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萎缩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脑组织本身发生器质性病变而产生萎缩的一种现象。影响大脑的疾病均可发生脑萎缩,如脑卒中、脑外伤、多发性硬化及阿尔兹海默病。病理上表现为脑组织体积缩小,细胞数目减少,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脑萎缩多发生于50岁以上人群,患者可出现头晕、记忆力下降、语言不流利、注意力不集中、癫痫发作,甚至痴呆等症状。
基于萎缩范围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较多见,包括皮层灰质萎缩、白质萎缩、全脑萎缩。
多见于局限性脑器质性病变,如外伤、血管病、颅内局限性感染等。
基于病因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脑体积减小、脑实质的容积改变为主。
除脑体积减小外,还有神经细胞数量的减少。
脑萎缩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脑外伤、神经性疾病、感染性疾病,除了这些病理的原因,衰老也是本病的原因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是正常生理现象。
交通事故、跌倒等头部受伤可引起脑组织受损,导致脑萎缩。
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形式的痴呆症患者脑细胞逐渐受损并失去相互交流能力,导致记忆和思维能力的丧失,是脑萎缩的主要原因。
亨廷顿氏病是一种逐渐损害神经元的遗传疾病,通常从中年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影响一个人的精神和身体能力,导致脑萎缩。
白斑病是一组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会损害髓鞘,进而导致脑组织萎缩。
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免疫系统攻击神经细胞周围的保护涂层,使神经细胞会受到损伤,导致痴呆和脑萎缩。
艾滋病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通过释放蛋白质和其他物质破坏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与艾滋病相关的弓形体病也会损害大脑神经元。
脑炎最常见的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会伤害神经元,并导致混乱、癫痫和瘫痪等症状。自身免疫疾病也可能导致脑炎。
神经梅毒是一种损害大脑及其保护层的疾病。它可能发生在没有得到充分治疗的性传播疾病梅毒患者身上。
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感染、免疫力降低、吸烟酗酒等都可能诱发脑萎缩。
创伤:脑部创伤可使脑组织受损,进而诱发脑萎缩。
脑萎缩多见于老年人,目前暂无该疾病的相关流行病学数据。
严重头颅外伤者。
感染性疾病患者,如脑炎、艾滋病患者等。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阿尔兹海默病、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等。
脑萎缩的症状取决于萎缩的区域和范围,弥漫性大脑皮层萎缩以痴呆、智能减退、记忆障碍、性格改变、行为障碍为主;局灶性脑萎缩以性格行为改变为主。
以智力的进行性损害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头晕、头昏、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等。
出现丧失记忆、学习、遗忘已应诺的事等症状,具体表现为记忆力明显下降,想不起家在何处、不能正确回答自己姓名等。
没有缘由地情绪涨落,表现为抑郁焦虑、粗暴、多疑、幻觉、被迫害妄想等。
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工作及家务,行走困难,大小便失禁等。
重度阿尔兹海默病引起的脑萎缩患者及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生活能力严重下降,可出现以下并发症:
主要见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或大小便失禁患者。
长期卧床、缺乏运动或饮水进食困难患者,可出现肺部感染。
长期卧床患者可出现压疮。
脑萎缩患者心脏病变表现为心肌肥厚、房室传导阻滞等。
脑萎缩的病因较多,包括脑创伤、神经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患者通常是在这些疾病就诊过程中发现脑萎缩。当出现脑萎缩常见症状,如认知功能下降、记忆力减退、说话困难等,应及时就医。
对于高危人群,定期体检十分必要,重视体检中的脑部组织变化情况。无论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体检中出现脑部组织形态学改变,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记忆力减退,并出现认知障碍、失语、性格改变、头晕、饮水呛咳等症状,高度怀疑脑萎缩时,应及时就医。
脑萎缩患者应就诊于神经内科。
有哪些异常的症状?
首次出现这些症状是什么时候?
是否容易忘记最近发生的事情?
是否有不认识家人、邻居或朋友的情况?
性格是否有很大变化?
是否有突然情绪暴躁或抑郁低落?
