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内科科室相关科普
老人饭在嘴含着不咽咋办
杨伟
主任医师
老年医学科
老人饭在嘴含着不咽,可能涉及多种原因,包括生理机能退化、口腔疾病、吞咽困难等。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调整饮食与进食方式等措施进行改善。 1、调整饮食与进食方式 选择适宜食物:老人应选择清淡、营养、细腻、柔软的食物,避免过大、过硬或不易咀嚼的食物。可以将食物切成小块,或者使用搅拌机打成泥状,以方便老人吞咽。 改变进食方式:建议老人采取少量多餐的进食方式,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同时,可以放慢进食速度,确保食物充分咀嚼后再吞咽。 保持充足水分:老人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同时也有助于缓解吞咽困难。 2、进行康复训练 吞咽功能训练: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老人可以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如加强舌与咀嚼肌的功能锻炼,以改善吞咽困难。 口腔肌肉锻炼:平时可以通过咀嚼无糖口香糖等方式,加强口腔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有助于改善咀嚼和吞咽功能。 3、药物治疗 针对口腔疾病:如牙周炎、牙龈炎等,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针对吞咽困难:如果老人存在脑梗死等疾病导致的吞咽困难,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使用促进胃动力的药物,以缓解吞咽困难的症状。 4、物理治疗与手术治疗 物理治疗:对于脑梗死等引起的中枢性面瘫导致的吞咽困难,可以通过红外线理疗、按摩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 手术治疗:如果吞咽困难是由于食管狭窄等原因造成的,且病情严重,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食管扩张术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5、关注心理健康 老人饭在嘴含着不咽也可能与心理因素有关,如焦虑、抑郁等。因此,应关注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 针对老人饭在嘴含着不咽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治疗。如果老人出现这一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并遵医嘱进行相应的治疗。 老人饭在嘴含着不咽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脸部肌肉练习,像金鱼一样鼓起腮帮并坚持2-3秒,然后再吐气,或者闭嘴鼓腮,维持5秒后放松,再将空气快速地在左右面颊内转移,重复5-10次。 舌头练习,让老人用力缩舌,促进舌的前后运动,通过用舌尖舔和吮吸嘴唇来练习舌头柔韧性。也可以用压舌板抵抗舌根部,练习舌根抬高。或者让老人伸舌、缩舌、上下左右摆动,做口腔内环行运动等,各持续5秒,重复5-10次。 叩齿练习,用舌尖轻抵上腭,上下牙齿轻轻地叩击,不过牙齿松动、咬合错乱者最好不进行此项练习。 声带内收训练,通过声带内收训练,以达到屏气时声带闭锁,防止食物进入气管。具体方法是,让老人深吸气,两手按住桌子或在胸前対掌,用力推压,闭唇、憋气5分钟。 颈部肌肉练习,让老人低头,将手放在前额并向后脑勺方向发力,头部对抗下压,眼睛看向肚脐,每次持续5秒。
943
2024-12-11
老年流口水怎么回事
杨伟
主任医师
老年医学科
老年人流口水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老化。如果老年人出现流口水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确定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同时,家人应密切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如有任何不适及时就诊。 1、老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吞咽功能会逐渐减退,吞咽肌肉力量减弱,吞咽反射变得迟钝。在进食或说话时,口水不能及时吞咽下去,就容易流出来,这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衰退现象。 2、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物、降压药、抗抑郁药等,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对唾液分泌和吞咽的调节,从而导致流口水。 3、口腔问题: 口腔内的感染,如口腔炎症、龋齿、牙龈炎、咽炎、舌炎等,会刺激唾液分泌增多。同时疼痛可能导致患者吞咽不及时,从而出现流口水现象。 4、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如脑中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可能影响吞咽和面部肌肉的控制,导致口水不能正常吞咽而流出。