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胃肠外科科室相关科普
阑尾里的不速之客:阑尾粪石,你了解多少?
赵文毅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阑尾粪石,简单来说,是指因为积聚在阑尾内的粪便硬化形成的结石。阑尾,这个位于我们右下腹的小小器官,虽然在现代医学中被认为是一个退化的器官,但它仍然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引发问题,阑尾粪石就是其中之一。 ❗不同情况下的阑尾粪石分析 📌无症状阑尾粪石: 阑尾腔内有小的粪石,但没有造成阑尾腔堵塞,也没有引发炎症。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完全没有任何症状,阑尾粪石的存在是通过体检或偶然检查发现的。对于这类患者,可以选择暂时观察,定期随访。 📌引发阑尾炎的阑尾粪石: 当粪石堵塞了阑尾腔,导致压力升高,细菌在阑尾内滋生产生毒素,就可能引发阑尾炎。此时,患者会出现右下腹疼痛、腹胀、发热等症状,触诊腹部有压痛或反跳痛和肌紧张。阑尾炎是阑尾粪石较常见的并发症,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阑尾粪石导致的其他并发症: 如果阑尾粪石长期存在,不仅可能引发阑尾炎,还可能导致阑尾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对于阑尾粪石,不能掉以轻心。 💓通过今天的科普,相信大家对阑尾粪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阑尾粪石虽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但它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却不容忽视,平时要做好预防(看图了解一下!),尽可能避免阑尾粪石的发生。如果大家有任何关于阑尾粪石的问题或想分享自己的经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950
2025-01-08
生命的挣扎:胰腺癌晚期能撑多久?
赵文毅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胰腺癌,被誉为“癌中之王”,其恶性程度极高,尤其在晚期,患者可能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但不同的患者,晚期生存时间存在一定差异。 💡 肿瘤特性的影响 常见的胰腺导管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患者生存时间可能相对较短。而相对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恶性程度较低,生存时间可能相对较长。 此外,肿瘤的分化程度也至关重要,高分化肿瘤预后稍好,患者可能生存6-12个月;而低分化肿瘤预后差,生存时间可能不足6个月。 💡 治疗效果的影响 胰腺癌晚期治疗手段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若患者对治疗反应良好,肿瘤得以控制甚至缩小,生存时间有望延长至8-18个月。 反之,若治疗效果不佳,肿瘤持续进展,生存时间可能缩短至3-6个月。 💡 患者身体状况的影响 年轻、体健、营养良好、心态积极的患者,免疫功能较强,能更好地耐受治疗副作用,可能生存6-15个月。而年老体弱、基础病多、营养不良或心理压力大的患者,生存时间可能短于6个月。 此外,并发症的出现也会严重影响胰腺癌晚期患者的生存时间。 💥晚期患者易出现胆道梗阻致黄疸、肝功能损害,胃肠道梗阻致无法进食、呕吐,以及癌性疼痛等并发症。若这些并发症未得到有效处理,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尽管胰腺癌晚期治疗难度较大,但并不意味着毫无希望。患者应保持积极心态,遵循医嘱按时按量用药。一旦出现严重疼痛、黄疸加重或其他异常症状,应立即告知我们医生。 ✨最后我想说的是,胰腺癌晚期患者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积极的护理(具体方法可以看图获取),可以尽可能地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如果还有什么关于胰腺癌想了解的,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713
2025-01-07
肠息肉手术后可以吃什么
赵文毅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肠息肉手术后,患者的饮食调整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恢复手术后的肠道功能,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合理的饮食应遵循温和、易消化、低刺激的原则,同时满足身体恢复的营养需求。 肠息肉手术后,尤其是在术后的早期阶段,患者的消化系统较为脆弱,肠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因此,初期的饮食应该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如清汤、米汤、稀饭、果汁等。这些食物能够减轻肠道的负担,避免过多的机械刺激,有助于肠道的快速恢复。