有无及严重程度。一般认为先天性脑积水早发现、早治疗,会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有一些病人甚至在3-5个月就可以进行脑积水的手术治疗,即侧脑室腹腔分流手术。
当然,如果婴幼儿的情况还可以,也可以时间稍微往后拖,一般不建议过2岁。在2岁之前进行治疗,婴幼儿的神经发育会比较快,对孩子以后的智力水平影响比较小。
1260
63
痛觉神经可以切除吗
熊晓星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一般来说,对于神经外科能常碰到的一个疾病是三叉神经痛,即在左侧脸部,包括额部这一块会出现刀割样的疼痛,称为三叉神经痛。其一般都是由于三叉神经出脑干的地方,被一根血管压住了。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不是常说的痛觉神经的切除,一般会先尝试药物治疗,在市场上的药物名称是卡马西平,当然还有国外的一些进口药。
然后如果吃药效果不好或者出现耐药性,可以进行手术,手术方式称为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即从耳后后方进入到颅内,找到三叉神经被血管压迫的地方,用特殊的垫片进行垫开。
只有特殊的情况下,即上述提及的吃药效果也不好,手术效果也不好,才可能会做部分的三叉神经端离断术,即将三叉神经的感觉根支做一部分的切断,解决疼痛。
1489
83
头部开颅手术恢复需要多长时间
熊晓星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头部开颅手术后恢复需要多长时间,要看这个恢复是指开颅的创面恢复时间,还是整个人的恢复时间。
1、开颅的创面恢复时间:经过开颅以后,整个创面大的情况下,一般都需要7天、10天甚至是14天的时间恢复伤口,比如额叶肿瘤、颞叶肿瘤或者枕后部的肿瘤,拆线时一般都是12天。当然也有切口比较小的创面,对于皮肤的愈合便会更快,5-7天,这时便恢复得比较好。现在缝合包括间断缝合,也有皮内缝合,在皮内缝合时,患者基本上不要拆线,到6-7天时,患者恢复比较好的情况下,即可出院;
2、整个人的恢复时间:另外一种恢复是指做了手术以后整个人的恢复,则要根据患者到底开颅手术做了何种手术。如果是正常的一般小的肿瘤,其恢复时间可能7-10天便足够了。如果是脑出血引起严重的偏瘫,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甚至需要出院以后转 到康复医院做进一步的康复。
这个要进行区别、区分,即要看是何种肿瘤、何种疾病,整个人的状态恢复是不一样的。
725
38
蛛网膜囊肿手术需要开颅吗
熊晓星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蛛网膜囊肿一般来说不需要开颅。蛛网膜囊肿一般都属于先天性的,很多时候会发生在颞极、额部、枕大池这一块,当然也有脑干周围的一些蛛网膜囊肿,只有当患者出现症状时,如出现癫痫、不明原因性的头疼,或在枕部时会出现行走不稳,这时才需要做手术。
蛛网膜囊肿如果需要手术时,需要通过开颅的手术方式,即将颅骨打开找到蛛网膜囊肿,将囊壁和蛛网膜下腔进行沟通。
另外一种手术方式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微创手术,即内镜手术,在头部蛛网膜囊肿这个位置做一个小骨窗,用神经内镜进去造瘘和蛛网膜下腔沟通,这种手术方式就是创伤更小,患者恢复更快。
948
2
脑瘤有哪些
刘剑
副主任医师
功能神经外科
脑瘤是指生长在颅内的肿瘤,种类繁多,根据起源和病理特性,可以大致分为胶质瘤、脑膜瘤、垂体腺瘤等。
1、胶质瘤:
胶质瘤是较为常见的脑肿瘤类型,主要来源于神经上皮组织。根据其病理类型,可进一步细分为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等。胶质瘤通常是恶性的,尤其是高级别胶质瘤,生长速度快,治疗难度大,预后不佳。
2、脑膜瘤:
脑膜瘤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大多数为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边界清晰。脑膜瘤可能与遗传、环境刺激、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常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肢体运动障碍等。脑膜瘤一般可通过开颅手术治疗。
3、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起源于垂体前叶组织,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症状包括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男性患者还可能出现性功能减退、不育等情况。垂体腺瘤可通过经鼻腔-蝶窦神经内镜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
4、神经鞘瘤:
:经鞘瘤是一种起源于颅神经的良性肿瘤,其中前庭神经鞘瘤较为常见。神经鞘瘤可能与遗传、电离辐射、化学刺激等因素有关。常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眩晕等。
5、淋巴和造血系统肿瘤:
如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脑深部、额叶和脑室周围。这类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进展快,死亡率高。
6、其他类型脑瘤: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脑瘤类型外,还有胚胎性肿瘤、松果体肿瘤、颅神经和椎旁神经肿瘤(如神经纤维瘤、神经束膜瘤、听神经瘤等)、黑色素细胞瘤、生殖细胞肿瘤、鞍区肿瘤以及转移瘤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脑瘤都有其独特的病理特性和临床表现。
对于脑瘤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在发现脑瘤后,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预防脑瘤的方法
