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学部科室相关科普
老人发烧是临终了吗
杨伟
主任医师
老年医学科
老人发烧并不一定是临终的征兆。发烧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接受适当治疗的常见症状。在医疗过程中,遵循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是缓解发烧症状、改善健康状况的关键。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减弱,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感染。例如呼吸道感染,像肺炎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可引起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泌尿系统感染也是常见情况,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伴发热。这些感染性疾病只要及时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抗感染治疗,多数老人可以恢复健康,并非临终表现。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在老年人群中也可能存在,这些疾病可导致身体的免疫反应异常而发热。一些脑部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影响了体温调节中枢,可引起发热。这种情况下,主要是针对脑部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改善脑循环、减轻脑水肿等,部分老人经过治疗后体温可恢复正常,神经功能也可能有所改善。 如果老人在终末期,身体极度虚弱,多器官功能严重衰竭的情况下出现发热,可能提示病情进一步恶化,感染难以控制等,但也不能单纯凭借发热就判定临终,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如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器官功能指标等进行全面评估。 日常家属应注意密切关注老人的体温变化、精神状态、呼吸等情况,若发烧持续不退、出现意识不清、呼吸急促等异常,应立即送医,因为老人抵抗力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老人发烧怎么处理 1、测量体温: 先用体温计准确测量体温,了解发烧程度。若体温在38.5℃以下,可先尝试物理降温;若超过38.5℃,则需考虑使用退烧药,但用药前最好咨询医生。 2、物理降温: 用湿毛巾轻轻擦拭老人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水分蒸发可带走热量,帮助降温。也可让老人泡温水澡,但要注意水温适宜,泡澡时间不宜过长,防止老人体力不支。 3、补充水分: 鼓励老人多喝温开水,少量多次饮用,既能补充因发烧流失的水分,又有助于散热,防止脱水。 4、适当休息: 安排老人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利于身体恢复。
517
2025-01-08
老年人抽筋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杨伟
主任医师
老年医学科
老年人抽筋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受寒、睡姿不当、过度疲劳等,处理方法也需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处理。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应注意保暖防寒、合理安排休息和饮食。 1、受寒: 寒冷的环境或保暖不足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肌肉收缩增强,从而引发抽筋。针对受寒引起的抽筋,应注意保暖防寒,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 2、睡姿不当: 长期保持不当的睡姿,如仰卧时局部受到压迫,也可能导致抽筋。对于睡姿不当引起的抽筋,建议更换睡姿,如利用仰卧与侧卧交替的方式,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 3、过度疲劳: 长时间工作或运动导致肌肉疲劳,也可能引发抽筋。针对过度疲劳引起的抽筋,应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或运动。 4、缺钙: 老年人钙吸收能力减弱和钙质流失,易导致血液中钙离子浓度降低,从而引发抽筋。对于缺钙引起的抽筋,可以多吃补钙食物,如牛奶、骨头汤、虾皮等。多晒太阳有助于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5、骨质疏松: 年龄增长、缺钙等因素可能导致骨质疏松,进一步增加抽筋的风险。对于骨质疏松引起的抽筋,可以遵医嘱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如多吃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避免吸烟和饮酒等。 6、低镁血症: 镁缺乏也可能影响神经肌肉传导,导致抽筋。对于低镁血症引起的抽筋,可以遵医嘱补充镁制剂,并注意饮食中镁的摄入,如多吃绿叶蔬菜和坚果等。 7、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由动脉硬化造成的下肢供血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血液供应不足,也可能引起抽筋。