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科

科室简介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是闽西南地区最早创建的临床专业学科,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慢性肾脏病诊疗基地,是厦门市医学领先学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专科、厦门市泌尿诊治中心项目建设单位。科室拥有三个病区,共110张床位。拥有医生60人,硕、博士学历48人,高级职称49人,教授、副教授28人;硕、博士研究生导师19人,学科带头人黄继义教授是闽西南唯一肾脏病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科内多位专家被聘为《JASN》中文版编辑,《CancerManagementandResearch》等SCI杂志审稿专家,中山大学等知名大学的博士论文评阅专家等。2020年度工作量:总出院病人数5700人次、总门急诊量235009人次、血透患者512人、CRRT治疗932人次、腹透患者218人、肾穿病理检查538人。科室拥有透析机130台,APD机12台,CRRT机10台,还有肾脏病实验室、大数据库、生物样本库等固定资产总额达8600万,全省规模最大。科室兼具厦门市15家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慢性肾脏病一体化诊疗管理工作,目前服务着10余万慢性肾病患者,是厦门市规模最大的肾脏病专业学科。科室还拥有肾脏病实验室、肾脏病教学平台、具备超算分析能力的肾脏病大数据库、全国领先的信息化工作平台。鉴于肾内科所拥有的综合实力,因此功能定位为:通过从基础到临床的研究,并开展针对肾脏病大数据的各项分析,及建立基于互联网+、医联体的覆盖全过程的慢性肾脏病管理体系,推动区域的慢性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及诊疗工作快速发展。近5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源期刊发表100余篇论著,总影响因子502.292,单篇影响因子最高12.13;其中3篇在国际肾脏病顶级期刊JASN发表;IF5分以上的达37篇,论文被引用总次数1448。主编、参编医学专著10余部,参与指南、专家共识14项。近5年学科建设及科研经费达1865万元,包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市级科研项目23项等。获国家级奖项2项,省、市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5项,福建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等。参与药物及器械临床试验30余项,获国家实用新型及发明专利共36项。
详情

科室疾病

专家科普

尿蛋白0.3g/天是存在蛋白尿吗,怎么治疗
2024.05.06
尿液检查显示尿蛋白0.3g/天,这个量超出了正常范围,提示患者存在蛋白尿,属于轻度蛋白尿,量不是很大。如果出现尿蛋白达到了0.3g/天,首先要确定引起蛋白尿的具体原因,因为引起肾脏损伤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性肾炎等。各种相关的疾病只要能够伤到肾脏,就有可能导致蛋白尿的发生,导致肾脏病的发生。所以如果患者出现了蛋白尿,要先确定具体原因,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给予相应的治疗,如糖尿病肾病,可能要着重控制糖尿病;高血压肾病要积极控制高血压;狼疮性肾炎需要治疗狼疮。当患者的尿蛋白达到0.3g/天时,给予的治疗包括一般性治疗,如给予降压药,包括沙坦类药物、普利类药物,这一类降压药物可以降低蛋白尿,但一定要注意不能导致低血压的发生。此外,现在还有另一类药物可以选择,如SGLT2的抑制剂,也就是列净这一类的药物,也可以减少蛋白尿,延缓肾脏病的进展。
杨冰副主任医师肾内科
11.78万
53
肾到底在哪个位置,看完你就知道了!
2024.02.04
肾脏是一个生活中总是被提及的器官,同时也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家伙,承担着人体内的重要任务——过滤废物和多余水分,形成尿液。平时说得这么多,你真的知道肾脏究竟藏在哪里吗?如果你也有同样的疑问,今天刷到我你可算是来着了。
刘志娟主任医师急诊科
3809
11
肾病综合征没尿是不是就是尿毒症了,怎么办
2024.01.19
肾病综合征是肾脏内科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表现为大量的蛋白尿,>3.5g/24h,低白蛋白血症,低于30g/L,水肿以及高脂血症。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如果水肿比较严重,尿量就会减少,甚至达到了少尿或者无尿的状态。少尿是指每24h<400ml尿量,而无尿是指24h<100ml的尿量。如果肾病综合征的患者达到无尿或者少尿的状态,并不是进入尿毒症期,血中的肌酐很可能在正常范围之内,或者稍微高于正常范围。此时的治疗就需要进行机器来脱除水分的处理,也就是采用血液滤过或者普通的血液透析来进行脱水治疗,来代替肾脏排出水分的功能。使机体的水分顺利排出体外,从而使肾病综合征得到明显的缓解。尿毒症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肾脏损害,丧失排出毒素和水分的功能,使水分和毒素在体内聚积,出现血中急剧升高的肌酐,也就是>707μmol/L。肾病综合征出现无尿状态,绝大多数是肌酐在正常范围之内,并不是意味着就是尿毒症。
彭涛副主任医师肾内科
17.40万
98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