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骨科

科室简介

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小儿骨科,在1983年成立的儿童骨科治疗组基础上,于2011年6月正式成立独立的小儿骨科病区,是我省综合性医院中唯一一个集临床、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儿童创伤及先天性疾病诊疗中心,是福建省小儿骨科医师培训基地。科室技术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健全,重视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规范并推广小儿骨科新理念,在儿童四肢骨折脱位和运动损伤、髋关节疾患、四肢脊柱畸形、脑性瘫痪、脊柱四肢肿瘤等领域已经形成特色,开展了数十项新技术,填补了省内小儿骨科空白,已顺利完成小儿骨科手术20000余例,是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肢体矫形与重建分会主委单位,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儿童创伤及矫形外科治疗中心。科室重视对外学术交流和合作,积极参与中国儿童临床多中心研究并主持完成了多个项目,制定儿童髋部损伤的专家共识;与哥伦比亚大学合作参与国际DDH多中心研究协作平台,与欧洲小儿骨科学会(EPOS)、北美小儿骨科学会(POSNA)及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等保持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参编参译多部骨科著作,并在国外顶级SCI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详情

科室疾病

潘源城
主治医师小儿骨科
三甲
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
¥40
去咨询
擅长:擅长儿童骨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尤其对儿童四肢骨折与骨骺损伤、儿童足踝疾病、儿童先天性畸形以及青少年运动损伤等诊疗有丰富的经验。
陈顺有
副主任医师小儿骨科
三甲
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
博士
副教授
擅长:儿童先天性、后天性肢体畸形,发育性髋脱位、股骨头缺血坏死、髌脱位、畸形足、肘内翻、骨软骨瘤病、骨囊肿、运动损伤、骨折、骨不连、畸形愈合、陈旧骨折,肢体矫形、重建的诊治。
林然
副主任医师小儿骨科
三甲
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
擅长:儿童骨折,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筛查诊治、先天性肌性斜颈、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隐性椎裂、脊髓脊膜膨出症、先天性尺桡关节融合症、脊柱侧凸、佝偻病、先天性“扳击指”、四肢畸形诊断与矫形治疗。
黄殿华
主治医师小儿骨科
三甲
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
擅长:儿童及青少年足踝疾病、下肢短缩、成角畸形、儿童骨科创伤及后遗症,儿童四肢骨折与骨骺损伤,儿童先天性畸形与发育异常的诊治。
陈嵩
主治医师小儿骨科
三甲
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
擅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儿童扁平足、高弓足、副舟骨痛、儿童跟腱炎、足底筋膜炎、儿童跗骨融合等。儿童四肢骨折与骨骺损伤,儿童常见先天性畸形与发育异常。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儿童股骨干骨折
2021.06.28
摘要:患者陈小俊,性别男,年龄6岁,诊断:左股骨干骨折。治疗医院:福州市第二医院(三甲)。治疗方案:手术治疗(闭合复位弹性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术后X线显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给予髋人字支具固定治疗;术后1个月随访,X线显示骨折愈合良好,给予拆除支具,逐步开始功能锻炼;术后9个月随访,X线显示骨折愈合良好,未见明显并发症,双下肢等长,正常体育活动锻炼,给予取出内固定。  一、初识病人  患儿因“
潘源城主治医师小儿骨科
5911
64
什么是后交叉韧带
2024.01.15
后交叉韧带起源于股骨内髁的外侧面,靠近后部,由前外侧束、后内侧束和半月板股骨韧带等组成。前外侧束约占止点面积55%,后内侧束约占止点面积45%。后交叉韧带的作用是防止胫骨向后移位,后交叉韧带损伤在儿童极少见,但是如果发生,就会对关节的稳定、运动起到很多的影响。后交叉韧带损伤一般多见于交通事故和严重的运动损伤,且多为复合性的韧带损伤,可以导致膝关节次要稳定因素进一步松弛,造成局部疼痛、肿胀、不稳定等。可以根据外伤史、病史、症状、体征、核磁共振等明确诊断。当后抽屉试验阴性时,应在麻醉下再做检查,常可获得阳性结果。其受伤机制为屈膝位胫骨上端受到来自前方的直接外力及膝关节过伸型损伤而导致,通常导致交叉韧带自胫骨止点处连带一部分骨折撕脱。如果骨折的修复位置不佳,将发生骨折的不愈合以及后叉韧带的松弛和功能不全,最终导致膝关节功能受限。
孟钊主任医师骨科
15.76万
36
小儿足内翻如何矫正
2024.01.02
小儿足内翻的治疗要根据足内翻的原因来进行,临床中常见的足内翻大致分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神经性马蹄内翻足,同时还包括创伤或者是手术后的马蹄内翻足,具体如下:1、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一般主张早期纠正,在小儿出生1个月内就开始进行石膏的矫正,通过分期的石膏矫正往往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小儿在3-4岁的时候,要长期地使用支具进行维持;2、神经性马蹄内翻足:即由神经系统异常引发的马蹄内翻足,需要考虑神经系统疾病能否治疗。如果神经系统疾病能够治疗的基础上,先寻求原发病的治疗,之后对于残余畸形往往采取手术加石膏或矫正器的治疗方法;3、其他足内翻:对于其他原因导致的马蹄内翻足,要具体原因具体分析。同时在临床中经常会见到一种情况,就是小儿在出生之后习惯脚向内翻,但并不是僵硬性。也就是小儿可以自主活动,而且用手轻推小儿的足部能够马上改变内翻的状态。这种其实不是真正的马蹄内翻足,不用引起过度的紧张。如果家长观察到小儿是柔软的内翻状态,类似于马蹄内翻足的外观,但实际上又不具备马蹄内翻足的僵硬性,大可不必担心,这种柔软性的足内翻状态往往会随着小儿年龄增长逐渐改善。
范竟一副主任医师骨科
16.37万
84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