患者可能会出现感觉、运动及反射的异常,特殊的试验如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反跳试验,可表现为阳性。计算力、定向力检测下降。
可检查患者体内是否存在感染。
检测是否存在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低蛋白血症,某些药物中毒引起的肝酶升高或肾功不全。
可排除感染性疾病,如脑炎。
用于艾滋病的初筛,若患者出现艾滋病检测阳性往往说明患者感染了艾滋病。
必要时可监测是否存在神经梅毒。
常见检查有头颅CT、MRI,可得到详细的脑部图像,明确患者脑部形态改变。如脑室、脑沟及蛛网膜下腔的扩大,表现为侧脑室额角、颞角扩大,侧裂池、额叶脑沟和蛛网膜下腔增宽。
适用于有致病基因的遗传变化(突变)引起的脑萎缩,如亨廷顿氏舞蹈症、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等,可以进行基因检测。
头颅CT及MRI是脑萎缩的主要诊断方法,通过影像学手段,可以观察脑部的形态结构是否发生符合本病的变化,从而确诊脑萎缩。
脑萎缩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应对引起脑萎缩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神经系统变性引起的脑萎缩应对阿尔兹海默症、额颞叶痴呆、帕金森痴呆等原发病进行鉴别。此外,脑萎缩本身易于脑积水混淆,应做以下鉴别。
脑积水时两侧脑室顶之间的夹角减小,脑萎缩时扩大。脑积水时第三脑室呈球形,前后壁上抬,脑萎缩时第三脑室扩大,不呈球形,前后壁无明显膨隆。脑积水时视隐窝和漏斗隐窝变钝、变浅或消失,而脑萎缩时视隐窝和漏斗隐窝较尖锐。
脑萎缩应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生理因素如衰老导致的脑萎缩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仅可以延缓疾病的进程。疾病因素引起的脑萎缩,可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痴呆患者可使用药物改善认知功能,癫痫患者使用抗癫痫药物等。
增加突触间隙乙酰胆碱含量以缓解脑萎缩相关症状,常用药物有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加兰他敏、石杉碱甲等。
适用于中重度阿尔兹海默型痴呆。
适应于中风、半身不遂、痴呆患者的治疗。
作用于中枢神经,可保护神经细胞免受各种缺血和神经毒素的损害。
麦角胺及麦角毒能直接收缩末梢血管,还能使脑血管收缩,可用于缓解认知障碍。
主要是针对原发病合理用药,如脑血管病患者使用降压药、降糖药、降脂稳定斑块药等;脑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感染治疗;神经梅毒患者进行青霉素治疗等。
脑萎缩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但对于创伤性脑损伤也可以通过去骨瓣减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以防止对脑细胞的额外损伤。
康复治疗
脑萎缩的预后与导致该病的病因密切相关,如缺血性脑卒中、脑炎、多发性硬化及艾滋病,通常可通过对原发病积极治疗,延缓甚至终止脑萎缩的发展。而阿尔兹海默病和亨廷顿病脑萎缩逐渐进展加重,多呈慢性进展过程,难以治愈。
一般难以治愈,可经过积极治疗延缓甚至终止病情的发展。
脑萎缩患者寿命因人而异,且与患者病因、经济条件、护理水平、早期用药有关。
脑萎缩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半年做一次CT或磁共振复查脑部情况。
脑萎缩患者应注意膳食多样化,低盐、低脂,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合理控制总热量。
日常饮食注意补充海产品、食用菌、乳类等,适当的多吃一些健脑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瘦肉、豆制品、鱼、蛋黄,坚果类食物等。
老年患者要注意少吃多餐,避免每餐进食过饱。
严格限制食用酒类、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火锅、葱、蒜等。
脑萎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也应注意日常护理,如遵医嘱服用药物,定期复查,对于不能自理的患者,家属也应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并保护患者不发生意外伤害。
避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发生意外伤害,要保持患者居住环境的活动区域整齐,家用电器在使用完毕之后要立即拔下电源,并将其放置在安全的地方。
多数患者伴有记忆力下降,需加强防走失管理,适当地控制患者的外出活动,随身携带写有联系方式的卡片。
对于同时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或高脂血症等疾病的患者,要接受规范治疗,定期复诊。
要为患者选择舒适合理的衣物,要易穿着,最好不要有拉链、搭扣等,且最好选择棉质、宽松的舒适衣物。
家属日常应注意观察患者主要症状变化,如记忆丧失、说话困难、饮水呛咳等,并进行记录反馈给医生。
脑萎缩患者应注意远离危险物品,减少居住环境的物品变动,保障患者安全。
脑萎缩患者应随身携带紧急联系卡,以防走失。
脑萎缩呈慢性进展性进程,难以治愈,应遵医嘱定期复诊。
脑萎缩要积极防治原发病,尤其是影响血管健康的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延缓和控制病情的发展。
对于脑萎缩的高危人群,宜及早开始进行脑萎缩筛查。明确病因后,积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以延缓甚至终止病情发展。
脑萎缩不可预防,且会逐渐进展,一旦发生,难以逆转。对于特定病因,如缺血性脑卒中可以通过规范的抗血小板、控制血压、控制血糖、降脂稳定斑块的手段来预防,感染性疾病(脑炎、神经梅毒及艾滋病)可以通过减少与传染源的接触达到预防的目的。
[1]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指南写作组.2018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中华医学杂志,2018,98(13).
[2]吴江.贾建平.神经病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58-377,408-411,440-444.
[3]贾建平王荫华等.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七)∶痴呆患者护理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5):1013-1015.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等.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6):405-412.
[5]中华神经外科学会神经创伤专业组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中国专家共识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15,1(2);6-8.
[6]马爱军等.额颞叶痴呆的研究进展.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6,33(3):285-290.
[7]李晓捷等.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19):1520.
[8]中国卒中学会等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8.中国卒中杂志.2018,13(7):706-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