这些疾病通常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无力、感觉障碍、头晕、头痛、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 胃食管反流病、睡眠障碍等也可能导致老年人流口水。胃食管反流病可能导致胃酸逆流至口腔,刺激唾液分泌增加;而睡眠障碍则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调节功能。可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胆碱能药物等减少唾液分泌,或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老年流口水怎么护理 老年人流口水要保持口腔清洁,每天至少帮助老人用温水或淡盐水漱口两次,有假牙的要取下假牙清洗干净,减少口腔细菌滋生,降低口腔炎症发生几率。 准备柔软、吸水性好的毛巾或口水巾,轻轻垫在老人下巴处,一旦口水浸湿及时更换,避免长时间刺激皮肤引发皮疹等问题。 如果老人流口水是因面瘫等疾病导致,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可适当帮老人进行面部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症状。 另外,调整老人的睡姿,尽量让头偏向一侧,防止口水呛入气管引发呛咳或窒息等危险情况,为老人营造舒适、安全的生活状态。
1165
2024-12-09
老人睡觉抽搐抖动是什么原因
杨伟
主任医师
老年医学科
老人睡觉抽搐抖动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做噩梦。如果老人出现这种症状且持续存在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确诊,以便得到针对性的治疗。 1、做噩梦: 老人做噩梦时,由于恐惧和紧张,可能会出现抽搐抖动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但如果频繁发生,可能需要关注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2、寒冷刺激: 老人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差,如果睡觉时室内温度较低且没有盖好被子,肢体暴露在外面可能因寒冷刺激而抽搐。建议多做局部的热敷以及按摩,并适当多喝热水以缓解症状。 3、缺钙: 老人如果缺钙,可能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从而引发抽搐抖动。缺钙的老人可能还伴有易骨折、周身乏力、腰背痛等症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来补钙,并多吃豆制品、牛奶、核桃等钙含量丰富的食物。 4、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可能导致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等症状。睡觉时,由于肌肉紧张度降低,老人可能出现肢体抖动的情况。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5、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是由于小脑、丘脑等脑内特定区域的信号不能正常传递而引起的非自主但有节律性的震颤。这种震颤通常从上肢开始,逐渐影响到腿、躯干等部位。特发性震颤的治疗可能需要遵医嘱使用特定的药物或进行其他治疗。 6、癫痫: 癫痫是由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如果癫痫发作发生在睡眠期间,可能会引起肢体抽搐的症状。癫痫的治疗包括口服抗癫痫药物以及可能的手术治疗。 7、REM睡眠行为障碍: REM睡眠行为障碍是REM睡眠期肌肉迟缓消失时出现的与梦境相关的暴力行为的发作性疾病。老人如果存在REM睡眠行为障碍,晚上睡觉时可能会出现拳打脚踢、翻滚、暴力行为或抽搐等症状。 部分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神经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老人睡觉时抽搐抖动。这些疾病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可能包括改善循环、抗凝治疗、预防再次梗塞等措施。 老人睡觉抽搐抖动挂什么科 老人睡觉出现抽搐抖动的情况,可以根据不同的可能病因挂相应的科室。如果怀疑是神经系统方面的问题,比如癫痫发作、脑梗死、脑出血后遗症等引起的,挂神经内科比较合适。神经内科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安排脑电图、头颅CT或者磁共振等检查,来排查是否存在脑部的病变导致这样的异常表现。 如果考虑是低钙血症造成的,因为老年人钙质流失容易缺钙,而缺钙有可能引发肢体抽搐,这种情况就可以挂内分泌科,通过检测血钙水平以及相关指标,明确是否缺钙,进而采取补钙等相应的治疗措施。 另外,若老人本身有肾脏疾病,怀疑是肾脏功能异常影响了电解质平衡从而导致抽搐,挂肾内科进行诊治也是不错的选择,医生会进一步查找病因并对症治疗。
1372
2024-12-09
老人回光返照一般持续多久
杨伟
主任医师
老年医学科
