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肿瘤科

科室简介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肿瘤科为中华中医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分会常委兼再障专家工作组组长单位、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华民族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常委理事单位、湖南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国家CFDA血液病中药临床研究建设基地,湖南教工委芙蓉标兵岗单位。建科之初即成立了血液检测中心(配备骨髓形态室、血栓与止血实验室、贫血和溶血检查室),随着专科发展,先后组建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遗传学实验室、细胞单采室、细胞冷冻室、百级层流病房、干细胞分离机等先进医疗设备;配置了流式细胞仪、RT-PCR基因测序、FISH技术、CTC分离细胞分析系统形成了由血液病门诊及病房、血液病实验室、干细胞移植中心构成的集医疗、科研、教学三位一体的中西医结合血液病研究中心,是湖南省较早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硕士/博士授予点单位,目前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共培养博士8人,硕士45人。目前科室现有普通床位52张,百级层流床4张。拥有著名中医血液学教授3名,副教授5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生3名,专职血液实验室人员5名,其中硕士8名,博士2名。下设骨髓移植及细胞治疗诊疗组、贫血诊疗组(再生障碍性贫血、PNH、溶血性贫血等)、白血病诊疗组(包含MDS,MPD)、淋巴恶性肿瘤诊疗组(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出血性疾病诊疗组(ITP、血友病等)5个诊疗小组,坚持血液系统疾病以中西医结合特色治疗为主要专业方向,恪守“精准医学”治疗原则,遵循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病证相参”的方法;并结合现代医学的联合化疗、放射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细胞单采治疗(去白细胞、去红细胞、血浆置换等)、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细胞生物疗法等先进技术,疗效显著。我科在省内率先开展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和血细胞单采术,与解放军301总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等一流单位签署学科发展合作协议,在高端技术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远程会诊等方面深度合作,借助一大批国际顶尖级血液病专家、为疑难危急难治患者提供先进高效的诊疗指导,使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国家级血液学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在天津血液病医院王建祥、肖志坚等一大批国际顶尖级血液病专家指导下,同该院干细胞移植中心、白血病诊疗中心、MDS诊疗中心、血液检测中心等科室精诚合作,整合骨髓和淋巴结病理学、免疫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检测技术,为疑难危急难治患者提供精确的病理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疗效判定及预后判断;我科开展了再生障碍性贫血ATG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去甲基化治疗、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分子靶向治疗等先进的诊疗技术,实现了国家级西医血液学专家团队与省内唯一中医血液学团队的强强联合。本学科中医特色鲜明,综合实力强,在学科带头人江劲波教授带领下,经过近30年中医临床实践,加快中青年创新人才培育,打造了一批具有高水平诊疗水平的创新性团队,初步构建了髓痨(再生障碍性贫血)肾虚血瘀辨证体系,研制出院内制剂再生胶囊,减少了患者的输血次数,提高了患者远期生存率,有效率远高于单纯西药治疗。特色性予以“和、补”治法介入造血干细胞移植,重视活血化瘀在肝VOD预防中的作用,对提高动员效果,加快移植后造血及免疫重建,减少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存期,对避免移植失败、降低移植相关死亡率和防止复发以及增强患者体质和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紫癜病(ITP)注重“虚、热、瘀”病机,强调阴虚内热、气虚血瘀在ITP紫癜形成中的作用,形成了紫癜病益气养阴清热等一整套替代激素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对于慢性紫癜病患者虚损体质,应用膏方滋补功效,制成经典膏滋“升板膏”,达到治疗与养生双赢的功效。采用复方砷剂(复方黄黛片、青黛散)口服诱导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获得了较高的CR和OS率,特别在白血病多药耐药、微小残留白血病去除、不能行化疗的老年白血病等诸方面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案。传统自制中成药抗瘤生白片改善化放疗后白细胞减少等血液学毒性卓有疗效。研发院内制剂双乌镇痛液、龙葵提取液电渗药物中医特色护理多发性骨髓瘤骨痛患者,骨痛控制率高,该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我科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多个科研项目,包括湖南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项、湖南省科技厅课题2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湖南省教育厅课题1项及湖南省卫生厅课题1项,并参加了国家中医药多中心治疗血液病临床研究多项。研究证实补肾活血法(再生复血汤)对AA有良好疗效,并阐明其效应机制是通过促进外周血Treg细胞数量增加,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损伤作用,从而使造血恢复。体外研究发现龙葵总碱可以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具有抗骨髓瘤活性,在国内率先将龙葵总提取物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维持治疗,疗效颇丰。建立了ITP大鼠热盛模型(病证结合模型),发现该模型大鼠外周血小板数持续减少,紫癜症状明显,利用该模型证实牛角地黄汤可能通过NFAT信号通路促ITP大鼠外周血Treg细胞增殖发挥免疫调节作用。阐明了具有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作用的毛冬青甲素可体外通过促进bax基因表达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发生凋亡。日渐增加的科研实力为临床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联系电话:0731-85369036(医生办)85600766(护士办)门诊应诊医生:蒋文明教授主任医师周三上午、周六上午、周三夜门诊江劲波教授主任医师周二全天赵复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周一全天肖朝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周一、周三、周四、周五全天,周四夜门诊刘文华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全天,周六上午、周二夜门诊
详情