对于有恶心、呕吐症状的患者,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种类和进食方式来减轻不适感。 随着术后恢复进展,患者的肠道功能逐渐恢复,可以开始逐步引入易消化、低纤维的食物。此时可以选择如白米粥、蒸蛋、煮熟的蔬菜泥、鱼肉汤等。这些食物既能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营养,又不会增加肠道的消化负担。在此阶段,应避免粗纤维食物,如全麦面包、粗粮、蔬菜中的硬纤维部分等,以免刺激尚在恢复中的肠道。 蛋白质对身体的恢复尤为重要,尤其是手术后,身体需要充足的蛋白质来修复组织和促进愈合。可以通过适量摄入瘦肉、鸡胸肉、鱼、蛋类等高蛋白食物来帮助恢复。然而,应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食物,以免增加肠道负担。对于肠道恢复较慢的患者,初期可以选择煮熟或蒸制的蛋白质食物,以确保消化的顺利进行。 术后身体需要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支持免疫功能和加速愈合。可以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A和维生素K的食物,如胡萝卜、番茄、菠菜、蓝莓等。这些食物有助于改善免疫系统功能,促进伤口愈合。然而在术后的初期阶段,应避免过量摄入高纤维蔬菜,以减少肠道刺激。 当患者术后康复状况较好,且无明显不适时,可以逐渐恢复到正常的饮食方式。此时,推荐继续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注重食物的多样性,确保提供足够的营养。此时可以逐步增加水果、蔬菜和粗粮的摄入,但应避免过量摄入难以消化的食物,如大块的肉类、硬皮的水果等,以免加重肠道的负担。 需要注意,为了预防或者治疗术后感染,医生可能会建议吃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左氧氟沙星片等。用药时需遵医嘱,提高用药安全性。 肠息肉手术后护理要点 1、监测术后情况: 术后患者应定期监测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特别是在手术后的前48小时内。高热、持续腹痛或腹胀等症状可能提示有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需要及时报告医生。肠道恢复的情况也应密切关注,是否出现腹泻、便秘等症状,都可能影响康复进程。 2、保持适当的休息和活动量: 术后初期,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肠道负担或引发术后出血。休息期间,患者可以逐步恢复轻度活动,如简单的步行或伸展运动,帮助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的发生。但在恢复期内,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以减少腹部压力。 3、饮食管理: 术后初期,饮食应从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开始,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患者在进食时应避免过快进食,细嚼慢咽有助于食物消化吸收。
1487
2025-01-07
食道癌手术后能活几年
赵文毅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食道癌手术后患者的生存期受多种因素影响,患者的存活时间跨度较大,短的可能只有半年左右,长的则可达5年甚至更久,这受癌症分期、患者身体状况以及术后辅助治疗等诸多因素影响。 1、癌症分期方面: 早期食道癌:此时肿瘤局限在食管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手术切除后,患者预后相对较好,5年生存期概率较高,存活时间大多能达到5年及以上,部分患者经过后续康复调理,甚至可长期存活,基本恢复正常生活状态。 中期食道癌:肿瘤已侵犯食管肌层或外膜,且可能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术后结合放化疗等辅助治疗,生存期一般在2-5年,不过具体时长还得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以及身体恢复情况等因素。 晚期食道癌:若癌细胞已出现远处转移,即便进行了手术,往往也只是姑息性手术缓解症状,患者生存期通常较短,大多在1-2年,病情较难控制,身体受癌症影响严重,后续还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2、患者身体状况方面: 身体基础好的患者:本身身体素质强,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重要脏器功能正常,营养状况佳,能较好地耐受手术及后续治疗,恢复也快,手术后存活时间相对较长,中期患者可能达3-5年,早期患者更有望延长生存期至5年以上。 身体基础差的患者:比如患有多种慢性疾病,身体虚弱、抵抗力低,手术耐受性差,术后恢复慢,容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即使是早期食道癌,生存期可能也仅在1-3年,身体基础条件限制了预后情况。 