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

科室简介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隶属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始建于1957年,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已发展成为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实验室。科室现有面积2711平方米,拥有先进的检验设备,设备价值达5000余万元,拥有雄厚的人力储备,各类技术人员共74人,其中主任技师3人、副主任技师16人、主管技师28人、技师22人、技士4人。包含博士1人、硕士19人、本科53人、本科以下1人;拥有完备的组织结构,实验室下设临床生化检验组、临床免疫血清组、临床微生物组、临床体液血液组、急诊检验组、分子生物组及静脉采血组,共7大专业组;拥有优秀的教师团队,具有带教资格教师13人,承担山西医科大学5个教学单位的9门临床检验相关理论教学、研究生、规培生教育以及见习、实习、进修等带教任务;拥有前沿的科研平台,是山西省临床检验参比实验室(血液体液学、分子诊断学)。近三年来获国家专利2项,教育部课题1项,省级课题3项,校级课题1项,发表SCI3篇,中华期刊2篇,核心期刊及其他期刊30余篇,参编著作8部。科室拥有完善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在2016年11月通过了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初次评审,使检验报告具有公正性、科学性和准确性。科室秉承“客观公正、准确及时、优质服务、持续改进”的质量方针,严格开展各种检测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工作,积极参加国家卫健委组织的常规生化、血脂、免疫、微生物、分子生物、血细胞分析、出凝血及尿液检验等项目的室间质量评价,评价成绩为100分的项目比例达95%以上。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医学检验科是一个努力学习、团结奋进、勇于创新的集体。2019年荣获第七届全国品管圈大赛一等奖,BRICS-2020年度最佳贡献奖,2020年度荣获京港论坛“慧眼识菌”二等奖,2020-2021年荣获全国检验青年医生健康科普大赛三等奖,2021年荣获全国检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优秀奖,2021年度荣获中国医院管理奖华北区域优秀奖、2021年度荣获共青团山西省卫健委“五四青年团支部”等多项荣誉。科室学科带头人哈斯朝鲁,主任技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医学检验科主任,山西医科大学检验病理教研室主任。担任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委员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老年检验分会常委、中国检验检疫学会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常委、山西省医学会第十届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以申请人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以申请人承担“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课题”1项、“山西医科大学教改项目1项,参编并在中华检验医学期刊发表专家共识1篇:发表新冠肺炎临床研究的SCI3篇,发表中文期刊论文10余篇,参编医学著作2部,均为副主编。科室现开展常规检验项目达443项,日检测标本量达到5000余份。开展的项目包括:1.临床体液血液学检验:血、尿、便三大常规检测、胸腹水和脑脊液常规检测、白带、精液分析、出凝血功能检测、血沉、血流变、流式细胞术检查等。2.临床免疫学检验:开展感染类、性激素类、甲状腺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优生优育、唐氏筛查、肿瘤标志物、药物浓度电化学发光监测等项目。3,临床生化检验:开展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胰腺功能、心肌标志物、血糖。血氨及酶类等指标。4,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各类呼吸道、生殖道、泌尿道及体液样本的涂片染色镜检,病原体的分离培养及鉴定药敏,拥有先进的细菌质谱鉴定技术,病原体核酸检测技术,流感病喜A+B及H7N9初筛检测。5,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感染性疾病病原学分子诊遗传病基因检测、肿瘤个体化诊疗等分子生物学诊断项目。6,急诊检验:开展相应的急诊生化检验项目、急诊免疫检验项目、急诊临床基础检验等项目。医学检验科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供快速、准确的检验报告,营造温馨便捷的就医环境,为满足临床与患者的需求而不懈努力。
详情

专家科普

血浆丙酮酸偏高的饮食护理
2023.07.27
血浆丙酮酸偏高的患者应均衡饮食。维生素B1缺乏症的患者注意饮食中补充维生素B1,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注意调整糖类、蛋白质、脂肪等的比例,少食多餐,保持血糖平稳。心力衰竭患者应清淡饮食,限制脂肪、食盐的摄入量。腹泻患者应食用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血浆丙酮酸偏高的患者饮食宜忌如下: 1、维生素B1缺乏症的患者宜食用粗加工的谷类、杂粮,少食用精加工食品,多食用瘦肉、动物内脏、豆类等食物,淘米次数不宜过多; 2、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高糖饮食,宜食用一些粗粮,使血糖减少波动; 3、心衰患者应限制水和钠盐的摄入量,以免出现或加重水肿; 4、肝损伤患者应避免油腻食物的摄入,日常饮食以清淡和优质蛋白类食物为主。
钟堃副研究员检验科
10.34万
452
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的饮食护理
2023.07.27
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提示不适合该移植物或调整自身免疫正常后方可移植,因此,患者无需调整既有饮食原则,依照原有健康饮食习惯即可。 肾移植患者多处于肾病终末期,饮食需遵循个体化原则,总体上,应低盐、限钾、限磷、限制蛋白质、保证充足热量摄入等;肝移植患者多处于急性、慢性肝病终末期,应注意严格戒酒,避免硬食、油腻食物,有效控制蛋白摄入;心脏移植患者多处于终末期心脏病,饮食中应限制热量供给,降低肥胖者的体重,减轻心脏负担;胰腺移植患者多处于胰腺癌晚期,应选择富含营养、易消化、少刺激性、低脂肪的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肺移植患者多处于肺病终末期,应注意饮食调理,补充高能量、高蛋白,严禁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章迪副主任医师检验科
1.97万
247
血清蛋白电泳检查报告异常是怎么回事
2023.07.25
血清蛋白电泳检查异常可能是以下原因导致: 1.低蛋白血症:报告表现为总蛋白减少,白蛋白显著减少,β-球蛋白部分减少或升高,提示可能是低蛋白血症。 2.肾病综合征:报告表现为白蛋白显著减少,α2-球蛋白明显增加,β球蛋白及γ-球蛋白亦可能下降,提示可能是肾病综合征。 3.急性肝炎:报告表现为α2-球蛋白及白蛋白降低,特别是乙型肝炎,α2-球蛋白可显著降低,提示急性肝炎。 4.肝硬化:α2-球蛋白及白蛋白降低的同时,伴有γ-球蛋白增加,提示可能是肝硬化。 5.急性炎症:表现为α1球蛋白及α2-球蛋白增加,白蛋白减少,提示可能是急性感染、心肌梗塞、血栓形成、恶性肿瘤、休克等。 6.慢性炎症:表现为α1球蛋白和α2-球蛋白增加,γ-球蛋白增加,白蛋白降低,提示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 7.M蛋白高峰:表现为γ-球蛋白区带位置多出现狭窄,在M蛋白带区出现狭窄的高峰(M带),血清中正常的γ-球蛋白几乎消失。提示可能是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H链病。 8.高脂血症:表现为β球蛋白或α2-球蛋白增加,提示可能是高脂血症。
贾玫主任医师检验科
4704
82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