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
江西省儿童医院

检验科

切换
logo

科室简介

江西省儿童医院检验科(医学检验科)成立于1955年,经过将近7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面向全省儿童的医疗、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医学实验室,设有门诊检验室、临床检验室、临床生化室、临床免疫室、细胞学实验室、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临床遗传室及分子诊断实验室等。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全体检验科人在一代一代科主任的带领下,获得了较多的荣誉,得到了行业的认可。2007年,科室获“省直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2009年,检验科(遗传)被江西省卫生厅授予“江西省医学领先学科”荣誉称号;2021年,检验科荣获“江西省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2023年科室荣获“南昌医学院科研创新团队”荣誉称号。该科目前为首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江西监测中心”挂靠单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临床研究实验室”、“全国TORCH筛查与临床处置规范化流程研究课题分中心”、“血清淀粉样蛋白(SAA)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应用专家共识”组长单位、“百日咳核酸检测在妇儿领域应用的多中心研究”组长单位、“中华检验医学培训工程培训中心”单位。目前拥有正高3人,副高6人,中级职称人员32人,中青年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达2/3以上;拥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江西省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江西省卫生厅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人,全省卫生系统学术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26人,人才结构合理。近几年该科积极引进本专业高水平新的技术和新方法,开辟了崭新的实验诊断领域,大大满足了临床的需求。能开展500多种常规检测项目和几十项具有先进水平与特色的检测项目,如基于质谱技术的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的临床应用:飞行质谱技术快速检测细菌和真菌,四极杆液相色谱-质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用于新生儿筛查、治疗药物监测、激素和代谢物检查等;GeneXpert平台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及耐药基因检测;PCR技术对各种病原体的多重和单重检测及基因分型;流式细胞术进行白血病免疫分型、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小儿部分先天性遗传疾病的基因诊断;儿童生长发育相关基因及性早熟基因多态性的检测等。近年来,该科承担了100多项厅级以上课题,其中3项科研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研究的4项科研成果分别获第七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省自然科学三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2009年,该科研究发现的27种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被国家确定为世界首报核型,正式载入“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数据库”。共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40多篇,中文核心期刊200多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将在医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努力拼搏,不断进取,为儿童,为健康,贡献我们检验人的力量!联系电话:0791-86383210、86388708、86388739
详情

科室疾病

专家科普

血浆丙酮酸偏高的饮食护理
2023.07.27
血浆丙酮酸偏高的患者应均衡饮食。维生素B1缺乏症的患者注意饮食中补充维生素B1,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注意调整糖类、蛋白质、脂肪等的比例,少食多餐,保持血糖平稳。心力衰竭患者应清淡饮食,限制脂肪、食盐的摄入量。腹泻患者应食用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血浆丙酮酸偏高的患者饮食宜忌如下: 1、维生素B1缺乏症的患者宜食用粗加工的谷类、杂粮,少食用精加工食品,多食用瘦肉、动物内脏、豆类等食物,淘米次数不宜过多; 2、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高糖饮食,宜食用一些粗粮,使血糖减少波动; 3、心衰患者应限制水和钠盐的摄入量,以免出现或加重水肿; 4、肝损伤患者应避免油腻食物的摄入,日常饮食以清淡和优质蛋白类食物为主。
钟堃副研究员检验科
10.34万
452
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的饮食护理
2023.07.27
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提示不适合该移植物或调整自身免疫正常后方可移植,因此,患者无需调整既有饮食原则,依照原有健康饮食习惯即可。 肾移植患者多处于肾病终末期,饮食需遵循个体化原则,总体上,应低盐、限钾、限磷、限制蛋白质、保证充足热量摄入等;肝移植患者多处于急性、慢性肝病终末期,应注意严格戒酒,避免硬食、油腻食物,有效控制蛋白摄入;心脏移植患者多处于终末期心脏病,饮食中应限制热量供给,降低肥胖者的体重,减轻心脏负担;胰腺移植患者多处于胰腺癌晚期,应选择富含营养、易消化、少刺激性、低脂肪的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肺移植患者多处于肺病终末期,应注意饮食调理,补充高能量、高蛋白,严禁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章迪副主任医师检验科
1.97万
247
血清蛋白电泳检查报告异常是怎么回事
2023.07.25
血清蛋白电泳检查异常可能是以下原因导致: 1.低蛋白血症:报告表现为总蛋白减少,白蛋白显著减少,β-球蛋白部分减少或升高,提示可能是低蛋白血症。 2.肾病综合征:报告表现为白蛋白显著减少,α2-球蛋白明显增加,β球蛋白及γ-球蛋白亦可能下降,提示可能是肾病综合征。 3.急性肝炎:报告表现为α2-球蛋白及白蛋白降低,特别是乙型肝炎,α2-球蛋白可显著降低,提示急性肝炎。 4.肝硬化:α2-球蛋白及白蛋白降低的同时,伴有γ-球蛋白增加,提示可能是肝硬化。 5.急性炎症:表现为α1球蛋白及α2-球蛋白增加,白蛋白减少,提示可能是急性感染、心肌梗塞、血栓形成、恶性肿瘤、休克等。 6.慢性炎症:表现为α1球蛋白和α2-球蛋白增加,γ-球蛋白增加,白蛋白降低,提示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 7.M蛋白高峰:表现为γ-球蛋白区带位置多出现狭窄,在M蛋白带区出现狭窄的高峰(M带),血清中正常的γ-球蛋白几乎消失。提示可能是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H链病。 8.高脂血症:表现为β球蛋白或α2-球蛋白增加,提示可能是高脂血症。
贾玫主任医师检验科
4704
82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