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引起的抽筋,可以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或溶栓药物等进行治疗,还可以选择手术治疗以改善下肢血液供应。 日常生活中, 老年人应避免过度劳累和不良姿势,以降低抽筋的风险。同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老年人抽筋日常紧急处理方法 让老人立即坐下或躺平,伸直抽筋的腿部,缓慢用力将脚掌往身体方向扳,以拉伸抽筋的肌肉,比如小腿抽筋时,一手握住脚趾,另一手用力将脚掌向上扳,保持1-2分钟,可有效缓解痉挛。 同时可以对抽筋部位进行热敷或按摩,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抽筋处,温度以老人能耐受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能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按摩时沿着肌肉走向轻轻揉捏、推拿,力度适中,从抽筋部位的近端向远端进行。 在紧急处理过程中,要安抚老人情绪,避免其因疼痛和紧张而加重抽筋。如果抽筋频繁发作或处理后无明显缓解,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潜在疾病。
1356
2025-01-06
老人肿瘤扩散全身还能活多久
杨伟
主任医师
老年医学科
老人肿瘤扩散全身后具体能活多久确实难以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可能是2-4周,也可能是1-6个月,也可能是半年到1年不等,因为这受到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每个老人的情况都存在很大差异。 1、不同类型 肿瘤即便都已扩散全身,其进展速度和对身体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比如甲状腺癌即使发生了远处转移,相对来说进展较为缓慢,患者可能还能存活1个月甚至1年。 而胰腺癌等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一旦全身扩散,病情可能会迅速恶化,生存期或许只有2周至1个月不等。 2、体质差异 如果老人在患肿瘤之前身体较为硬朗,没有太多其他严重的基础疾病,如心肺功能良好、肝肾功能正常等,那么在面对肿瘤扩散时,可能会有相对更好的耐受性,能够承受一定的治疗措施,生存期或许会相对延长一些,如1年左右。 如果老人本身就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如严重的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身体机能已经很差,在肿瘤扩散全身后生存期往往就会比较短,如2周左右。 3、治疗差异 有些老人在肿瘤扩散后,通过积极的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等,病情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症状有所缓解,生存期可能会得以延长,如半年以上。 而如果老人无法耐受这些治疗,或者治疗效果不佳病情持续恶化,生存期自然就会缩短,可能不足1个月。 老人肿瘤扩散全身后,其生存期从数周、数月到数年都有可能,无法准确预估,只能在具体情况下通过密切观察老人的身体状况、治疗反应等,尽可能地提高其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 老人肿瘤扩散全身如何护理 舒适体位: 协助老人保持舒适的体位,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可使用气垫床等减压设备。 皮肤清洁: 定期为老人擦拭身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尤其是容易出汗、受压的部位。 口腔护理: 每日进行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可使用淡盐水或专用口腔护理液。 营养均衡: 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的食物,如鱼肉、蔬菜、水果等,必要时可通过鼻饲等方式补充营养。 少食多餐: 鼓励老人少食多餐,以减轻胃肠负担,提高营养摄入。
545
2025-01-06
老年人晚上睡不着觉是什么原因
杨伟
主任医师
老年医学科
老年人晚上睡不着觉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如果老年人长期存在睡眠问题,建议及时就医以查明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睡眠时间减少: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睡眠时间会逐渐减少,可能只需要较少的睡眠时间就能满足日常的生理需求。 2、白天睡眠过多: 老年人白天午休时间过长,生物钟不规律,可能影响整体睡眠质量,进而可能导致晚上难以入睡。 3、活动量下降: 由于老年人体质减弱,活动量减少,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晚上可能会因为缺乏疲劳感而难以入睡。 4、环境因素: 睡眠环境过于明亮、嘈杂,或伴侣的睡眠习惯如打呼噜都可能影响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5、心理因素: 老年人可能因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而导致失眠,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形成恶性循环。 6、神经系统疾病: 如脑动脉硬化、脑梗死、脑萎缩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老年人出现睡眠障碍。 