科室疾病

江劲波
主任医师血液肿瘤科
三甲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教授
擅长:中西结合方法治疗血液病及恶性肿瘤,特别是中药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急性及重型再障“三元治疗”、补肾通络毒法抗骨髓瘤治疗、祛瘀散结法抗淋巴瘤治疗、截断法治疗高危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对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结肠癌以及炎症性肠病、消化性溃疡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蒋文明
主任医师血液肿瘤科
三甲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博士
博导
教授
擅长: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出血性与贫血类疾病,血液肿瘤性疾病和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的治疗。
赵复锦
主任医师血液肿瘤科
三甲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血液肿瘤病及消化道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王跃
主任医师血液肿瘤科
三甲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教授
擅长:血液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是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颇有研究和造诣,结肠癌、直肠癌、肝癌、肺癌等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中西医综合治疗抗肿瘤。
肖朝晖
副主任医师血液肿瘤科
三甲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副教授
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紫癜及其他疑难血液病。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癌症不是偶然的,这10个症状还是要记牢
2024.04.07
癌症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一点点堆垒起来的,下面这10个表现,可以记下来。1、排便:如果大便的形状、次数有明显的变化的时候,要警惕肠癌;2、反复突然咳嗽:它跟普通咳嗽不一样,它不是一两周就恢复了,长期的咳嗽要警惕肺癌;3、长期的口腔溃疡,舌头白斑,一直不愈合,要小心癌症的信号;4、骤然体重下降:主要像糖尿病、甲亢、恶性肿瘤都要小心;5、吞咽困难:这种情况出现的很少,但是如果伴有像骨头的疼痛要小心;6、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而且食欲减退等等要重视;7、头痛加重,而且伴有恶心的情况,不能忽视;8、嗓子疼:这种疼没其他的疾病,要考虑甲状腺癌的可能;9、无缘无故的出现出血,像宫颈癌一些癌前病变就有;10、像淋巴结的肿大,如果长期不消退,硬又伴有疼痛,要警惕肿瘤的可能。
倪磊副主任医师血液肿瘤科
15.30万
72
慢性白血病的日常护理和预防
2023.07.28
一、慢性白血病的日常护理 1、注意休息,避免疲劳,脾大者取左侧卧位。 2、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每日多饮水。 3、定期检查血象、血尿酸和尿沉渣。 4、遵医嘱服用化疗药物,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二、慢性白血病的预防 1、戒烟、戒酒,规律作息,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2、远离电离子辐射环境,特殊职业做好防护。 3、避免接触有害化学药品。 4、定期体检,关注自身身体情况。
唐旭东副主任医师血液科
4.37万
261
血虚吃什么
2023.04.12
对于血虚的患者,主要就是机体的饮血不足,而出现的虚弱的现象。多因脏腑虚损、失血过多、思虑过度、阴血虚耗、脾胃功能失常等原因造成,多见于女性。血虚的患者饮食上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厚味以健脾:对于胃气尚可的患者,要以厚味补之,如动物的肝脏、蛋类、牛奶、豆制品,和适量的脂肪都可以摄入;2、清淡宜养胃:对于兼有脾胃虚弱、饮食不好的患者,可以多吃绿叶的蔬菜如菠菜、白菜、西红柿等,水果如杏、桃、李子、葡萄、柠檬、桂圆等,杂粮如黑豆、黄豆、玉米、荞麦、甘薯、土豆等;3、赤色以补血:基于中医的形象类比思维方式,赤色就是红色的食物来补血。可以多摄入红肉如精瘦肉,还有胡萝卜、红枣、桑葚,红豆、紫薯等。
马薇副主任医师血液肿瘤科
11.26万
64
更多专家科普