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科

科室简介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科,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是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委管的三级甲等妇产儿童专科医院。华西儿科源于1896年成立的仁济妇孺医院,依托百年华西医学沉淀和浓厚的华西文化,经过杜顺德、张君儒、唐泽媛、廖清奎、钱幼琼、姚裕家等几代前辈的共同努力,儿科学在医疗、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及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获准单位;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目前我国儿科学唯一的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及重点项目资助;是西部地区儿科疑难重症转诊收治中心,国家卫健委确定的云、贵、川、渝、藏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区域性诊治中心;是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西南)。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科是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儿科学》主编单位和中华医学会专业期刊《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国际输血及血液杂志》的主办单位。华西儿科于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权;1991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1999年被评为四川省教委重点学科;2005年在国内首先设立二级交叉学科“母婴医学”;2006年进入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7年获准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2010年获准国家级精品课程;2011年新生儿科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2年成立华西儿童医学中心;2012年四川省儿科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在我院;2013年获准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7年获首批四川省儿科疾病临床研究中心;2018年新生儿获批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新生儿围产期医学”专科培训基地;2020年先后获批西南地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国家新生儿保健特色专科建设单位;2021年获批四川省0-3岁婴幼儿托育标准化建设与培训指导中心、四川省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2022年获批四川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示范基地、国家级儿童生长发育专项能力提升项目培训基地、国家卫健委“儿童呼吸学科规范化建设项目”示范单位,2022年xx科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23年获批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单位、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首批儿科呼吸内镜医师培训合作单位、四川省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筛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分中心,2023年xx科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儿科团队先后在《JACC:cardiovascularinterventions》、BMJ、《柳叶刀肿瘤杂志》(LancetOncology,影响因子41.316)、《TheLancetInfectiousDiseases》(柳叶刀-感染性疾病,影响因子25.071)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2013年儿科团队在世界顶级期刊《Cell》上发表论文1篇(IF31.957)。华西儿科共获科技奖3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及多项部省级一、二等奖,充分彰显了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实力。华西儿科现有医师317名,高级职称82名,中级职称94名,博士研究生132名,硕士研究生179名。博士生导师20名,硕士生导师54名。护理人员660名,其中高级职称11名,中级职称173名,博士1名,硕士38名。医技人员40名,其中硕士3名。目前小儿科分布于华西院区和锦江院区两个院区,下设新生儿科、小儿神经科、小儿消化科(含胃肠镜室)、小儿肾脏科(含含血液净化透析室)、小儿遗传代谢内分泌科、小儿呼吸免疫科(含支气管镜室)、小儿心血管科(含心电图室)、小儿血液/肿瘤科(含免疫专业、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小儿感染科/小儿传染科、儿童保健科、小儿重症医学科、儿科综合病房等亚专业。儿科副主任乔莉娜教授全面主持工作,医疗副主任王一斌教授,规范化培训副主任董丽群教授,秘书高晓琳、杨婷、广章、杜雨茜、帖立兵。医疗方面:儿科现有实际开放床位724张,病房面积约20653.96m2,年门急诊量逾120万人次。作为西部妇幼医学疑难重症诊疗中心,承担四川、云南、贵州、西藏、新疆、甘肃、重庆、湖北、湖南等其他地区转诊的疑难重症病人。小儿心血管科和小儿血液肿瘤科为国家卫健委儿童先心病和白血病诊疗的区域性(云、贵、川、渝、藏)医疗中心,小儿心血管科每年完成先心病、结构等介入治疗超1千例;小儿血液肿瘤科作为国家卫健委第二批全国儿童血液病定点医院和实体肿瘤诊疗协作组单位,在西南地区率先开展小儿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小儿白血病完全缓解率达95%以上,5年生存率达7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每年完成超百例。小儿肾脏科的血液透析治疗,在历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汶川大地震等)的抢救治疗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儿感染科专设传染病房,在甲流疫情、重症手足口病、新冠肺炎疫情及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救治中发挥了领军作用。新生儿科作为省市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立了早产儿全生命周期平台,每年收治危重新生儿近7千例,疑难患者比例近80%,危重患者比例达99%,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救治成功率达99%,达到国内先进技术水平。教学方面:儿科承担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五年制、八年制、留学生、医学技术、医学检验、护理;基础与法医学院法医、基础医学专业;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卫生管理专业及西藏远程教育班的理论及实践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等高级人才的任务。此外,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重点专业基地,平均每年为四川省内外培养儿科医师60余名,培养各地区儿科进修医师50余名,对我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儿科医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近3年,编写《儿科学》、《儿童保健学》、《Pediatrics(第2版)》、《小儿传染病学》、《儿科学TBL》、《儿童生长发育与疾病》、《临床医学概论》等国家规划教材15部,编写其他教材和专著39部,发表教学论文近百篇,获准CMB、省级、校级等教改项目近20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校级教学成果奖9项。小儿科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有多位教师获得校级“最受学生喜爱教师”、“教学名师培养对象“、“青年骨干教师”等奖励。近五年来,我们培养了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平均每年派出3-5人在国内外进修学习,基本实现了我院青年医生科研课题和国内外学习全覆盖的目标,为我院儿科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了人才基础。科研方面:近3年,儿科发表科研论文607篇,其中SCI300篇,核心期刊63篇。获批国家级及省级以上课题119项,获准经费3824.77万元。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和重点项目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究项目8项。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上发表1篇论文(IF31.957)。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同时,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妇儿疾病与出生缺陷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育与妇儿疾病”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时间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的建设,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将继续秉承“博爱、精业、创新、奉献”的誓言,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努力再创儿科新篇章。
详情