老人回光返照是一种生命即将终结前所表现出的短暂而突然的健康状态好转现象。其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但一般来说,老人回光返照可能会持续1小时至3天不等。 在回光返照期间,老人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改善,如满面红光、食欲大增、言语较多等。这是由于在生命垂危之际,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会做出最后的努力,试图逆转即将发生的死亡过程。具体来说,处于危急状态的器官会向大脑发出求救信号,促使心脏加强功能,升高血压,提高呼吸功能,暂时扭转机体缺氧现象。这种生理反应可能会让老人看起来比平时更有精神和活力。 回光返照的持续时间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老人的身体状况、疾病类型、治疗情况等。一些老人在临终前可能只会出现短暂的回光返照现象,如1小时左右,而另一些老人则可能会持续数天的时间,例如3天不等。 需要注意的是,回光返照并不是病情的真正好转,而是机体在临终前的一种自然现象。当所有的能量耗尽之后,生命就会迅速走向终结。因此,当家中的老人出现回光返照时,家人应做好心理准备,并密切关注老人的病情变化。 老人回光返照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生理现象,其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当家中的老人出现这种情况时,家人应给予足够的关爱和陪伴,让老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感受到家人的温暖和支持。同时也要做好心理准备,面对即将到来的离别。 老人回光返照怎么护理 1、环境护理: 要保持环境安静、舒适且温暖,让老人能在平和的氛围中度过这段时间,可将室内灯光调得柔和些。多陪在老人身边,握住老人的手,轻声与其交谈,给予情感上的慰藉与支持。 2、饮食方面: 若老人有食欲,可准备一些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如米汤、藕粉等,少量喂给老人,补充些体力。 3、卫生护理: 注意老人的身体清洁,用温热的毛巾轻轻擦拭脸部、手部等部位,保持皮肤干爽。还要留意老人的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联系医护人员,尽可能让老人最后的时光舒适、安详,减少痛苦。
744
2024-12-09
老人频繁抽搐的原因与治疗
杨伟
主任医师
老年医学科
老人频繁抽搐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这些原因涉及生理、病理等多个方面。在老人出现频繁抽搐时,应及时就医,以明确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受凉: 老年人受凉可能导致局部血流减缓,使血管收缩,导致肌肉缺血、缺氧,引起抽搐。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引发抽搐。 2、低钙血症: 甲状旁腺机能减退或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血液中的钙含量降低。钙质流失随年龄增长而加快,饮食结构不合理或未能及时补充钙质可能诱发低钙血症。低钙血症会使肌肉神经兴奋性增强,从而引发抽搐。针对低钙血症,可遵医嘱服用药物治疗。 3、植物神经紊乱: 可能由精神压力过大或遗传因素引起。神经系统异常,表现为精神紧张、失眠、手足麻木、全身抖动等,植物神经紊乱可遵医嘱口服药物治疗。 4、低镁血症: 血液中镁离子低于正常值,使肌肉神经兴奋性增加,可能导致抽搐。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保持规律作息,可预防抽搐。 5、高热惊厥: 常见于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导致体温升高。高热持续时间长,未能及时应用退热药物,可能导致大脑缺氧,诱发高热惊厥。由专业中医师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制定穴位方案,进行针刺操作。 6、癫痫发作: 老人本身存在癫痫病史,在情绪激动、饮食刺激等因素的影响下,可能导致癫痫反复发作。癫痫发作可遵医嘱口服药物治疗。 7、脑膜炎: 颅内感染后致病菌产生毒素和炎性因子破坏脑组织,导致脑组织异常放电而出现痉挛,脑膜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 8、脑出血: 可能由外伤、高血压、心脏病等原因引起。脑血管破裂出血后,颅内压力增高,可能导致手脚抖动、头晕、头痛等症状。脑出血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 针灸能够调节气血流通状态,缓解某些类型的抽搐。安排患者进行持续性脑电图监测,记录并分析其异常活动模式,有助于识别与确定可能触发因素及相应处理策略。改善睡眠环境,保证充足且高质量的休息时间。良好睡眠质量有助于恢复机体功能稳定状态,减少因睡眠不足引起的偶发性抽搐概率。 老人频繁抽搐挂什么科 如果怀疑抽搐是由脑部神经系统病变引起,比如癫痫发作、脑梗死、脑出血后遗症影响了神经功能,或者患有帕金森病伴随异动症等情况,挂神经内科比较合适。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安排脑电图、头颅CT、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来排查脑部疾病导致抽搐的原因。 