电离辐射暴露可能会增加患脑瘤的风险,尤其是某些类型的脑瘤,如胶质瘤等。因此,日常生活中应尽量远离电离辐射源,如CT扫描仪、X光机等。如果因病情需要接受放射线检查,应咨询医生并遵循医生的建议,确保检查的频率和剂量在安全范围内。对于从事与放射线相关的工作的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佩戴个人防护设备,以降低辐射暴露的风险。
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及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禽、蛋、奶等。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以及加工食品和快餐等。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可以帮助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包括可能存在的脑部肿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神经系统专项检查。对于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癌症病史者,应增加体检频率或开展针对性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头颅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脑部结构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微小病变并及时干预治疗。
1152
什么叫神经内分泌肿瘤
刘剑
副主任医师
功能神经外科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这些细胞能够产生生物活性胺和(或)多肽激素,并负责调节机体的多种功能,如血糖调节、胃酸分泌、细胞生长等。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多种器官和组织,其临床表现和恶性程度各不相同。
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以根据其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边界清晰,不会侵犯周围组织;而恶性肿瘤则可能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生长迅速,对周围组织造成损害。
患者可出现此类症状,表现为面部、上肢躯干的潮红或水肿,胃肠蠕动增强,腹泻,心脏瓣膜病等。如胰岛素瘤可引起低血糖,表现为心慌、手抖、出汗、饥饿感等;胃泌素瘤可导致卓-艾综合征,出现腹痛、腹泻、胃酸过多等症状。肿瘤可局部浸润周围组织或转移至远处器官,如肝脏、肺部、骨骼等,引起相应的症状,如腹痛、黄疸、咳嗽、咯血、骨痛等。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通常依赖于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有助于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病理检查则是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肿瘤组织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和诊断;肿瘤标志物检测如Cg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ST(生长抑素)等水平升高可用于监测疾病进展和评估治疗效果。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等。治疗方案的制定应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分化程度、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早期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而晚期或转移性肿瘤则预后较差。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预后因其种类、部位和恶性程度而异。高分化肿瘤通常生长缓慢,预后较好;而低分化肿瘤生长迅速,预后较差。此外,发病部位不同,预后也存在差异。例如,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往往更具侵袭性,预后较为不良。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预防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方法
1、健康生活方式:
每天摄入足够的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脂蛋白质,限制高脂肪、高糖和加工食品的摄入。均衡的饮食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降低患病风险。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多种癌症的风险,包括神经内分泌肿瘤。因此,戒烟和控制饮酒量是有效的预防措施。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和降低癌症风险。
2、规律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相关筛查,以便早期发现潜在问题。对于有家族病史的人群,更应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并定期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等。如果有直系亲属患有神经内分泌肿瘤或其他癌症,应特别关注,必要时咨询遗传学专家进行风险评估。某些基因突变如MEN1(多发性内分泌瘤1型)和RET可能增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风险,通过遗传测试可早期识别并采取相应措施。
3、减少环境因素暴露:
减少电离辐射暴露,如使用电脑时佩戴防辐射眼镜等。避免长时间处于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如有必要需外出工作,可以选择佩戴口罩来减少吸入有害气体。
570
脑动脉瘤是什么病
陈琳
副主任医师
脑外科
脑动脉瘤是指脑血管壁出现的局限性异常凸起,并非脑动脉发生的肿瘤。这是一种临床上需要特别警惕的疾病,因为其破裂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脑动脉瘤是脑血管壁在局部区域出现的异常凸起,通常是由于动脉壁的薄弱或损伤导致的。这种异常凸起可能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先天性缺陷、感染、外伤等多种因素引起。当血压急剧升高或动脉瘤壁受到其他因素刺激时,动脉瘤可能破裂,导致颅内出血。
脑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因其是否破裂而有所不同,未破裂的动脉瘤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尤其是当动脉瘤较小时。随着动脉瘤的增大,可能压迫周围的神经或脑组织,导致头痛、视力下降、眼球活动受限、面瘫、瞳孔散大等症状。
破裂的动脉瘤最典型的症状是突发的剧烈头痛,通常伴有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破裂的动脉瘤可能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偏瘫、偏感、偏盲等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脑动脉瘤的诊断通常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以快速显示颅内出血的情况,有助于初步判断动脉瘤是否破裂。磁共振成像(MRI)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脑组织结构信息,有助于发现未破裂的动脉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脑动脉瘤的金标准,可以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对于未破裂且无症状的动脉瘤,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如控制血压、定期复查等。对于破裂的动脉瘤或存在破裂风险的动脉瘤,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动脉瘤夹闭术、血管内栓塞术、载瘤动脉闭塞术、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以及复合手术等。
对于已确诊的脑动脉瘤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动脉瘤的变化。同时,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以降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预防脑动脉瘤的措施
1、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动脉瘤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定期监测并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有效降低脑动脉瘤的发生风险。建议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同时避免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
2、健康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鱼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少吃油腻、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以减少对血管的损伤。
3、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脑动脉瘤的发生风险,因此应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而饮酒过量则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4、注意生活习惯:
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适当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但避免剧烈运动以免损伤血管。
5、避免头部受伤:
头部受伤可能导致脑动脉瘤的形成或破裂,因此应注意避免高空坠落、交通事故等危险行为。
1084
脑垂体瘤是什么
陈琳
副主任医师
脑外科
脑垂体瘤是一种复杂的颅内肿瘤,脑垂体瘤的症状表现多样,且随着肿瘤的生长和压迫情况而有所变化。
脑垂体瘤是一组起源于腺垂体、神经垂体及胚胎期颅咽管囊残余鳞状上皮细胞的肿瘤。脑垂体位于颅内底部,在蝶鞍内,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分泌多种激素,对生长、发育、代谢等生理过程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
约半数以上的患者会出现头痛症状,主要是由于肿瘤直接压迫或牵拉鞍隔、硬脑膜等引起。疼痛通常为前额部、双侧颞部或眼眶后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垂体瘤增大可压迫视神经、视交叉等结构,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最常见的是双颞侧偏盲,即患者看东西时两侧视野的外侧部分看不见,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不同类型的垂体瘤可分泌过多的相应激素,引起一系列症状,例如,生长激素型垂体瘤在儿童可导致巨人症,表现为身材异常高大、生长速度过快;在成人则引起肢端肥大症,出现手足增大、面容改变等症状。泌乳素型垂体瘤会使女性出现月经不调、闭经、泌乳等症状,男性可出现性功能减退、乳房发育等。