3、术后辅助治疗情况方面: 规范进行辅助治疗的患者:术后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放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辅助治疗,能有效清除残留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对于中期患者可将生存期延长至3-5年,早期患者能巩固治疗效果,进一步延长存活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未规范进行辅助治疗的患者:因各种原因没能按时、按要求进行辅助治疗,残留癌细胞容易复发、转移,那不管是处于哪个分期,生存期都会明显缩短,早期患者可能从原本的5年以上降至3年左右,中期患者也会从3-5年减少到2年左右。 食道癌手术后,患者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适度运动,增强体质,避免劳累。定期复查,密切关注身体各项指标及有无复发迹象,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调整治疗与护理方案,尽力延长生存期。 有助于食道癌手术后患者提高生存期的方法有哪些 由于术后食管结构改变,容量变小,消化功能受影响,一次进食过多易引发不适甚至呕吐等情况。所以要少食多餐,每天可安排5-6餐,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又不给胃肠造成过重负担,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营养状态,增强机体抵抗力,进而利于延长生存期。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良好的睡眠能让身体各器官得到充分休息和修复,调节内分泌与免疫系统,使身体处于较好的生理状态,更好地应对术后恢复以及对抗可能残留的癌细胞,助力提高存活时间。 食道癌患者术后往往面临较大心理压力,担忧复发等问题,但消极情绪不利于身体恢复。可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参加病友互助活动、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排解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这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稳定,增强免疫功能,对提高生存期意义重大。
739
2025-01-07
胰腺癌为什么是穷癌
赵文毅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胰腺癌常被称为穷癌,这一说法背后有着多方面原因,主要涉及发病因素与生活环境、医疗资源利用情况等相关联。了解胰腺癌相关知识,积极调整生活方式,能尽力降低患病风险,保障自身健康。 1、饮食因素方面: 低收入人群往往在饮食上难以保证均衡和优质,长期摄入较多高盐、高脂肪、高热量且加工粗糙的食物,像腌制肉类、油炸食品等,新鲜蔬菜水果摄入相对不足。这些不良饮食习惯易引发肥胖、糖尿病等,而其都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使得这一群体患胰腺癌风险升高,一定程度上让胰腺癌和穷有了关联。 2、生活环境因素: 经济条件欠佳时,居住环境可能较差,如容易接触到一些工业污染、化学物质泄漏等有害环境因素,像有些工厂周边居住的人群,长期暴露在含苯等致癌物的环境里。卫生条件若不理想,也可能增加感染幽门螺杆菌等病原体的几率,间接提升了胰腺癌发病风险,导致胰腺癌在这类人群中相对高发。 3、医疗资源获取差异: 经济状况不好意味着在医疗资源获取上受限,很多穷人难以做到定期体检,不能早期发现胰腺部位的一些细微病变,像早期的胰腺囊肿等情况容易被忽视。而且一旦出现症状,可能因费用等问题延迟就医,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胰腺癌确诊时多为中晚期,预后差,所以看起来在这部分人群中更为多见、危害更大。 4、健康意识水平影响: 经济条件较差的人群通常健康意识相对薄弱,缺乏对胰腺癌相关知识的了解,不清楚如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患病风险,也不了解胰腺癌早期症状有哪些,进而不能主动去预防或及时察觉身体异常。这使得发病后才知晓,无形中增加了胰腺癌在这类群体中出现的概率,使其仿佛和穷挂上了钩。 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健康饮食,多吃蔬果,减少不良食物摄入;增加富含蛋白质食物的摄入,如瘦肉、鱼类、豆类及豆制品等,有助于修复身体组织、增强免疫力;控制油、盐、糖的摄入。改善居住环境,远离污染。重视定期体检,出现腹痛、黄疸等异常及时就医。 胰腺癌的治疗主要有哪些方式 早期胰腺癌若肿瘤局限,没有发生远处转移及周围组织严重侵犯,手术切除是首选方法,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等,通过切除病变组织,争取达到根治目的,提高患者生存率,但手术难度大、风险较高,对患者身体条件要求也较严格。 化疗常用于术前缩小肿瘤体积,使原本不能手术的情况变为可手术,或术后辅助治疗以清除可能残留的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铂类等,不过化疗会带来如恶心、呕吐、脱发等一系列副作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身体耐受情况并进行相应处理。 可利用高能射线来杀死癌细胞,多用于局部晚期胰腺癌,缓解疼痛、控制肿瘤局部生长等。可单独使用,也常与化疗联合应用,增强对肿瘤的杀伤效果,但放疗同样可能引起放射性炎症等不良反应,需要做好相应的对症治疗和护理工作。 有特定基因突变或符合相关生物标志物条件的患者,靶向治疗药物能精准作用于癌细胞靶点抑制其生长。免疫治疗则是通过激活自身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细胞,不过这两类治疗目前在胰腺癌应用中仍有待进一步完善,需依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方案。