科室疾病

专家科普

什么是生长发育迟缓,怎么办
2024.05.10
生长就从受精卵到成熟成人的过程,包括质量和数量的变化,比如骨骼的生长、大脑的生长、内脏功能的生长等。生长相当于数量的变化,比如身高从1米长到1.2-1.3米,体重从10公斤长到20-30公斤。发育就是器官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因此生长发育包括数量的增长、质量的增长、成熟的增长。而生长发育迟缓就是儿童在某一个年龄段明显的低于这个年龄段儿童的身高、体重或者智力等发育。生长发育迟缓的儿童经常会出现体格发育的落后、智力发育的落后。如果儿童出现了生长发育迟缓,首先要找到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或者落后的原因,然后去除诱因,包括营养不良、疾病的影响、生活环境,比如家庭暴力等。然后加强营养、治疗原发疾病。
陈志衡副主任医师儿科
18.51万
47
γ-氨基丁酸对孩子身高矮小有用吗,怎么长高
2024.05.10
目前在社会上γ-氨基丁酸的制剂很多,γ-氨基丁酸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γ-氨基丁酸的主要作用是改善睡眠,但家庭当中一定要提供一定的环境,家里不要太嘈杂,睡前不要太兴奋,让孩子有效睡眠。加上这γ-氨基丁酸的作用,孩子睡眠质量会更好。它能有效促进生长激素分泌,有利于身高的增长。但是单靠γ-氨基丁酸也不全面,还要给孩子做好运动管理,要跳绳、跑步、游泳这些弹跳运动,包括一些拉伸运动。家里面可以买个摸高器,常规地做一些锻炼,都有利于孩子的身高。同时还要合理饮食,正常的营养摄入对身高也有帮助。所以身高管理是综合的办法,不是单纯靠某一个药物或保健品能做到。
王仕奎主任医师小儿内科
16.17万
15
宝宝经常拉肚子怎么办
2024.05.08
家里有宝宝的家长们,一定都经历过宝宝拉肚子的烦恼。宝宝的小肚子一旦出现问题,不仅宝宝难受,家长们更是心急如焚。那么,当宝宝经常拉肚子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解答。
宋善路副主任医师儿科综合内科
4106
42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