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病科

科室简介

蚌埠市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感染性疾病科前身是传染病科,1961年成立,2002年更名为感染性疾病科。科室目前是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合作单位,设有王福生院士工作室,成立了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感染病专业)、慢性病免疫与临床重点实验室。科室现状:科室现有医师团队27人,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8人,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23人(其中博士在读3人);专职检验师2人;护理团队43人,副高4人。科室2018年搬入感染楼,设立病区4个,共有床位151张,三楼为肝病病区;四楼为综合病区(包括肝病、感染等);五楼为发热及重症感染病区;六楼为应急病区(设有负压病房)。科室目前是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合作单位,设有王福生院士工作室,成立了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感染病专业)、慢性病免疫与临床重点实验室,研究分三个方向:慢性病毒性肝炎及相关疾病的免疫治疗、脂肪肝发病机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基因易感性。主持多项省级及校级课题,其中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项,安徽省教育厅一般项目2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安徽省卫生厅课题1项,发表论文100余篇,SCI论文20余篇。在护理部领导下,科室护理部持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加强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不断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高患者信任度及满意度;科室护理部定期开展护理业务讲课、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护士主动学习能力,积极鼓励护士申报课题、发表论文,并采取“老带新”模式,提示护士在科研方面技能;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全员全程参与,集体及个人多次获得医院、省级乃至全国表彰。科室多次参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包括每年的抗洪救灾医疗救援、2014年埃博拉疑似病人的隔离与治疗等;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科室率先设立发热门诊,接诊蚌埠首例患者,全程参与重症患者救治,并多次驰援上海、宿州等各地疫区,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安徽省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并且多人获得国家级、省级及市级各项表彰。历任领导:科室主任:赵守松(2000年——2019年)刘传苗(2019年——)科室副主任:赵久法(2000年——2019年)刘传苗(2004年——2019年)高春明(2019年——)李冬冬(2020年——)病区副主任:赵久法(2019年——)陈家盛(2019年——)张莉(2021年——)科室护士长:宋卫芹(2008年——2019年)乔艳(2019年——)科室副护士长:张妹(2019年——)赵冬梅(2019年——)科室特色:科室主要从事传染病、肝病及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工作,经过60多年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脑囊虫的诊断与治疗;各种肝衰竭的诊治(包括人工肝治疗:目前主要开展的治疗模式有单纯血浆置换、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DPMAS联合血浆置换/半剂量血浆置换、DPMAS、胆红素吸附等。);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发热待查的诊治;疑难危重肝病诊治;疑难危重感染诊治;流行性出血热及经典传染病的诊治等特色。目前是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全国脂肪肝规范诊疗中心、中国慢乙肝临床治愈(珠峰)工程分中心、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技术师范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传染病专业)。
详情

科室疾病

赵守松
主任医师感染病科
三甲
蚌埠市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教授
擅长:各种肝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感染性疾病(各种局部感染、全身感染的治疗包括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各种不明原因的发热性疾病的诊治。
刘传苗
主任医师感染病科
三甲
蚌埠市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副教授
擅长:对传染病诊治有一定的心得,尤其在慢性肝病的抗病毒治疗、肝衰竭、肝硬化及其相关并发症尤其是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发热待查、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流行性出血热及经典传染病等的诊治有一定的造诣。
邬亦贤
主任医师感染病科
三甲
蚌埠市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教授
擅长:对病毒性肝炎在内的法定传染病、寄生虫病(囊虫病、绦虫病)和感染性疾病(发热待查、败血症、神经系统感染等)的诊治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高春明
主任医师感染病科
三甲
蚌埠市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副教授
擅长:各种常见肝病(甲肝、乙肝、丙肝等);感染性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痢疾、水痘、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破伤风)、各种不明原因的发热性疾病的诊治。
陈家盛
主任医师感染病科
三甲
蚌埠市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对病毒性肝炎、肝病、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传染性肝炎、黄疸、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肝衰竭及其并发症,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系统治疗及各种发热待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唾液试纸测艾滋病准不准
2024.05.16
唾液检测艾滋病很准确,目前的唾液试纸主要是通过检测唾液当中艾滋病的抗体。唾液中虽然不会有艾滋病病毒,或者艾滋病病毒极其微量,但唾液中含有的抗体水平比较高。所以通过唾液试纸进行检测,结果为阴性则可以认为唾液当中不存在艾滋病的抗体,提示体内没有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如果检测结果是阳性,则提示唾液当中有艾滋病的抗体,提示艾滋病病毒已经感染人体。唾液试纸的检测需要在窗口期之后进行,通常是在4周后,检测阴性就可以排除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母婴传播3种传播方式。想要更准确地了解自己是否感染艾滋病,最准确的方法是到医院进行采血化验,查HIV(艾滋病病毒)的抗体,或者抗原和抗体的联合检测。一旦感染艾滋病病毒,用试纸检测也能够检测出来,但最终还是以采血结果为主。
梁明主任医师感染病科
8.69万
42
乙肝弱阳性
2024.05.10
乙肝弱阳性通常意味着体内可能存在乙型肝炎病毒,但病毒量不高或者在检测边界值上活动。这种情况需要通过更为详细地检查,比如乙肝五项检测和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来确定是否存在活跃感染或者是病毒的复制。如果进一步检查显示乙肝五项和病毒DNA载量都是阴性的,就有可能是由于检测误差而导致的假阳性反应。如果乙肝五项阳性而病毒DNA是阴性,表明病毒虽然存在,但复制活性不强。此种情况下,医生会建议进行定期监测,而不是立即采取抗病毒治疗。相反,如果病毒DNA载量也是阳性,不论是低水平还是高水平,都表明病毒正在复制。此时就要进行更全面地评估来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来控制病毒的复制,从而防止肝脏的损伤。因此在处理乙肝弱阳性结果时应当谨慎评估,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的检查,由专业医生制定合理的监测或者是治疗方案。
曾艳丽主任医师感染性疾病科
9.19万
16
合并感染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是艾滋病吗
2024.04.29
合并乙肝病毒与丙肝病毒感染不是艾滋病,只是同时感染2种肝炎病毒,即称为重叠感染,而艾滋病是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性疾病。艾滋病病人因为传播途径不一样,在同性恋或静脉吸毒人群中,合并丙肝的感染率很高,部分地区可以达到70%,同时也可以合并乙肝。总体而言,这些都是病毒性疾病但治疗方案不太一样,乙肝与丙肝可以用干扰素、小分子药物或核苷类药物来治疗。丙肝目前通过小分子药物治疗,治愈率能达到90%以上,乙肝通过抗病毒治疗病情控制也较好。艾滋病治疗需要多种抗病毒药同时使用,而且需要长期进行。
陆海英主任医师感染疾病科
10.54万
75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