1149
2025-01-07
拉黑便多久是胃癌
赵文毅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拉黑便有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不一定就意味着患了胃癌,但胃癌确实可能引发黑便这一症状。拉黑便持续的时间与是否为胃癌以及胃癌所处阶段等情况密切相关,其时间范围差异较大,从1-7天出现到长时间持续都有可能。 1、饮食因素: 如果是因为短期内食用了大量含铁丰富的食物,比如动物肝脏、血制品等,或是服用了某些含铁剂、铋剂的药物,可能会出现黑便现象。但这种情况下,黑便通常只是暂时的,一般在停止食用相关食物或药物后的1-2天内,大便颜色就会恢复正常,不会长时间持续,和胃癌并无关联,只是正常的生理反应致使大便颜色改变。 2、良性消化道疾病: 像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当溃疡面有少量出血,血液经过肠道消化后也会使大便变黑。若病情较轻,经过积极治疗,出血得到控制,黑便持续时间大概在3-7天。不过若病情反复,出血情况断断续续,黑便可能会间歇性出现,总的持续时间可能会延长至数周,但这仍属于良性疾病范畴,并非胃癌所致。 3、胃癌: 在胃癌早期,肿瘤可能侵犯胃黏膜血管导致少量出血,进而出现黑便情况。这个阶段黑便不太规律,有时会出现,有时又看似正常,总的来说持续时间可能在数天到数周不等,往往容易被患者忽视,此时症状相对不典型,而且可能和其他一些胃肠道问题表现相似,很难单从黑便持续时间来判断就是胃癌早期。 随着胃癌发展到中晚期,肿瘤不断增大、破溃,出血情况往往会加重且变得更为频繁,黑便持续的时间也就更长。可能会连续数周甚至数月一直有黑便现象,而且黑便的颜色可能更深,质地也更稀软,还常伴有其他明显的症状,如消瘦、腹痛加剧、食欲不振等,这时候黑便持续较长时间就更要高度警惕胃癌的可能性。 当出现黑便情况时,应回忆近期饮食及用药情况,排查是否是饮食、药物因素导致。若黑便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要尽快就医,进行大便潜血试验、胃镜等相关检查,以便明确原因。平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限酒,定期体检,利于早发现、早治疗胃肠道疾病。 如何诊断是否患有胃癌 留意自身身体变化,若反复出现上腹部隐痛、胀痛或钝痛,且疼痛没有明显规律,或者疼痛程度逐渐加重,又或者长时间存在食欲不振、食量减少、体重莫名下降、乏力等情况,以及经常拉黑便、呕血等,就要警惕胃癌的可能,及时向医生反馈这些症状表现。 主动前往正规医院的消化内科或肿瘤科就诊,配合医生做好相关检查。通常要先进行血液检查,像查看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等指标是否异常升高;还会进行大便潜血试验,排查是否有消化道出血情况。 最重要的是胃镜检查,虽然做胃镜可能会有些不适,但它能直接观察胃内的情况,发现可疑病变还可直接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这是确诊胃癌的金标准,所以要克服心理障碍,按医生要求完成胃镜检查,以便准确判断是否患胃癌,尽早开展后续治疗。
697
2025-01-07
肠息肉1.0cm严重吗
夏泽锋
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1.0cm的肠息肉,多数情况下不算特别严重,但仍需重视,及时治疗和随访。一般炎性或增生性息肉不严重,恶变风险低;腺瘤性息肉有一定恶变风险。若出现症状可能影响生活质量。可通过内镜下切除治疗,难度因位置而异,切除后需定期随访,以防复发。 肠道的慢性炎症、机械性损伤等刺激肠黏膜,导致局部组织增生,形成炎性或增生性息肉。通常相对不严重,一般是由于肠道炎症、损伤等刺激引起的良性病变,恶变的风险较低。 1.0cm的肠息肉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则有一定的恶变风险,尤其是绒毛状腺瘤或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息肉,恶变风险相对较高。腺瘤性息肉是由肠黏膜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其细胞形态和结构与正常细胞有所不同,具有潜在的恶变倾向。 1.0cm的肠息肉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如果息肉表面糜烂、出血,可能会出现便血、腹痛、腹泻等症状。便血通常是由于息肉表面的血管破裂引起的,腹痛和腹泻可能是由于息肉刺激肠道黏膜,引起肠道功能紊乱所致。 内镜下切除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内镜将息肉切除,但息肉的位置和形态会影响手术的操作难度和风险。对于1.0cm的肠息肉,一般可以通过内镜下切除进行治疗,治疗难度相对较小。但如果息肉的位置比较特殊,如在肠管的弯曲处或与重要血管相邻,可能会增加治疗的难度和风险。 即使1.0cm的肠息肉切除后,也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因为肠息肉有复发的可能,尤其是腺瘤性息肉患者,复发的风险相对较高。定期随访可以及时发现复发的息肉,并进行早期处理。 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随访,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肠道刺激。定期进行肠道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肠道病变。