7、非神经系统疾病: 如心脏病、肺气肿、高血压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老年人在睡眠时出现疼痛、发热等不适症状,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老年人晚上睡不着觉的原因复杂多样,既包括生理性因素也包括病理性因素。因此在改善老年人睡眠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 老年人晚上睡不着觉改善建议 白天尽量减少睡眠时间,晚上保持固定的睡眠时间,避免过早或过晚入睡。白天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或运动,以促进大脑神经递质的分泌,改善夜间的神经递质平衡。 保持睡眠环境的黑暗和安静,以促进大脑褪黑素的分泌,改善睡眠。对老年人进行思想开导,多陪伴老年人,以缓解孤独、焦虑等情绪。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适当的药物来改善睡眠。但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依赖性,避免长期使用。通过中医针灸、头部按摩等方法,以及口服中成药来调整脏腑功能,改善睡眠状态。
701
2024-12-30
70岁老人每天慢跑多久合适
杨伟
主任医师
老年医学科
对于70岁老人每天慢跑多久合适的问题,主要取决于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可能在30-45分钟不等,也可能不适合进行。在慢跑过程中,老人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反应,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运动。 如果70岁的老人身体状况良好,没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且心肺功能相对健康,每天慢跑30分钟左右是比较合适的。这个时间可以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建议不要超过45分钟,以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疲劳或受伤。 如果老人存在高血压、高血糖等基础疾病,但在药物控制下病情稳定,慢跑的时间应适当缩短。建议从短距离慢跑开始,如50米、100米等,逐渐增加距离和时间,但每次慢跑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老人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反应,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 如果70岁的老人身体状况较弱,或者存在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心脏病、关节炎等,慢跑可能并不适合。在这种情况下,老人可以选择其他低强度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如果身体状况允许,可以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但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70岁老人每天慢跑时间需谨慎把控,要依据老人身体状况灵活调整,不可过度劳累。慢跑虽有益健康,但安全始终是首位,家属多留意、老人多注意,让锻炼助力晚年生活,使其能健康快乐地安享时光。 70岁老人每天慢跑护理 1、跑步前: 要确保老人做好热身运动,像活动手腕、脚踝关节,简单伸展四肢等,时间不少于10分钟,能有效避免运动损伤。帮老人选择合脚、有良好减震功能的跑鞋以及舒适透气的运动服装。 2、跑步过程中: 提醒老人保持适中的速度,不要过快,以能正常交谈为宜,根据身体状态适当调整。一旦感觉不适,应立即停止。 3、跑完后: 要协助老人进行放松活动,比如慢走5分钟,再轻柔按摩腿部肌肉,缓解肌肉紧张。另外,督促老人及时补充适量水分,维持身体水分平衡,还要关注老人后续的身体反应,保障其健康安全地享受慢跑带来的益处。
1199
2024-12-30
老年人瞌睡多,总是犯困是什么原因
杨伟
主任医师
老年医学科
老年人瞌睡多、总是犯困,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原因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年龄增长: 老年人的睡眠时间可能会逐渐延长,晚上可能没有大段睡眠时间,睡眠支离破碎,小段睡眠时间增多,晚上睡眠时醒来次数较多,睡眠质量差,导致白天容易打盹。 2、精神心理因素: 如果老年人近期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可能影响到精神状态,进而表现出乏力、头晕以及犯困等。 3、药物因素: 如果患者近期服用过抗感冒的药物或者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等,可能出现相关的副作用,如嗜睡、头晕、乏力等。 4、贫血: 会导致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减少,携氧能力下降,引起组织缺氧,从而导致嗜睡。 5、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机体处于低代谢状态,基础代谢率降低,能量消耗减少,容易感到疲乏和嗜睡。 6、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患者由于上气道肌肉松弛导致气流部分阻塞,在睡眠时出现反复的呼吸暂停和微觉醒,导致睡眠中断和低氧血症,进而影响睡眠质量。 7、慢性肾衰竭: 会影响神经递质的代谢和清除,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为疲劳、嗜睡等症状。 8、脑动脉硬化: 使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减少,导致脑供血不足,进而引起嗜睡。 