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分享至
  • 复制链接
取消
点击这里 让更多人看到

心理健康是指什么

李晓凤心理科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三甲
主页
播放语音内容
04:50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相互间的高效率以及快乐的适应情况,或是能够愉快的接受生活的规范。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心理健康的人应具备以下品质:
一、对现实具有有效率的知觉。
二、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
三、既能悦纳自己,也能悦纳他人。
四、在环境中能保持独立,欣赏宁静。
五、注意哲学与道德的理论。
六、对于平常事物,甚至每天的例行的工作常保持兴趣。
七、能与少数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八、具有民主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
九、能够经受欢乐与受伤的体验。
人的心理健康还包括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智力正常是指人的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国际智力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其情绪健康是指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另外,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其意志品质的特点是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不任性。此外,心理健康的人,人际关系和谐,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自己的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交往中亦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还有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其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在标志着完整的人格健康的各个结构要素中,显示其不存在明显的缺陷与偏差,并且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的支配自己的行为,有着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并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特别是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的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的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人们掌握了心理健康的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的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2023-08-15浏览69290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心理咨询科医生推荐
预约挂号
在线问诊
张宝立
精选
张宝立主治医师精神卫生中心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明天有号
去挂号
已成功预约31人
¥5
擅长:运用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失眠、抑郁症、心理障碍、焦虑症、双向情感障碍、躁狂症、头晕头痛、强迫症、儿童青少年心理、恐惧症、癔症、神经衰弱、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紊乱、躯体形式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
张鸿燕
精选
张鸿燕主任医师精神科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三甲
明天有号
去挂号
已成功预约4人
¥80
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失眠症、强迫症、恐惧症、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精神障碍、心理障碍、妄想症、疑病症、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神经衰弱等精神心理疾病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物理治疗。
刘龙
精选
刘龙副主任医师临床心理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
三甲
明天有号
去挂号
已成功预约15人
¥30
擅长:抑郁症、心境障碍、焦虑症、双相情感、失眠、入睡障碍性失眠、精神障碍、躁狂症、精神分裂症、重度抑郁发作、睡眠行为障碍、家庭婚姻问题、老年期抑郁障碍、性心理、社交障碍、多动症、抽动症、注意力不集中、儿童焦虑症、双向情感障碍、成瘾医学科目、司法鉴定、物质依赖、异食癖、睡行证、逆行性遗忘、被害妄想症、急性应激反应、忧郁、轻躁狂发作、酒精依赖、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性欲倒错障碍、选择性缄默症、拔毛癖、戒毒、网瘾、激素依赖性皮炎、非器质失眠症、顽固性失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器质性焦虑症、嫉妒妄想、轻度人格障碍、惊恐发作、应激相关障碍、轻度抑郁发作、艾滋病恐惧症、思维障碍。
查看更多心理咨询科医生

