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
成都市武警医院
中医科
切换
科室简介
成都市武警医院中医科,是由一批临床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组成。熟悉中医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尤其在治疗高血压、心脏病、月经失调、月经紊乱、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肺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腱鞘炎、骨质疏松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详情
科室疾病
周宁
副主任医师中医科
成都市武警医院
擅长:中医内科、高脂血症、失眠、中医肿瘤、中医急难杂症
推荐非本院医生
李胜涛
主任中医师老年干部科
三甲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50
去挂号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教授
博士
擅长:心悸、胸痹、失眠、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炎、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频发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心力衰竭等心系病证;脑血管硬化、脑供血不足、脑梗死、头痛、眩晕、脑梗塞等脑系病证;肺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等手术后、放化疗后中医治疗;也擅长感冒、咳嗽、哮喘、慢阻肺、肺心病等肺系病证;急慢性胃炎、胃痛、胃痞、慢性肠炎、腹泻、便秘等脾胃病证;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等)、甲亢、甲减、痛风等内分泌疾病;汗证、内伤发热(阴虚发热、气虚发热等);亚健康状态(疲劳、虚弱、易于感冒、情绪易波动、记忆力下降、精力不集中等)调理。还擅长痤疮、荨麻疹、皮肤瘙痒、湿疮、带状疱疹等;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病、产后调理(产后身痛、产后缺乳等),孕前调理;小儿感冒、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消化不良、厌食、汗证等儿童常见病症的中医治疗。
段小刚
主管药师中医内科
三甲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29起
去咨询
擅长:中草药,中成药问题解答。同时,还擅长于中医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
张允
副主任医师中医科
三甲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90
去咨询
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式诊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擅长小针刀治疗术治疗颈腰关节痛疾病、关节腔加压灌注术治疗肩周炎。
夏敏
主治医师内科
三甲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50
去咨询
擅长: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慢性胃炎、胃溃疡、痛风、高血压、慢性腹泻、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以及亚健康人群的调理等。
何艳
主治医师中医科
三甲
成都双流妇幼保健院
¥30
去咨询
擅长:运用中医传统疗法结合西医现代康复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产后腰痛、产后腱鞘炎、骨关节炎、肥胖及综合运用盆底肌筋膜手法、电刺激、生物反馈、运动康复、内脏松弛术等多种方法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慢性盆腔痛、耻骨联合分离疼痛、便秘、性功能障碍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没有精子吃什么东西能够好起来
2024.07.08
精子如果数量少或者畸形,或者成活率低,有很多药物可以促进精子的活力,比如枸杞子、菟丝子、车前子、覆盆子、五倍子或者是韭菜籽,或者补肾的其他的中药,比如黄精、熟地,有的健脾的药物也可以,如炒白术,让精子的活力好起来,而且会使精子的数量得到提高。但是中医需要辨证论治,比如补肾、理气,健脾、活血这些药物要综合使用,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辨证论治,这样效果才能达到最好。
8.54万
87
老年人长期喝豆浆好吗,需要注意什么
2024.07.04
老年人长期喝豆浆有好处,豆浆富含优质的蛋白质、植物性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提供身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老年人在饮用豆浆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保证豆浆煮熟:豆浆要煮熟、煮透,防止摄入未煮熟的豆浆中所含的皂毒素和抗胰蛋白酶等有害的物质;2、适量饮用:长期饮用豆浆会增加尿酸的水平,对于有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老年人患者,应尽量少喝或者不喝豆浆;3、营养互补:老年人最好将豆浆和其他的营养饮料,如牛奶结合饮用,实现营养的互补。豆浆中的钙质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老年人长期喝豆浆可以帮助维持骨骼的健康,预防骨质疏松等。豆浆中的植物性蛋白质和大豆异黄酮等成分,有助于降低胆固醇的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老年人本身代谢率下降,对蛋白质需求量可能会有所增加,适量饮用豆浆可以作为蛋白质非常好的来源。
2.09万
8
健脾胃的穴位
2024.06.27
脾胃虚弱是临床中非常常见的情况,健脾胃的穴位有健脾的,也有健胃的。但是脾胃是互为表里的两个脏腑,所以有协同作用。1、足三里穴:健脾胃最常用的穴位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是胃经的合穴,是胃的下合穴,可以合治内腑,所以它的健脾胃功效非常不错。常灸足三里,就可以达到长寿养生的目的、对足三里穴进行按揉、艾灸,都可以达到健脾和胃的目的,使脾胃的功能更加完善;2、中脘穴:中脘穴在临床中也是非常好用的穴位,它在肚脐和剑突连线的中点,是胃的募穴;3、公孙穴:公孙穴在足大趾前面一点的位置,是脾经的络穴。公孙穴也可以健脾,是达到健脾和胃的目的。所以健脾胃的穴位临床中非常多,其他的穴位还有上脘穴、下脘穴等,这些都可以达到健脾胃的功效。
5.17万
65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