针对老年人瞌睡多、总是犯困的情况,同时应积极积就医。老年人也应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锻炼,以改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老年人瞌睡多总是犯困怎么办 老年人瞌睡多、总是犯困,规律作息很关键,督促老人每天尽量在相同时间上床睡觉、起床活动,保证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白天可适当午休,但不宜过长。 鼓励老人适度运动,像在家人陪同下散散步、打打太极拳等,增强体质的同时能提升精神状态,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关注老人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导致血液黏稠而使人困倦。 还要留意老人健康状况,有些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脑供血不足等可能引发嗜睡,若怀疑是疾病所致,需及时带老人就医检查,针对病因进行相应治疗,解决犯困问题。
1427
2024-12-30
老人手乱抓还有几天
杨伟
主任医师
老年医学科
老人出现手乱抓的情况很难确切判断还有几天生存期,因为这一表现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差异很大,可能是1-3天,也可能是1个月甚至5年,也可能不会有太大影响。 1、病变程度: 如果老人是因为突发的严重疾病,比如严重的脑部感染、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等,引发了意识障碍,出现手乱抓的情况,同时生命体征已经很不稳定,比如呼吸微弱、心率过快或过慢、血压难以维持等,病情进展迅速且医生判断救治希望渺茫,那可能生存期就在数小时到数天不等,短则可能只有几个小时,长的话或许能维持3-5天。 若是疾病虽然导致意识不清、手乱抓,但经过积极的救治,比如及时的抗感染、改善脑循环等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意识逐渐恢复,生存期就可能还有较长时间,1个月甚至5年都是有可能的,后续还需要配合康复治疗来改善身体功能。 2、病变阶段: 当老人处于临终阶段,身体各器官功能极度衰竭,已经处于弥留之际,手乱抓只是身体无意识的动作表现之一,往往还伴有目光呆滞、对外界刺激反应微弱、进食饮水困难等多种情况,此时通常生存期可能就是在1-3天,身体在逐渐失去对自身行为的控制,慢慢走向生命尽头。 3、个体差异: 部分老人可能是由于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比如受到强烈刺激、患有老年痴呆等出现精神症状而手乱抓,这种情况下只要积极进行精神安抚、相应的药物治疗等干预措施,缓解精神状态,对生存期并不会有太大影响,老人可以继续正常生活较长时间。 老人手乱抓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神经系统病变,如脑萎缩、帕金森病等,致使手部肌肉不受控;也可能是皮肤瘙痒,如湿疹、干燥症引发不适而抓挠。需仔细观察,综合判断,针对性地采取缓解措施。 老人手乱抓护理 老人手乱抓时,要保障老人的安全,将其周围可能造成伤害的物品,比如刀具、尖锐器具等清理掉,避免老人在乱抓过程中受伤。可给老人戴上柔软的手套,防止指甲抓伤自己的皮肤。 要耐心安抚老人,轻声和老人说话,握住老人的手,通过肢体接触和温柔的语言给予其安全感,帮助稳定情绪,减少因情绪激动导致的乱抓行为。 观察老人乱抓时的状态及有无其他伴随症状,若怀疑是疾病引起,比如脑部病变、精神障碍等,及时告知医生,配合进行相关检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1092
2024-12-30
老人走路不稳要警惕三种原因
杨伟
主任医师
老年医学科
老人走路不稳确实是需要高度警惕的问题,因为可能预示着多种潜在的健康风险,如神经系统疾病。如果老人出现走路不稳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1、神经系统疾病: 帕金森病:这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会导致肌肉僵硬、运动迟缓以及步态不稳。如果老人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小脑病变:小脑负责协调运动,如果小脑受损,可能会导致步态不稳。这种情况需要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治疗。 2、骨科问题: 骨关节炎:这是一种关节炎症,会导致关节疼痛和僵硬,从而影响行走。老人应定期进行骨科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骨关节炎。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会导致骨骼脆弱,容易骨折。如果老人走路不稳,且伴有跌倒的风险,应特别关注骨质疏松问题。 3、血管问题: 脑血管病变:如脑梗死或脑出血,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老人出现平衡障碍和步态不稳。如果老人突然出现走路不稳的症状,应立即就医,以排除脑血管病变的可能性。 视力下降也会影响老人的行走能力,因为他们需要清晰地看到前方的路况。如果老人有视力问题,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适当的治疗和辅助。老人走路不稳是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通过定期体检、保持运动、合理饮食以及注意安全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处理这一问题,确保老人的健康和安全。 老人走路不稳怎么办 首先要排查原因,若是因缺乏锻炼导致肌肉力量不足,可鼓励老人进行适量、安全的锻炼,比如在家人陪同下慢走、练习简单的腿部力量动作等,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若怀疑是疾病所致,像脑供血不足、帕金森病、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或者膝关节骨关节炎等,需及时带老人去医院相关科室就诊,通过详细检查明确病因,再进行针对性治疗。 日常外出时,要确保老人有合适的辅助工具,如拐杖、助行器等,保障行走安全。家里的地面保持干燥、整洁,减少杂物堆积,避免老人绊倒,为老人营造安全的生活环境,尽可能帮助老人改善走路不稳的状况。