老年人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像低钙血症、低血糖等情况都可能引发抽搐。内分泌科能够检测血钙、血糖等相关指标,判断是否因这些代谢方面的异常而频繁抽搐,进而给予相应的补充钙剂、调节血糖等治疗措施。 肾脏功能异常会影响体内电解质平衡以及代谢废物的排出,若老人本身有肾脏疾病病史,可能因肾功能不全等问题导致体内毒素蓄积、电解质失衡,从而出现频繁抽搐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挂肾内科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当老人受到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比如颅内感染等情况,可能会引起神经系统功能异常而出现抽搐症状,感染科可针对感染相关的病因进行排查与诊治。
710
2024-12-09
老人嘴巴张开要警惕四种病
杨伟
主任医师
老年医学科
老人嘴巴张开可能涉及多种疾病或情况,需要警惕鼻部疾病等病症。如果老人出现长时间张嘴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便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1、呼吸习惯与肥胖: 部分老年人可能习惯用嘴呼吸,通常与个人习惯有关,但肥胖的老人可能因口腔内组织松弛、堵塞气道,为满足呼吸需要而张嘴呼吸。肥胖老人常伴有打呼噜的情况,建议减轻体重,并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2、鼻部疾病: 鼻炎、鼻窦炎等鼻部疾病可能导致鼻塞,使得老人用鼻呼吸不畅而转为用嘴呼吸。可能由先天发育异常或外伤导致鼻中隔偏曲,也可能引起鼻塞和张嘴呼吸。 3、神经系统疾病: 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导致面部肌肉控制力下降,进而出现张嘴现象。脑卒中也可能导致面部肌肉无力或瘫痪,使嘴巴无法完全闭合。此外,脑卒中还可能伴有偏瘫、口角歪斜等症状,是高血压、高血脂等情况诱发,需遵医嘱使用药物,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4、口腔问题: 牙齿缺失或口腔结构问题可能导致老人习惯性张嘴。佩戴假牙、进行口腔矫正或治疗牙周病等措施可能有助于改善张嘴现象。颞下颌关节紊乱也可能影响张口闭口动作,导致老人嘴巴张开。 5、呼吸系统疾病: 如肺炎、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患者呼吸费力,为满足身体用氧需求,从而表现出张口呼吸。 6、循环系统疾病: 例如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等疾病引起的心力衰竭,由于肺淤血出现缺氧,为改善缺氧症状而导致患者出现端坐呼吸、张嘴呼吸的症状。 7、睡眠呼吸障碍: 老人在夜间可能出现张嘴呼吸的情况,尤其是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可能与睡眠卫生不佳有关,使用连续正压呼吸机等治疗方法可能有助于缓解症状。 8、药物副作用: 如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可能会引起口干和张嘴呼吸。在这种情况下,咨询医生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可能有助于减轻这一副作用。 老人嘴巴张开可能涉及多种疾病或情况,需要综合考虑老人的身体状况、病史以及具体症状来进行诊断。 老人嘴巴张开怎么护理 老人嘴巴张开时,要保持口腔清洁,用温水浸湿的纱布或棉球,轻柔地擦拭老人的牙齿、牙龈、口腔黏膜等部位,每天至少两次,降低口腔感染风险。擦拭时动作务必轻缓,避免损伤口腔组织。 可适当涂抹润唇膏在老人嘴唇上,防止嘴唇因长时间张开而干裂,若嘴唇已经干裂,可涂抹凡士林等滋润修复。由于嘴巴张开易导致口腔黏膜干燥,可使用加湿器增加室内空气湿度,维持适宜的湿度环境,减少口腔干燥不适。 另外,要留意老人张嘴的原因,若是疾病导致,比如面瘫、脑部疾病等,需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从根本上改善嘴巴张开的状况。
1498
2024-12-09
老人一喝水就呛咳的原因
杨伟
主任医师
老年医学科
老人一喝水就呛咳可能有多种原因,这些原因涉及生理、病理等多个方面,需要仔细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果老人出现呛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1、生理性原因 饮水过急:老人在饮水时如果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吞咽不及时,水进入气道,从而引发呛咳。因此,建议老人喝水时应保持缓慢和匀速,尽量做到细嚼慢咽。 姿势不当:饮水时的姿势也会影响吞咽功能。如果老人饮水时姿势不正确,如低头或仰头,都可能增加呛咳的风险。正确的饮水姿势应该是坐直或站直,头部保持自然状态。 身体衰老: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咽部神经反射可能会减弱,吞咽时会厌软骨不能够完全封闭,导致饮水时容易误吸到气道,引起呛咳。 2、病理性原因 反流性食管炎:会导致食管黏膜受到损伤,出现充血、水肿等炎症表现,使吞咽时出现疼痛和呛咳。这种情况下,老人需要遵医嘱使用相关药物进行治疗。 