1183
2025-01-07
结肠黑变病需要治疗吗
赵文毅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结肠黑变病治疗与否需综合考量,若无症状且因蒽醌类泻药所致,停药观察即可,若伴有腹痛等肠道紊乱症状则需治疗,以免影响自身健康。 如果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仅在肠镜检查时发现结肠黑变病,且能明确病因是由于长期服用蒽醌类泻药所致,在停用相关泻药后,结肠黏膜的色素沉着可能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治疗,但要密切观察,定期复查肠镜,监测结肠黏膜变化情况。 若患者伴有腹痛、腹胀、便秘或腹泻等肠道功能紊乱症状,则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治疗主要以调节肠道功能为主,例如使用益生菌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缓解肠道不适症状;也可采用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帮助恢复肠道正常的蠕动节律,是需要治疗的。 由于结肠黑变病患者的结肠黏膜存在色素沉着,其发生结肠息肉和结肠癌的风险可能会有所增加,即使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也需要加强随访,进行更频繁的肠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结肠息肉并及时处理,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治疗,但要加强检查,以防范潜在风险。 患者日常需注重水分补充,每日足量饮水可使大便松软易排,避免久坐久卧,定时起身活动。注意腹部保暖,寒冷刺激易致肠道不适,多方面养护助力结肠恢复,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利于肠道功能稳定,定期体检,监测肠道健康状况。 对于结肠黑变病患者的日常养护 1、饮食方面: 应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发生,避免进一步加重肠道负担与色素沉着。要减少高脂肪、高蛋白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取,以防刺激肠道。 2、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每日定时排便,避免长时间蹲厕,尽量缩短排便时间,防止腹压过度增加对结肠产生不良影响。 3、适度运动: 对于改善肠道功能不可或缺,可选择如散步、慢跑、瑜伽等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通过运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肠道的蠕动能力,维持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 4、谨慎用药: 尤其是避免长期使用蒽醌类泻药,若有便秘等问题,可先尝试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来缓解,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更为安全、温和的通便药物或治疗方法,以保护结肠健康,促进病情好转。
1259
2025-01-06
肠息肉会癌变吗
刘颂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肠息肉是否会癌变受多种因素左右,息肉类型上,腺瘤性息肉癌变率高,炎性和增生性息肉相对较低,大小与形态、患者个体因素等,都会影响最终肠息肉癌变风险。 1、息肉类型 不同类型的肠息肉癌变风险差异明显,腺瘤性息肉,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可能性较高,这类息肉细胞具有异形性,其生长方式和细胞结构更易发生恶性转化,随着时间推移,若不及时处理,癌变几率会逐步上升。 而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通常由炎症刺激或局部组织增生形成,一般较少发生癌变,但在长期慢性炎症等特殊情况下,也可能有恶变倾向。 2、息肉大小与形态 息肉的大小和形态是重要考量因素,通常,息肉直径越大,癌变风险越高。直径超过2厘米的息肉,癌变概率明显增加,形态上看,表面不规则、呈分叶状或有溃疡、出血的息肉,相较于表面光滑、形态规整的息肉,更有可能已经发生恶变或者处于癌前病变状态,其细胞的异常增生和基因突变程度可能更为严重。 