相关推荐

张卫华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三甲全国第92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现在已经成为在公众生活中或者说媒体中、自媒体中一个非常常见的一个词、一个字眼。我们国家也从国家的层面重视对全民心理健康的工作,这个问题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第一条应该是没有精神疾病,如果有精神疾病肯定心理健康会受到损害。在没有精神疾病的前提下,能保持乐观、开朗,对各种现实问题有合理的认识和评价,并相应的、适当的行为去处理。\n在这个社会中,既适应社会同时又有所作为,改善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有一定贡献性的活动,在这个状态下就应该算我们期望的心理健康状态。它很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和周围人际关系保持比较良好的状态,自己内心处于一种比较愉悦的、平静的状态,不是经常出现各种心理冲突、感到心里痛苦,这两个指标其实是一个比较敏感的或者说比较重要的指标。"
李婷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三甲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概念包括以下几种:\n1、要有灵活性,能够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n2、充分了解自己,合理评价自己,不过于自卑,不过分自负。\n3、生活要有目标,要有计划,而且目标、理想与现实差距不要太大,不要脱离现实环境。\n4、患者的人格,就是自我、本我、超我之间要和谐共处,平衡发展。\n5、要善于学习,尤其是从困难和挫折中学习经验。\n6、能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交友以及处理人际关系。\n7、能够合理自发的调整自己的情绪,既能够合理的发泄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绪,又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n8、能够合理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以及矛盾和冲突。"
曲姗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三甲全国第21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没有痛苦,指的是一种积极的、能够使人们不断进步的心理状态。除了疾病而言,还应该具备一些特点,比如可以持续学习,持续进步,可以良好的适应社会关系,良好的发展和保持亲密关系,能够有比较好的自我认知,并且能够在挫折中、困难中应对,使自己度过困难跟挫折,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在相当程度上接纳自己的不足。此外,还要具有灵活性和弹性,比如在一些压力和极端环境下,能够调适自己的身心情况,去适应极端情况,这些都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志,而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指一个人的身体、心灵统一、和谐,能够适应好社会环境,并且使人发挥到最好的功能。
崔界峰副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三甲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其实就像身体健康一样,是整个功能的运转比较正常的一个状态,当然这个运转正常跟身体的运转正常可能不一样,可能更复杂。因为心理健康一定除了一个人本身以外,它还要涉及到他跟周围人的关系,也就是说人是处于关系当中的人,就是人不但是自然的人,而且是社会的人。所以心理健康的标准就包括你自己感受到了健康、幸福、快乐。另一方面,你会感受到在人群当中跟别人的关系是比较融洽的,这样的话才是一种真正的一种心理健康。
崔界峰副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三甲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像身体健康一样,是整个功能的运转比较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运转正常跟身体的运转正常不同,其更为复杂。心理健康还要涉及到跟周围人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自己能感受到健康、幸福、快乐。心理健康表现在社交、生产、生活上即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
刘文娟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三甲全国第5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为无心理疾病,没有遭受焦虑、抑郁、强迫等疾病症状的困扰,大脑比较清醒、客观理智,可以调节情绪状态。是否适应周围环境是心理健康的最主要的判断标准,比如工作、生活、学习、社交适应良好,表现出比较好的功能水平。心理健康的最高标准为身心健康,包括情绪、身体状态都能达到非常和谐、平衡的一个状态。
张卫华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三甲全国第92
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健康标准是比较复杂的概念,不同情况下可能不一样,心理健康最基本的包括以下几条:1、自身精神状态、情绪状态比较稳定,处于一种以愉悦为基调的心情平静的状态;2、相应年龄需要完成的事情能够完成,比如在成年之前主要是学习,这些事情都能完成,都能做的比较好,比较好不一定非得成绩考的特别好,可以达到本身能够达到的状态,对父母、对师长有基本的尊重,和同学保持一定交往。成年以后能够坚持做一份工作,通过这份工作来养活自己和家人。保持这两个基本状态,这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标准,如果有更高的要求,也可以再往上增加条件。
铁常乐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三甲全国第43
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如下所述:1、保持完整、协调的人格状态,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保持协调一致性;2、心智水平和所处的年龄、社会层次相匹配;3、具有足够的自我认识的能力,能够应对环境压力的变化,在面对环境压力的时候保持稳定的心境、情绪;4、具备足够的社会功能,心理状态能够保证完成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其中包括对自身社会角色的规划、认识,采取有建设性的行为;5、保持良好的人际环境。
谢军副主任医师
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三甲
心理健康是什么
"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它的定义不一,可以理解为成功履行精神功能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能产生建设性活动、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调整自己已经适应环境,精神健康是个人安康、事业成功、家庭幸福、良好的人际交往、健康的社会关系,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在第六十六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提出,“没有精神健康就没有健康”这一口号,将极大影响政府与公众,对精神健康、精神疾病的重视。\n我国的学者,提出了心理健康的标准,为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人际和谐、适应环境、人格完整。"
张建宏主任医师
河南省精神病医院三甲
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1、智力正常:比如智力发育水平和同龄人相比,在正常误差范围内,先天智力发育低下的孩子,心理健康无从谈起;2、情绪良好:表示经常性的愉快、开朗、自信,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一旦遇到挫折,能够及时调整过来;3、人际关系和谐:乐于与人交往,因人际关系水平反映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既要有稳定和相对广泛的人际关系,又要拥有知己、朋友。交往中既有自知之明,又不卑不亢,能够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等;4、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拥有积极的处世态度,能够顺应社会的发展,与变革进步的趋势,勇于改造现实环境,达到自我进步和奉献社会的协调统一;5、人格完整:人格包括性格、气质、能力等,简而言之是组成人格的各个心理要素,不存在明显的缺陷和偏差,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所以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有以上的几方面心理要素的协调统一,才能使情绪稳定,和环境保持良好的契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