620
2024-12-30
老年人吃益生菌最佳时间
杨伟
主任医师
老年医学科
老年人服用益生菌并没有绝对固定的最佳时间,要根据自身的胃肠功能、饮食习惯以及身体的具体感受等因素灵活选择,如空腹状态下,以确保益生菌能更好地为健康助力。 1、空腹状态下: 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空腹时服用益生菌是比较理想的选择之一,一般建议在饭前半小时左右服用。此时胃内基本处于排空状态,胃酸分泌相对较少,益生菌能够较为顺利地通过胃部进入肠道,最大程度地减少胃酸对益生菌的破坏,从而保证更多的益生菌可以活着抵达肠道并发挥作用,比如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等。 2、饭后两小时左右: 有些老年人胃肠功能较弱,空腹服用益生菌可能会感觉肠胃不适,那么可以选择在饭后两小时左右服用。进食后经过两小时的消化,胃内的食物已经有一部分排入肠道,胃部的排空状态较好,胃酸浓度也有所降低,能让益生菌较为安全地通过胃部到达肠道,而且此时肠道蠕动相对规律,益生菌进入后可以更好地与肠道内的环境相互适应,更快地参与到肠道菌群的调节中去,对于缓解老年人常见的便秘、腹泻等肠道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 3、随餐服用: 还有部分老年人如果觉得上述两个时间点不好把控,也可以选择随餐服用益生菌。在吃饭过程中同时摄入益生菌,食物能够对胃酸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降低胃酸对益生菌的杀伤力,使得益生菌可以随着食物一同向肠道移动,最终在肠道内发挥功效。 所以老年人服用益生菌的时间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考量,不同的情况对应着不同的适宜时段。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搭配益生菌,避免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影响益生菌的活性。 老年人吃益生菌注意事项 老年人吃益生菌要注意温度,用40℃以下的温水冲服益生菌,水温过高会杀死益生菌,使其失去活性,无法发挥调节肠道菌群等作用。 需遵循医嘱或按说明书合理掌握服用剂量,不可随意增减,过量服用未必能增强效果,反而可能引起肠道不适等问题。 选择正规厂家生产、质量有保障的益生菌产品,查看其所含菌种是否适合老年人,是否标注了明确的活菌数量等关键信息。若服用后出现腹痛、腹泻加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咨询。
836
2024-12-30
老年人多久洗一次澡合适
杨伟
主任医师
老年医学科
老年人洗澡的频率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确定,一般来说,一周洗1-3次澡较为合适,但这只是一个大致范围,具体情况因人而异。 1、身体状况: 如果老年人身体硬朗,皮肤健康状况良好,日常活动量也比较大,新陈代谢相对正常,一周洗2次澡通常是可行的。洗澡可以帮助清除皮肤表面的污垢、汗液以及老化的角质,让老人感觉清爽舒适,也有利于皮肤的正常呼吸和健康。 对于那些患有慢性疾病,比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身体较为虚弱的老人来说,洗澡可能会消耗较多体力,而且洗澡时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以及热水刺激等因素,容易引发身体不适,甚至可能诱发疾病发作,这类老人可能一周洗1次澡就足够了。 2、皮肤特点: 老年人的皮肤通常较为干燥、脆弱,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功能减退,皮肤表面的油脂膜变薄。过于频繁地洗澡,尤其是使用一些清洁力较强的沐浴产品,容易破坏皮肤的天然屏障,导致皮肤更加干燥、瘙痒,甚至出现破损、感染等问题。所以皮肤特别干燥的老人,可能适当延长洗澡间隔时间,两周洗1次澡也未尝不可,平时可以用温水擦拭身体容易出汗、脏污的部位来保持清洁。 3、季节因素: 在夏季,天气炎热,老人出汗较多,为了保持身体清爽,防止异味和皮肤感染等问题,可以适当增加洗澡次数,一周洗2到3次都是可以的。而在冬季,天气寒冷,皮肤更加干燥,且室内外温差大,老人洗澡后如果保暖不当容易着凉感冒,此时一周1次澡或者两周1次澡更为合适。 所以老年人洗澡的频率要结合自身身体状况、皮肤特点以及季节等因素综合考虑,以保障老人的身体健康和舒适度为首要目标。 老年人洗澡注意事项 水温应控制在40℃左右,避免过高或过低。过高的水温会扩张皮肤血管,使血液滞留在皮肤内,导致内脏及心、脑等部位血供减少,可能诱发脑供血不全等问题。而水温过低可能导致老年人受凉感冒。 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20-30分钟。长时间洗澡可能导致身体疲劳、脱水或晕厥。浴室地面湿滑,老年人容易摔倒。应使用防滑垫或浴室专用拖鞋,并确保在湿滑地面上行走时有足够的抓地力。 洗澡时,不要门窗紧闭,以防缺氧和晕厥。适当通风有助于保持空气流通,降低晕厥风险。洗澡前可适量饮水,以防脱水,洗澡过程中,如感到口渴,可及时补充水分,但洗澡后不宜大口喝水,以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增加心脏负担。
563
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