急性咽炎:可能会导致咽部黏膜的充血肿胀,使老人感到异物感、发痒,并引发习惯性咳嗽,喝水时容易发生呛咳。治疗急性咽炎需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等药物。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等症状。由于肌肉僵直,喝水时也可能出现呛咳。帕金森病需要遵医嘱使用相关药物进行治疗,并适当进行锻炼以增强肌肉力量。 脑血管病:如脑梗死等脑血管病,可能导致大脑支配吞咽功能区域受损,使吞咽功能减弱甚至丧失,从而引发饮水呛咳。这种情况下,老人需要进行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并积极治疗原发病。 除了以上原因外,老人一喝水就呛咳还可能与喉炎、食管痉挛、声带麻痹等因素有关。这些疾病或症状都可能影响老人的吞咽功能,导致呛咳的发生。 老人一喝水就呛咳怎么办 老人一喝水就呛咳可通调整喝水的姿势,尽量让老人坐起来或者半卧位喝水,避免躺着喝,这样能使水更顺畅地进入食管,减少呛咳几率。 选择合适的水杯也很关键,可使用带有吸管且流量可控的杯子,方便老人小口慢饮,控制水的流速和摄入量。 如果老人存在吞咽功能障碍,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像练习吞咽口水、做简单的口腔肌肉运动等,增强吞咽能力。 同时,要排查是否有疾病因素,比如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咽喉部疾病等导致的呛咳,若是疾病引起,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日常饮食方面,可先将食物做成糊状、泥状,等吞咽功能改善后再逐渐恢复正常性状,降低呛咳风险。
731
2024-12-09
女人过了70岁还能同房吗
杨伟
主任医师
老年医学科
女人过了70岁是否还能同房因人而异,涉及生理和心理等因素。70岁以上的女性在身体条件允许和心理接受的情况下,适当的性生活是可行的,关键是要确保安全和舒适。 从生理方面来看,女性在进入老年期后,身体会发生诸多变化。生殖器官会出现萎缩,阴道黏膜变薄、干涩,弹性降低,这可能会使性行为过程中产生不适感,如疼痛、瘙痒等。雌激素水平的大幅下降,也会导致性欲有所减退。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就不能同房,如果女性身体状况良好,没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严重的骨质疏松等禁忌情况,在采取适当措施的情况下是可以同房的。例如可以使用润滑剂来缓解阴道干涩的问题,选择合适的体位以减轻身体的负担等。 从心理角度讲,性需求在老年女性中依然存在,只是可能被忽视或者压抑。亲密的性接触对于老年女性来说,依然可以带来情感上的满足,增强伴侣之间的感情联系。如果老年女性有这方面的需求,并且伴侣也支持,那么同房是可以考虑的。而且正常的性生活,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年女性可能出现的孤独感和焦虑情绪。 如果女性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性行为过程中可能会因情绪激动和体力消耗而引发心脏问题。患有严重的关节炎等疾病,可能会因为身体活动受限而在同房时感到困难。在这些情况下,需要先咨询医生的建议,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来决定是否可以同房。 女人过了70岁同房注意事项 1、身体状况评估: 在同房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尤其是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女性,要确保身体能够承受性生活带来的体力消耗和情绪波动。 2、缓解不适: 由于女性生殖器官萎缩、阴道干涩是常见问题,可以使用专用的阴道润滑剂来减少摩擦,避免疼痛和损伤。选择舒适、省力的体位很重要,这样可以减轻身体负担,防止出现肌肉拉伤等情况。 3、注意卫生: 性生活前后,男女双方都要仔细清洁外生殖器,保持局部清洁,防止细菌感染。 4、关注情绪和氛围: 营造轻松、舒适、充满爱意的氛围,避免过度紧张。如果在同房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如心慌、胸闷、疼痛等,应立即停止,并及时就医。
560
2024-12-09
老人脚肿多久就要去世
杨伟
主任医师
老年医学科
老人脚肿并不一定意味着即将去世,其原因多种多样,不同原因导致的脚肿以及后续发展情况差异很大,不能简单地根据脚肿时间来判定老人离去世还有多久。 1、静脉回流不畅: 老人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下肢静脉曲张等也可能引起脚肿,这些属于局部因素导致的情况,通过适当休息、抬高下肢、穿弹力袜等措施,脚肿通常能较快缓解,对老人的寿命基本没有影响。 2、营养不良: 部分老人由于饮食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等出现营养不良,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胶体渗透压下降,使水分从血管内渗透到组织间隙而造成脚肿。这种情况下,改善饮食结构、补充营养物质后,脚肿有望逐渐减轻,老人身体状况也能有所好转,生存期同样难以据此简单预估。 