3、患者个体因素 患者的个体特征也与肠息肉癌变相关,年龄较大者,身体机能下降,细胞修复和免疫监视功能减弱,肠息肉癌变风险随之升高。有家族肠癌病史的人群,遗传因素使其携带某些基因突变,更易出现肠息肉癌变。 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等,会增加肠息肉的发生并促进其癌变进程,因为这些因素可导致肠道微环境改变,利于癌细胞滋生。 患者日常需注意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肠镜,以便及时发现息肉的变化,避免长期服用可能损伤肠道的药物,减少接触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注意腹部保暖,防止肠道因寒冷刺激而引发不适,全方位呵护肠道健康。 肠息肉患者的日常养护 要保证饮食均衡,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促进肠道蠕动,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内停留,预防息肉复发及恶变,控制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摄取量,避免过度刺激肠道。 生活作息需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每晚尽量睡够7-8小时,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利于肠道细胞修复,避免熬夜与过度劳累,以防身体免疫力下降影响肠道健康。 适度运动,坚持进行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有氧运动,可增强体质,提高肠道血液循环,促进肠道正常功能发挥,维持肠道内环境稳定,对肠息肉的养护起到积极作用。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长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因为情绪波动可能干扰肠道神经功能,平和乐观的心态有助于肠道健康维护。
1442
2025-01-06
割肠息肉要休息几天
刘颂
副主任医师
胃肠外科
割肠息肉后的休息时长受多种因素影响,就息肉大小和数量来看,若肠息肉较小且数量少,手术简单、肠道损伤小,一般休息3-5天即可,手术方式不同以及个体差异等方面,也对术后休息时间有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1、息肉大小和数量 如果肠息肉较小且数量少,手术过程相对简单,对肠道的损伤较小,一般休息3-5天左右即可,因为小息肉切除后的创口小,肠道恢复快,适当休息能让肠道黏膜在这段时间内基本愈合,身体也能较快地恢复正常状态。 2、手术方式 内镜下切除是常见的方式,如果是单纯的内镜下息肉切除术,由于属于微创手术,身体恢复相对迅速,大概休息1周左右。 若是采用开腹手术切除肠息肉,这种手术创伤较大,对身体的打击也大,通常需要休息2-3周,才能让身体从手术创伤中恢复过来,包括伤口愈合和肠道功能的逐步恢复。 3、个体差异 患者的年龄和身体基础状况很关键,年轻、身体素质好的患者,身体恢复能力强,在息肉切除后休息时间可以稍短。 而老年患者或者本身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身体恢复慢,需要更久的休息时间,可能比一般情况要延长1-2周,以确保身体能完全恢复,避免出现术后并发症。 患者日常需注意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肠镜,监测肠道状况,注意腹部保暖,防止着凉引发肠道不适。避免久坐久站,适时变换姿势促进肠道蠕动,谨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刺激肠道的药物,维护肠道健康。 割肠息肉后日常养护 饮食调理,术后初期宜进食流食或半流食,如米汤、藕粉等,随后逐步过渡到软食与正常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果与全谷物,促进肠道蠕动,但应避免高纤维食物一次性过量摄入,以防肠道梗阻。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摄取,减轻肠道负担。 生活作息规律化,保证充足睡眠,每晚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与肠道修复,避免熬夜与过度劳累,防止身体免疫力下降。适度运动应循序渐进开展,初期可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之后依身体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量,促进肠道血液循环与功能恢复,切不可操之过急引发不适。 情绪管控,保持乐观、平和心态,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心理压力过大可能影响肠道神经功能,导致消化吸收异常。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舒缓情绪,为肠道健康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身体全面康复。
699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