垂体瘤压迫正常垂体组织,可导致垂体功能减退,引起多种激素分泌减少。如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出现乏力、怕冷、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可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表现为虚弱、食欲减退等症状。若肿瘤压迫周围神经组织,还可能引起面部麻木、疼痛等症状。此外,脑脊液鼻漏、垂体卒中和垂体危象等也是脑垂体瘤可能引发的严重症状。
脑垂体瘤的治疗方法一般包括药物、手术、放射治疗等,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肿瘤的类型、大小、位置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对于疑似脑垂体瘤的患者,应尽早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脑垂体瘤的预防方法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日常饮食中,应注重营养的全面性和均衡性。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强免疫力,从而降低患病风险。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可能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风险。
2、避免放射线暴露:
放射线暴露可能增加患垂体瘤的风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远离电离辐射源,如CT扫描仪、X光机等。如果因病情需要接受放射线检查,应咨询医生并遵循医生的建议,确保检查的频率和剂量在安全范围内。此外,对于从事与放射线相关的工作的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佩戴个人防护设备,以降低辐射暴露的风险。
3、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是预防脑垂体瘤的重要手段。通过头颅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垂体病变,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对于有家族史或自身曾患有相关疾病的人群,更应定期进行头颅MRI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857
脑垂体瘤的病因有哪些
陈琳
副主任医师
脑外科
脑垂体瘤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常见诱因包括遗传因素、下丘脑调控激素紊乱、环境因素等。
1、遗传因素:
部分脑垂体瘤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这表明遗传因素可能在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特定的基因突变,如多内分泌腺瘤病-1(MEN1)、PROP-1过多、转录因子缺陷等,可能增加患脑垂体瘤的风险。染色体异常,如染色体的结构或数量异常,也可能影响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裂,从而导致垂体细胞异常增生形成肿瘤。
2、下丘脑调控激素紊乱:
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出现异常,如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过多,或者多巴胺缺乏、受体活化异常等,可能导致垂体相应细胞的功能失调和增生,从而增加脑垂体瘤的发生风险。
3、环境因素:
长期暴露在大剂量的辐射环境中,如头部接受过放疗,可能损伤垂体细胞的DNA,增加突变的几率,从而诱发脑垂体瘤。此外,化学物质如农药、工业毒物中的苯类化合物等,可能具有潜在的致癌性,长期接触可能增加患脑垂体瘤的风险。
4、药物因素:
一些药物可能干扰体内的激素平衡,间接影响垂体的功能,从而增加患脑垂体瘤的可能性。例如,放疗或化疗药物可能引发药物性垂体腺瘤。
5、生活习惯: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熬夜、劳累等,可能诱发肿瘤细胞恶变或基因突变,从而增加患脑垂体瘤的风险。
此外,垂体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使细胞的生长失去正常的调控,或者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出现故障,导致垂体细胞对正常的生理信号反应异常,从而引发过度增殖,形成肿瘤。了解这些病因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脑垂体瘤,但具体病因仍需进一步研究。如有相关疑虑或症状,请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脑垂体瘤的症状
生长激素型垂体瘤:在儿童患者中可能导致巨人症,表现为身材异常高大、生长速度过快;在成人则引起肢端肥大症,出现手足增大、面容改变(如额头突出、下颌前突)、口唇肥大等症状。会使女性出现月经不调、闭经、泌乳(包括乳汁、血液或透明液体)等症状,男性则可能出现性功能减退、乳房发育等症状。
垂体瘤压迫正常垂体组织,可导致垂体功能减退,引起多种激素分泌减少。如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为乏力、怕冷、记忆力减退、体重增加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可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表现为虚弱、食欲减退、低血压等。
约半数以上的患者会出现头痛症状,主要是由于肿瘤直接压迫或牵拉鞍隔、硬脑膜等引起。疼痛通常为前额部、双侧颞部或眼眶后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头痛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