3、心脏疾病: 比如心力衰竭时,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导致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引起下肢尤其是脚部水肿。若能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如使用强心剂、利尿剂等改善心脏功能、促进体液排出,脚肿情况可能得到缓解,患者生存期可根据心脏疾病的整体控制情况而定,有的患者经有效治疗后还能存活数年。 4、肾脏疾病: 当老人患有慢性肾病,肾脏的滤过和排泄功能受损,体内水分和代谢废物排出困难,就会出现脚肿等水肿症状。如果病情处于早期或中期,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饮食控制等,也可以延缓病情进展,脚肿可能时轻时重,但不一定短期内危及生命,患者仍可能存活较长时间。 老人脚肿是一个需要综合分析原因并积极处理的问题,不能将其作为判断老人即将去世的依据,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老人脚肿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缓解 让老人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定时活动身体。休息时可将下肢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比如在脚下垫个枕头或靠垫,这样有助于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减轻脚部的肿胀情况,每次可抬高30分钟至1小时,每天多次进行。 要给老人挑选尺码合适、宽松且有良好支撑性的鞋子,避免鞋子过紧对脚部造成压迫,影响血液循环。如果老人是由于下肢静脉曲张等原因导致脚肿,可穿着医用弹力袜。弹力袜能对腿部施加一定的压力,从脚踝处逐渐向上递减,有助于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腿部和脚部的肿胀。 减少老人饮食中盐的摄入量,避免食用过咸的食物,因为高盐饮食会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加重脚肿。建议每天的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保证老人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奶类等,有助于维持血浆白蛋白水平,提高胶体渗透压,减少水分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从而缓解脚肿。
1224
2024-12-09
老人大白肺挺过来的几率多大
杨伟
主任医师
老年医学科
老人出现大白肺后挺过来的几率较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因为这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部分可能不影响寿命,部分可能会影响预后以及寿命。 如果老人在患大白肺之前身体相对硬朗,没有太多严重的基础性疾病,比如心肺功能良好、肝肾功能正常、没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那么其身体对于大白肺所带来的严重肺部损伤就可能有较好的耐受性和恢复能力,挺过来的几率相对会高一些。 若老人本身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如严重的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合并诸多并发症等,身体机能已经较为脆弱,在面对大白肺的打击时,可能难以承受后续的治疗过程以及肺部功能恢复的压力,挺过来的几率就会明显降低。 导致大白肺的原因多样,若是由感染引起,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不同病原体引发的病情进展和严重程度有别。如果是感染初期就及时发现并采取了有效的治疗措施,病情相对较轻,肺部受累范围虽广但尚未对呼吸功能造成毁灭性打击,老人挺过来的几率会有所增加。但如果病情发现较晚,肺部病变已经极为严重,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呼吸衰竭等情况,即便积极治疗,挺过来的难度也会很大。 早期诊断后迅速开展规范的治疗,比如给予合适的抗感染药物、进行机械通气、提供营养支持等一系列综合治疗手段,能极大地提高老人挺过来的可能性。而如果治疗延误,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那么病情很可能会迅速恶化,降低老人存活的几率。 怎样判断老人大白肺的病情是否严重 1、肺部受累范围: 通过胸部CT等影像学检查,观察肺部白色阴影的覆盖面积。如果白色阴影累及双侧肺部大部分区域,甚至几乎整个肺部都呈现白色,即所谓大白肺,通常意味着肺部病变广泛,病情往往较为严重。 2、意识状态: 若患者出现意识模糊、嗜睡、昏迷等情况,说明低氧血症已经影响到大脑的正常功能,大脑缺氧严重,这是病情严重的表现,通常意味着肺部病变导致的缺氧已经对全身重要脏器产生了严重影响。 3、有无并发症: 查看患者是否并发其他疾病,如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如果出现这些并发症,说明大白肺不仅影响了肺部自身功能,还对其他重要脏器造成了损害,病情无疑是严重的。
632
202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